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中学生心理学

書城自編碼: 284697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
作者: 雷雳
國際書號(ISBN): 9787553639307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6-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NT$ 3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售價:NT$ 381.0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售價:NT$ 924.0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售價:NT$ 571.0
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 》

售價:NT$ 381.0
沙盘游戏疗法
《 沙盘游戏疗法 》

售價:NT$ 498.0
图坦卡蒙和改变世界的陵墓
《 图坦卡蒙和改变世界的陵墓 》

售價:NT$ 447.0
儿童心理画:孩子的画会说话,孩子的画这样读
《 儿童心理画:孩子的画会说话,孩子的画这样读 》

售價:NT$ 386.0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向
《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向 》

售價:NT$ 4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43
《 互联网心理学:新心理行为研究的兴起 》
+

NT$ 316
《 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小学生心理学 》
+

NT$ 518
《 青春期心理学: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原书第13版) 》
+

NT$ 249
《 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处境特殊儿童心理 》
+

NT$ 324
《 青少年心理发展(第二版) 》
+

NT$ 558
《 中学生心理学(万千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教您怎样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首版畅销70万册,中学教师和家长不可不看的著作) 》
編輯推薦: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及行为到底有何特点和规律?这些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又会对自己和亲朋好友、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解决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如何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有趣味且有意义的问题,也是本书重点关注的问题,本书尝试来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內容簡介:
本书以包括三个部分的总体架构来解析中学生:身体发展的心理适应、认知的发展和心理社会性的发展。这些方面又分解为十余个主题,对中学生基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了阐述,其中针对相关主题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也基于积极心理学阐述了促进中学生积极发展的内容。本书除了引用来自国外的研究资料,也体现了中国的研究成果及与文化相关的问题。
目錄
中学生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学简史
第二节 青少年发展理论观
第二章 青春期及其适应
第一节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第二节 身体变化的适应
第三节 身体映像与理想身材
第四节 青春期与自尊及亲子关系
第三章 中学生的认知与言语
第一节 认知发展
第二节 社会认知发展
第三节 言语发展
第四章 中学生的智力与学习
第一节 智力及其相关因素
第二节 学习及相关问题
第五章 中学生的情绪
第一节 情绪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家庭冲突与情绪支持
第三节 同伴关系中的情绪表现
第四节 情绪调节
第六章 中学生的自我
第一节 自我的表现
第二节 自我概念和自尊
第三节 自我认同的形成与状态
第四节 自我认同的发展与影响
第七章 中学生的心理性别
第一节 心理性别的定型
第二节 心理性别的异同与强化
第三节 心理性别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心理性别与认同
第八章 中学生的道德与价值观
第一节 道德发展观
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价值观中学生心理学
第九章 中学生的亲子关系
第一节 亲子关系的建构
第二节 亲子关系的体现
第三节 养育方式与亲子依恋
第四节 亲子冲突
第五节 亲子双方的成熟
第十章 中学生的同伴关系
第一节 同伴需求及其作用
第二节 同伴服从与欺负
第三节 同伴地位
第四节 朋党和团伙
第五节 友谊和亲密关系
第十一 章中学生的发展环境
第一节 家庭
第二节 学校
第三节 社会与文化
第十二章 中学生的上网心理
第一节 在线自我建构
第二节 在线人际交往
第三节 网络文化娱乐
