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民国大师哲学笔记

書城自編碼: 250354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伊宁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011957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2/12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服饰艺术史
《 世界服饰艺术史 》

售價:NT$ 1445.0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

售價:NT$ 381.0
日耳曼通识译丛: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
《 日耳曼通识译丛: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 》

售價:NT$ 150.0
我的灵魂是日落时分空无一人的旋转木马:聂鲁达诗精选
《 我的灵魂是日落时分空无一人的旋转木马:聂鲁达诗精选 》

售價:NT$ 381.0
春日喜你
《 春日喜你 》

售價:NT$ 257.0
我们八月见
《 我们八月见 》

售價:NT$ 215.0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售價:NT$ 439.0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售價:NT$ 59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06
《 周易 》
+

NT$ 247
《 民国大师哲学笔记 》
+

NT$ 278
《 简单的逻辑学(一本小书彻底改变你的思维世界) 》
+

NT$ 784
《 尚书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镇馆之书,王云五亲任主编,多位国学大师倾情力献。台湾“文复会”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倾力之作 》
內容簡介:
《民国大师哲学笔记》一书主要介绍季羡林、冯友兰、梁漱溟、李叔同、胡适、林语堂、金岳霖、梁实秋等大师的逸闻趣事,以及他们在学术上的妙语灵思,生动地再现民国一代名流的卓绝文采。大师用他们智慧的思想去观察、探究、感悟人生,并将真谛与我们分享。
關於作者:
伊宁,记者,北京大学文学基地班毕业。喜欢阅读有故事的人,在他们身上寻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每个人都不能生而知之,听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目錄
第一卷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
第一章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活着是上天给予的一种恩赐
知己不足,而后晓天下
完满之事古难全,不如淡然
第二章 不能糊涂,不如糊涂
被动得生之为人,清醒得走完一世
姻缘糊涂派:韶光用在刀刃上
凭心论毁誉,不煮糊涂粥
小不忍则犯大糊涂
第三章 人心如镜,映照百相人间
孝为先,别冷落了人间第一爱
绕行,也许成功等在转角处
人生无欲品自高
世间百态,万变不离礼节
第二卷 冯友兰:人生是道解不完的谜题
第四章 何为人生,人生为何
人生无真相,唯有烟火寻常
最美人生,莫过相忘于江湖
理智为先,妥帖了荒芜人生路
世上凡人皆不朽
第五章 探索理想国,体悟中庸道
人生四境,一境一世界
沿循中庸道,走一段不偏不倚的人生
因为了解,所以明达
最虚妄的谎,是自己骗自己
第六章 听幸福呢喃出人生谜底
私心不在,幸福就会来
太好命,还是对手太不幸
道德无关天资,人皆可以为尧舜
诗意人生风流心,平凡日子也深情
第三卷 梁漱溟:生有涯,而人心参不尽
第七章 心是根本,根本没那么复杂
生命是一场无目的的向上奋进
以万变的灵活,应对万变的人生
静听心弦,有计划的心灵不乱章法
理与情,据之心两端
第八章 出世在心,入世为人
向前“逐求”——有所求,故有所逐
停下调和——人生太苦,欲"厌离"
喜乐常有,只怕人心太昏昧
谋生,究竟在谋什么
第九章 一个人悠然生活,一颗心静默思索
人生基本是孤独的
不跟随,是我最铿锵的独行
朝思人生,暮想己过
静心,在安稳中开启灵性创造
第四卷 李叔同:凡人亦能炼天心
第十章 也让人生“索性”一把
千金难买年少,索性放手寻梦去
命里浮华若朝露,索性关了戒门
论人是非乃大祸,索性寡言
一生真伪谁知晓,索性不辩
第十一章 探望人性中的黑暗,换一片花开
“福花”微薄,爱惜它才开
为自己辛劳,靠两手两脚栽花开
取舍之间,唯心而已
第十二章 用一颗“空心”,盛装世间美好
把私欲清空,用慧心惠人
清空心灵,悠游人世间
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第五卷 胡适: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求证过程
