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NT$
347.0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NT$
653.0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NT$
388.0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NT$
352.0

《
害马之群:失控的群体如何助长个体的不当行为
》
售價:NT$
449.0

《
性别:女(随机图书馆01)
》
售價:NT$
352.0

《
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
》
售價:NT$
347.0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NT$
218.0
|
編輯推薦: |
1、大家、权威之作,王安石经典传记。被认为是20世纪“五大传记”之一。国学大师梁启超以《临川全集》为本,佐以数十种宋人文集、笔记,引述资料上百种,以严谨的史家笔法,旁征博引,著成此书。
2、梁启超自称的王安石的“洗冤录”,对围绕王安石身上的争议、污蔑,全面辩诬,还原真实的王安石,树立王安石变法改革家的形象。
3、少见的全面、系统、专业讲述王安石的传记。图书包含王安石生活的大时代、王安石的生平、思想、学术、变法、诗歌、文学成就、家庭、交友等诸方面,文、史兼备,尽展北宋政坛、文坛之气象。
4、全文现代白话翻译,方便读者流畅、无障碍阅读。
5、全新出版,精心审校,排版疏朗,阅读更舒适。
|
內容簡介: |
《王安石传》是梁启超为王安石创作的传记。梁启超有感于近代中国之衰败,认为唯有崇尚法治,始得振衰起隳,于是引证史料上百种,著作此书。本书系统论述了王安石生活的时代、他的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的活动,新法内容及其成败,并兼及王安石的学术、诗歌、文学、家庭生活与交友等。作者以敏锐的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图书单列“考异”十九条,对围绕王安石身上的争议、污蔑予以驳斥,力图还历史烟尘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目。本书包含王安石生活的大时代、王安石的生平、思想、学术、变法、诗歌、文学成就、家庭、交友等诸方面,文、史兼备,尽展北宋政坛、文坛之气象。原著用近代半白话文写成,本书用现代汉语译出,方便大众读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五大导师之一。他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等领域均有极高建树,著述颇多。所著《王安石传》,以《临川全集》为本,佐以宋人文集、笔记,对《宋史》等旧史对王安石的批判一一批驳,以期树立王安石变法改革家的形象。该书流传范围甚广,是王安石传记中不可多得的一种。
|
目錄:
|
第一章?叙论 / 001
第二章?王安石的时代(上) / 013
第三章?王安石的时代(下) / 023
第四章?王安石略传 / 033
第五章?执政前的王安石(上) / 037
第六章?执政前的王安石(中) / 045
第七章?执政前的王安石(下) / 053
第八章?王安石与宋神宗 / 081
第九章?王安石的政术(一) / 087
第十章?王安石的政术(二) / 091
第十一章?王安石的政术(三) / 123
第十二章?王安石的政术(四) / 151
第十三章?王安石的武功 / 161
第十四章?罢政后的王安石 / 179
第十五章?新政成绩 / 191
第十六章?新政的阻挠及破坏(上) / 199
第十七章?新政的阻挠及破坏(下) / 217
第十八章?王安石的用人及交友 / 227
第十九章?王安石的家庭 / 247
第二十章?王安石的学术 / 255
第二十一章?王安石的文学(上) / 267
第二十二章?王安石的文学(下) / 277
|
內容試閱:
|
自我开始研究学问以来,就一直敬佩王荆公(王安石),多年来一直想为他作传,但由于总是被其他事务牵绊,始终未能如愿。最近我研究国史至宋代部分,想考察熙宁、元丰年间新法的真实情况,探究新法的原因和结果,评估其利弊得失,以作为鉴往知来的参考。然而,我查阅诸多史书,发现它们记载往往遗漏,且杂乱无章,难以让人得知确切的信息。更糟糕的是,书中持有门户之见,记载带着偏见,言辞轻率,充满恶意,虚构事实,处处矛盾。因此,我愤而取出《临川全集》反复研究,辅以数十种宋人文集和笔记,与《宋史》中的志与传记相互参照验证。另外,我还挑选了几百年来众多杰出哲人、学者的可信资料加以研读,也得到了十多家。我仔细比对、衡量是非后,不禁感叹,过去我自认为了解王安石、尊重王安石,真是无异于舀地上的雨水就以为认识大海,通过瓮口看到亮光就以为认识天空啊!而那些贬低王安石、污蔑王安石的流俗之人,则无异于斥嘲笑大鹏,蚍蜉欲撼大树。我不揣学识浅陋,奋笔疾书,完成这部传记,并非想为过去的历史翻案,而是希望展示伟人的风范。假如后世之人看到后有所启发,那么我这微不足道的搜集资料的功夫也就没有白费。
新会梁启超
例? 言
