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日本学研究.第二辑

書城自編碼: 397516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裴丽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505639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1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洞见D2C:寻找新增长曲线(精装典藏版)
《 洞见D2C:寻找新增长曲线(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319.0
君幸食(译文纪实系列·陌生的中国)
《 君幸食(译文纪实系列·陌生的中国) 》

售價:NT$ 367.0
轻创业:指数级增长方法论
《 轻创业:指数级增长方法论 》

售價:NT$ 319.0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理论阐释书系)
《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理论阐释书系) 》

售價:NT$ 475.0
文艺复兴与意大利君主
《 文艺复兴与意大利君主 》

售價:NT$ 1285.0
成交大师
《 成交大师 》

售價:NT$ 313.0
历史四季(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
《 历史四季(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 》

售價:NT$ 259.0
大学问·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恋恋红尘》姐妹篇!)
《 大学问·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恋恋红尘》姐妹篇!) 》

售價:NT$ 427.0

編輯推薦:
裴丽,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日本国立广岛大学教育学博士,广岛大学中国学项目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话语分析。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一项,参与部、局级和日本横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译作6部。曾入选天津市 “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和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先后获得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和最佳教案奖。
內容簡介:
《日本学研究第二辑》的主题为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设计理念、内容体系、评价体系、教学方式、品德教育等诸方面,全方位将思政内容“如盐入水”融入专业课程是日语专业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构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协同育人格局,推动日语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本辑收录了近二十篇围绕专业建设以及基础日语、日语听说、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等相关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教学实践相关的论文。
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日本国立广岛大学教育学博士,广岛大学中国学项目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话语分析。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一项,参与部、局级和日本横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译作6部。曾入选天津市 “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和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先后获得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和最佳教案奖。
目錄
日语课程思政共情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国际关系学院日语系课程建设为例欧文东柳青(3)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日语专业育人体系研究张彤(20)
新文科背景下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日本语言文化》为例施晖黄睿(29)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三维度两评价一平台”建设体系研究
——以国际关系学院日语系课程建设为例孙敏徐青(41)
探索大学外语教育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现代日语语法》课程教学为例胡欣(55)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孙萌李相征(70)
论高校课程思政的三重逻辑吴月苹(80)
高校专业日语与公共日语课程思政建设比较探索乔禾(92)
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建设
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建设研究王禹(107)
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纪晓晶(116)
基础日语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徐秀姿(126)
视听说类课程思政建设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级日语视听说2》
课程建设与实践裴丽(143)
爱国敬业教育融入《日本影视欣赏》课程教学的实践
研究普书贞(155)
文学类课程思政建设
多元价值视域下的《罗生门》解读王书玮(171)
数字人文时代《日本文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设计、实践与
教学反思李莹(182)
高校《日本古典文学选读》课程全方位课程思政建设
实践李丽娜(194)
文化类课程思政建设
《日本概况》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分析王刚(207)
关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思政的探讨与
实践吉林大学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组(215)
高校日语教学特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
——以大连海事大学“日语与中日航海文化”课程建设
为例陶金周芷冰高千叶(228)
內容試閱
日本学研究(第二辑)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日语课程思政共情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际关系学院日语系课程建设为例欧文东柳青欧文东,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汉日对照语言学、政治话语分析、翻译学;柳青,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日语系硕士研究生。[摘要]为了坚定学生的中国立场,防止学生出现中国人“外国心”的问题,课程思政必须切实发挥好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使思政内容供给与专业教学相得益彰,同频共振,引发学生共鸣,而不是“两张皮”和“外挂”式。其中,上好开学第一课,对学生未来“立志”和“立德”尤为重要。本文尝试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思政教学范式,以解决思政融入的技术问题,但共情性和真情实感比技术性更重要,唯有真情实感和具备共情性的课程思政才能发挥以文化人的感染力。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应把加强信仰、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立场和内外有别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学生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出淤泥而不染。