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涅槃思想研究

書城自編碼: 288468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张曼涛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086332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8/122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售價:NT$ 437.0
知宋·宋代之军事
《 知宋·宋代之军事 》

售價:NT$ 442.0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售價:NT$ 381.0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售價:NT$ 840.0
从自察到自救:别让情绪偷走你的人生
《 从自察到自救:别让情绪偷走你的人生 》

售價:NT$ 420.0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售價:NT$ 335.0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售價:NT$ 381.0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售價:NT$ 26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20
《 佛学与科学论文集 》
+

NT$ 263
《 加尔文书信文集 》
+

NT$ 510
《 北美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述论 》
+

NT$ 353
《 米诺王权与太阳女神——一个近东的共同体 》
+

NT$ 646
《 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 》
編輯推薦:
本书对涅槃这一观念的起源、发展、完成做了完整细致的阐述。
內容簡介:
涅槃的定义,在学派兴起时代的印度,它包括了所有思想的总体、价值、目的,以及人最后的归宿、宇宙的实在等种种含义。它是一切生因,亦是一切灭因,回到那里,那就是真正永恒的所在。
佛教之涅槃思想虽继承古印度传统而来,但在内容上与古代的吠陀和奥义书等之涅槃观念,大异其趣。佛陀的涅槃思想,乃在于现实人生、众生痛苦的根源处找寻一安身立命的所在,摒斥异端邪说,以人的本身为发掘理境的中心问题,把人从平凡转到超越,由超越再到完成。亦即由凡夫到四果,由四果到佛地。
關於作者:
张曼涛 1933年生,湖南耒阳人,一度出家。早年研学于南岳佛学院及香港光夏书院。1963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京都大谷大学大学院,修毕博士课程,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学院并出任该校佛学研究所所长。1973年再赴日本研究,并在东京创办《天声》杂志。回台后,仍执教于中国文化学院。1978年在台北创办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现代佛教学术丛刊。早年尝从事文艺创作,后转而专攻佛教思想,并瞩目文化问题。著述除发表于各刊物外,另有《佛教思想文集》《魏晋新学与佛教思想》等。1981年病逝于日本,世寿四十九。
目錄
简序
001
第一章 涅槃思想的起源
第一节 绪言
一、印度思想的倾向
二、佛教接受后的革新
第二节 涅槃的意义及其起源
第三节 涅槃的同义异语
第四节 印度传统各学派的涅槃观
第二章 涅槃思想的展开
第一节 根本佛教的涅槃观解脱与涅槃
第二节 原始佛教的涅槃
第三节 部派佛教的涅槃观
第四节 如何被曲解为虚无性的涅槃思想
第五节 大乘涅槃思想之展开中观与唯识的涅槃思想
第三章 大乘经典的涅槃思想
第一节 初期大乘经典的涅槃思想般若经的涅槃观念
第四章 涅槃思想的完成《大般涅槃经》的涅槃思想之总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涅槃经的目的及其思想特色
第三节 涅槃经所完成的涅槃观念及其定义
第四节 涅槃用语之差异与否定
第五节 本有今无偈论兼及佛性涅槃之常住意义
內容試閱
佛教的问题很多,但其中最根本的可说莫过于涅槃,这因为涅槃原是佛教一个最高的理想,也是佛陀追求真理的目的所在。后世佛教的经论,对此阐说得特多,其因也即在是之故。佛教,假若舍去了涅槃,便可说已无价值可言,也无什么目的可得。基于此,故本人对这一问题特感兴趣,而欲予以作一较深之探究。且人之追求宗教,或任何一真理思想,似乎亦应先有一深刻之认识,而后再作实践修证,始切实义。我之选择涅槃思想问题作一专题研究,其用意原亦在斯,然心中最大之目的,则却在为解决许多学人对此一问题之误解错释者而发,虽然在我未细心地探究此一问题之前,不见得会较某些学人了解得为多,但在对大乘佛教思想之了解中,总觉得涅槃的意义,绝不至如西方一部分学者所了解的是什么虚无,或中国儒家学者们所了解的是什么沉寂。涅槃,在中西某些学者间,的确是被认为无多大深远意义的,其理境只不过是逃避现实人生的一种悬标,由于不时读到此种似是而非的论调,致引起我久欲对这问题作一深刻而正确的探究。
自然,要彻底地了解这一问题,也绝非易事,首先,我们就需要对释迦佛陀所证之涅槃其具体理念,求一直接深切的了解。其次,必须从部派到大乘,从空有到各宗,乃至各经各论,都得作一精细的推察,始可获得完备的解答。浮泛地说,佛教各经各论,各宗各派,都自有其独特的意义,不可以混淆一味,此所谓应病与药,随机设教者是。然就深一层看来,所谓大乘小乘、各宗各派,无非共同发挥涅槃之深义。以思想史的观点说,所有后出的经论,亦莫非是涅槃理念之多方展开。故欲真正把握涅槃一义,必须从释迦佛陀的本身,及佛教全面的经论中去考察,才可完整地认清。且涅槃思想之出现,就人类文化产生的规律看,它又必须有它历史的背景,及其社会因素。综贯此历史的背景和社会因素,便可进一步探出其思想渊源。此所以任何事物之产生,均有其因果规律;思想、文化之产生自亦不能例外。印度是一特别富有宗教色彩的民族,释迦世尊既出自这样一个民族,其思想当必然受此一民族文化之影响而后始创其自家的理念。当我们探讨释迦佛陀的思想之时,自然不可忘却了他民族本身的古代文化。兹基于这一原则,乃特在未正式探讨佛教的涅槃思想之前,首从古印度文化的思想说起,而在这一叙说中,又特侧重它的思想倾向,以期探讨出涅槃思想最原始的意义。