本书写作的主旨是全面展现王安石的政治智慧与才干,因此,对他所创立的新法的内容及其得失,阐述尤其详细。同时,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深入理解,本书还将王安石的政术与当今的欧美政治进行了比较。
《宋史》中关于熙宁、元丰年间史实的记载,多出自南宋以后的史官之手,而元朝的史官又承袭了他们,这些史官属于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因此他们的记载往往带有偏见,不完全可信。如今对于其中污蔑王安石的地方,我都进行了详细的辨析,并附上了若干条考异。
王安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因此,本书中收录了他的许多诗文。其中,散见于各章节中的诗文大多与政治有关。而仅作为文学典范的诗文,我也精选了数十首,收录在最后两章,以便读者能够通过这些诗文窥见王安石的文学全貌。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参考的书籍不下百种,其中参考最多的是金溪蔡元凤先生的《王荆公年谱》。蔡元凤先生,名上翔,生活在乾嘉年间,他学识渊博、文章深邃,为近代之罕见,他所著的《王荆公年谱》共有二十五卷,杂录两卷,成书时他已年届八十八,可见他毕生精力都倾注于此书。这本书流传并不广泛,蔡元凤先生本人也未在当世士大夫行列,或许他是一位不求闻达于世的君子吧!在此,我略记数语,以表达对这位史官的敬意。
本书的撰写较为随意,未经反复修订,因此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希望海内博学多才之士能够不吝赐教,予以指正。
著者识
第一章?叙论
国史氏说: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时代,是多么不容易啊!以我亲眼所见的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来说,他的道德品质宽广得如千顷的池塘,他的气节坚定得如万仞的高墙,他的学问汇集了九流的精华,他的文章挽救了八代的衰败,他所推行的政策和功绩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并纠正了它的弊端,他的好的政策和主张,传承到了今天还不能舍弃,那些被舍弃的也大都符合政治原理,直到今天,东西方的许多国家还在推行并取得一定成效。皋陶、夔、伊尹、周公,这些远古的人物距离我们太远了,他们的详细事迹无法为人所知,而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寻找完美的人,只有王安石可以胜任。历经千年,偶尔会产生伟大的人物,这是中国历史的光荣,也是国民应当用丝线绣像、用金属雕像来纪念的。从王安石去世到现在,几乎千年了。这千年之中,国民是如何看待王安石的呢?我每每读《宋史》,都禁不住放下书,痛哭不已。
拥有世间罕见才能的人,却承受着世人的诽谤,即使时代变迁,这些污名仍未被洗净,在泰西有克林威尔,在我国则有王安石。泰西那些外表忠厚老实、实则伪善欺世的历史学家,他们评论克林威尔时,称他为乱臣、贼子,是奸险、凶残、迷信、发狂、专制者、伪善者,众口一词,这种牢不可破的状态持续了百年,但现在是非已经澄清了。英国国会里有数百幅先哲的画像,其中最杰出就是克林威尔。那么我国人民对王安石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他们随声附和,盲目地诽谤他,这种情况与元祐、绍兴时期没有什么不同。那些赞美他的人,只是欣赏他的文辞;稍微进步一点的人,也不过是称赞他勇于担当,但没有人能看到他宏远而伟大的事业,而他高尚的人格,就像埋藏在深矿中的美玉,永远无法发出它的光芒。
曾国藩说宋儒对小人宽厚而对君子要求严格。哪里只是宋儒这样呢?大概这种弊病已深深植入社会,到现在一天比一天厉害。孟子厌恶对君子求全责备。所谓求全,是指在君子的善行中必定要找出他的不善之处来。这种做法是可恶的,但也从来没有抹杀君子的全部善行并且虚构无法证实的罪名来诬蔑君子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从宋儒诋毁王安石开始的。国人天性习于保守,以因循不变为教条,他们对于王安石鲜明的改革措施,一个个惊慌害怕,进而阻挠他,实在不足为怪。但政治见解是政治见解,而人品是人品,怎么能够因为政治见解不同,就结党营私,攻击异己,打不过,就虚构罪名来诋毁别人的私德?这是泼妇吵架时才用的卑劣手段,没想到竟出自“贤士大夫”。于是,形成这千百年来不黑不白、不痛不痒的社会风气,使光明磊落、才华出众的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全社会都以表面的恭厚为目标。我每每读《宋史》,都禁不住放下书,痛哭不已。
我现在想为王安石作传,有一件最使我为难的事,就是《宋史》不可信。《宋史》不可信,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私言,有几位先贤已经说过了。这几位先贤的话,对于王安石来说,可算是空谷足音,难得得很。而且他们的话本来应该可以取信于天下,是孟子所说的那种“污不至阿其所好”(即使受到诬蔑也不会迎合)的公正之论。现在先把它们记录下来,以表明我的诚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