第四节 健康上网与网络安全
第十三章 中学生的问题行为
第一节 问题行为的特点
第二节 外化问题概况
第三节 攻击行为与犯罪
第四节 吸烟与酗酒
第五节 内化问题
第十四 章中学生的积极发展
第一节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
第二节 中学生积极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促进中学生积极发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內容試閱
第一章导论
1. 青春期发育具有明显的外显特征,如果看到某个孩子进入青春期了,就直接赋予其成熟的人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这对其而言到底是福还是祸呢?2. 我们经常耳闻目睹一些中学生在家里与父母闹得势不两立的情况,那么以弗洛伊德的观点能够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抑或哪种伦理观的解释更为合理?3. 通过阅读或观察,我们大致知道中国的中学生与许多国家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你认为这是由什么造成的呢?中学生心理学第一章导论
当今发展心理学关注从出生到离世前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其源起则是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儿童心理的关注,直至1904年心理学家霍尔(GHall)出版了一本青少年心理学的专著,以青春期发育为标志性特征的这一年龄段才正式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中学生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可视为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几乎等同于青少年心理学。中学生的称谓是指学校教育体系中就读于中学的青少年,大致年龄在11~18岁。随着多年来青春期发育起始时间的不断提前,曾经在年龄段上几乎完全对位的青少年和中学生现在已经有所错位,前者的范围稍稍扩大了一些。在现有相关研究中,研究者经常使用青少年的称谓,即使他们的研究对象完全取自中学生,而以中学生的称谓来发表研究成果的,就相对少一些。因此,在本书中,读者可能会看到表述中使用更多的是青少年,而他们基本上就是我们关心的中学生。本章的第一节对青少年心理学简史进行了介绍,以期读者能够对中学生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的思想起源、研究兴起、演变历程等方面有所认识。第二节是对涉及青少年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的介绍,以期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学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形成概括性的认识。第一节青少年心理学简史青少年期作为个体毕生发展的一个阶段,在心理学对其给予关注之前,人们更关注儿童的发展问题。后来,人们才开始关注青少年期,并最终形成关注个体毕生发展的发展心理学。一、 旧时代的儿童观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儿童几乎没有任何权利,长者们并不认为他们的生命有什么价值。直到公元4世纪,罗马的法律还规定父母有权利杀死他们的畸形儿、私生子或者其他他们不想要的孩子。这种主动杀死婴儿的行为被列为非法之后,长者们常常把那些不想要的孩子遗弃在荒郊野外,或者在孩子长到儿童中期时把他们卖作仆人或性奴。按今天的标准看,即使那些留下来的孩子也常常被粗暴地对待。比如,在斯巴达城邦的男孩就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完成严酷的任务以服务于国家。在婴儿时期,他们就得洗冷水澡以便变得坚忍不拔。7岁时,斯巴达男孩就被带离家庭,住到军营里,在那里他们常常被打,食不果腹,并被灌输必须成为出色战士的信念。从中世纪的文献和油画中可以看到,在1600年以前,欧洲几乎没有儿童期的概念。中世纪的儿童享受不到今天的孩子所受到的关爱,他们穿戴的是微缩版的成人服饰,他们和成人一起在商店或者农田中辛苦工作,或者和成人一起在晚会上饮酒作乐。中世纪的法律除了对非常年幼的儿童免罪以外,对待儿童期和成人期的违法犯罪的量刑标准一般没有区别。但是中世纪的儿童可能并非真的被看成微缩版的成人。研究表明,那时的儿童期被认为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儿童也被认为有着不同于成人的需要。中世纪儿童的经验显然不同于今天的儿童,他们每天从事的经济活动与今天成人的工作非常接近。然而,如果认为中世纪社会绝对没有儿童期的概念,只是把儿童看成微缩版的成人,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科学心理学1879年诞生于西方,随即被引入中国。但在此之前,中国的心理学思想却早已有之。虽然这些思想是朴素的,有些甚至是带有猜测性的,但是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人的心理的看法及其演变(朱智贤,林崇德,1988)。比如,孔子曾指出: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提出了个体少、壮、老三个年龄阶段不同的特点。明代的王守仁针对儿童教育的问题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在今天看来,这些观点都颇有可取之处。二、 旧时代的青少年观将青少年期作为一个生命阶段的观念,在西方文化历史中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Arnett, 2013)。