[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范式共情式教学思政内容供给第一课一、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首先就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提出进行简单的梳理。日语课程思政共情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日本学研究(第二辑)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述首次将其他各类课程的思政(课程思政)作用摆到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同向同行的高度,这也为高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探索如何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进行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学生要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文件就如何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具体的意见。2020年5月28日,教*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此,高校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二、日语系课程思政的推进与实践〖1*1〗(一)政策解读、经验借鉴与总结为了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部署,日语系于2022年9月24日召开了国际关系学院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线上)并取得圆满成功。在主旨发言环节,外国语言文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对教*部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解读,提高了日语系全体教师和与会人员对教*部推进课程思政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的认识。在高端论坛环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9所高校的教务处处长和日语学院(日语系)院长(系主任)介绍了各自学校和院系推进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改善了日语专业教学管理机制,促进了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的进程。在分科会环节,多位高校教师分享了各自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案例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及时解决了课程思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疑问,增强了国际关系学院日语系教师做好课程思政教学的信心与决心。此外,日语系还以论文集的形式及时将研讨会的成果固定下来,通过回头看的方式,总结日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不断改进。(二)日语系教师的课程思政实践当接到教*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知和教务处的工作部署之后,日语系在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修订了培养方案,出台了融入课程思政目标的新版教学大纲,并在教案中对课程思政进行了精心合理的设计。日语系教师积极参加由教务处布置和学校工会组织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比赛和遴选活动,参与课程思政示范微课和说课录制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面向日语本科生的《演讲与辩论》和《笔译实务》课程均使用“三进”教材,同时面向日语翻译专业硕士生开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课程,组织包括日本翻译专家在内的翻译团队,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经典语段进行了口语版翻译,研究如何提升中华文献外译的可读性,探索政治文献日译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主题教育,教师们原原本本读原著,一字一句深学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将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果应用到课程思政教学之中,保证了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的高质量。教师们积极作为,平时注意积累,有针对性地收集与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多模态素材,确保课堂教学的共情效果。自2020 年教*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知》下发以来,国际关系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现更名为“党委工作委员会”)进行了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建立了由教务处与研究生处分别牵头,院系负责人负责落实,教研室具体推进,教师具体实施的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同时,教务处和研究生处还建立了领导、督导、同行和学生多方参与的多元课程思政评教机制,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全方位质量监控。虽然在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推动下,课程思政成为专业教师的刚性教学任务,但是“教什么”和“如何教好”课程思政等问题亟待解决。三、多维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范式〖1*1〗(一)教育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求是》2022年第21期,第14页。“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70—171页。很显然,我们的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如何培养人,其路径是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式之一是改革传统的专业教学方式,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在教学大纲中设置思政目标,形成融入思政的“三全”育人体系,课程思政涵盖知识技能、能力建设、教学内容、教法、教学过程和结果评价等各个方面。(二)多维教学目标融合2020年教*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推动教学的不断改进,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日语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具有多维性,至少包括日语知识技能、研究思维能力和思政引领三个方面,多维教学目标不可分割,共同形成统一的整体。我们都知道,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前和课后教学。课前、课堂和课后共同构成教学的三段。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才的活动,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教”的活动包括教师的备课、课堂组织实施、作业批改、教学反思与改进;“学”的活动包括知识技能学习、思维研究能力学习、课程思政的学习。