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兵史:畸形兵制下的中国的病

書城自編碼: 290860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雷海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730985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1-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56/30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写意兰竹树石课徒稿
《 写意兰竹树石课徒稿 》

售價:NT$ 515.0
不较真的心理智慧
《 不较真的心理智慧 》

售價:NT$ 279.0
漫画算法与数据结构(大规模数据集)
《 漫画算法与数据结构(大规模数据集) 》

售價:NT$ 447.0
欧洲的扩张1415—1789:现代世界的奠基
《 欧洲的扩张1415—1789:现代世界的奠基 》

售價:NT$ 829.0
引导的秘诀: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最新修订版)(白金版)
《 引导的秘诀: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最新修订版)(白金版) 》

售價:NT$ 554.0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售價:NT$ 661.0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售價:NT$ 498.0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30
《 我们一直住在城堡里 》
+

NT$ 287
《 铁血文库012 》
+

NT$ 359
《 知识分子 》
+

NT$ 379
《 货币风暴 》
+

NT$ 346
《 脱胎换骨:徐焰纵横古今谈军改 》
+

NT$ 510
《 拿破仑时代 》
編輯推薦: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中国兵史的同名书,而这样一个大题意味着一个相当大潜力的市场。
听史学宗师痛快解读中国大历史,探寻汉族政权何以长期虚弱及畸形兵制下的中国的病。
在民国时代,不少史家其实都很关注中国的兵制问题,雷海宗不走传统兵制史的路子,而引入西方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为中国史学别开生面。本书主要讲雷海宗关于中国兵制史与文化的相关著作及论文合编一册,使读者获得一个雷海宗先生对中国兵史研究的完整读本。
內容簡介:
本书堪称一部关于中国兵史的完整读本。主体部分是雷海宗的成名代表作《中国的兵》和《无兵的文化》,并汇编作者其他关于中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篇章,以使读者获得一部雷海宗先生对中国兵史研究的完整读本。有关中国兵制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雷海宗不走传统兵制史的路子,从侧面发力,引入西方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兵的精神,也就是武德的历史及其丧失,其间牵出中国文化中很多值得注意的特点,进而为中国史学别开生面。6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梁启超先生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關於作者:
雷海宗先生为一代史学大家。一九二七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雷海宗先生硕学高德,学贯古今中外,其学术研究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曾发表《殷周年代考》《历史的形态与例证》等重要论文,代表性著作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整理出版的著作有《西洋文化史纲要》等,被称为中国现当代史学的开山宗师。
目錄
中国的兵

春秋
战国
秦代
楚汉之际
西汉初期
汉武帝
武帝以后光武中兴
东汉
后言汉末至最近
无兵的文化

政治制度之凝结
中央与地方
文官与武官
士大夫与流氓
朝代交替
人口与治乱
中国与外族
中国的元首

列国称王
合纵连横与东帝西帝
帝秦议
秦始皇帝
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废庙议与皇帝之制度之完全成立
后言

中国的家族
春秋以上
战国
秦汉以下
结论
中国文化的两周

正名
中国史的分期
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较
附录:

