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吃剩有语

書城自編碼: 30349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沈嘉禄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814453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19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8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华夏衣裳 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华夏衣裳 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售價:NT$ 834.0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售價:NT$ 885.0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售價:NT$ 834.0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售價:NT$ 554.0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售價:NT$ 722.0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NT$ 493.0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售價:NT$ 1053.0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NT$ 36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25
《 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 》
+

NT$ 418
《 藏书票札记 》
+

NT$ 281
《 夜航船上 》
+

NT$ 418
《 旧日风云(二集) 》
+

NT$ 353
《 回望 》
+

NT$ 668
《 纸日月 》
內容簡介:
上海老味道一直是沈嘉禄关注、研究的对象,但在这本书里所占比例并不多。同时,他也一直在关注并积极体验其他城市、其他国家的美食,对发生在当下的时新风味也抱着欣赏的态度,有机会品尝是不会放弃的。这本书里有不少内容就涉及时尚风味。沈嘉禄对年轻人的创业、创新以及表达亦给予积极关注和评价,在《吃剩有语》这本书里有相当的篇幅是体现这块内容的。沈嘉禄认为,写好美食文章,写出真实感情是很重要的。人与食物的关系是平等的,怀有感恩之心,怀有惜物之心,怀有谦卑之心,笔底就能带三分感情,而不仅仅满足于新奇的味觉体验或者炫耀某种权力。平淡的细节也能摄人心魄,诚实平白的行文也能产生沧桑感和现代感,关键是能否触及到人性柔软、隐秘、微妙的地方。
關於作者:
沈嘉禄,1956年生,浙江绍兴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新民周刊》杂志社主笔。1981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著有《东边日出西边雨》、《被收藏的青春》、《寒夜醉美人》等多种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集。作品曾获《萌芽》、《上海文学》等文学奖,并翻译介绍到国外。散文有《徘徊酒缸边》、《消灭美食家》等多种散文集出版。
目錄
答友人(代序) 1
本埠:红白对镶,海棠花开
红白对镶 3
蚕豆七兄弟 9
苏式糕点 14
一定好的芝麻糊 24
石库门桂花肉 29
内脏并不脏,味道交关好 35
他乡:金风玉露,人间烟火
蒲根香 113
李德美鸭和四星望月 118
火宫殿的臭豆腐 123
吃在太湖边上 128
观前街上独一桌 141
东山陆巷花果宴 152
会老堂的人间烟火158
时风:海纳百川,要有腔调
龙虾虽小,也有春天227
装逼的虾爬子 235
海纳百川新食材 238
让厨艺简单有趣 248
月光下的那一抹玫瑰红 255
书香:素面朝天,云胡不喜
江南鲜笋趁鲥鱼 331
大闸蟹,请你素面朝天 339
汪曾祺画的土豆一定不太圆 348
站台上 355
內容試閱
友人:老沈,你以前小说写得蛮好的,还出过几本集子对吗,挺有烟火气和人文情怀的。最近几年小说不怎么写了,反而去写美食文章,你难道不觉得这是才情与时间的浪费吗?
老沈:你这么一说我真有点出汗了。小说是我立身之本,一写小说我就思绪飞扬,精神抖擞,吃嘛嘛香,倒头便睡,特别有存在感和幸福感。自从入了新闻这一行,工作忙乱,信息庞杂,也没整块时间让我静下心来写。不过我还是每隔两三年写一篇小说,以一种慢跑的速度与文学保持关系。
友人:你还好意思讲?两三年才冒个泡,读者都把你忘记了:这是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的文学青年?
老沈:不过人民群众蛮喜欢看我写的美食文章。群众喜欢的事情,就不能说是浪费。中国传统文人一直强调文以载道是吧,美食题材也确实容易写成消遣文章,但也不是绝对的。庄子说:道在屎溺。那么美食也有道可论。近代以来,周作人、梁实秋、张恨水、林语堂、唐鲁孙、汪曾祺、王世襄等前辈作家都擅长写美食文章,质朴隽永,回味绵长,他们通过美食体验,让读者分享了宝贵的阅历、学识、格调、思想、情怀。我希望自己的美食文章能做到这一点。
友人:你这是给自己戴高帽子。
老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定要相信群众。我已经出了七八本美食随笔集,还有台湾版和英文版,可以说出一本热销一本,都是普通读者在买。
友人:今天在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上,写这种文章的小青年多了去。你是涉足此道较早的,是不是想再摆几年老资格,不甘心就这么退出江湖?
老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大势,不过写文章这档事,不是你愿不愿意就能定下来的,主要看货色,货色硬,就有人为你买单。在网上,美食文章是大宗,似乎人人可写,配了活色生香的图片,若有真知灼见,点赞如狂风暴雨。但真正写好它还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才情,需要实践,更需要对食物的理解与尊重。
友人:你也是蛮享受粉丝点赞的吧。
老沈:这是人之常情啊。在今天,偷个情、劈个腿也能掌声响起来,我兢兢业业地写美食,大家来点掌声不应该吗?
友人:为什么美食类文学作品能受到读者欢迎?这是浅阅读时代的一种表现吗?
老沈:温饱问题解决后,吃得好、吃得有情调、乃至吃得有文化,就自然摆上桌面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家家户户吃得差不多,就这点凭票供应的鱼肉蔬菜,能吃饱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情调?所以,美食类图书的畅销是社会的进步。在美国,美食类图书每年要出版一万多种,在我国的台湾、香港,美食类图书也是一个支撑书店业务量的大类,作者与读者的互动都很愉快。近年来大陆出现了美食图书的繁荣,它真实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与民众的生活现状。至于是否浅阅读,我认为美食类文章绘声绘色,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同身受,不像哲学类、历史类、技术类图书需要一定的积累和定力。但好的美食文章,肯定不止于浅层次的领会,你说汪曾祺、王世襄、邓云乡的文章仅仅是在谈吃吗?它可以是民俗的、历史的,更可以形成一种集体记忆,从微观的角度映射社会变化与世相百态。


