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孔孟以后的孔孟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書城自編碼: 409491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潘铭基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23412527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NT$ 959.0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NT$ 1000.0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NT$ 388.0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NT$ 255.0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NT$ 959.0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售價:NT$ 356.0
助人技术本土化的刻意练习
《 助人技术本土化的刻意练习 》

售價:NT$ 408.0
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2024
《 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2024 》

售價:NT$ 500.0

內容簡介:
《孔孟以后的孔孟》通过深入探讨汉代和六朝时期不同典籍对孔孟及其弟子的诠释,揭示了孔孟思想在后世的演变与重构。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生动的实例,展示了孔孟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影响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孔孟思想的魅力。
關於作者:
潘铭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获文学士(一级荣誉)、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儒家文献、汉唐经学、历代避讳、域外汉籍、博物学等。曾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模范教学奖。著有《贾谊及其〈新书〉研究》《颜师古经史注释论丛》《〈汉书〉及其春秋笔法》《汉字里的动物世界》等。
目錄
第一章 汉人眼中的孔子和孟子 ……………………………………………… 1
第一节 司马迁《史记》的孔子生平 ……………………………… 5
1.《论语》所载孔子生平事迹……………………………… 7
2.《史记·孔子世家》与孔子生平 ………………………14
3.司马迁为孔子立传之原委 ………………………………38
第二节 《论语》作为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品评人物的标准 ………………………………45
1.班固与儒家经学 ……………………………………………46
2.《汉书》引用《论语》之概况 ……………………………48
3.《汉书·古今人表》以《论语》为评第 人物之标准………………………………………49
第三节 汉人对孟子思想的呈现 ——孟母故事与孟子学说 ………………………………87
1.汉代之孟母故事 ……………………………………………88
2.孟子学说与孟母故事………………………………………96
第四节 小结……………………………………………………………… 104

第二章 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六朝的孔子及其弟子 …………………110
第一节 佛教典籍里的孔子及弟子……………………………… 114
1.孔门十哲之重要 ………………………………………… 114
2.早期佛教在中国之传播 ……………………………… 117
3.佛教典籍中的孔子——借孔子以弘扬佛法 … 120
4.儒家不如佛家?——孔门弟子与六朝佛典 …… 135
第二节 志怪小说里的孔门弟子 ………………………………… 146
1.汉代谶纬里之孔门弟子 ……………………………… 147
2.六朝志怪小说里之孔门弟子 ……………………… 154
第三节 其他文献里的孔门师弟子……………………………… 171
1.以孔门四科连言孔门弟子 …………………………… 171
2.仁德与寿考并不两存…………………………………… 175
3.据《论语》所载事迹以说理 ………………………… 179
第四节 小结……………………………………………………………… 184

第三章 周游列国的启示 ……………………………………………………… 190
第一节 或仕或止的孔孟之道 …………………………………… 194
1.孔子对君主的要求 ……………………………………… 194
2.孔子的或仕或隐 ………………………………………… 199
3.孟子对君主的态度 ……………………………………… 202
4.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206
第二节 孟子的抉择…………………………………………………… 207
1.孟子的周游列国 ………………………………………… 208
2.孟子所见诸侯及其离去 ……………………………… 210
3.孟子的抉择与勇气 ……………………………………… 233
第三节 孟子的迂阔…………………………………………………… 236
1.宋代的知音 ………………………………………………… 236
2.战国时代的诸子 ………………………………………… 237
3.因了解而分开——孟子与齐宣王 ………………… 240
4.枉尺直寻与坚持原则…………………………………… 244
5.迂阔的时代意义 ………………………………………… 247

第四章 孔孟之道新诠 ………………………………………………………… 249
第一节 何者可以为仁?——巧言令色与刚毅木讷 …… 253
1.巧言令色,鲜矣仁 ……………………………………… 254
2.刚、毅、木、讷近仁……………………………………… 259
3.为仁的难度 ………………………………………………… 262
第二节 孟子的反权贵特质——五四运动打孔不打孟…………… 263
1.为何要打孔家店? ……………………………………… 264
2.打孔家店的本质 ………………………………………… 269
3.孔子和孟子对抗权贵的态度………………………… 273
4.孔孟并称而孟属附庸…………………………………… 276
5.孟子的本质 ………………………………………………… 280
第三节 孔门教学与孔门弟子的特别学习需要 …………… 281
1.弟子的年龄差异 ………………………………………… 281
2.因材施教 …………………………………………………… 283
3.弟子的特殊学习需要…………………………………… 286

附录一:《孟子的抉择 仁者无所惧》讲座实录… 310
附录二:《二十一世纪重读孔孟》讲座实录 …… 314
后 记 …………………………………………………………… 356
內容試閱
第一章
汉人眼中的孔子和孟子
汉代是孔子成为“至圣”的重要时刻,可是在《论语》里,孔子早已清楚表明自己不欲成为圣人。《论语》所得见的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孔子。春秋战国乃是古代中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诸子蠭出并作,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孙子、申子、韩非子、鬼谷子、告子等皆有其独当一面之处。显而易见,孔子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何以后来得以独步天下,儒家学术唯我独尊?汉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论语》里,孔子不敢承认自己是“圣”,也不是“仁”,他只愿意承认自己是努力学习,诲人不倦的老师(7.34)。孔子也不是“生而知之”,他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而又勤奋敏捷学习的人(7.20)。好学,是孔子唯一愿意承认的个人特质,弟子公西华表示这正是弟子们不如老师的因由。在《说文解字》里,“圣”字的释义是“通”,即通达也。当时“圣人”之意没有今人看来神圣的意义,可是孔子依然不予承认。子贡是孔门高弟,有一次,太宰向子贡查询,孔子是位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回答,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子贡能言善道,在孔门四科十哲里位
居言语科。老师不欲成为圣人,子贡却硬冠以圣人之名。如此“圣人”,并没有今天所说的意思。孔子回应,自己的多才多艺,乃因自小穷苦,故学识了许多鄙贱的技艺。同时,孔子指出,真正的君子不会懂得这样多的技巧。在今天看来,子贡是第一批将孔子树圣的人,也是整个造圣运动的开始。当然,子贡的动机不难明白,使孔子成为圣人,一方面是尊敬老师,歌颂老师,无可厚非。另一方面,老师成为圣人,自己便是圣人之徒了,这也是好处多于坏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