此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用好教学评价反馈,促进自己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利用好考评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使得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成为师生良性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首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判,通过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和进步,赢得学生的好感,使得学生更愿意接受自己,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和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如何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肯定学生的进步作为重要的备课内容之一,使得学生能够从授课中获得成就感和良好的学习体验。其次,获得学生的好评也会激发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当然,对教学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让学生有良好体验的过程评价,还应注重学生学得如何的结果评价。二者并重,不能有失偏颇。在课前,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备课。具体有分析学情,对课本进行思政挖掘与教学设计(如多模态教学、互动式教学、思政导入方式和时机等),准备教案和教学道具等,因材施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预习,自主学习和查找文献资料等。在课后,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总结课堂教学得失,批改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完成作业(个人、小组)和实践调研等。(三)思政融入专业的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与传统专业教学相比,既重视立德也重视树人,且思政在专业教学中必须发挥引领作用。而在思政融入专业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亟待解决的是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合问题,具体需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有无与专业内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如果有,具体有哪些?二是围绕思政元素的故事是否生动,是否具有共情特点?三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的哪一个时段融入思政比较合适?1课堂结构与思政融入方式一门课程通常开设一个学期,即15周或16周。思政融入设计时要着眼整个学期,首先摸清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关联情况与具体分布,然后再确定融入课程思政的密度。低密度建议一单元一融入,中密度建议两教学周一融入,高密度建议两堂课一融入。总之,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实事求是,注意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的关联性,避免出现“两张皮”和“外挂”的问题。课程思政融入密度越高越具挑战性,建议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设计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时,应该先从低密度融入方式开始,经由中密度驾驭课堂娴熟之后再考虑高密度融入方式。按照一单元一融入进行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把握专业内容的供给总量(教材等),了解教材的单元总量、章节构成和内容重点,然后确定每一单元中最能挖掘出思政资源和思政关联紧密的某一两篇课文进行思政引导教学。按照两教学周一融入进行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两周授课的进度、所涉及的专业文本、可挖掘的思政资源、可关联到的思政元素,然后选定具体章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按照两堂课一融入进行设计时务必深入了解课堂的结构。两堂课一共90分钟,之后安排10分钟的课间休息,因为45分钟是成年人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极限。一位优秀的教师会以3分钟为限,每3分钟制造一个吸引学生的关注点,如此一来,90分钟的教案就要设计出30个关注点。诚然,教案的打磨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随教随改,水到渠成最好。90分钟的课堂是融入思政资源的主渠道,具体细分为课堂开始A时段、课堂开始B时段、中间和临结束四个时段。但不一定四个时段都必须融入思政,要实事求是,视具体情况而定,避免思政融入出现“两张皮”和“外挂”问题。课堂(日语课)开始A时段以3分钟为宜,安排学生进行2分钟日语演讲,教师进行1分钟以内的点评。演讲题目可结合即将学到的课文内容,布置诸如“我的梦与中国梦”等题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理想信念,发挥通过演讲进行思政教育的作用。课堂开始B时段相当于课堂导入,以3分钟为宜。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导入(动漫)和歌曲导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同时构建与本课学习主题的关联,激发学生深入学习钻研的兴趣。课堂临结束时段是对课堂重点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如遇国家纪念日和公祭日,可以预留出3分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七七事变”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在松花江上》等红色歌曲片段。又比如,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3分钟默哀,以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课堂中段是正课教学,是实施专业教学和融入思政的核心环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文本,确认可否挖掘到思政元素,找到鲜活的思政资源。思政资源最好是多模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例如,当《笔译实务(中译日)》讲到“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的翻译时,笔者会播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院士在2023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如下毕业致辞:“不久前刚刚离开我们的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老师,为了尽快解决国家芯片‘卡脖子’问题,年近八十依然坚守在‘龙芯’研发中心。她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中断,哽咽)每次想到这句话,我都泪流满面。”节选自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sp/10035120shtml。黄令仪老师的话语特别感人,笔者看了一遍又一遍,相信同样能够感动到学生,希望他们能以老一辈优秀科学家为榜样,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发奋学习,尽快成长为国之栋梁,为国家排忧解难。教师要讲好课程思政,重要的是通过主题教育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同时结合教材文本内容,注意不断收集整理能够感动自己和自己认同的思政素材,但同时要避免使用有可能引起负面关联的素材。2上好第一课至关重要求学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短则10余年,长则20余年。笔者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老师教过自己,更记不住究竟上过多少课,但偏偏就有一门课让自己难以忘却,那就是李德先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笔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读研究生。的日本历史“第一课”。在课堂上,李德先生问学生学日语是为了什么,笔者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一问题,但当时自己确实没有。笔者是工作若干年之后考上的研究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