第十三章 给人生一个假设,给命运万种可能
质疑,是人生最初的清醒
自问,给人生一场低调的冒险
假设,如果人生有另外一种可能
践行,试探可能的人生是否可行
第十四章 不必多心, 这世界只需要你用心去爱
要快乐,就把每个人都假设成好人
有一说一,赠人一份朴素的公平
心坚定,流言也绕行
成见不除,必受其障碍
第十五章 把自己铸造成器,将人生粉饰成花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想收获清香,必先种下一株花
最真实的你,便是最好的你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第六卷 林语堂:做个途经尘世的快活过客
第十六章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太严肃,请自寻享乐之道
人生无盛宴,只要胃口好
睁一只眼寻幸福,闭一只眼去宽恕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第十七章 闲适生活,幽人生一默
适度生活,适度享乐
身忙心不忙,悠闲也占生活一席之地
幽默,给严肃人生兑点糖
第十八章 把日子过成艺术
贫贱夫妻也能“百事可乐”
风景不转心境转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第七卷 金岳霖:地上生活浪漫情,云端分析理性魂
第十九章 此情只应天上有
物我两忘,是为人生极致
荣辱名利,抵不过“玩味”二字
童心不泯,人最真
第二十章 活着是一个迷中求悟的过程
困惑源于诚实,追寻必定勇敢
人生本无目的,过程即目的
执著是永恒的浪漫
第二十一章 活得简单,所以活得自由
仁厚的心灵不会被辜负
世事如云,从容观其变迁
各有各的苦乐,何必纷争
第八卷 梁实秋:情理相互依傍的人性,比生命更长
第二十二章 遍尝人间百味情
寂寞是种清福
君子情谊,清淡了人生
第二十三章 向理性低首,才是人性常态
合理骂人,骂人亦合理
像爱生命一样爱时间
读好书是一种便捷的修行
第二十四章 雅兴雅趣雅生活
给浮躁一剂定心丸
忘记不一定是坏事
往来的是人情,不是礼品
內容試閱
第一卷
季羡林
不完满才是人生
抛去外界的浮名不谈,归根结底,季羡林不过是个一生都不怎么完满的平凡人。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一个命运几经坎坷的老者,将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练给他带来了怎样的冥思?名利、学识、地位……哪些是他用一个世纪的光阴锤炼的“真金”?哪些才是最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膜拜的?在厚重的生命沉思面前,语言是最无力的表达。如果非要对这个问题刨根问底,季羡林,这个将要百岁的大师给予我们的人生寄语只有一个字:真。对亲人,要付出真爱;对朋友,要付出真义;对工作,要施以真心;对人生,要甘洒真情。
以真示人,除去虚假的遮掩,才能换来他人的热心肠和真性情。但是,想做到这点,谈何容易?
季羡林在6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外出求学,他忘却贫困的出身,以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完成了在别人看来很难完成的学业。此后,他走上讲台,教书育人,一场大难却在不期间坠落,“牛棚”便成了他生命中难以泯灭的印记。苦难最深处也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这个自语极倔的老人,在经历过多次折磨之后,也动过自杀的念头。但在一次批斗后,他竟然“意外地”挺了下来。“这我都能忍受,还怕什么呢?”于是,季先生便不再寻死,这一“挺”,生命就再也没有倒下。即使,那时候的活比死亡更加艰难。
季先生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得到了几个朋友的帮助,虽然仅仅是几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和细节,但在那样的环境下已实属不易,对此季先生也铭记终生。这也成为他交友的重要准则:危难时刻出手相助的人才是真朋友,真心才能换来真情意。
当阴霾过去,原本失去的东西又重新回归的时候,短暂的喜悦过后是长久的淡然。他把倒霉和转运这两件事看得很淡,他明白,即使一个人再辉煌,也有跌入低谷的时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生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看似偶然的灾难令人猝不及防,但这“偶然”对于生命来说,也是某种“必然”,于是承受。承受不是艰难的忍受,而是豁然的接纳,生命因此更加充实和不可战胜。
面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官复原职”的季先生原本“有能力”进行反击,但他说: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是身不由己,不报复他们,也是在原谅自己,因为自己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
