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大师说(第三辑)

書城自編碼: 245159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汤一介,王守常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076746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50/32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325.0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售價:NT$ 437.0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售價:NT$ 381.0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售價:NT$ 330.0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NT$ 442.0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NT$ 258.0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NT$ 498.0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NT$ 5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87
《 大师说(第二辑) 》
+

NT$ 405
《 大师说(第一辑) 》
+

NT$ 432
《 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3年年刊 》
+

NT$ 760
《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精) 》
+

NT$ 1116
《 瞩望新轴心时代(精装本) 》
內容簡介:
“大师说”系列,由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任主编,汇集了国内诸多著名大师如汤一介、王守常、楼宇烈、王尧、王小甫、陈鼓应、李中华、徐小跃、苏叔阳等大家之讲课、演讲之教义,现分三辑,涉及儒、释、道、史等各方面,包括对儒家、道家经典著作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中国历史的讲解与阐释,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等。书中作者均为某一专业研究领域的专家,阐释到位,虽精简却深刻,蕴含丰富,意义重大。
關於作者: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王守常,满族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著名学者,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与宗教学知名专家,作为影响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三大团体之一“中国文化书院”的早期参与者与现任“掌门人”,是中国新时期“国学”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目錄
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 陈鼓应
生命的哲学 王守常
中国的品格 楼宇烈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应用 于 丹
道的智慧 任法融道长
《道德经》解读 徐小跃
感悟庄子思想 张松辉
和合学撮要 张立文
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 陈鼓应
性命双修 长生久视 于德润
老庄道家哲学的深刻魅力 强 昱
庄子的生命之道 强 昱
建立大生命观是养生首要 于德润
《黄帝内经》东方理念的光华 杨志勋
明史?朱元璋 王天有
武则天与盛唐时代(节选) 王小甫
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郑炳林
解读艺术美 苏叔阳
儒家、道家与日神、酒神: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结构性比较 陈 炎
內容試閱
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陈鼓应)
以道观之
对于全球视野,现在有不同的观点。所谓全球化,是近100年西方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思潮、意识形态、强势文化主导下,西方价值重心向全球推进的过程。现在,也有学者提出“一体化”的说法。实际上所谓全球视野如果以中国的视野来看,用庄子的概念就是“以道观之”。如果说中国文化可以用一个概念来代表,那就是道的概念。从这点看,先秦诸子中最有全球视野的,我个人认为就是庄子,或者是半个老子和一个庄子。
儒家的道指的是人道,老子则由人道扩大到天道,并且有一个道是统摄人道和天道的。庄子讲以道观之,是具有宇宙意识的,中国与西方的以上帝为价值准则的区别也就在这里。西方可以说是“以帝观之”,这个“帝”一是帝国主义,一是上帝。中西方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以上帝为价值准则,有宗教意识,中国则是有人文意识、人文精神。
再者,虽然西方的强势文化作为中心向全世界推行,但要真正获得影响也必须和当地主体文化有结合之处。佛教能够入主中原,在印度式微,却在中国落地生根,就是因为很好地与中国主题文化结合。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无论是严复推崇自由、民主,章太炎奉行平等,都是与老庄主体文化寻找结合点。
从尼采追溯到庄子,都推崇视角主义。不同的视角就有不同的看法,在全球化时代,视角主义是值得讨论的。借用苏东坡的诗句形象化地来说,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庄子·逍遥游》中,“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等庄子和惠子的故事都体现了视角的意义。人类是有共性的。当看到新闻镜头中的不幸、不合理事件,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人都会感到悲痛、感到愤怒,不同地区的人也会为同一部电影而感动落泪。儒家讲究修齐治平,从天下到全球,到国家,到家庭,再到个人,家庭对中国人很重要。中国文化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典籍文化,另一个则是世世代代传递的生活中的文化。周公以来的宗法伦理,不识字的老弱妇孺也在应用着,所以比起很多学者教授,有时候没有读过孔孟之书、《老子》《庄子》的人,其敦厚、信实、血气爱心等行为表现上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类有共性,同时又有着特殊性。人的道德观、审美等等,都拥有殊异性。从这几个层次,我想可以说明“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这个命题。
