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阳明心学七讲

書城自編碼: 391873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梁启超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30134420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欧洲的扩张1415—1789:现代世界的奠基
《 欧洲的扩张1415—1789:现代世界的奠基 》

售價:NT$ 829.0
引导的秘诀: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最新修订版)(白金版)
《 引导的秘诀: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最新修订版)(白金版) 》

售價:NT$ 554.0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售價:NT$ 661.0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售價:NT$ 498.0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售價:NT$ 325.0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售價:NT$ 493.0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售價:NT$ 308.0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售價:NT$ 20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25
《 儒家哲学七讲 》
+

NT$ 980
《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

NT$ 325
《 先秦诸子七讲 》
+

NT$ 946
《 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研究——从孔子到王充 》
+

NT$ 442
《 有与存在:比较哲学视野中的中国“形而上”问题(第二版)伍晓明教授全新修订版 》
+

NT$ 549
《 儒学与中国社会十五讲 北大哲学教授干春松作品 》
編輯推薦:
1. 解读中国思想富有活力的部分:阳明心学以“心”为宗,突破了程朱理学范式的僵化对中国思想的桎梏,引导了中国思想趋向个体解放一面的萌芽;
2. 真正的大家小书:上承中国古代传统,下启近代思想转型;生动解读王阳明心学精髓,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气象博大、深入浅出;
3. 为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精心编集:从梁启超著述和讲演当中精挑细选相关内容整理汇编,体例合宜、内容精当;
4. 实用性强:一本书尽得阳明心学精粹;帮助读者把握践履“知行合一”人生哲学要义;
5. 附赠梁启超手书“无负今日”书签。
內容簡介:
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所开创的阳明心学以“心”为宗,突破了程朱理学范式的僵化对中国思想的桎梏,引导了中国思想趋向个体解放一面的萌芽。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学贯古今中外,卓有见地。本书选取梁启超在相关著作及讲演中解读阳明心学的相关内容并进行重新编排梳理,以帮助读者通过一代学术大师之思考见地,认知理解阳明心学的全貌和精髓。
關於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首。梁启超学贯古今中西,在诸多方面都卓有成就,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著作被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目錄
第一讲 心物合一万物一体 / 001
进学则在致知 / 002 心物合一论 / 005 万物一体论 / 011 心理合一论 / 015 身心意知物只是一物 / 020
第二讲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 027
知行合一 / 028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031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035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 / 042 知识是诚心发出来的条件 / 046