一切又都重新好了起来,工作得以顺利进展,学术研究再现第二春。很多事情在发生变化,不变的是季先生严谨的治学和研究态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鼓励创新、务实不务虚。事业和名望上的辉煌没有让季先生忘乎所以,他依然觉得自己是个平常人,有着每个人都有的情感:爱妻子,爱母亲,爱他那只跟随了自己多年的老猫。
这不完满的一生给了季羡林无数的智慧启迪。他把这些智慧记录下来,传送世人,不过是想让人明白,既然事事不完满,不如我们淡然处之,凡事看开。
第一章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活着是上天给予的一种恩赐
在季羡林看来,从古至今都不存在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所以他说,不完满才是人生。从古人的诗词、民间的谚语里我们就不难看出其中的道理。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这条真理在一切人身上都适用。
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稳坐龙位的皇帝都有他的难言之隐:虽然表面上看,皇帝能够为所欲为,操控天下,但与此同时,皇帝们也要承受着宫廷内部的残酷争端,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就连史上那些英明神武的君王都曾梦想着超越生死,长生不老,妄图永保皇位。
帝王且有不如意之事,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了,命运织就一张疏而不漏的网,让我们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当我们明白了这个平凡的真理,也就能够看开,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恩赐,月虽有阴晴圆缺,但至少活着的我们曾见过它圆满时的美景。人有悲欢离合,虽不能常相见,但至少活着的我们尚且能够彼此想念。所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天大的恩赐。
在季羡林走过的几十年漫漫长路中,酸甜苦辣都曾经经历过。喜事是自己的事业与学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国际上也是德高望重的权威。苦事是曾经遭受过迫害,人生最苦闷最无望的阶段也是在那个时候。那时的季羡林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无路可走,看不到丁点儿的希望,但他没有放弃,撑过去了,人生便多出一条路。
等到季羡林一路这样走来,纵然有万般无奈,也终于将人生看开。万念俱灰时的那些自杀的念头,再也不会冒出来。彼时的季羡林经历人生重重风雨,已经相信人生总有路可走,相信问题总有解决的希望,很多“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活着就是一种恩赐,后来的他便学会了珍惜这种恩赐。
很多时候,人生并不是因为拥有全部而获得幸福,有时虽然不够完美,却在残缺中获得意外的惊喜,生命也因此迎来无限转机和希望。当我们有了这种觉悟,便会生出感恩的心,便有了勇气和智慧勇敢地正视与面对人生的不完满。有时,过于顺利和完美,反而会令我们感到乏味,以致心生厌倦,不再珍惜。亚历山大大帝因为没有可征服的土地而痛哭;喜欢玩牌者若是只赢不输就会失去打牌的兴趣。西方谚语说:“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你要想完美,也只有向缺憾中寻找,最辉煌的人生也有阴影陪衬。当你感觉到缺憾,你就体会到了人生五味,而这就是季羡林说的不完满中的完满,这就是真实而完整的百味人生。
知己不足,而后晓天下
懂得了人生的不完满,学会了知足,已经能够让我们向幸福人生靠近一大半。但光有这种知足还不够。要想更透彻地体会这个世界,体悟我们的人生,我们还要知自己的不足。
季羡林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反躬自省》的文章,里面提到,知己的不足,要从认识自我开始。他以自己为例,开始剖析。他说,自己并不是天才,也不是蠢材,资质中等,喜爱绘画和音乐。但中学的时候,他的绘画水平已落后其他同学,他也曾深深地为此伤心无奈。季羡林觉得自己是个谨小慎微、性格内向之人,有自己的私心,但也会为别人着想。曾经犯过错误,伤害过一些人,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会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利害。所以,整体来讲,季羡林觉得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讲原则的人。因此后来,当他发表了那些感悟人生,探讨天下的人生哲理时,才能够让世人信服和学习。这就是“知己不足”的力量,这力量不仅让季羡林看透了自己,也看透了世界。倘若我们普通人也能够常常做到“知己不足”,在这过程里会有怎样的收获,自然可想而知。