在古希腊,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都把青少年期看成人生中第三个明显的阶段,在青少年期之前是婴儿期和幼儿期。在他们的框架中,青少年期从14岁一直延伸到21岁。他们两个都把青少年期看成推理能力首次得以发展的阶段。柏拉图在撰写《理想国》(The Republic)时,就认为只有在青少年期开始进行严肃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柏拉图认为对7岁以前的儿童进行教育没有意义,此时儿童心智尚未开发,学不了什么东西,而对于儿童期的个体来说,教育应该专注于运动和音乐,这些东西儿童容易掌握。对于科学和数学的教育应该延迟到青少年期,因为此时个体为学习这些学科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亚里士多德在做柏拉图的学生时,正处于青少年期,他对青少年期的看法与柏拉图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亚里士多德认为儿童和动物差不多,两者都受到对快乐的冲动性追求的支配。只有到了青少年期,个体才能够进行推理,并做出理性的选择。而且,亚里士多德认为,推理能力要想完全建立起来,需要经过整个青少年期的学习。在他看来,青少年期开始之时,冲动仍然是主宰,个体甚至会因此麻烦不断,因为此时性的欲望已经开始发展。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有到了青少年期的末期大约21岁时,推理才能够建立对冲动的实际控制。在早期基督教著作中,也可以看到相似的对青少年期推理与冲动之间抗争的关注。早期基督教最著名和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是奥古斯丁(AAugustine)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s),这本书写于公元400年左右。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中描述了自己从童年早期直至33岁时皈依基督教的生活。这本自传相当大的篇幅关注的是其十几岁及20岁出头的时光,那时候他是一个鲁莽的年轻人,过着冲动的寻乐生活。他饮酒无度、挥金如土,并且养了一个私生子。在自传中,他忏悔自己鲁莽的青年期,并且认为皈依基督教不仅仅对于终极救赎,而且对于在地球上、在个人内心中以理智战胜激情而言,都是关键所在。在接下来到中世纪的1000年中,关于青少年期的记录寥若晨星。大约从1500年开始,在某些欧洲社会中的年轻人参与了历史学家所谓的生活循环服务(lifecycle service),即年轻人在他们20岁左右的时候会参与一些家庭服务、农场服务或成为各种贸易和工艺的学徒。生活循环服务在美国的新英格兰殖民早期(始于17世纪)也是很普遍的,但是在新英格兰殖民时期,这样的服务通常只是在亲戚或友人的家里进行。生活循环服务在18世纪到19世纪逐渐销声匿迹。随着美国人口的增长,以及国家经济不再以农业而是以工业为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十八九岁时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小镇,走向欣欣向荣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由于缺少家庭或社区的联系,年轻人很快就在很多方面造成了社会问题。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早期,年轻人犯罪、婚前性行为以及酗酒的比例都在上升。相应地,新的社会控制机构应运而生宗教协会、文学社、基督教青年会在那里年轻人会由成年人监控。这种方法成效卓著: 在19世纪下半叶,年轻人犯罪、婚前怀孕、酗酒以及其他社会问题都明显减少了。三、 近现代的儿童观在17世纪到18世纪,人们对待儿童及儿童养育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那时的宗教领袖强调,儿童是无辜的、无助的,应该保护他们免受成年人野蛮粗鲁行为的伤害,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之一就是送他们去学校。尽管学校教育的初始目的是提供恰当的道德和宗教教育,但是大家认为教授像阅读和写作这样的重要技能可以把这些无辜者转化为仆人和工人,能够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劳动力。虽然儿童仍然被看成家庭财产,但是这时人们并不鼓励父母虐待他们自己的儿女,而是鼓励他们更加温和、慈爱地对待孩子。这一时期对待儿童的态度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可能是由于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哲学家们提出了看待儿童及其养育问题的新观点。对人性的生动思索使这些哲学家非常认真地思考着这样的问题: 儿童生来是好的还是坏的?儿童发展是受到内在动机和本能的驱使,还是环境的产物?儿童参与了塑造自己的性格,还是被动地由父母、老师及其他社会代理所塑造?对这些问题的争论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儿童观及养育观。比如,霍布斯(THobbes)的原罪说就认为,儿童生来就是自私自利的,社会必须对他们加以限制。卢梭(JRousseau)的先天纯洁说主张,儿童生来就具有直觉的、关于社会的对错感。这两种观点在儿童养育上的分歧是显而易见的。原罪说的支持者认为,父母必须严格控制子女的自私行为,而先天纯洁说的追随者认为儿童是高尚的原始人,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自由以追寻其内在的积极倾向。类似的情形是,中国古代的孟子就提出了性善论,荀子提出的则是性恶论。另一个关于儿童及其养育的有影响的观点是由洛克(JLocke)提出的,他相信婴儿的心理是一块白板,儿童没有什么先天的倾向。换言之,儿童生来既不好也不坏,并且,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完全有赖于他们的社会经验。