世袭以外的大位承继法
中外的春秋时代
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
君子与伪君子一个史的观察
內容試閱
只看目前,我们是在抗战中建国。但若把眼光放得远大些,我们今日显然的是正在结束第二周的传统文化,建设第三周的崭新文化。从任何方面看,旧的文化己没有继续维持的可能,新的文化有必须建设的趋势,此次抗战不过加速这种迟早必定实现的过程而已。我们近来时常称今日为大时代,真正的意义就在此点。
此次抗战,有如塞翁失马,在表面损失的背后,隐藏着莫大的好处。自抗战开始之后,著者对它的最后意义,时常拟题自问,自供的答案也日愈清楚。假定开战三两月后,列强就出来武力调{亭,勉强日本由中国领土完全退出。那与日前这种沿江沿海与各大都市以及重要交通线全因战败而丧失的局面,孰优孰劣?答案是:战败失地远胜于调停成功。假定开战不久,列强中一国或两国因同情或利益的关系而出来参战,协助中国于短期内战败日本。那与目前这种沿江沿海与各大都市以及重要交通线全因战败而丧失的局面,孰优孰劣?答案是:战败失地远胜于借外力而成功。假定战争初开或开战不久,日本又发生一次大地震,较1923年那一次尤为严重,都市全部破坏,轻重工业整个消毁,全国公私一并破产,元气丧失到不可恢复的程度,因而被迫不得不无条件向中国求和。那与目前这种沿江沿海与各大都市以及重要交通线全因战败而丧失的局面,孰优孰劣?答案是:战败失地远胜于因敌遭天灾而成功。假定我们有一位科学天才,发明一种非常的利器,能使我们于一两个月之内将日本的实力全部歼灭。那与目前这种沿江沿海与各大都市以及重要交通线全因战败而丧失的局面,孰优孰劣?答案是:战败失地远胜于靠特殊利器而胜利。假定日本因国内与国际的种种顾忌而不敢发动此次的侵略战争,容许我们再有十年的准备,以致我们与敌人势均力抵,能用外交的压力或战场上短期的正面决战强迫它退出中国。那与目前这种沿江沿海与各大都市以及重要交通线全因战败而丧失的局面,孰优孰劣?这个拟题的诱惑力,诚然太大;与上面的几个假设相比,的确是一个深值考虑的出路。但我们仍不妨狠心而大胆地回答:把眼光放远放大些,战败失地还是胜于外交压迫或短期决战的胜利。
我们为何无情地摒弃一切可能的成功捷径,而宁可忍受目前这种无上的损失与痛苦?理由其实很简单:为此后千万年的民族幸福计,我们此次抗战的成功断乎不可依靠任何的侥幸因素。日本速战速决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速战速胜的战果是不应该的。即或可能,我们的胜利也不当太简易得来。若要健全地推行建国运动,我们整个的民族必须经过一番悲壮惨烈的磨炼。二干年来,中华民族所种的病根太深,非忍受一次彻底澄清的刀兵水火的洗礼,万难洗净过去的一切肮脏污浊,万难创造民族的新生。
新生一词含意甚广,但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武德。非有目前这种整个民族生死关头的严重局面,不能使一般顺民与文人学士从心坎中了解征兵的必要。好在我们沦陷的区域甚广,敌人的疯狂残暴逼得向来自扫门前雪的老百姓不得不挺身自卫,不得不变成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民族拼命的斗士。同时,为应付势所必然的长期战争,未沦陷的后方又不得不加紧推行战前已经开端而未完成的国民兵役制度。所以全国之内可说都在向普遍征兵的方向迈进。此中虽然因二千年来的积习太深,不免有许多障碍与困难,但经过此番波动,自卫卫国的观念必可渗入每个国民的意识中,将来彻底实行征兵,可无很大的困难。
旧中国传统的污浊,因循、苟且、侥幸、欺诈、阴险、小器、不彻底,以及一切类似的特征,都是纯粹文德的劣根性。二个民族或个人,既是软弱无能以致无力自卫,当然不会有直爽痛快的性格。因为直爽痛快不免与人发生磨擦,磨擦太多就不免动武。但由弱者的眼光看来,动武是非常可怕的事,所以只有专门使用心计了。处世为人,小则畏事,大则畏死。平日只知用鬼鬼祟祟的手段去谋私利,紧急关头则以明哲保身的一句漂亮话去掩饰自己的怯弱。这种人格如何的可耻!这种人所创出的社会风气如何的可鄙!上面所列的一切恶德,都是由这种使用心计与明哲保身的哲学而来。此次抗战有涤尽一切恶劣文德的功用。
文德的虚伪与卑鄙,当然不好;但纯粹武德的暴躁与残忍,恐怕比文德尤坏。我们的理想是恢复战国以上文武并重的文化。每个国民,尤其是处于社会领导地位的人,必须文武兼备。非如此,不能有光明磊落的人格;非如此,社会不能有光明磊落的风气;非如此,不能创造光明磊落的文化。此点若不能达到,将来我们若仍与以往二千年同样地去度纯文德的卑鄙生活,还不如就此亡国灭种,反倒痛快!
初级教育与军事训练都当成为每个国民必有的义务与权利。义教是文化的起点,军训是武化的起点。两者都是基本的国民训练。这个目标达到之后,整个中国的面目就要改观。当然在面积广大边防极长的中国,恐怕非有一个常备军甚至职业军不可,但这只能作为征兵的附庸,必须由征兵训练中产生。所有的兵必须直接出自民间,兵与民必须一体,二千年来兵民对立的现象必须彻底打破。由此次抗战的英勇,我们可知中华民族虽然很老,但并不衰,仍是第一等的兵士材料。这是征兵制能够成功的绝对保障,也是新文化必定实现的无上把握。
