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月白如纸

書城自編碼: 390225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张鸿
國際書號(ISBN): 9787530686256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8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AI大战略
《 AI大战略 》

售價:NT$ 427.0
彼特拉克的战争:黑死病阴霾下的佛罗伦萨(新史学译丛)
《 彼特拉克的战争:黑死病阴霾下的佛罗伦萨(新史学译丛) 》

售價:NT$ 497.0
甲申三百年祭(纪念集)
《 甲申三百年祭(纪念集) 》

售價:NT$ 161.0
中国瓷器谈
《 中国瓷器谈 》

售價:NT$ 475.0
历史四季(全4册) (跳读王朝兴盛衰亡,读懂历史周期率的底层逻辑)
《 历史四季(全4册) (跳读王朝兴盛衰亡,读懂历史周期率的底层逻辑) 》

售價:NT$ 983.0
权力与影响力   [美]约翰·科特
《 权力与影响力 [美]约翰·科特 》

售價:NT$ 427.0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精装典藏版)
《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373.0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乐道文库
《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乐道文库 》

售價:NT$ 29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6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6中篇小说卷 》
+

NT$ 314
《 文化苦旅 2019修订本(30周年纪念版) 》
+

NT$ 216
《 张晓风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 》
+

NT$ 274
《 遥远的向日葵地 》
+

NT$ 291
《 人生忽如寄 》
+

NT$ 252
《 清溪 》
編輯推薦:
张鸿的散文以其独到的对世间的观察,用文字洞见生命和心灵的印记。她的文字是温暖的,她笔下的生活和世界充满阳光,书写着生活和世界的片段。作者用温婉善良的文字,探究生命的价值,直抵心灵深处。
內容簡介:
《月白如纸》是散文家张鸿近年来的精品佳作。作品包括《寂静的房子》《女兵阿珊》《花笺记》《漂亮女孩》《塔什库尔干的夕阳》《太姥散章》《昆明到腾冲:三个地方》《去新篁》《梵钟之声,自雁荡而来》等二十余篇。这些散文有描写生活场景的,有游历祖国山水的,这些写人记事的独特性,平淡质朴的言语展现的是满满的真情,有对家国的大爱,也有对家人的深深的情。
關於作者:
张鸿,女,一级作家、出版策划人、资深文学编辑。已出版作品集《指尖上的复调》《香巴拉的背影》《没错 ,我是一个女巫》《每幅面孔都是一部经书》,人物传记《高剑父》,文学评论集《编辑手记》,编著《大地上的标记——中国实力散文五十家》等,策划主编“现代性五面孔”作家精品选系列丛书。现任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副社长兼副主编,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 席。
目錄
山高谁为峰 / 001
新疆老张 / 011
在吉祥的阳光照耀下 / 019
高佬 / 025
梦境里的父亲 / 030
郁孤台下一萍飘 / 039
也拉曼的艾斯肯 / 046
海霞 / 053
奔子栏的此里卓玛 / 058
牙香街的女儿香 / 065
文面的喃奶奶 / 068
寂静的房子 / 075
女兵阿珊 / 083
漂亮女孩 / 088
塔什库尔干的夕阳 / 091
太姥散章 / 095
昆明到腾冲:三个地方 / 103
去新篁 / 109
梵钟之声,自雁荡而来 / 113
钓源九柏与欧阳重 / 117
韩愈:河阳、蓝关至阳山、潮州 / 120
听,阳光穿窗而来 / 125
行走于声色元阳 / 130
水墨影像三清山 / 135
宽巷子 窄巷子 / 140
江湖·故事·偶遇 / 142
独龙江,那一刻我无语…… / 156
那一年,香格里拉 / 162
3路车,通向松赞林寺 / 174
江夏的桥 / 179
寻踪中山舰 / 182
达洛维太太的时光 / 187
怒放的弗里达 / 194
一砚一江湖 / 202
在南中国海边遥想高高的冶力关 / 205
回想上清宫 / 210
洗澡 / 215
每张面孔都是一部经书 / 219
净瓶常注甘露水 / 222
月白如纸 / 225
如光影常在 / 229
在广州过北方年 / 232
內容試閱
探求者的心语
——张鸿的散文集《月白如纸》
王兆胜

