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内向者的社交法则

書城自編碼: 396626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市場/營銷
作者: [美]凯伦·维克尔[Karen Wickre]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276873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

售價:NT$ 718.0
迷失的盛宴:中国商业保险史:1919—2023
《 迷失的盛宴:中国商业保险史:1919—2023 》

售價:NT$ 718.0
甲骨文丛书·血色战场:阿勒颇争夺战与中世纪中东
《 甲骨文丛书·血色战场:阿勒颇争夺战与中世纪中东 》

售價:NT$ 359.0
大萧条的孩子们:社会变迁中的个人生命历程(贝页)
《 大萧条的孩子们:社会变迁中的个人生命历程(贝页) 》

售價:NT$ 614.0
世界记忆总冠军高效记忆法
《 世界记忆总冠军高效记忆法 》

售價:NT$ 354.0
朝贡圈
《 朝贡圈 》

售價:NT$ 354.0
岁时节令辞典
《 岁时节令辞典 》

售價:NT$ 255.0
政治的视野(第一卷)
《 政治的视野(第一卷) 》

售價:NT$ 4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26
《 客户说:如何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
+

NT$ 393
《 从需求到产品 0岁产品经理进阶之道 》
+

NT$ 406
《 工业智能化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

NT$ 419
《 直播就该这么做:主播高效沟通实战指南 》
+

NT$ 435
《 品牌营销100讲:基础强化与认知颠覆 》
+

NT$ 278
《 危机公关:为什么一句道歉价值50亿美元? 》
編輯推薦:
谷歌前全球公关经理,Twitter前总编力作!深入探讨在现代职场中,内向者构建人际关系网的重要意义与策略。维克尔凭借她在硅谷30余载的工作经历,尤其是在Google和Twitter等公司关键职位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人脉构建理论和实践指南。
兼具真实性、实用性和易操作性,书中不仅分享了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和生动的真实案例,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有效利用各类社交媒体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助力。从现实生活到社交媒体,作者提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读者在不同的职业阶段和情境中,有效地构建和维护人脉。
给内向者的“无痛社交”指南!转变内向者对社交的畏惧心态,化内向性格为社交利器。如何发挥内向者的独特优势?如何克服社交焦虑“无痛”社交?如何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并让这种关系维持下去?如何联系不太熟悉的人,向他们寻求建议和帮助?如何让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內容簡介:
对很多人来说,社交是一件麻烦事,是在自己要找工作、寻求职业建议、提升学历或想获取其他有用信息时才不得不做的一件事。这些时刻更是会让内向者感到恐惧:为了获得一份新工作而不得不和陌生人见面;希望通过与人沟通获得关于新的工作领域或陌生城市的内幕消息;在招聘系统中找到与自己的经验相匹配的岗位并沟通面试……
人们在“内向者”和“社恐”间画了等号,给内向者戴上“不善社交”的帽子,然而,如果将社交理解为一种建立连接的行为,那内向者反而会比外向者技高一筹。内向者善于倾听、眼光锐利、充满好奇的特质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人的要求和期望,更好地理解他人,而这正是在持续构建人际关系网时备的关键能力。
本书的核心内涵在于阐述如何培养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在生活中建立广泛的连接和真实的联结:如何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并让这种关系维持下去;如何联系不太熟悉的人,向他们寻求建议和帮助;如何让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你会发现,在实现这些目标后,你会过得更满足、更有安全感,而且依然会忠于自己的本心。
關於作者:
凯伦·维克尔
曾任Twitter总编,组建立并管理两个企业内容团队,负责企业营销传播及内部沟通业务。曾任Google全球公关经理,负责管理Google的38个公开博客,包括Google官方博客。
硅谷著名沟通及信息专家,为世界级企业提供咨询及内容战略制定服务,擅长领域有商务沟通、企业社交媒体运营策略、公司文化打造,旨在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内部凝聚力。