第三讲 无善无恶心之体 / 051
致良知 / 052 良知者心之本体 / 054 良知在人,本无污坏 / 057
第四讲 有善有恶意之动 / 065
良知人人都有 / 066 致良知功夫,全以毋自欺为关键 / 069 致良知是超凡入圣不二法门 / 072
第五讲 知善知恶是良知 / 075
心所安处才是良知 / 076 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 081
第六讲 为善去恶是格物 / 085
廓清自私自利念头 / 086 能克己方能成己 / 092 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 096 知行合一以补致良知 / 102
第七讲 良知之教入圣之路 / 111
须首重良知 / 112 须有个头脑 / 123 须兼济天下 / 126 须事上磨炼 / 133 须诚心实意 / 139
附 录 / 145
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黄梨洲 / 146 王阳明年表 / 166
內容試閱
现代(尤其是中国的现在)学校式的教育,种种缺点,不能为讳。其最显著者,学校变成“智识贩卖 所”。办得坏的不用说,就算顶好的吧,只是一间发行 智识的“先施公司”。教师是掌柜的,学生是主顾客 人。顶好的学生天天以“吃书”为职业。吃上几年,肚 子里的书装得像蛊胀一般,便算毕业。毕业以后,对于 社会上实际情形不知相去几万里。想要把所学见诸实 用,恰与宋儒高谈“井田封建”无异,永远只管说不管 做。再讲到修养身心磨炼人格那方面的学问,越发是等 于零了。
学校固然不注意,即使注意到,也没有人去教。教的人也没有自己确信的方法来应用,只好把他搁在一 边拉倒。青年们稍为有点志气对于自己前途切实打主意的,当然不满意于这种畸形教育。但无法自拔出来, 只好自己安慰自己说道:“等我把知识的罐头装满了之 后,再慢慢地修养身心以及讲求种种社会实务吧。”其 实哪里有这回事?就修养方面论,把“可塑性”最强的 青年时代白白过了,到毕业出校时,品格已经成型,极 难改进。投身到万恶社会中,像洪炉燎毛一般,拢着边 便化为灰烬。就实习方面论,在学校里养成空腹高心的 习惯,与社会实情格格不入,到底成为一个书呆子,一 个高等无业游民完事。
青年们啊,你感觉这种苦痛吗?你发现这种危险 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 一之教去做。
知行合一是一个“讲学宗旨”。黄梨洲说:“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即学者之入门处。天下 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 (《明儒学案·发凡》)所谓“宗旨”者,标举一两个 字或一两句话头,包举其学术精神之全部,旗帜鲜明令 人一望而知为某学派的特色。正如现代政治运动社会运 动之“喊口号”,令群众得个把柄,集中他们的注意 力,则成功自易。凡讲学大师标出一个宗旨,他自己必 几经试验,痛下苦功,见得真切,终能拈出来,所以说 是“其人得力处”。这位大师既已循着这条路成就他的学问,他把自己阅历甘苦指示我们,我们跟着他的路走 下去,当然可以事半功倍而得和他相等的结果,所以说 是“学者入门处”。这种“口号式”的讲学法,宋代始 萌芽,至明代而极成。“知行合一”便是明代第一位大 师王阳明先生给我国学术史上留下的最有名而且最有价 值的一个口号。
口号之成立及传播,要具备下列各种要素:
(一)语句要简单。令人便于记忆,便于持守,便于宣传。
(二)意义要明确。明,谓显浅,令人一望而了 解;确,谓严正,不含糊模棱以生误会。
(三)内容要丰富。在简单的语句里头能容得多方 面的解释而且愈追求可以愈深入。
(四)刺激力要强大。令人得着这个口号便能大感 动,而且积极地向前奋进。
(五)法门要直捷。依着它实行,便立刻有个下手 处。而且不管聪明才力之大小,各各都有个下手处。
无论政治运动、学术运动、文艺运动......凡有力的 口号,都要如此。现代学术运动所用口号,还有下列两 个消极的要素:
(一)不要含宗教性。因为凡近于迷信的东西,都是 足以阻碍我们理性之自发,而且在现代早已失其感动力。
(二)不要带玄学性。因为很玄妙的道理,其真价 值如何姑勿论,纵使好极,也不过供极少数人高尚娱乐 之具,很难得多数人普遍享用。根据这七个标准来评定 中外古今学术之“宗旨”,即学术运动之口号,我以为 阳明知行合一这句话,总算最有永久价值而且最适用于 现代潮流的了。
阳明所用的口号也不止一个,如“心即理”,如 “致良知”,都是他最爱用的,尤其是“致良知”这个 口号,他越到晚年叫得越响。此外如“诚意”,如“格 物”都是常用的。骤看起来,好像五花八门,应接不 暇,其实他的学问是整个的,是一贯的。翻来覆去,说 的只是这一件事。所以我们用知行合一这个口号代表他 的学术全部,是不会错的,不会遗漏的。
口号须以内容丰富为要素,既如前述。“知行合 一”这一句话,望过去像很简单,其实里头所含意义甚复杂、甚深邃,所以先要解剖它的内容。

