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耕读史

書城自編碼: 403475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杜君立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559422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清代贡院史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售價:NT$ 440.0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售價:NT$ 480.0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售價:NT$ 360.0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售價:NT$ 1490.0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售價:NT$ 349.0
往事和近事:历史地理学泰斗、百家讲坛主讲葛剑雄经典文集
《 往事和近事:历史地理学泰斗、百家讲坛主讲葛剑雄经典文集 》

售價:NT$ 349.0
父母的关键认知
《 父母的关键认知 》

售價:NT$ 2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17
《 新食货志 》
+

NT$ 408
《 火药、枪炮与革命(“历史的细节”卷四,博物馆里的《人类简史》,中国版《枪炮、病菌与钢铁》) 》
+

NT$ 394
《 轮子、战车与帝国(“历史的细节”卷一,博物馆里的《人类简史》,中国版《枪炮、病菌与钢铁》) 》
+

NT$ 1520
《 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全四册) 》
+

NT$ 540
《 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
+

NT$ 352
《 伟大的共存:改变人类历史的8个动物伙伴 》
編輯推薦:
精选杜君立近年创作的历史文化随笔,以飨读者。
基于社会史观,从历史、战争、世界、文化、经济、人物、阅读七大角度,展现历史的有趣细节和背后逻辑。
品评大量热门、冷门历史类图书,书后附作者私人书单,方便阅读“种草”。
限量附赠“晴耕雨读”艺术书签、绿茶手绘插画一幅。
內容簡介:
《耕读史》为杜君立读书笔记精选文集,以历史书评为主,共收入五十六篇文章,分为历史、战争、世界、文化、经济、人物和书房七个类别。
《耕读史》是一部“读书的书”,也是一位历史写作者阅读与成长的记录,秉承中国传统文人笔记的写作风格,我手写我心,字里行间透着真诚与质朴、自由与宽广,深刻而不失温度,散淡而不离主题。
全书立足历史与通识,内容庞杂,涉猎广泛,举凡古今中外、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读书写作、人情世故,都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大巧似拙,举重若轻,洋洋洒洒,自成一家。这些文章大都在纸媒或网络上发表过,颇受好评。本书又经漫长的潜心修订和耐心打磨,体例完整,章法有序,文笔流畅,逻辑清晰,适合喜欢文史和读书的大众读者轻松阅读。
關於作者:
杜君立,关中人,通识历史写作者。主要作品有《历史的细节》《现代的历程》《新食货志》《历史的慰藉》等。《历史的细节》(2013)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现代的历程》荣获“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入选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目錄
自序 晴耕雨读过一生

第一 历史
考古与经史的重构
从《海瑞罢官》说起
明代生祠热
历史轮回中的晚明困局
层层加征的“黄宗羲定律”
灰色财政
清代的京控
新闻后来成历史
宫廷里的晚清史

第二 战争
纸上谈兵不简单
当诗人遇见战争
看盛世如何崩塌
蒙古的征服与抵抗
火器大分流
人为什么打仗
战争的另一种想象
关于战争的盛世危言

第三 世界
从想象到现实
西方语境下的全球史
小人物的美国史
美国曾经走过的路
黑暗中的舞者
西班牙的革命往事
平庸之恶与正确之恶
非西方主义的历史困境
后现代的日本人
不死的波兰