洛克和霍布斯一样,认为在儿童养育过程中对其进行管教,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好习惯而不是坏习惯。这些哲学家在儿童参与自身发展的问题上也存在分歧。霍布斯坚持认为儿童必须学会调整自己自私的兴趣,让它转到社会可以接受的轨道上来。也就是说,他们是被动地接受塑造的。洛克也相信儿童的角色是被动的,因为婴儿的心理是一块白板,任何经验教训都可以涂写在上面。但是卢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相信儿童积极地参与了自己智力及人格的塑造。用卢梭的话说,儿童不是教师指导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忙忙碌碌、不断尝试、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积极探索的儿童会提出自己的问题,站在与接受者显然不同的立场上而后者是打上了社会烙印的。四、 近现代的青少年观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少年期才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在此之前,十几岁及20岁出头的年轻人通常被称为青年或年轻男人年轻女人。然而,到了19世纪末,西方国家发生的重要变化使得术语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1890~1920年是确立现代青少年期特征的关键时期。这些年发生的关键变化包括: 限制童工的法律得以制定,对儿童上中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把青少年期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由于这些原因,历史学家把1890~1920年称为青少年期的时代。到19世纪末,工业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展开。矿山、商店和工厂对劳工及职员的需求非常大。对青少年,甚至是前青少年期的儿童也有特别的需求,因为他们的雇佣价格低廉。据美国1900年的数据统计,100万的10~13岁儿童中,有四分之三都受雇于工厂、矿山等工作场所。几乎没有哪个州有法律限制工作场所雇佣的童工年龄,甚至连采煤这样的工作也如此。很多州对儿童或成人的工作时间都没有限制,所以童工常常为了低至每天35美分的收入而工作12个小时。然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工作场所,引起了城市改革者、青年工作者和教育者对他们的关注。在这些成年人看来,年轻人由于从事成年人的工作而正受到(身体上的和道德上的)剥削和伤害。这些积极分子成功地争取到了立法,禁止公司雇佣前青少年期的儿童,并且严格限定了十几岁出头的年轻人的工作时间。伴随禁止雇佣童工而来的是,法律要求对他们进行更长时间的学校教育。直到19世纪后期,很多州都没有制定任何法律要求儿童去上学,而那些有这种要求的也仅仅是限于小学阶段。然而,在1890~1920年,一些州开始通过法律要求儿童不仅仅要上完小学,也要上完中学。因此,在校青少年的比例得到大幅提升。在1890年,只有5%的14~17岁的年轻人在上学,但是到了192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30%。这种变化促成了青少年期的时代的到来,因为这一特定的时代为青少年期与成人期设定了更为清晰的分野,前者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更长了,而后者是在学校教育结束之后才开始的。霍尔在青少年心理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工作开启了青少年研究的先河。霍尔的主要成就包括: 在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的博士学位,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以及担任克拉克大学的首任校长。此外,霍尔是美国儿童研究运动(child study movement)的发起人之一,这一运动倡导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进行科学研究,改善儿童和青少年家庭、学校及工作场所的环境和条件。霍尔写了第一本关于青少年期的教科书(两卷本),于1904年出版。他雄心勃勃地把书名定为《青少年期: 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Adolescence: Its Psychology and Its Relations to Physiology, Anthropology, Sociology, Sex, Crime, Religion, and Education)。霍尔的教科书覆盖的主题极为广泛,比如,身体健康与发展、跨文化及历史视角的青少年期以及青少年的爱情。霍尔的大量观点得到了近期研究的验证,比如,他对青春期生物学变化的描述、对抑郁情绪在15岁左右会达到顶峰的论断以及对青少年期是一个对同伴有超强反应性的时期的观点。当然,他写的东西中也有很多已经过时了。在很大程度上,他以在今天看来站不住脚的复演论为基础,认为每一个个体的发展都复演或重复了人类种系的发展进化过程。他相信青少年期这一阶段反映的是人类进化所经历过的一个阶段,其间充满了剧变和问题,结果今天的青少年都会经历相当大的疾风暴雨,这是青少年发展中的标准配置,现在有声望的学者中,已经没有人坚持复演论了。然而,在当时,霍尔做了大量工作,使人们开始关注青少年,不仅仅是学者,还包括社会公众。因此,他可能是使1890~1920年成为青少年期的时代的最重要的人物。五、 对青少年的系统研究起步可以看到,上述学者都有一些关于儿童及其养育的有意思的看法。但是,没有谁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些学者没有收集任何的客观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他们自己所做的一些观察也是有限的、不系统的。