一、印度思想的倾向
印度本是一个极缺乏历史观念的国家,要想凭借其史实记载,理清它清晰的面目和文化发展的过程,实是一相当困难之事。但好在还有些古代宗教圣典的保存,以及大量的佛典流在他国,使得后来的历史学者,还可以从诸多宗教圣典的记载中,探出一些思想史的轮廓。近代的学者们,对有关古印度思想的发展,莫不以《奥义书》(Upanisaden)为其考察之根据;中古以还,则以佛教典籍为其探研之凭依。即实际说来,印度的历史就其有文明开始,迄至后世,也可说只是一部宗教史而已,或说是一部宗教文化的发达史。从这点,我们对印度思想的特征和倾向,当就可思过其半。
根据一般学者的意见,大多认为印度的文明,肇始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至前一千年之间①;其思想也即在该一时期,昭露了莫大的曙光。代表此一时代的思想著作,即为近代学界所特别重视的《梨俱吠陀》(Rgveda
Samhita)十卷②。自后,印度思想的整个发展及倾向,便大多依据此一时期的思想而推演前进③。木村泰贤氏对印度思想的历程,曾作了七个阶段的分期,他称《梨俱吠陀》的成立时代,为天然神话时期,自思想方面言,又称为天启时期。此后则分为婆罗门时代(公元前一○○○前五○○年),教派兴起时代(公元前五○○前二五○年),佛教隆盛时代(公元前二五○公元五○○年),婆罗门教复兴时代(公元五○○一○○○年),印度教全派成立、回教侵入时代(公元一○○○一五○○年),现时代(公元一五○○年 )④。此种划分,就对于印度思想的检讨上,自是较为便利的,但在史实上并不可以作为定论。本文不讨论此种历史发展的规划,暂且不予置评。现仅就天然神话时期,至教派兴起时代,其间思想的特别倾向处,略作一探述。
通常,称佛教以前的时代,统谓之古印度文化⑤。代表古印度思想的,有举世著名的《奥义书》。细分之,则为《四吠陀本集》《梵书》《奥义书》《经书》等;合起来,亦可统称作《奥义书》,或分为新、旧《奥义书》⑥。要探索古印度思想的倾向,自然要以此作为根据。
《奥义书》的思想,总括了古印度文明的精华,也胚胎了中古时代产生的佛教⑦。就其中心思想的趋向看,无疑地乃是印度人一种特别发达的厌世观。此种厌世观,在新《奥义书》中及学派时代,更加显著⑧。但它的由来,据考乃发端于梵书(Brhmana)时代⑨。其思想之萌芽,原系由死和彼岸两个观念而来,在吠陀时代,雅利安民族本是一种乐天主义和现世主义⑩。但至后来却转成了世界中一最富厌世色彩的民族,这确是令人惊奇!然若细心地考察,则又可知其由来有故了。这原因是,远在吠陀神话时代中,便已启发了人们去追求一个离开现实的理想世界。如特尤斯(Dyaus)、婆楼那(Varuna)等神所居的天界(Div),即被形容为一光明的世界。布咸(Pūsan)神且能导死者的灵魂达于天国。又谓最高处之中天,为诸神和祖先所住的行乐之所。梨俱吠陀时代一部分人士的理想,便云死后往生彼处。如有颂云:归依神者,享受福乐,将至彼之安乐之乡,是实毗纽笯所领之高天,彼为我等之亲族,彼处涌有甘露之泉。