第四 文化
华夏文明之千古大问
礼失求诸野
从传统中寻找现代
诗人的己亥
远去的书法世界
生活在别处
被遗忘的年馑

第五 经济
开启现代之门
通往技术之路
工业时代的巨兽
技术的诱惑与反噬
经济增长的秘密
吃货的历史
人异于禽兽者
经济学家的草根精神
通识经济学的意义

第六 人物
一个人的中国史
黄仁宇的历史遗产
历史侦探李开元
杨斌的历史三书
教育者的情怀与理想
许倬云先生的序
译者戴大洪
人类历史中的进步与自大

第七 书房
惟吾与书
书架上的世界
余音绕梁
读书先读史
私人书单
內容試閱
序言 晴耕雨读过一生
“耕读传家”——这是我小时候最常见到的四个字。
那时候,农村人都很穷,多数人家没有大门,除了村里的大户人家。那些宗族大家都有一个青砖砌成的高大门坊,门坊上面有块匾,匾上写着“耕读传家”;有的进门还有一个大照壁,照壁上会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类的对联。据说陈忠实写《白鹿原》的缘起,便是白鹿原上一幢镂刻、镶嵌着“耕读传家”的门楼。其实不仅是关中,在中国南北东西的许多乡村,都可以看到“耕读传家”。《章氏家训》云:“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人们常说“农家乐”“读书乐”,在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文化史,也是一部耕读史。
传统社会分工简单,士、农、工、商,士绅知书达理,农民春种秋收,耕读是一个社会主流的生活方式。只是到了现代社会,工商经济才成为核心。《韩诗外传》云:“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财货。”如果说古代文明强调的是伦理学,那么现代社会最崇尚的则是经济学。细究起来,这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传统的耕读崇尚勤俭与克己,注重精神世界;现代经济追求消费与自我,看重的是物质生存。
“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而后世乃假以谋富贵矣。衣取其蔽体,食取其充饥,此衣食之实用也,而时人乃藉以逞豪奢矣。”(《围炉夜话》)对现代人来说,物质生活已经堪称富足,但精神世界却依然贫瘠,或者焦虑,或者无聊。这其实是现代文明的痼疾。经济学上有一个词语,叫作边际效用;用中国古话来说,就是锦上添花不如雪里送炭。物质生活一旦过了温饱水平,物质带给人的满足感就会迅速下降。这份缺失,最合理的方案是从精神生活上去弥补,而读书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这就是孔子说的“富而好礼”。
耕读自足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一副著名的对联,它总结了传统中国人最理想的生活追求。
在铁制农具和廉价书写纸出现之前,读书是贵族的专利,所以贵族出身的孔子看不起农民,也不屑于耕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 卫灵公》)孟子将农民视为劳力者,将读书人视为劳心者,二者是“治人”与“治于人”的关系。
在孔子看来,读书是为了做官领俸禄,所谓“学而优则仕”。与孔子不同,很多读书人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选择了远离权力的耕读生活,出而负耒,入而横经,毕竟自由才是最可贵的。苏轼有“吏民莫作官长看,我是识字耕田夫”;陆游有“颓然静对北窗灯,识字农夫有发僧”。
与那些峨冠博带的士大夫相比,躬耕山野的隐士们活得更加自由和洒脱,“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明代大儒吴与弼一生不应科举,讲学乡间,“雨中被蓑笠,负耒耜,与诸生并耕”;他的学生陈白沙亦淡泊名利,在广东江门耕读一生。其诗云:“二五八日江门墟,既买锄头又买书。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虽然浪漫的文人隐士常以农民村夫自谦,其实在古代农耕社会,普通农民要读书极为不易,能够接受教育并参加科举的人主要来自士绅阶层。读书也成为士绅区别于农民的重要标志,宋代理学家黄震说:“人若不曾读书,虽田连阡陌,家赀巨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对于士绅来说,文化比钱财更加重要,“富于文者,其富为美;富于财者,其富可鄙”。
所谓读书,其实也有不同的解释:可以为功名而读书,对古人来说就是科举书,对今人来说是教科书和考试书;也可以为完善自我而读书,对古人来说是经史子集,对今人来说是社科人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无论权力、财富、名声,任何东西都会过时,但是历史文化和人文主义永远不会过时。阿伦特说过,一个有教养的心灵,知道如何在古往今来的人、事和思想中,选择他的友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人和动物都拥有生命,最大区别在于人会寻求生命的意义,而不仅是活着本身。我们大多数人穷尽一生,也只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或许人生本身没有意义,但追寻人生的意义这件事却是有意义的。
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孔子还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人到中年还不懂得人生的意义,就不值得人们去尊重他。“一加一等于几”的答案是确定的,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却没有固定的答案,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用一生寻找,这种追寻自然离不开读书和思考。梭罗为此跑到瓦尔登湖隐居沉思。
有用无用
对现代人来说,“读书”与“上学”是两个概念。读书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智识和精神需求,塑造和完善自我。相对于“学以致用”,很多书并不见得能带来实际好处;从实用角度来说,这类书就是那些“无用的书”。
所谓“无用的书”,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求真的书,如各种非虚构、严肃的历史类、科学类和思想类著作;二是求趣的书,如各种小说、历史趣谈、新奇科技等;三是审美的书,如各种优美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唐诗宋词类的古典艺术,也包括那些“心灵鸡汤”,而那些励志、权谋和成功学的书,应该除外。
相对于“有用的书”,无用的书虽然缺乏功利性,但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增益人的智识。“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读书是人摆脱无知的必由之路。《庄子》中讲过一棵无用之树的故事,所谓“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王小波上大学时,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道:“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
读书需要兴趣,没有兴趣,书就读不下去;有了兴趣,读书才能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功利性读书往往难以长久,因为它完全是出于价值理性,缺乏激情支撑。
如果说理性是船舵,指明方向,那么激情才是吹动船帆的风。古人读书重经史轻小说,兼容并蓄。“宋钱思公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古人之笃嗜若此。故读书者,不博览稗官诸家,如啖粱肉而弃海错,坐堂皇而废台沼也,俗亦甚矣。”(《五杂俎· 事部一》)