19世纪后期,对儿童的系统研究开始出现。这一时期来自各种学术背景的调查者开始观察他们自己的孩子,并发表了这些观察资料,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婴儿传记。达尔文(CDarwin)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他对自己儿子的早期发展的每一天都做了记录。达尔文对儿童发展的好奇心与他提出的进化论有关。他相信年幼的、未经过训练的婴儿与他们非人类的祖先有着很多相似的特征。他提出,儿童个人的发展复演了整个种系的进化历史,即人的演化。所以达尔文与同时代的许多人都认为,婴儿传记是能够回答我们自己进化历史问题的一种方法。婴儿传记的作者们留下了大量的科学著作。不同的婴儿传记作者对自己孩子行为的关注点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婴儿传记之间难以进行比较。而且,父母并不能够对自己的孩子保持完全客观的态度,婴儿传记作者可能也在他们的观察中加入了自己对发展本质的偏好性假设,他们只能发现他们想要找的东西。此外,每一部婴儿传记都是基于对单个儿童的观察,往往这个孩子是一个特别的孩子。所以,基于单个样本的结论可能对其他儿童来说并不适用。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普莱尔(WPreyer)除了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系统观察外,还做了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他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书《儿童心理》(Mind of a Child)(1882)。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奠定了儿童心理学的基石,普莱尔因此也被视为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尽管婴儿传记法存在这样的缺陷,但仍然是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像达尔文这样的杰出科学家都在写关于儿童发展的东西,这意味着儿童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审视的主题。19世纪末,为避免婴儿传记法的缺陷,霍尔开始针对较大的样本收集更为客观的数据。他对儿童的思维尤其感兴趣,开发了时至今日大家都熟悉的研究工具问卷,以此探索儿童心理的内容(Hall,1891)。通过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霍尔发现儿童对世界的理解在儿童期有快速的变化,幼儿的思维根本是不符合逻辑的。霍尔后来写了一本很有影响的书《青少年期: 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1904),该书第一次呼吁人们把青少年期看成人类生命全程的一个独特阶段。霍尔由于对发展中的青少年做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科学调查,从而奠定了其作为发展心理学创始人的地位。大概在霍尔使用问卷研究儿童心理的同一时期,欧洲一位年轻的神经科医生正在试图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和揭示心理的秘密。这位神经科医生使用的方法获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理论,颠覆了人们对儿童及儿童期的认识。他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Freud),他提出的理论就是众所周知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极具创新性的、背离传统的理论建构很快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不久之后,弗洛伊德最早的理论刊物《国际精神分析杂志》出版,很多研究者开始发表他们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检验结果。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弗洛伊德的许多作品已经被翻译为多种语言,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遍布全球。几年后,弗洛伊德的理论被证明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而且能继续激发新的研究,促使其他研究者去修正和拓展弗洛伊德的理论。很显然,在弗洛伊德1939年去世之前,发展心理学领域处于欣欣向荣的时期。20世纪40年代,埃里克森(EErikson)在精神分析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发展阶段理论。在最早对儿童进行的实验室研究中,华生(JWatson)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他通过1920年进行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证明了条件性恐惧的发展。1921年,推孟(LTerman)开始了基于儿童智商分数测量的纵向研究。1922年,迪尔伯恩(WDearborn)开始了哈佛成长研究,对1500名儿童的发展进行了长达12年的研究。横断研究中较有影响的是格塞尔(AGesell)关于儿童发展常模的研究。而考夫卡(KKoffka)和勒温(KLewin)把格式塔心理学引入到人类发展的研究中,则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