从“张鸿”的名字中,可见她是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有着别样追求的人。
“鸿雁”与“鸿鹄”以及“鸿鹄之志”,带给人们多么美好的感受与向往。杜甫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将对李白的想望写于天地间,张鸿的散文集《月白如纸》也寄寓了一个探求者的几多心语。
张鸿读书很多,也热爱生活,更喜爱周游天下,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方式,使她的散文既有书卷气,又有生活情趣,更有天地情怀。
书卷气里有书香、金石味、素净、优雅,也有浪漫的想象与澎湃的激情,还有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孤寂;生活日常充满温情、暖意、诗意,也有难以释怀的悲情;天地情怀中包含了眼光高远、浩然正气,当然也不乏对天地万物及一草一木的体察与感性。进入张鸿的散文,视域会被打开,其中有丰富多样、多彩斑斓、悲喜交集的苦乐人生,也可以跟着作家的脚步进入一个新奇甚至惊险的世界。
对女性的关爱与命运的思考贯穿张鸿散文的始终,也是最亮丽的风景线。作为女性作家写女性,张鸿自有其独到之处。一是牵扯面广,既有知识分子、画家、作家,又有军人,还有比丘尼、废品收购者以及疯子,她们几乎涵盖女性的半边天。二是形象生动,这些女性在张鸿笔下是活的,也是风姿绰约的,作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细节和矛盾冲突加以点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写当兵的女战友,两人相处融洽,亲密无间,情同姐妹;但因“我”一个玩笑的恶作剧,竟让对方磕掉两颗门牙,从此女战友再不理“我”。二十多年后,两人再续前缘,原来的不快化为乌有,但“我”心中仍不能释怀。三是有同理心、同情心,这在对伍尔夫、弗里达的描写中可见端倪。作者写道:“我想这是她羽毛上自由的光辉被阳光唤醒的作用吧。”“痛和美,同样要用身体和能量来承受。身体瓦解了,只能让灵魂飘摇。”“我从未见过如此细腻和非同寻常的描写,似乎每一阵风都诉说着心情,每一次衣襟的摆动就是一次思绪波动。在她的世界里,有一种让人很痛却宣泄不出来的悲伤,那是一种憋闷、压抑的绞痛,那样的悲伤只能被困在风中,撞击、摇曳、呻吟着。”这是与女主人公患难与共、同生共死的感受,也是从思想深度与情感向度上切入女性生命内核的散文。四是会心之顷,一种从女性身上获得的人生智慧,特别是关于爱、理解、宽容、美好的感受。如作者写道,她在出游路上遇到一个比丘尼,因为对方话多、身上有异味,“我”对她有些厌烦。然而,当中途,“我”下车,这个比丘尼却对“我”说:“心里不要有太多东西,压着不舒服。祝福你哈!”于是,张鸿写道:“站在路边,我眼泪止不住流,来接我的朋友奇怪地看着我。从那一刻起,她,一个比丘尼,扎根在我的心里。我此行的目的就在这无意之中达到了,我的愿望因一个偶遇的人而具象了。自认不会开悟的她,启蒙了我,心大了事情就小了,心小了事情就大了。‘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满衣’。”在此,张鸿获得了新的超越,心灵之花也得以绽放。
张鸿去过很多地方,东南西北中、国内国外,特别是高山大川、奇峰深谷,还有人迹罕至的边地,这就决定了其散文的新奇豪迈、光怪陆离。其中,风土人情、山川美景不胜枚举,那些纹面妇女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诗意的风光更是惹人喜爱,令人陶醉。不过,最重要的是,张鸿常常以景抒怀,表达她对世界人生的看法,从而将思想引向深入,也获得人生智慧,使散文富有穿透力与圣洁的光辉。如文中这样一段话:“街道肯定是老街。房檐上在晨风中摇曳的小草不知经历过些什么,总会有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一些老的炊烟弥散,一些新的炊烟冉冉飘起。秋风一来,小草又绝尘而去,可来年他又成了一身葱绿的少年。”人与景、物、心绪、生命在进行一种潜对话,直通精神与灵魂深处,在飘零的悲感中又有生机盎然。张鸿还写道:“大地与天空使艺术家的生命保持着原始力量和激情,摄影正是一种大地上的行动。所有的艺术都有诗意的核心在里面,如果一个摄影家的内心深处没有一个诗性的灵魂,那么他永远看不清楚世界。”显然,诗心特别是天地人心之于人及其艺术至关重要。张鸿还表示:“顺其自然的生活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这是生活,是日常;也是诗歌,是美妙。海浪、河水不会停止流动,时间也是一样,它像水,但以你触摸不到的方式流淌,它可以带来一切,也会带走一切。一切都那么美好,正如我此时的心境。”在这一从容不迫中,有包容、喜悦、知足、安随,也是一种入道心省的境界。其实,用脚步行走,用眼睛观看,用双手与感觉触摸,用心灵感悟,为的就是追寻天地之道,找到开启人生法门的智慧。