人们常用“自省”这个词来警示自己、提醒他人,但是对“省”的真正含义或许并未全然知晓。省有两解:一解为省悟,一解为反省。先有省悟,后有反省。省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反省则为自我检查之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季老这样清晰地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历来就是最难解决的命题之一,这需要一定的方法。庄子给出的方法就是“心斋”,季羡林他的著作里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日,孔子弟子颜回对孔子说:“老师,我想出去做事,除暴安良,接济贫苦人民。”孔子却说:“你现在不能出去,你还不成熟,过于浮躁,还没有认清自己,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你还是先去斋戒吧。”颜回就说:“我从小家里就穷,很少吃肉喝酒,这算不算斋戒呢?”孔子说:“你指的是祭祀上的斋戒,我说的是心的斋戒。在生活中,你不仅要通过耳朵去听,还要通过心和气息去感受,将感受到的气息回归内心,形成自我认知,这就是心斋。”
著名学者于丹说:“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她说的这段话就是心斋的另一种解释,也是认知自己的一种独特方式。认清了自己,便可获得一个更广阔的人生境界,收获也可更加丰盈。
同时,认清自己就可进入自省的第二层意境:反省、自我检查。《论语》里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宋代的朱熹也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意皆在反省。反省可“自知己短”,弥补短处,纠正过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反省自己是十分必要的。有人也会怀疑反省的作用,认为反省并不见得有多大作用。但是,真正懂得反省的人,经过它的荡涤,日臻完善。
完满之事古难全,不如淡然
但凡能彻底觉悟“人生是不完满的”这个平凡哲理的人,通常都是经历过人生悲喜,将世事看开的人。人间万象已看过,练就了不惧不喜的心态,凡事都能够淡然处之。
当一个人从最初的少不更事到历经沧桑之后的宠辱不惊,从少年、中年到老年,变化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一个人历经世事之后的处事态度。从最初的浮躁、火暴与不安,转变为后来的淡定、从容和平和,是心境的转变,也是人生态度的转变。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
他曾经在文章中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两句诗形容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对这个座右铭的解释是“随遇而安”,是面对任何事都平和地对待,不大喜不大悲。在他眼中,一切仿佛浮云,再激荡的情绪,也可以用随和平稳的态度表达。季老经历过少小的困苦,学业的突飞猛进,也遭受过巨大的人生打击。曾经的痛苦无以言表,但这一切终究还是过去了。
这一切对季羡林而言就是厚重的人生积淀,是他继续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的资本。而到了晚年,这积淀或许就是季老的淡然一笑,是面对即使天大的事情也不会情绪奔涌的平常心。以平常的心境对待事物,生命才能达到祥和。
因为了解人生的不完满,才能够有淡然的平常心。拥有平常心并不是始于今人,古代圣人也是如此。孟子一生思想不为当世君主所接受,还受到各种中伤。但他为人豁达,只一句“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意思是我的思想如果可行,那么自然会被推行。如果行不通,我自己也会见势而止。而行得通或行不通则不是人力可以安排的,这需要靠天意了。这句话体现了孟子的人格魅力,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得机会,救天下,救国家,救社会;不得机会,则自己修身养性,一切处之泰然。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充满苦难,总是在得意与失意之间游走,患得患失就会永无宁日,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因此,面对人生的荣辱,何不以平常心处之?
平常心不是漠视,而是以尽可能平淡的心情面对已经发生的事,这会让痛苦尽快消退,让欢愉不冲昏头脑,生命也会在一种宁静、自然的状态中存在,这也就是季羡林所推崇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所以,用平常心面对一切,当你能够了解人生的不完满,因为这份不完满,经历了很多人生悲喜之后,持一份淡然心境,在宁静中感受至美,在平常中体会永恒。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