此种天国思想与其说是神话,毋宁说是当时印度人的理想世界的倾向,这颂中已经说明了彼处是安乐之乡,彼处有甘露之泉,很显明地这已完全把毗纽笯神所领导的高天,构成了人们一个极向往的理想地方。并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心理,已不以自身所处的现实世界,是美满的地方;这可说初步地透出了雅利安民族的厌世的思想。再如乌舍(Usas)赞歌,更显著地表现了它厌世的意识,如叹息众生生命的消费,以及人的生命短暂。木村氏评此说:后来印度思想之一特质(厌世),殆已萌芽于此矣。据这些看来,以后印度思想的演变倾向于厌世,原来自有其本质上的渊源了。盖神话之发达,不仅易促使人们产生丰富的想象,且自然地会为人类展出一幅理想的蓝图,此蓝图一旦落于宗教的信仰中,不用说,便必然地将演成欣求神的世界,而厌离现世。此征诸希伯来、犹太等地,也莫不皆然。虽是如此,但印度厌世思想的极端表现,仍在吠陀以后,特待彼岸、业、轮回、苦等思想成熟之际,厌世感才普遍地炽然。
彼岸问题,在印度思想中亦出现得特早,不但于《梵书》中曾数度提及,且在《梨俱吠陀》古圣歌里,已屡屡出现。此观念之形成,据奥登堡克(H.Oldenberg)氏的意见,是当时印度思想家们对世界运行的法则和人格的构造,发生了探究的兴趣;于是,渐渐由思考的愿望,及外在的要求,遂产生了这个彼岸观念,同时加上祭事的发展,由祭事而对祖界天界,拟以想象,此观念便迅速地成熟了。继彼岸接着产生的另一观念,则是再死。再死,这本是原始民族间极流行的想象,但这想象中却含有转生的意义,与稍后《梵书》中产生的轮回思想,有着很深的影响关系。如说:他死了,他们就把他置于积薪之上,他若从那儿到达了另一所存在,他便得到了第三生。由再死联想着不死,由不死而知求取解脱,这都是沿着一个倾向彼岸的观念而来的,也都是以后印度思想家们共同探讨的目的。关于此,《梵书》上记载甚多。
不用说,不死这个观念和以后的涅槃思想,正有着密切的关联。不死、再生,以及轮回、业等这些都连着一个(人类)共同的基本观念构成的,此共同的基本观念,便是人的死后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存在的问题,这观念是古印度思想家们特别注意到的,也是他们特别倾向而发挥的。由于这一倾向以致造成了后来《奥义书》中的涅槃思想。无疑地,涅槃观念的产生,乃是统摄了整个古代印度思想家们所倾注的彼岸、不死、甘露、天界等种种理想的构划,而予以一新的理念作其表象。
正如达尔曼(Dahlmann)氏在他的大作(Nirv
?瘙塀a S.I.)中所述:

