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涵变:清末民初的国家建构与现代困境(1895-1917)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內容簡介: |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进一步弘扬城市精神品格,用好用活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上海市妇联将推出《海上她文创》。通过来自上海的15位女性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中的中国故事、女性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红色正能量,创造美好生活。并推出精心挑选的75个文创作品,通过非遗故事 文创制作的形式,进行滴灌式、沉浸式、体验式的文化传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
關於作者: |
上海市妇联作为妇女群众组织,团结和动员全市妇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动上海妇女事业发展,为上海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新民周刊是上海唯一的一份时政新闻类周刊,1999年创刊,以“影响主流”为己任,关注“新闻、新知、新锐,民生、民情、民意”,在长三角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
|
目錄:
|
目录
程美华 妙手织就“软浮雕”/001
李蔷 从工艺技法到使命传承/017
王勤 古法创新,传承国潮/033
宋荣耀 崇明线带编织的织梦人/049
张书嘉 小小的面人,大大的梦想/065
钱月芳 一针一线入画来/081
杨宁 让非遗与时俱进“活”起来/097
刘秋雁 旗袍盘扣系着的情结/113
郑晓蓉 作品千万变,“绣”出我人生/129
陈杏芝 一片衷情寄香囊/145
龚智瑜 80后巧手“点亮”上海灯彩/161
朱燕 做好“米”文章/177
奚小琴 一把剪,一张纸,半生缘/193
柳玉成 布上青花,玉汝于成/209
曹秀文 用一支画笔描绘乡村振兴/225
|
內容試閱:
|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总书记也曾指出,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百余年来,作为中华文明面向世界、不断革新的重要窗口,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激荡交融。作为党的初心始发地,上海积厚成势,守住了最深沉、最鲜亮的那抹红色,兼以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支撑,进一步挖掘内在文化符号,解读自身文化基因,对传承弘扬、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信心,走在前列。上海女性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与城市同发展、与时代共命运,做坚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倾情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女性故事,为全面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全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巾帼力量。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特意挑选了75件沪上优秀非遗女性传承人的代表作品以飨读者。希望大家在了解触动人心的非遗故事后,能深入体会文明的传承、非遗的绚丽。面塑奇趣多,编织有学问,纤指忙挑绣,素手制花样;择茧缫丝飞梭剪,浸染着色青白现;一屉松软香甜,并坐煨尝;满街上元灯彩,情思荡漾……海派的,也是全球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些非遗作品的背后是兢兢业业的非遗女性传承人身体力行、矢志不渝的热爱和“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她们把个人梦融入家国梦,以女性独特的灵敏视角为非遗事业增光添彩,让丰盈的文化元素点缀人间烟火。上海市妇联通过指导成立非遗女性传承人联盟,提供一个传人共研、技艺共促、资源共享、合作共进的平台,展现非遗女性传承人和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播的当代女性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焕新力量。由此,一颗颗非遗保护、国粹留存的种子不断萌芽、生长,慢慢衍生出文创作品,走进机关、企业、园区、学校、社区、农村,孵化出一片片文化实践的活泼土壤。
海上传奇,非遗流芳。“她力量”正为城市文脉的赓续持续赋能,“上海文化”的品牌正愈加璀璨!
张华
程美华 妙手织就“软浮雕”
位于上海金山的枫泾是江南水乡古镇,历史上丝织行业极为发达。而如今最能体现当地高超织造技艺的物件则低调地展示在亭枫公路的一家老厂房内。
这里是上海市金山丝毯厂,也是上海美华大师丝毯创意工作室。多年来,这里出品的手工丝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让中国传统的手工丝毯从平面走向立体,具有东方软浮雕丝毯艺术特色,令上海手工丝毯在全国独树一帜。
而在这背后,则是非遗项目“上海金山丝毯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程美华半个世纪的坚守和创新。她被业界誉为“现代艺术壁挂毯的开拓者”,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一届上海工匠”“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地毯专家”等称号。
50后的程美华不止一次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辈子做了一件事,一件事做了一辈子,就是将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她的“匠人精神”也因此融化在一丝一缕织就的华丽丝毯之中。
三个难忘的“人生第一”
对于程美华而言,她的手工丝毯织造之路上有三个难忘的“人生第一”。
1954年10月,程美华出生在江苏如皋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手艺人。程美华兄弟姐妹八个,她排行老六。在父亲的熏陶下,8个孩子个个心灵手巧。男孩是机械行业的先进工作者,女孩是织绣类别的佼佼者。
1974年1月,高中毕业的程美华被绚丽多彩的丝毯吸引,正式成为江苏如皋工艺丝毯厂的技工。切割丝线的工具刀小巧锋利,但操作时不能戴手套,新工人稍不留神就会挂彩,一旦挂彩就得休息。程美华唯恐浪费时间,往伤口贴了双层创可贴后便继续练习,甚至无师自通了食指取线法。在勤学苦练后,程美华完成的第一幅丝毯《富贵牡丹》就被评为了一等品,而她也被老师傅夸赞“有天分、有灵气”。
“在我们那个年代,一等品就等于90分到100分;二等品,80分到90分;三等品刚及格,70分到80分。当时一个月工资15块,只有一等品才能拿满这笔钱,否则都要扣钱的。当我拿到15块钱工资回家给爸妈的时候,心里特别激动。”正是因为50年前的第一件作品就被评为一等品,埋下了程美华一辈子织造丝毯的初心。
1980年,26岁的程美华到了上海金山丝毯厂工作,负责技术指导。1981年,作为厂里的技术骨干,程美华前往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艺系主任袁运甫教授的带领下,合作研制中国第一幅现代艺术挂毯《智慧之光》。这是她的第二个“人生第一”。
“以前丝毯采用点格来划分色块,区域间边界明晰,过渡不够自然。”受波斯地毯的启发,程美华当时提出抛弃点格和固定色彩,将一种色彩深化出十五种晕色,以表现颜色的丰富性。采用了新的 编织工艺后,象征智慧的东方女神在2580种色彩的映衬下真的“活”了。一年后,袁教授带着这幅作品到美国艺术中心展出,得到美国艺术界的高度好评,评价这幅丝毯开拓了现代丝毯艺术的新境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2年,28岁的程美华迎来了第三个“人生第一”。当时,她凭着过硬的技术本领作为中国选派的唯一技术能手赴德国汉诺威参加国际地毯博览会,这也是她第一次出国。而彼时的欧洲人不相信中国地毯是手工制作的,当她在现场技术表演时,精湛技艺折服了每位观众。这些镜头也在 德国当地电视台的新闻黄金时间播出,订单纷至沓来,中国手工丝毯由此敲开了欧洲的大门,并迅速在欧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