知行合一

把知行分为两件事,而且认为知在先行在后,这是 一般人易陷的错误。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即专为矫正这 种错误而发。但他立论的出发点,因解释《大学》和朱 子有异同,所以欲知他学说的脉络,不能不先把《大 学》原文做个引子。
《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几 句话教人以修养身心的方法,在我们学术史上含有重 大意味。自朱子特别表彰这篇书,把它编作四书之首, 故其价值越发增重了。据朱子说这是“古人为学次第” (《大学章句集注》),要一层一层地做上去,走了第 一步才到第二步。内中诚意正心修身是力行的功夫,格 物致知是求知的功夫。
朱子对于求知功夫看得尤重,他因为《大学》本文对于诚意以下都解释,对于致知格物没有解释,认为是 有脱文,于是作了一篇《格物致知补传》,说道:“所 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 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 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 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 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 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依朱子这种用功法,最少犯了下列两种毛病:一是 泛滥无归宿,二是空伪无实著。天下事物如此其多,无 论何事何物,若想用科学方法“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单一件已够消磨你一生精力了。朱子 却是用“即凡天下之物”这种全称名词,试问何年何月 才能“即凡”都“穷”过呢?要先做完这段功夫才讲到 诚意正心......等等,那么诚正修齐治平的工作,只好待 诸转轮再世了。所以结果是泛滥无归宿。
况且朱子所谓“穷理”并非如近代科学家所谓客观 的物理,乃是抽象的徜况无朕的一种东西。所以他说有 “一旦豁然贯通则表里精粗无不到”那样的神秘境界。 其实那种境界纯是可望不可即的,或者还是自己骗自 己。倘若具有这种境界,那么“豁然贯通”之后,学问 已做到尽头,还用得着什么诚意正心......等等努力。所谓“为学次第”者何在,若是自己骗自己,那么用了一 世格物穷理功夫,只落得一个空。而且不用功的人哪个 不可以伪托,所以结果是虚伪无实着。
阳明那时代,“假的朱学”正在盛行,一般“小人 儒”都夹着一部《性理大全》作举业的秘本。言行相远, 风气大坏。其间一二有志之士,想依着朱子所示法门切实 做去,却是前举两种毛病,或犯其一,或兼犯其二,到底 不能有个得力受用处。阳明早年固尝为此说所误,阅历许 多甘苦,不能有得,后来在龙场驿三年,劳苦患难,九死 一生,切实体验,才能发明这知行合一之教。
梁注:《传习录》黄以方记阳明说,初年与友论做圣贤要格 天下之物,因指亭前竹子令格去看,友格了三日,便劳神致疾。 某说他精力不足,因自去穷格,到七日亦以劳思成疾。遂相与叹 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观此知阳明曾犯过泛滥 无归宿的病。又文集《答季明德书》云:“若仁之不肖,亦常陷溺 于其间者几年,伥伥然自以为是矣。赖天下之灵偶有悟于良知之 学,然后悔其向之所为者,固包藏祸心,作伪于外而心劳日拙者 也......”观此知阳明曾犯过虚伪无着的病。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行合一”这四个字,阳明终身说之不厌。一部 《王文成公全书》,其实不过这四个字的注脚。今为便 于学者记忆持习起见,把他许多话头分成三组。每组拈 出几个简要的话做代表。
第一组:“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 知。”(《传习录》徐爱记)
第二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 之始,行是知之成”(同上)。
第三组:“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知之真 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答友 人问》)
第一组的话是将知行的本质作合理的解剖说明。阳 明以为凡人有某种感觉,同时便起某种反应作用。反应便是一种行为,感觉与反应,同时而生,不能 分出个先后。他说:
《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 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 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 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 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 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 (《传习录》徐爱记)
梁注:《大学》“如好好色如恶恶臭”那两句话是解释“诚意” 的,阳明却说他“指个真知行”。阳明认致知为诚意的功夫,诚意章 所讲即是致知的事,故无需再作《格物致知补传》也。此是阳明学术 脉络关键所在,勿轻轻看过。
这段譬喻,说明知行不能分开,可谓深切著明极 了。然犹不止此,阳明以为感觉(知)的本身,已是 一种事实,而这种事实早已含有行为的意义在里头。 他说: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 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 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 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同上)
梁注:此文虽说“知行本体”,其实阳明所谓本体专就“知” 言,即所谓良知是也。但他既已把知行认为一事,知的本体也即是行 的本体,所以此语亦无病。又阳明是主张性善说的,然而恶从哪里来 呢?他归咎于私意隔断,此是阳明学重大条目。
常人把知看得太轻松了,所以有“非知之艰,行之 惟艰”一类话。(案这是《伪古文尚书》语)徐爱问 阳明:“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悌者,却不能孝不能 悌,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阳明答道:
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其人已曾行孝 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 的话便可称为知孝知悌?(同上)
譬如现在青年们个个都自以为知道要爱国,却是所 行所为,往往与爱国相反。常人以为他是知而不行,阳 明以为他简直不知罢了。若是真知道爱国滋味和爱他恋人一样(如好好色),绝对不会有表里不一的。所以得 着“知而不行,只是不知”的结论。阳明说:“知行之 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姑为是说以苟一时之 效者也。”(《答顾东桥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