 红白对镶
白相城隍庙,吃吃小点心,是普罗大众无法拒绝的世俗乐趣。一旦进入摩肩接踵的城隍庙,谁也不会对那里的风味小吃无动于衷,微风裹挟着阵阵腴香在人流涌动的老街旧巷中穿行,叫人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去寻访那香味的源头。
说起来天下同理,有庙必有市,有市必有小吃摊。上海城隍庙的小吃也是随着庙市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一百多年前,老城厢人口暴增,各地的风味小吃随之引进,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城隍庙的小吃摊不下一百家。这些小吃大多是小本经营,或肩挑手提,沿途叫卖,或路边设摊,云集闹市,或闪入茶楼酒肆串卖,还有些夫妻老婆店,抢占城隍庙有利地形逐渐发展为旺铺,那时穷归穷,倒也没有违建一说。
我小时候从城隍庙正门进入,就看到大殿右侧有一家豫新点心店,别看它门面貌不惊人,却是吃货们喜欢扎堆的地方。这里常年供应品种有豆腐花、鸡鸭血汤、重油炒面、徽帮汤团等,最让我心动的是桂花白糖莲心粥。
说起糖粥,上海人便油然而升起一种亲切感,白糖莲心粥桂花甜酒酿的市声已被湮没,笃笃笃,卖糖粥的童谣已刻录成非遗档案,偶尔播放,即会引起人们对流金岁月的无限怀想。
粥,在长江以南多为稻米加工成食物的最初形态,或者从大泽中采集的菰米(茭白所结的米)也可一煮。在黄河流域呢,据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杨荫深先生考证:凡六谷皆可为粥。那么选择就多了,像黍、稷、粱、麦,都是煮粥的大宗食材。等到古人想起要煮成干饭吃了,就说明社会生产力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一开始粮食少,只能加大量的水,煮糊了灌饱肚皮。《汲冢周书》认为,粥由黄帝所作。在中国的口头文学中,神农、伏羲都是超人,黄帝也如此,他一个人就包办了数百样创造发明,今天看来技术含量不算高的粥,也是他老人家的专利!
粥是南方稻米文化的产物,至今还常当作正餐,尤其是三伏天胃纳不佳,一碗煮得软糯适口的大米粥,佐以咸蛋或酱瓜,是温暖可亲的享受。在北方,一般将粥当作汤水来配煎饼或馒头,比如小米粥,煮得清汤寡水,照得见自己的脸面,才算正宗。过去每遇饥荒,社会团体就会在庙前施粥赈济,倒也很少煮一大锅大米饭的。近年来又看到有人效法古贤在街边搭棚施粥,也不是大米饭,虽然大米在今天并不稀奇,不知道主事者是否有严格依照古制的用意?不过也有例外,黑龙江的玉米糁,又叫大渣子粥,被南方人叫作玉米粥或玉米糊糊,就是相当稠的,稠到要用筷子挑来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