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禅生活:“世界的禅者”铃木大拙解说禅与生活

書城自編碼: 412266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日]铃木大拙 , 著 刘建 ,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351898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费曼学习法:高效学习的实用策略和技巧
《 费曼学习法:高效学习的实用策略和技巧 》

售價:NT$ 301.0
风俗论(上册)(汉译名著本)
《 风俗论(上册)(汉译名著本) 》

售價:NT$ 490.0
壹卷YeBook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广东历史文化研究
《 壹卷YeBook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广东历史文化研究 》

售價:NT$ 403.0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售價:NT$ 296.0
江淮方言精汇
《 江淮方言精汇 》

售價:NT$ 500.0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售價:NT$ 500.0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售價:NT$ 296.0
广西常用动物类中药
《 广西常用动物类中药 》

售價:NT$ 500.0

編輯推薦:
本书从崭新的角度阐述了禅与生活的关系。铃木大拙是备受胡适推崇的禅学大师,而作为新儒家代表的钱穆先生也深受其影响。其禅学思想对东西方世界带来了持续影响,使得禅学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思想潮流,被称为“世界的禅者”。本书先后在英国和日本出版,是一本讲解禅师参禅生活和证悟经验的著作,对现代人的生活有较大的启发意义。在书中,铃木大师把一般人望而却步的“谈禅”,变成人人可解的生活体验。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将生活过成一种艺术,唤醒内心的真实体验,就会像禅者一样超然,走向自在。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世界的禅者”铃木大拙先生所著禅学经典著作之一,从崭新的角度阐述了禅的精髓,让读者进一步了解禅与生活的因缘关系,明了日常生活中一举手、一投足的真实面目。在书中,铃木大拙先从西方的“神”及“神圣的思想”引申出禅生活的论断,接着论述了何为证悟以及如何获得证悟,最后借用大量公案实例分析了公案对人的证悟的重要性。生活处处皆是禅,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将生活过成一种艺术,唤醒内心的真实体验,就会像禅者一样超然,走向自在。
關於作者:
铃木大拙(1870—1966) 日本当代禅学大师 “世界的禅者”
早年曾跟随今北洪川与释宗演两位著名禅师学禅,研究禅宗思想及华严、净土等佛教思想。游历美、欧期间著述了大量禅学著作,成为接引西方人亲近禅宗的入门阶梯。由于他对禅学的宣扬,西方世界开始对东方禅学产生兴趣,东方人对佛教也再度关注,因而他又被誉为“世界的禅者”。
他的禅学思想对东西方世界带来了持续影响,使得禅学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思想潮流。
禅宗为西方思想史注入新鲜内容,使整个西方文化史发生了转变。为当时由于战争创伤而陷入迷茫与颓废的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抚慰。
在东方,他曾就中国禅学史与胡适展开激烈辩论,并得到胡适的大加赞赏。而作为新儒家代表的钱穆先生也深受其影响。
主要著作有《禅是什么》《禅生活》《铃木大拙禅学入门》《禅与心理分析》《禅的思想》及“铃木大拙禅论集”系列等。
目錄
第一篇 禅生活

第二篇 禅之概观
(一)如何是佛 014
(二)接化手段 025
(三)本来面目 034
(四)公案问答 040

第三篇 明心见性
(一)如何是悟 049
(二)把握当下 059
(三)当下顿悟 068
(四)如何用功 071
(五)德山点心 074
(六)彻见本性 077
(七)本来清净 080
(八)随机施教 083
(九)大彻大悟 088
(十)芥子须弥 097

第四篇 觉悟之路
(一)禅宗典籍 103
(二)禅的发展 107
(三)摆脱束缚 111
(四)叩开禅门 113
(五)悟道因缘 117
(六)盘珪求道 125
(七)不生之禅 130
(八)禅与净土 139

第五篇 公案
(一)石上栽华 149
(二)生死事大 155
(三)庭前柏树 158
(四)长夜明灯 169
(五)信心为本 175
(六)拳打脚踢 185
(七)禅悟价值 190
內容試閱
第一篇
禅生活