兵的问题,牵动整个的社会;兵制与家族制度又是不能分开的。中国历来讲 忠孝,认为忠与孝有密切的关系:在家孝,在国必忠。但这大半是理论。实际上,为家庭的利益而牺牲国家社会的利益,在以往几乎成了公认的美德。二千年来无兵的文化,全都由此而来。所以旧日夺人志气的大家族,必须废除。反之,近世欧美的小家庭也不是绝对无疵的办法,因为小家庭无形中容易培养成一个极端个人主义的风气,发展到极点,就必演成民族自杀的行动一一节制生育。这恐怕是许多古代文化消灭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今日西洋文化的最大危机。中国于战国秦汉间也曾一度遇到这个难关,所幸太古传下的家族观念始终没有完全消灭,汉代的人口政策大体成功,所以此种恶风未能普遍的流行,民族的生机未被不可挽回的斩断。我们今日能如此英勇的抗战,就是受此种强度的家族观念之赐。否则我们的民族与文化恐怕也早已与埃及、巴比伦或希腊罗马同样的完全成为博物馆中的标本,欲求今日流离颠沛的抗战生活,亦不可得矣!这个问题,比兵的问题尤其难以应付。
兵的问题是一个可以捉摸的问题,可以用法令解决。家庭生活虽有利益的关系,但情感的成分甚大,不是法令所能随意支配的。舆论的倡导,学人的意见,社会领导者的榜样,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力量。我们虽不必仍像从前以无限制的多子多孙为理想,但像西洋上等社会流行的独身与婚而不育的风气,却必须当作洪水猛兽去防御。所幸此种现象,在中国尚未成为固执的风气。现在的中心问题是大小家庭的问题,不是节制生育的问题。大家族与小家庭的调和,虽不免困难,但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近年来,中国实际正在向这方面进行。现在的趋势,是在大家族的观念与形式仍然保留之下,每个成年人都去过他独立的生活。旧日老人专权的家族制,当然不能再维持,因为那是使社会停顿与国家衰弱的势力。但西洋的个人完全与父母兄弟隔绝的办法,也万不可仿效;因为无论短期间的效果如何,那到最后是使社会国家破裂与民族生命毁灭的势力。中国自古以来善讲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无论在其他方面是否仍当维持,在家族制度方面却无疑的是绝对需要继续采用的。我们若要度健全的生活,若要使民族的生命能万古不绝,一个平衡的家族制度是一个必不可缺的条件。这个问题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尽,最后的解决仍有待于来日与来人。
兵的问题与家族问题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政治问题。政治问题虽然干头万绪,但最少由表面看来,一个固定的元首制度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政局的稳定与否,就由元首产生时的平静与否而定。近年来吃了群龙无首的大亏之后,国人已渐觉到首领的必要;此次抗战尤其增进了这种认识,我们已有了全民族所绝对拥护的领袖。毫无疑问的,这对将来政治问题的解决可以有莫大的帮助。但这个问题,微妙难言。古代罗马帝国的制度,或可供我们将来的参考。
建国运动,创造新生,问题何只万千?但兵可说是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问题,家族可说是社会的基本问题,元首可说是政治的基本问题。三个问题若都能圆满的解决,建国运动就必可成功,第三周文化就必可实现。但我们万不可认为这是轻而易举的工作。此次的复兴建国,是人类史上的空前盛事,因为从古至今向来没有一个整个文化区组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的现象。罗马帝国或秦汉以下的中国皆为大而无当的庞大社会,绝非春秋战国或近世欧美的许多真正统一的一类国家。所以我们是在进行一件旷古未有的事业,绝无任何类似的前例可援,其困难可想而知。抗战开始以前,著者对于第三周只认为有实现的可能,而不敢有成功的希望。抗战到今日,著者不只有成功的希望,并且有必成的自信。以一年半以来的战局而论,中华民族的潜力实在惊人,最后决战的胜利确有很大的把握。我们即或承认最坏的可能,最后决战我们仍然失败;但此次抗战所发挥的民族力量与民族精神仍是我们终究要创造新生的无上保障。
我们生为今日的中国人,当然是不免痛苦的,但也可说是非常荣幸的。今日是中国文化第二周与第三周的中间时代。新旧交替,时代当然混乱;外患乘机侵来,当然更增加我们的痛苦。但处在太平盛世,消极的去度坐享其成的生活,岂不是一种太无价值太无趣味的权利?反之,生逢二千年来所未有的乱世,身经四千年来所仅见的外患,担起拨乱反正,抗敌复国,变旧创新的重任一一那是何等难得的机会!何等伟大的权利!何等光荣的使命!无论何人,若因意志薄弱或毅力不坚,逃避自己分内的责任,把这个机会平白错过,把这个权利自动放弃,把这个使命轻易抹煞,岂不是枉生人世一场!