在张鸿的散文中,总有充满正能量的人物书写,这里有韩愈、萨镇冰、萨师俊等人,有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有蓝一苹这样的当代普通人,有梦境里的父亲,还有远在四川、西藏等地的志愿者。他们整体构成了张鸿散文的钢筋铁骨,也代表了作者的审美趣味。这也是为什么张鸿所到之处,很少去看墓地;但却崇尚那些历史名人与革命烈士。用张鸿自己的话说,不只是因为她曾是军人,更在于心中有一种对国家、民族的大爱,有对这些牺牲者的感恩与缅怀。在《新疆老张》中,作者还通过对高原烈士的缅怀,思考人生的意义,她写道:“人生就是如此,因为一个事件,甚至一个细节而彻底改变对一个人、一件事的看法,也彻底改变一个人。就如,面对巍峨的大山、苍劲的江河,还有永远安眠于高原的军人,我想,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鸡零狗碎、一地鸡毛有何意义和价值?新疆老张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一个存在,和我一样,他一定经历过许多许多。他当年也是有过雄心、梦想,当年华老去,雄心和梦想成为奢侈品,而日常就成了可触摸的一切。于是,不再探讨虚构的人生,不再臆想主义和价值,他真实地过好每一天,自然为大,人生为小。”对于蓝一苹的塑造,凸显了张鸿积极进取、快乐自然、一派天然的人生境界。本来,被命运之船摆布的蓝一苹,由城市到乡村再到社会最底层,换作别人一定是个怨妇;然而,张鸿却发现,已九十多岁的蓝一苹,还能写文章,特别是有一颗快乐知足之心。在蓝一苹的心中和笔下,所有人都对她好,在那些苦难的年月,她身边的人都像美丽的花朵一样向她绽放,给她口粮、帮助、赞美与爱,这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张鸿就以采访的方式写出蓝一苹这个“女神”般的美好形象。目前为止,中国现当代散文中还没有出现蓝一苹这样独特美好的“这一个”,她让人想到了大光照临,美好像阳光雨露、花粉一样播撒于读者心间。
张鸿散文以随笔为主,除了抒情散文,还有日记、书信、评论等多种形式。不过,无论哪一种,张鸿都是饱含深情,以曲折内敛的方式表情达意,所以能深入人心。如《给淏儿的信》与众家长的信一样,情真意切、无私奉献;但其独到之处在于,颇有见地,注重精神、心灵、品性的培育,是经过岁月磨砺后的人生诤言,值得现在的孩子拥有和体味。也许,其中有些话语需要一定阅历才能懂,没关系,每个人都在成长,都有明悟的那一天。张鸿散文是自由的,像一阵风、一场雨、一个梦,她将自己的内心图景投在天幕上,很少有成规能限制约束她。张鸿心地纯良、感觉灵敏,特别是有天地情怀,所以作品真实、诚实、优雅、奔放,这是一般女性也是很多男性作家难以达到的高度。张鸿以多学科知识进入跨文体写作,又以历史深度、哲学高度、文学艺术魅力,体悟生命与人生,于是有了思想、精神、心灵的飞扬。这在《水墨影像三清山》等作品中都有体现。
在《达洛维太太的时光》中,张鸿写道:“弗吉尼亚成为伦纳德·伍尔夫太太之前,得到了承诺:‘我会无条件地做你想让我做的任何事。’这其中包括了保持29年没有性爱的生活。这个男人一生都没有一个情人。他欣慰的是得到了弗吉尼亚的一句:‘和伦纳德的婚姻,是我这一生最明智的选择。’这个男人,他没有把弗吉尼亚当成妻子,而是把她当成了一个天才来对待。”在此,伦纳德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他的诚信、节制、意志、美好犹如一尊“天神”,让我流下感动的泪水。在《怒放的弗里达》中,张鸿又说:“弗里达的人生,就如她的画,‘有时甜美如同微笑,有时绝望得如同生活的苦难’,这大概就是造物主想让她展现的生命华彩。造物主给她非常人所能承受的深重苦难,是为了激发出她灵魂最深处的渴望,让她展现出深藏在她体内的常人所没有的璀璨光芒。她的一生都在用心灵在炽热的岩浆上舞蹈着,直至再也不能承受,不能承受……而坠落、坠落……”这仿佛是张鸿与她笔下的人物以及读者在进行心灵对话,否则很难达到这样的深入骨髓、感同身受。
由疑问甚至天问,到阅读、行旅,以至于观世,然后开启智慧的法门,并从中悟道,尤其是生活之道,即那种平易近人、浅显易懂的快乐、自由、知足、幸福,这是张鸿的散文传达给我们的。就如同能感受生命四季轮回,愿广大读者可以从张鸿的散文中获得生活的智慧。