什么是常道
《老子》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一段话表达什么样的主旨?说明什么哲学问题?主要的概念、命题是什么?
尤其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用了三个“道”字,这三个“道”字属于不同的语境,分别有不同的含义。第二个“道”是言说、用语言表达的意思。第一个“道”包含了天道和人道的双重含义。简单来说,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四时的交替,都有着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天道;人间有需要共同遵守的规范,这就是人道。第三个“道”是“常道”,与第一个“道”不同,老子认为第三个“常道”可以统摄天道和人道。也就是,第一个“道”是现象界,经验世界建立一个规、法则。
我是念哲学的,只注意本体本根,在教学中也总是崇尚第三个道。近些年来,我发现前两个“道”也至关重要。第一个“道”就像地球村,这个经验的世界,有很多的不同的纷争,可以通过第二个“道”讨论、对话来沟通。
第三个道是常道,永存之道。我们现实世界的事物就是它的变动体。以前我把“常道”翻译为永恒不变的道,其实,永恒是对的,不变是错的。老子的“道”是一个变体,所以老子有一些话比如“反者道之动”,道是恒动的,是周行而不殆的,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有和无都是道体的一体两面。所谓物固有形,形固有名,虽然无形但是存在。比如手机响了,但是电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的生存需要空气,而空气也是抓不到的。
万事万物尤其源头,本源、本根。老子第三个“道”有本源本根的意思,作为本源本根的“道”跟现象界是一个整体,不是分割的,这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就是本体界与现象界分开的,宗教上也有所谓彼岸、此岸,超自然与自然,等等。用怀海德的话说就是自然两极化,是西方哲学犯了两极化的谬误。中国的宇宙观则是有机的联系的整体。
《庄子·逍遥游》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里强调了“积厚”的重要性。鲲在海底深蓄厚养,须得有积厚之功,大鹏若没有经过心灵的沉淀与累积,也不可能自在高举。《庄子》一开头就提出要提升你的生命的境界,就要像北冥的鲲一样深蓄厚养。借用老子的话就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现在学国学也是,去年的今天,今年的今天,明年的今天,坚持学习经典,听不同的老师讲课,也会体会到“化而为鸟”,精神气质的变化,这就是积厚之功。
老子认为,归根很重要。“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借用郑板桥的诗句: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万岩中,千磨万击坚劲节,任尔东南西北风。道家讲的本根中,是要抓住生命的主轴,亦即“立根”。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有无的关系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小到一个杯子,大到一个房子,都是“既是有又是无”。我们这个世界,任何东西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两两对立、共存的。庄子认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就是说,从他者来说,事物没有不可以称作“彼”的;从本身来说,事物没有不可以称作“此”的。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尽管事物起起落落,价值判断也无穷地进展着、变化着。这时该怎么办?与其主观纠缠于是非,还不如“照之以天”,回到一个本来的状态。
对立关系不要把它绝对化,要相对性地对待对立关系。老子认为相对关系是变化的,会转化的,物极必反。反对绝对主义,唯我主义,独断主义。要有双向思维,不要单向思维。
道的多种意含
就像儒家有仁、义、礼、智等主要概念一样,道家的主要概念包括道、德、有、无、虚、明、动、静,等等。《吕氏春秋·不二》有云:“老子贵柔,孔子贵仁,墨子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如果说有一个概念能够表达庄子的哲学核心,那就是“游”,或者“游心”。“游”,不仅是精神自由的体现,我认为更是艺术人格的流露。
老子的柔是柔韧,而不是柔弱,很多人认为老子消极,其实是错误的。说到老子,大家马上就想到“自然”“无为”。
“自然”,并不是指自然界。《老子》第25章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庄子的解读来看,就是人要效法地的厚重,再效法天的高远。“道”有多种意含,其中,道性自然,道有一个特性就是体现自然性。
“道”遵循自然,意思就是“道”遵循自己的特性而运行。所谓自然的特性是自主性、自发性、自为性,甚至说自由性。“道”的王国就是自由的王国。不要以为这是以现代词去套古代,“自由”这个词古已有之,早在汉代就出现了。
道具有普遍性、共性,而自然具有特殊性。老子说“道生万物”,西方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万物。“道”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最高代表,跟西方的上帝有何不同?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英国哲学家罗素最欣赏老子的这句话。罗素认为,人类有两种意志,一种是创造的意志,一种是占有的意志。老子讲“生”是发挥创造的意志,而“不有”“不恃”“弗居”是收敛占有的冲动。
庄子则讲“莫若以明”,要以开放的心灵,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
人的存在不是压缩成平面的,我们要追溯历史的渊源,探讨根源,因此要有历史意识。“道”有本根、本源的意义。道家的“道”跟孔孟之道有相同点,就是其包含的人道。实际上,人道是先秦诸子都认同的。但是,唯有道家提出了统摄天道、人道的“道”。“道”包含丰富的内涵。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