中国的兵
历代史家关于兵的记载多偏于制度方面,对于兵的精神反不十分注意。本文范围以内的兵的制度,《文献通考》一类的书已经叙述甚详。所以作者的主要目的是要在零散材料的许可范围内看看由春秋时代到东汉末年当兵的是什么人,兵的纪律怎样,兵的风气怎样,兵的心理怎样;至于制度的变迁不过附带论及,因为那只是这种精神情况的格架,本身并无足轻重。作者相信这是明了民族盛衰的一个方法。
春秋
西周的兵制无从稽考,后世理想的记载不足为凭。但西周若与其他民族的封建时代没有大的差别,那时一定是所有的贵族(士)男子都当兵,一般平民不当兵,即或当兵也是极少数,并且是处在不重要的地位。
关于春秋时代,虽有《左传 》、《国语》内容比较丰富的史籍,我们对于当时的兵制仍是不甚清楚。只有齐国在管仲时期的军制,我们可由《国语》中得知梗概,其他各国的情形都非常模糊。按《国语 》:
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
这段简单的记载有一点可以注意,就是工商人没有军事义务,因为只有十五个 士乡的人才当兵。这些士大概都是世袭的贵族,历来是以战争为主要职务的。这个军队的组织与行政组织是二位一体的。行政的划分如下:
(一)国分十五乡由乡良人治理;
(二)乡分十连由连长治理;
(三)连分四里由里有司治理;
(四)里分十轨由轨长治理;
(五)每轨五家。
与这个行政划分并行的是管仲所制定的军政制度:
(一)每轨五家,出五人五人为伍,由轨长统率;
(二)每里五十人五十人为小戎,即戎车一乘,由里有司统率;
(三)每连二百人二百人为卒,合戎车四乘,由连长统率;
(四)每乡二千人二千人为旅,合戎车四十乘,由乡良人统率;
(五)每五乡万人万人为军,合戎车二百乘;
(六)全国十五乡共三万人全国三军,戎车六百乘,由国君、国子、高子分别统率。
这是国的军队,是由三万家出三万人组织而成。所谓 国是指京都与附近的地方,只占全国的一小部分。国中的居民除工商外,都是世袭的士,并无农民。工商直到齐桓公时(公元前 685~前 643 年)仍无当兵的义务。农 民当初有否这种义务虽不可考,管仲变法之后却有了当兵的责任;但并不是全 体农民当兵,而是拣择其中的优秀分子。据《国语 》:
是故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昵,其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有司见而不告,其罪五。
可见选择农民中的特出人才 能为士者是有司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以外的地方统称为鄙,一定有士散处各处,但鄙中多数的人当然是人口中绝对多数的农民。管仲所定的鄙组织如下:
(一)三十家为邑;
(二)十邑为卒三百家;
(三)十卒为乡三千家;
(四)三乡为县九千家;
(五)十县为属九万家;
(六)鄙共五属四十五万家。
国中每家出一人,鄙中却不如此;既然规定选择农民中优秀的为士,当然不能有固定的数目。但《国语》中说齐桓公有革车八百乘,而国中实际只有六百乘;其余二百乘,合一万人,似乎是鄙所出的兵额。这若不足实数,最少是管仲所定的标准。假定四十五万家中有四十五万壮丁,由其中选择一万人,等于每四十五人出一人当兵。(1)所以春秋时代的齐国仍是士族全体当兵 ,但农民中已有少数由法律规定也有入伍的责任。