2023年7月8日初稿,7月10日修改于北京沐石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后记
那些故事是超人间的

散文于我而言,是同行者,是伴侣,是倾听者。
散文于我而言,她独立、个性、血肉丰盈。
几十年相依相伴,我越来越明晰,作为一种高品质、重修养的文体,散文有大小、轻重、高低的特质。她是紧致与疏朗的,她可明暗,有骨血、气度。她有着丰富的个性魅力:深邃、沉实、锋利、可爱、柔软、激荡、宁静、飞翔、踟蹰、爽直、顿挫……她有关文本高浓度的真诚、情感、智慧和性感。
散文也是多变的,她有着各种可能性,如水一般,可涓涓、可淙淙、可汤汤,她甚至野性放肆,不确定走向。
于我而言,散文越来越应是从容、淡定、得体的,她散发的是丝丝缕缕的真诚气息,如山野之花草,沁人心脾。
散文也是我的应许之地,犹如宋之“偏角山水”。这方地里,我与万物应合,将来自于自然、人文的种种小心地护于其中。
“那些故事是超人间的”,这是一位诗人的诗句,也是我内心所想。

张 鸿
2023年7月11日于广州

得知父亲生病入院的消息是二○一六年十二月六日的晚餐时,那一天,我到新单位没多久,刚完成一个大的文化活动,在庆功宴上,母亲给我电话,说父亲住院一周了。
第二天我就赶回了家,父亲因为眼疾,自己不重视,痛得忍受不了后才要求看医生。耽误了医治,炎症侵蚀到了其他部位,将整个左眼摘除了。我知道时,他已经做完了手术。我问家人为何不和我说,可以到广州治疗。母亲说:“你爸说不要影响你的工作,你才换了一个单位。”
从那之后,除了有工作安排,我在每周五晚上乘最晚班车,历时四个多小时,回到父母所在地,周日再乘最晚班高铁回到广州。其间我将父亲接到广州,在广州住院治疗,我的医生朋友说,老人的身体极度衰弱,因为在眼疾的治疗过程中过度治疗,注入了大量的抗生素,导致身体机能彻底崩溃,内脏功能极度减弱。通俗理解,就是父亲因为眼睛发炎,在治疗过程中为了消炎,在当地三家医院都注入了大量的抗生素,使得没有其他基础病的他身体机能极速下降。因此胃口不好了,他难进食,更无法服下大把的药片,只好不断地进出医院,寻求保守治疗,以求他内心的安全感。
整个过程,我见证了两地医院和医生的态度,但我无奈,我完全不懂这一行,而只有在医院,父亲才内心感到安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矛盾。