丁学良先生总结读书的目的,认为一是为求知,二是为学技术,三是为满足好奇心,四是情感的需要,五是为了寻求意义,而对青少年来说,读书可为自己人生道路提供参考。钱钟书先生建议,一个人应该在成人之前就要把想读的书读完,因为小时候读书没有功利心,读书纯粹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渴望,从而能够塑造人生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布罗代尔在谈到他写作《文明史》的初衷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我认为我们的年轻人必须在18 岁,在准备从事何种职业前夕,都能初步了解经济与社会的现时问题,初步了解世界的重大文化冲突,初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读书所得
经常有很多人感叹没有好书看,其实好书还是不少的。当然,不是每本书都会让每个人喜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读书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仍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找到相应的好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时代,知识廉价得近乎免费,但思想仍然难得。如今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已经超出人们的理解能力和反思能力。从电影、电视到互联网,再到智能手机,知识(信息)和时间一样,越来越碎片化,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和深度思考便失去了根基。
相对而言,读书是一种传统而古老的智力活动,书也是对知识实现系统化,并促进人类进行思考的最佳载体。斧子是人类最早的工具,卡夫卡说,书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阅读的作用同样如此。叔本华说:当我们读书时,其实有另一个人为我们思考,我们只是在重复他的心理活动。
对现代人来说,阅读或许是人不同于机器的最后特征。现代社会中,分工越来越精细,大多数人都成了一枚社会的螺丝钉。忙起来废寝忘食,失去自我;闲下来又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只有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人才能真正感受生命的喜悦。正如阿兰·德波顿所说,善良而平凡地生活,努力追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有此成就足矣。
对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来说,每天能见到的好书如过江之鲫,读都读不过来。但对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人来说,他有一万个理由不读书,或者说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好书,甚至嫌书价太贵。
对一个不读书的人,即使所有的书免费,他也是不会去看的。事实上,现在很多电子书确实都已经可以免费获得了,但中国的阅读人数并没有任何提高。在大多数读书国家,书籍价格恰恰是极其高昂的。
唐诺在《十三邀》中说,买书是全世界最划得来的事。“一个了不起的书写者,一生的时光和天才,加上他的工作,可能只留下几本书。你随便几十块钱就把一个人一生最精华的东西都得到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便宜的东西吗?”
阅读与思考
人的幸福感源自满足。无论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而精神又比物质更难以满足,因而也更显奢侈,所谓“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陶行知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忠告:如果你有两块钱,可以用一块钱买面包,而用另外一块钱来买花。书跟花一样,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经济利益,书里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但书对一个丰衣足食的现代人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传统时代的食物。食物满足的是肠胃,书籍满足的是大脑。
虽然信息时代里,碎片知识俯拾即是,但书仍是对知识最系统化的表述。电子屏幕带来浮光掠影的浅阅读,也根本无法与深阅读的读书相比。“书痴”博尔赫斯说,阅读很好,比阅读更好的是重读。好戏不怕百遍听,对于一些好书来说,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重读的收获常常要胜过走马观花地读一堆新书。
所谓读书,自然不会只读一本书,读的书多了,也就对书有了自己的选择和看法。对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来说,光读是不够的,还要思想;要有更深刻的收获,还要写,因为读和写是读书的一体两面。事实上,写的过程能让读者进一步与作者靠近,能够站在作者角度看问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者读书,并不是复印机复印,而是激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会有触动和感想,将这种想法付诸笔端,记录下来,便有了读后感和书评。对同一本书的读者来说,书评不仅是了解这本书的一个参考,也是心得分享与思想碰撞的一个渠道。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别人认为好的书,自己并不见得喜欢,但对具有相同阅读兴趣的人来说,书评还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意义。
当然,有些人喜欢对书进行批评,总是能从一本书中找出很多不足和问题来,这样的书评,对一般读者的帮助远不如对作者那么大。在自媒体时代,有些“意见分子”所谓的批评,多少有点吹毛求疵之意,甚至是情绪发泄。
钱大昕是清代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他在《答西庄书》中说:“学问乃千秋事,订讹规过,非以訾毁前人,实以嘉惠后学。但议论须平允,词气须谦和,一事之失,无妨全体之善,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则余无足观’耳。”
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以经为史,以史为经”,读书讲究“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阅读与写作形成一种互文关系,因此留下大量的文人笔记,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些文人笔记,既是传统读书人的读书笔记,也是他们的作品,如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谢肇淛的《五杂俎》、顾炎武的《日知录》,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张岱的《夜航船》、梁章钜的《退庵随笔》等等。这样的书,作者并没有著书立说的野心和压力,随性随意,洋洋洒洒,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