(1)这些数目当然都是大概的成数,并不是精确的实数,但离实数似乎并不甚远。鄙中四十五万家,每家若按五口计算,共合二百二十五万人;若按八口计算,共合三百六十万人。至于国中人多半是士族,行大家族制,所谓三万家的 家字不知何指。但与鄙相较,国在人口数目上可说无足轻重,我们仍可说三百六十万是齐桓公时齐国人口的最高估计。近代中国人口骤然增加,是与西洋接触后的变态现象,不足为比较的标准。经过满清一百五十年的太平盛世,乾隆晚年的人口大概可代表中国历代人口的最密限度。 按清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考》一,乾隆四十八年[此后没有分省的统计]山东人口为二千二百零一万二千六百六十一人。这虽也是大概的数目,但自康熙废了人丁税之后人口的统计还大致可靠。这个数目与三百六十万为六与一之比,与二百二十五万为十与一之比。桓公时齐国的领土界线不清,但离今日山东面积的六分之一或者相差不远 。即或当时的人口比较后代稀少,《国语》中的记载也是与事实大致相合 。
别国的情形如何,不得而知。但在同一个文化区域内,各方面的发展一般都是一致的,春秋时代各国的情形大概都与齐国相仿。关于秦穆公(公元前659~前621年),战国时代有如下的一个传说:
昔有秦穆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穆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汝也!于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野人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穆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吕氏春秋》卷八《仲秋纪 》)。
这虽是很晚的传说,但《吕氏春秋》是秦国的作品,关于秦国先君的记载或者 不至全为虚构。由这个故事我们可见韩原一战秦国军队中最少有三百个平民出 身的兵。
春秋时代虽已有平民当兵,但兵的主体仍是士族。所以春秋时代的军队仍可说是贵族阶级的军队。因为是贵族的,所以仍为传统封建贵族的侠义精神所支配。封建制度所造成的贵族,男子都以当兵为职务,为荣誉,为乐趣。不能当兵是莫大的羞耻。我们看《左传》、《国语》中的人物由上到下没有一个不上阵的,没有一个不能上阵的,没有一个不乐意上阵的。国君往往亲自出战,所以晋惠公才遇到被虏的厄难。国君的弟兄子侄也都习武,并且从极幼小时就练习。如晋悼公弟扬干最多不过十五六岁就入伍;因为年纪太小,以致扰乱行伍。(1)连天子之尊也亲自出征,甚至在阵上受伤。如周桓王亲率诸侯伐郑,当场中箭。此外,春秋各国上由首相,下至一般士族子弟,都踊跃入伍。当兵不是下贱的事,乃是社会上层阶级的荣誉职务。战术或者仍很幼稚,但军心的旺盛是无问题的。一般地说来,当时的人毫无畏死的心理;在整部的《左传》中,我们找不到一个因胆怯而临阵脱逃的人。当时的人可说没有文武的分别。士族子弟自幼都受文武两方面的训练。少数的史筮专司国家的文书宗教职务,似乎不亲自上阵。但他们也都是士族出身,幼年时必也受过武事的训练,不过因专门职务的关系不便当兵而已。即如春秋末期专门提倡文教的孔子也知武事。《论语述而篇》记孔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可见孔子也会射猎,并不像后世白面书生的手无缚鸡之力。又《论语季氏篇》,孔子讲君子有三戒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孔子此地所讲的君子似乎不只是阶级的,也是伦理的,就是 有德者如孔子弟子一类的人。他们要戒之在斗,必有斗的技艺与勇气,不像后世的文人只会打笔墨官司与研究骂人的艺术。
(1)《左传》襄公三年。当时悼公自己年只十七岁,扬干幼小可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