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

書城自編碼: 386670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崔允漷,沈毅,吴江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7501881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毕加索
《 我,毕加索 》

售價:NT$ 280.0
投资真相
《 投资真相 》

售價:NT$ 381.0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售價:NT$ 437.0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

售價:NT$ 559.0
和离:完结篇
《 和离:完结篇 》

售價:NT$ 296.0
知宋·宋代之军事
《 知宋·宋代之军事 》

售價:NT$ 442.0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售價:NT$ 381.0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售價:NT$ 8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58
《 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 》
+

NT$ 278
《 语文到底教什么(大教育书系) 》
+

NT$ 274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
+

NT$ 374
《 如何领导一所学校 》
+

NT$ 252
《 孩子们都喜欢的语文课(大教育书系) 》
+

NT$ 258
《 解构性变革:学校课程发展的突破口(学校课程变革新取向丛书) 》
編輯推薦:
如何让证据更可靠?如何让技术更专业?如何让合作更聚焦?于是,又有了眼前这本《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如果说《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呈现的是听评课范式转型时的思考,那么,《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奉献的是LICC范式基本成熟后的样态。本书由崔允漷、沈毅、吴江林编写。
2008年版《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呈现听评课的一种新范式——课堂观察的LICC范式:基于证据、技术与合作,构建了课堂观察专业合作共同体,界定了一个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的问题域,规范了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与关键环节。
现在这本《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奉献的是LICC范式基本成熟后的样态。全书分四个部分:研究进展、观察故事、观察工具、观察课例,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呈现2008年后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新进展。作者崔允漷、沈毅、吴江林试图在更宏大的课堂研究中思考LICC范式的关键元素:如何让证据更可靠,技术更专业,合作更聚焦?《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理想的课程能否在到达学生层面依然理想,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是教师专业生活之所,离开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不过是无本之木。
  在许多人眼里,课堂观察也许只是我们学校中常见的听评课活动的翻版。但作为教师日常工作一部分的听评课,为何未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很少具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比如研究,比如技术,,又比如合作。指向于听评课范式转换的课堂观察同时具备了这样一些元素。首先,课堂观察指向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就是一种研究,或者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次,课堂观察需要运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来评判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由数据驱动的研究,而数据的收集需要精确的技术,因而课堂观察也就是有技术支撑的研究——它提供了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中一直缺失的技术元素。第三,课堂观察需要多方持续的合作,不仅是观察过程中的合作,更需要观察之前和之后的合作,是一种合作的研究,或为教师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
目錄
前言
研究进展
01 课堂观察研究综述:2008-2011
02 课堂观察LICC范式:贡献与局限
03 课堂观察的关键环节:从观察点到推论
04 课堂观察在余高:2008年之后
观察故事
05 课堂观察,我们走近你
06 合作,我们一步步走入胜境
07 课堂观察,让荒地变花园
08 这一年,我们步步登高
09 一路有你
10 我的被观察和观察
11 课堂观察路上,我跋涉着
观察工具
12 学习支架的设计与利用
13 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
14 课堂互动与教学目标达成
15 教学环节与学习目标的达成
16 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
17 0AE学案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
18 通过数学例题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9 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 课前预习检测题的设计和结果处理
21 评价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观察课例
22 化学组:学习目标的预设与达成
23 生物组: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24 政治组:素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5 物理组: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內容試閱
2006年4月18日,我们形成了《课堂观察手册》,这意味着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诞生!
  该范式的标志是基本上确立了课堂观察的理念——证据、技术与合作,构建了课堂观察专业合作共同体,界定了一个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的问题域,规范了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与关键环节。
  经过两年多的试验与打磨,我们出版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此书一出,赢得了出乎意料的反响与影响。至今,该书已重印18次,发行89600册。如果以此书名“百度”一下,已有342000个网页。
  该书出版后,我们没有停止探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团队的专业品性,另一方面是因为课堂这一复杂系统决定了课堂观察的特性。我们继续在课堂观察LICC范式之路上跋涉,我们不断倾听来自各方欣赏的、批判的声音,在更宏大的课堂研究中思考LICC范式的关键元素:
  如何让证据更可靠?
  如何让技术更专业?
  如何让合作更聚焦?
  于是,我们又有了眼前这本新著。如果说《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呈现的是听评课范式转型时的思考,那么,《课堂观察2: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奉献的是LICC范式基本成熟后的样态。
  本书分四部分:研究进展、观察故事、观察工具、观察课例。我们试图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呈现2008年后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新进展。

“本节课的概念众多,学案设计了一个概念图,以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后再通过概念图帮助学生明白不同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形成概念体系。所以,构建概念图的基本线索是:理解单个概念——辨析概念间的关系——构建概念体系。这种学习线索要求教师每步都做好铺垫,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发散空间。但是,八个概念的教学,姚远只花了两分钟时间,而且我们观察到,姚远也没有采取措施去了解学情,而是匆匆过去。学案上设计的概念图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但姚远只用了五分钟就过去了。结果如何呢?我对周围的12位同学进行了抽样,发现完全正确的一个都没有,大部分正确的有三位,其余的基本要错一半以上,可见概念的落实不够,而且课堂上姚远也没有设计相关的检测,这说明小姚老师的自我监控意识有待提高。”
  彭老师从时间和逻辑上点出我的死穴,不得不服气啊!
  “教学目标落实不够好,关键是行为条件没有实现。如‘通过模型建构和讨论,全面阐明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过程和特点’这一目标,教学时,姚远并没有组织学生讨论,而是直接让学生构图。我们观察到学生因不知道如何表示载体、浓度差、消耗能量等,使得模型无法构建起来,进而教师就无从知道学生是如何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过程和特点了。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如果在模型构建前有个讨论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就能暴露出来,老师就能立即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困难,学习目标也就达成了。”
  小喻的汇报,让我大吃一惊。与我同龄的她只不过比我早三年来余高,却能提出这么有水准的问题!
  “我提两点建议,一是表述的指导,生物学科是理科中的文科,比较重视文字的表达能力,而这一点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每次给出清晰正确的答案,对学生不规范的表述加以纠正,还要对表述给予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表述存在的问题,学会表述的方法。二是教师的回应,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优秀表现,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励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回答。”
  小姜的话同样让我惊讶不已,她那么年轻,却对生物教学有这样的理解!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