十个月,几乎每个周末我赶去他所在的医院陪护他,或者他在广州的医院时我每晚陪着他,他睡着了,我就看网络小说,他醒了,我就给他喂饭喂水,随时与他说说话,为他唤来护士换针剂。我感觉到,他内心对我的强烈依赖。
我与父亲的关系很有意思,他从来不夸我也不打我,我小的时候,因为不会做数学作业,他只是急得敲过我的脑袋,这是唯一一次,他对我“武力”相加。哥哥高中时,父亲批评他上课看小说,说:“你是理科生,先好好把你的专业课学好,看小说,那是你妹妹以后干的事情。”他不知道这一句话,让我决心从此走向文学之路,那时我上初中。
母亲说,父亲在我和哥哥的成长过程中没起多大的教育作用,我不知道哥哥怎么看,但我还是很接受父亲这种放养方式的,也许他只是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培养我们吧。
与我而言,父亲给予我最大的帮助是不管我,包括我的婚姻,让我自己拿主意,同时父亲也成就了我,他帮我养育了孩子,是的,是养育。我是三十“高龄”怀着孩子读的研究生,研一的寒假我生下了我的儿子淏,我父亲从孩子半岁后接手,一直陪到孩子上四年级。而这些年,我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发展我的事业,出差、采风、写作,出版著作,评高级职称。淏就是在他老人家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父亲不善言语,淏也生性敏感,他俩在一起也会闹别扭,甚至两人都哭了,然后打电话给在外地出差的我告状。我着急的同时也感觉很好笑,他们知道只有我能解决他们的矛盾。
老爷子从不夸我,他就根本不会夸人,但我总会感觉到他的认可。有一天,我们一家四口(我们一家三口和父亲)晚餐,我说了句台式电脑不好用,太旧了,我写作不顺手,先生说那就抽空换一台。第二天下午我下班回家,我书桌上立着一台台式电脑,是父亲买的,他说是让店里的销售人员选的,他也不懂,让我试试好不好用,不好用就去换一台。

二○一七年春节,除夕夜,我俩在病房。那天他精神还不错,说话还有气力。我们看着外边高高燃爆的烟花,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我提起他在《羊城晚报》上发表的《往事并不如烟》,他写的是抗美援朝停战那一刻的经历,写了敌我双方在大草坪上联欢的场景。他带笑地抬起手腕,说:“那个黑人士兵看上了我腕子上的手表,非要拿东西和我换,我才不换呢。”接着说:“不过呢,中国人还是不好意思,外国兵都在跳舞,我们就不好意思一起跳,后来还是美国、英国的兵拉着我们,我们才加入了那个圈圈舞。”我深知,这些过往是他常常回忆的,也是最愿意聊的话题,我从小就听他说起。我说:“有女兵吗?”他说:“第一线怎么会有女兵,你个小傻瓜。”

父亲在广州时,一次急诊入院,我先生出差了,急诊室人满为患,他的高高的窄窄的床与旁边的同样大小的床之间无法挤入一个站立的人,他要小便,又不让我帮忙,护士也顾不过来,他下也下不来,憋坏了。我几乎失控,到处找医生护士,最终医院顾及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给了一个高收费的正常床位。我给他拿来便壶,他尿不出来;我去买尿不湿,要给他穿上,他坚决不要我来,我劝说了他许久,终于穿上了,他还是尿不出来;他坚持要去卫生间,我举着输液瓶,半夹着已经很瘦小的他,进入男卫生间。他那么倔,我很生气。他不敢和正在生气的我说话,静静地坐在病床上,我扶着他躺下,我俩看着高高的窗子外的天空,从黑变白。