“禅生活”这一命题的内涵何在呢?简而言之,这一命题意味着我们芸芸众生的所有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与禅相伴,与禅共存。
可以设想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可曾须臾脱离过“禅”吗?饲养在鱼缸中的一尾尾小鱼,任凭如何拼命地挣扎也脱离不开那个小小的世界,若是强行逃离,最终只能落得个遍体鳞伤、必死无疑的可怜下场。正所谓世间法是梦幻空花,非世间法亦是梦幻空花,都是无法把握的,世人终究跳不出世间法的窠臼。
如果我们从其他角度来观察的话,所谓“基于禅的生活”可以理解为 :在我们呱呱落地世间之前业已具有的“头脑”之上再添加另外一个“头脑”之意。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反复阐述这一命题呢?这是因为我们往往由“何为人之本源”这一似乎人人都存在的日常生活疑问出发,最终卷入自身内心的思想纠葛而陷入束手无策、不可自拔的境地。毋庸赘言,这是一个无奈的结局。而正是这种“愚蠢”发问的本身,向我们芸芸众生展示了一个迄今为止未曾领悟过的思维领域。
换言之,所谓“愚昧无知”就是一种“好奇心”。“好奇心”可以称之为“神”赋予我们人类的一种精神财富。恐怕“神”就是为了更加了解自身本源而创造了人类,继而借助人类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吧?
言归正传,拙著既然以“禅生活”为命题,那么我们就首先由这一命题探讨开来吧。为阐明这一命题,我们可以运用“神”(“神圣的生命”)赋予我们人类内在思维领域的高度发达而丰富的知识,即“思想意识”。这是因为,所谓“知识”正是我们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知识”二字本身十分繁琐抽象,但知识是我们人类经营日常生活的工具,只要我们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就一定能够获益匪浅。
众所周知,唯物主义者主张 :思维取决于存在,而存在不为思维所左右,源于实根实据的存在又被其本身所制约。我本人认为唯物主义者的这一论断疏忽了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 :如果没有思维和意识,我们只能称所谓“存在”为“非存在”。事实上,所谓“存在”,只有自我对此有所意识之时,才可以称其为存在。如果“神”只是作为“神”而仅仅止步于自我本身,那么“神”即为“非存在”;只有当“神”觉悟到了“神”并非“神”之自身,“神”方能升华为“神”。也就是说,“神”非为“神”自身,故而“神”即为“神”。“神非为神”这一论断取决于“神”之内涵。所谓“神非为神”就是“神”自身的思想和意识。正是依据这一意识,“神”既可以脱离其自身,同时也可以回归其自身。由此而推,我们难以盲目地附和唯物主义者所主张的“思维取决于存在,而存在不为思维所左右”这一论断。我们可以推论 :存在自身由于思维而存在,也就是说,“存在”并非“存在”自身,故而“存在”即为“存在”。
禅就是生存,禅就是生活,生存就是禅。也就是说,我们芸芸众生并非借助禅而生存,而是生存于禅之中。但是可以说,所谓“芸芸众生借助禅而生存”这一论点就是源于对上述事实的认识。
毋庸赘言,这种认识至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没有比在日常生活中体会认识“神圣”更为重要的了。犬之所以永远为犬,就是因为犬没有意识到自身为犬,也不知晓自身包容着“神圣”,所以,犬不可能超越自身。犬嗅到了骨头的气味就会飞奔而食,渴了就会觅水而饮 ;周期性地追逐异性,甚至不惜为得到追求目标而与竞争者拼死相搏 ;当自身生命行将终结之际,只能听天由命咽气死亡而已。犬为什么不能慨叹自身的命运?为什么既无悔恨也无期盼和憧憬?这一切都是源于何处呢?这完全在于,犬意识不到自身的“佛性”,觉悟不到这一真理而终其生的缘故。可以确切地说,犬虽然生存于“禅”之中,却并非借助“禅”而生存 ;生存于“禅”之中,且借助“禅”而生存的唯有人类。但是,仅仅生存于“禅”之中并非至善至美,我们芸芸众生应该基于“禅”而生活。
我以为,我们芸芸众生应该具有生存于“禅”之中这一意识。毋庸赘言,这一意识远远有别于我们平素所理解的普通意识,它显示了人类可以抵达的精神终极彼岸,接近于“神”的意识。当“神”目睹自己的生命所显示出的光芒时,“神”诲而言之 :“这就是善!”可以认为,“神”所下的定论,就是对世间意识的最为原始的觉悟,就是芸芸众生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的原始形态。仅仅借用“光明”和“黑暗”这两个概念来解释世界,是远远不能够揭示和阐明世界的原始状态的。只有当我们具备了客观评价主客观世界的姿态,即正确而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的姿态,这个世界才开始启动。这也相当于“窃食禁果”。所谓“食”就是了解和分辨“善恶”,知晓“光明与黑暗”价值的过程。在评价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借助禅而生存的奥秘。
每一个生命都不知不觉地生存于禅之中,而只有人类才明了这一生存的奥秘。借助这一奥秘与“神”相交流,是我们人类的特权。但是,当我们掌握了这一奥秘之时,就不能称其为什么“奥秘”了。这一“奥秘”将昭示于所有具备了“意识”之人。这就是所谓“欲盖弥彰”吧。
禅生活远远地超越了道德范畴。所谓“道德”也可以解释为“束缚”,而禅向我们芸芸众生展示了一个更为广袤无际、更加自由放任的生活天地。
“道德”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所谓“禅生活”,就是整个生活本身,即意味着生活本身就是至善至美。因此,这种生活源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毫无必要去尝试或刻意寻求主观能动性之外的任何其他之物。如果生存于禅之中,那么无论天气何等恶劣,日日也是“好日”。
所谓道德,通常为善恶、邪正等诸多观念所束缚而“作茧自缚”,难以超越其概念范畴。如果超越了其概念范畴,就已经不能称其为道德了。与道德相比,禅不为任何观念所束缚,恰如翱翔于天空的飞禽、遨游于水中的鱼虾、绽放于原野的百合,无拘无束而自由自在。
道德与理智作用为伍,携手而行。我们知道,理智可能将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加以区别而使之成为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依此类推,将善恶分为截然相对的两个极端的生活方式,当属于道德的概念范畴之内。道德从属于理智的判断,而禅的特点是主张原原本本地接纳一切事物。但是这样讲似乎有失恰当准确而易招致误解之虞。
禅,既对事物加以区别,也对事物做出判断。禅,既不主张否定人体五官的功能乃至理智的作用,也不主张否定道德。美就是美,善就是善,真就是真。禅,并不反对为了评价存在于我们眼前的客观事物而做出一般的判断。所谓禅,就是将禅的内涵附加于上述所有判断之上而生成的“某物”;当我们悟得了这一“某物”之后,我们就可以认同为生活于禅之中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