对如印度的精神生活,实在莫如涅槃理想之构成了,此不但是独创的观念描写,也是古代印度一奇异的特质,完全异于他类而反映出印度的状态及其倾向的表象。涅槃,乃是从印度人的冥想最深的思索中生起的,此一冥想,于数千年间,对国民和时代的内在均有莫大的效果。

涅槃思想既是印度一奇异的特质,那么,佛教承受此一问题,而作更进一层的探究追求,乃自是当然的了。

二、佛教接受后的革新
然而,佛教虽是以涅槃作为教义的中心,但在内容上却完全迥异于古代的吠陀和《奥义书》等所倾注的(涅槃)观念,就宗教的动机和目的上言,自然,佛教并未有异于《奥义书》的思想家们所追求的根本问题,更毋宁说,它仍是承继着古印度的传统而来,故其基本观念如解脱、轮回、业、彼岸等莫不与以往者相同。只是在解说的内容上,却大异其趣,不用说,这乃是对传统宗教和思想一种突出的革命。
大约地说来,自吠陀神话时代起,至婆罗门兴起时代止,那时的彼岸、不死和涅槃等观念,都看作是脱离此世界后与神同存在的一个实有世界或状态,如同原始人类心里的日月星辰,其世界有着无限的美好,实实在在地高悬在遥远的天空(其实,现代人亦仍然有着这种悬想)。即学派兴起时代的诸家们亦大多同是这一观念。及至释尊出世,始将这一外在世界的超越倾向,转回到自我的内在来。这便是佛陀所证的缘起法观,由此法观而倡出心解脱与慧解脱的涅槃思想。此即佛教与各学派和传统思想的差别所在,其所谓革新者(思想的革命)亦即在斯。今天我们探究涅槃思想的内容,虽重在佛教的涅槃,但为了解整个涅槃内容的演变起见,亦必须对佛教以前的涅槃观念,以及佛陀同时的诸家各派的涅槃观念,作一全面的探寻。盖唯有了解佛教以前及其同时各学派的涅槃思想,才能对佛教的涅槃内容,有一真正而深切的认识。了解佛教以前的,可知此一思想之过程及其渊源所自;了解各学派之差异,则知此一思想之多彩多姿,涵蕴广大。今本文所论,即根据这一原则。第一章所述者,即秉探源溯始的方法,而旁及于各各学派。第二章则述说佛教根本教义的涅槃意义(即佛陀自身所表达的涅槃思想),以及阿含、部派、大乘等教义渐渐展开的涅槃内容。此二章是一概括的论述,故亦可叫作总论。第三章原是以《大般涅槃经》作为中心,今拟以充实而作出版之打算,乃改将《般若》《大智度论》等一面体系补入。第四章则以《华严》《法华》等所显之涅槃思想为趣。第五章复以《大般涅槃经》为其中心,旁涉《楞伽》《胜鬘》等内容,纳入《涅槃经》之同一体系。第六章则总结印度空、有二宗所显涅槃一义之比较论述。此外,再拟将中国佛教所发展的涅槃意义(亦即中国佛教大师所了解而阐发出来的独特意义),补撰二章。此则以僧肇、智者、澄观等为一章之中心,另一章则专述禅宗的活水源头,实践(日用中)价值上的涅槃意义。就佛教发展的情形看来,其涅槃思想似乎亦非统一的体系,有原始佛教,有部派佛教,有大乘佛教,各种差别;但虽有差别,却非如印度各派哲学或传统中的根本歧异。自根本佛教,以至于大乘佛教,若论差别,亦只有深浅角度上的差别,而无思想上根本观念的歧异。此原因何在?就在于佛教的发展,不论如何演变,都不离世尊一个基本思想的原则,此原则便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anicc vata sakhruppdavayadhammino uppajjitv
nirujjhanti tesam vūpasamo sukho)这原则在原始佛教曾经把它定为佛法中心的三法印,及至大乘佛教,又将其演为一实相印。基于这一原则的关系,不问其如何演变,要言之,仍是同一体系的。只是由于佛弟子们对此偈之理解和观察不同,致有其深浅发挥之不同。佛陀的涅槃观便是这偈的具体表现。然今天要如何才能真实地了解这一偈的意义,也就是要从原始佛教贯通到大乘佛教,对其涅槃的意义有一整个的认识,始可完全了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