我知道他会离开我,但没想到那么快,那一刻的感受,是极度的茫然,彻底的无措。似乎是手中的那把沙子控制不住地漏了出去,抓紧不行,放松了更不行。
那几天,我休年假,陪着在老家住院的老父亲。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早晨,我与老爷子说着话,他说鑫鑫昨天来看他了(我哥哥的儿子),他还说小杜(我先生)来时让他带几块柿饼,他想吃,然后又说,肚子痛还不能吃柿饼。他还和旁边床上的陪护说,食堂在下一楼,在那个停车场那边,饭票是要充值的。
9∶30,女医生急速地走了进来,说要腾出病床,让我父亲转去ICU,我说为什么要去ICU,他现在情况稳定呀。没有任何解释。我坚决不让转,说要等我的母亲和哥哥来,11∶35,父亲边和我说着话边被推进了ICU。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13∶14,父亲离世,享年八十三岁。我摸着他的脸,让他醒来,他的脸和手还暖着。他的右眼,流下了一滴泪。
我知道,是老爷子放弃了这个世界。

父亲的追悼会来了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但这些对我对他都没有意义了。我只是盯着不停播放的父亲的生平照片,穿着军装的他、穿着便装的他、穿着毛背心夹在裤子里的他(我曾和他开过玩笑,说鲁迅也有一张这样装束的照片)、和孙子外孙在一起开怀大笑的他。我的泪没有停歇。于我而言,他就是一个浪漫的、随和的没有原则的、不善交际的老张头。
我看着他被推进炉火中,我的同学春燕和我一起跪着,让我大声地不断地喊:“爸爸,你安心去,不要回头。”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半小时后,我是如此冷静地面对父亲的骨灰,就是那么灰灰白白的一具收缩了的身形,我没有眼泪,心也没有波澜。我的父亲变成了灰,还有几片烧不化的弹片。哥哥让我捡两块骨殖放进盒子里,我没有动手。

父亲离开后的那几个月,我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父亲也频繁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场景一:那是一片废弃的工地,瓦砾遍地,父亲躺在一副担架上,穿着军装的哥哥坐在担架旁边,像一位刚下工的农民工一样。我问哥哥为什么把父亲安置在这里?哥哥说:“被医院赶出来了。”我就醒了,于是哭一场。
场景二:我敲门,一个穿着很潇洒的白衬衣的男士开了门,我叫他“爸爸”,他不发出任何声音,被我追着往后退,靠着墙。我哭着出了门,遇到了一位我很信任的大姐,我告诉她,我父亲不理我,大姐让我描述了情景,她说:“那是你父亲年轻的时候,他不认识你呢。”于是,我醒了。
生活中确实有这么一位睿智的大姐,她常常给我指导,我和她讲这个故事,她说:这故事有意思哈,梦中梦,而且很有文学感觉。大姐推荐我去找一位寺院的住持,把自己心里的话都倒出来,让大和尚开解我,老这么下去,人会废了。
我完全不顾形象,鼻涕眼泪直流地向大师父倾诉,他安静地听着,时不时递纸巾给我。俟我说完,他说:你已经对老人家尽了心,做得很好,不要找一些自己认为做得不够的细节来为难自己。即使这些细节不存在,你还会找出别的细节让自己内疚、负罪,放下放下,老人已经走了。即使你做好了所有,难道老人家就不走了吗?就可以永生吗?

父亲离世的那一天,是我儿子淏在美国留学开学的第一天,他发来微信的时候,正是我要告诉他老爷子离世消息的时候,儿子说他胸口痛,很痛。寒假他就返回国内,给姥爷扫墓,1米85的小伙子,在姥爷墓前,直直地跪了下去,泪流不止,咣咣咣地磕了三个头。

时间消弭一切。
现在我可以正常地和母亲、丈夫、儿子讲着老爷子的笑话,怎么回事呢?这几年我怎么梦不到我爸了,应该是我爸忙得很,顾不上我了。
我仍然会想他,想他,看着他的照片说一会儿话。也想写下一些有关他的文字,但一直没有动笔。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写下了我人生的第一首诗,是给他的。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