专栏作家,资深编辑,畅销书作者,斯坦福大学约翰奈特新闻奖学金(The John S. Knight Journalism Fellowships)和新闻素养项目(News Literacy Project)董事会成员。
目錄
引言 轻松无压力地建立优质人际关系
如果你讨厌社交又必须社交
我的“有机”社交法则
顺应天性,无压力社交
第1部分 如何建立连接
第1章 发挥内向者的独特优势
第2章 掌握建立有效连接的方法与原则
第3章 养成松散接触的习惯
第4章 发掘弱连接的价值
第2部分 内向者如何在线上社交
第5章 将个人生活和职场生活融合起来
第6章 让社交媒体为你所用
第7章 无压力参与法
第8章 电子邮件仍是最佳社交软件
第3部分 内向者如何在线下社交
第9章 内向者如何应对线下社交
第10章 内向者如何闲聊
第11章 内向者如何求职
第12章用有意义的连接,铺开一张能接住自己的安全网
后记 体会人际关系的美妙之处
內容試閱
第1章 发挥内向者的独特优势
如果把社交理解为要“时刻在线”,要和每个人都握一握手,让每个人都为你有至少一瞬间的神魂颠倒,那么你就会认为社交是外向者才擅长的事情,内向者在社交上没有可以发挥的能力。但是,如果将社交理解为一种建立连接的行为,那内向者反而会比外向者技高一筹。作为内向者的你并不需要改变自己,也不需要为了让自己和别人见面时感到放松而给自己编出一个虚假人格。
内向≠社交无能
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内向者的真正内涵。20世纪2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卡尔· 荣格提出了他的心理类型理论,他发现,“每个人或被外部世界(外向型)或被内在世界(内向型)激发”。最近,线上词典“城市词典”(Urban Dictionary)a 扩展了“内向者”的概念:“不是所有内向者都是害羞的,这和一般常见的认知有所不同。有些内向者拥有质量很高的社交生活,也乐于与朋友对话,他们只是需要独处的时间,让自己‘再次充电’。”
“充电”就是关键所在。正如荣格观察到的那样,外向者通常从人群中获得能量,他们需要参加聚会、集体游戏和音乐会,从一个群体跳转到另一个群体。内向者则需要自己的独处时间,安静地理清一些事情,去思考、去计划、去做梦,这是这类人的一个标志。我总在暗自计算自己还要等几个小时才能从人群中脱身,我坚信我不是唯一一个会这样做的人。不管一个集体活动让我感到多么开心,我总是盼着回家。
内向者的另一个标志是他们拥有自得其乐的能力,而这个特点常常被人误解。小时候我是个内敛多思的小姑娘,很喜欢观察周围的环境,还会偷听大人的谈话。父母时有客人来访,客人的低声密谈会激起我强烈的好奇,让我推测起他们遇到的不言而喻的麻烦。当然,事情并不会被摆在台面上,这让我明白了,人们的经历远比那些客气的谈笑更深刻。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个人类学家:我以一个局外人的冷静视角研究着某个群体,而自己从不真正加入他们。
这类特质似乎在内向者身上普遍存在,内向者具有局外人的视角,将自己定位为观察者,对他人的故事和处境感到好奇。所有这些特质都概括了我是如何走过人生道路的。某份学术报告有这样的描述:“一个在群体中沉默不语的内向者可能有着活跃的内心活动——他接收听到的话语,对内容进行整理,并等待自己发言的时机。”我认为,这种观察评估的能力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对你来说可能同样如此。你也许害羞、谦虚,不喜张扬,容易缺乏安全感,或者深深厌恶刻板的模式化社交。这些都没有关系,我想鼓励你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风格,建立起自己独有的社交智囊团。就从现在开始。
专属于内向者的社交天赋我一直都认为内向者及其他低调的人有能力建立起强大的人际关系网,这得益于这类人拥有的某些特质。
善于倾听。 在第一次和某人见面时,我一定想办法让对方先开口,要让对方给出的信息比我给得更多。这听上去有些冷漠,但只有这样才能给我留出空间摸清眼前人的情况,并预估对方是否值得信任。如果感觉不错,我才会敞开一点点心扉。所以,率先发问是关键的一步。当和别人沟通交流时,要判断出在对方身上值得投入多少精力。不要未经思考就发言,要充分运用倾听的技巧。如果输入的信息足够多,在输出时就能判断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也会知道说话的分寸。目光锐利。 虽然把自己置于局外似乎有点不合群,但正因为内向者没有像某些外向型朋友那样占据别人的所有注意力,才给了他人展露真实自我的机会。我从小到大都有观察别人的习惯。不管是在会议室中还是在地铁上,我总想着是否能从对面的人身上观察到什么细节或特点。谁是情绪高涨、胸有成竹的?谁是气愤郁闷的?为什么他们会这样?认识别人后,我总是下意识地记住对方的某些特别之处,比如他们的兴趣、籍贯、个人风格或者毕业院校,所以我在交往中常会用细节打动对方。这个技巧在和其他人建立连接时特别有用,如果能把自己代入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对方就会觉得很舒服,彼此的相识也就有了意义。充满好奇。当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局外人时,你会发现他人在用一种与你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交、选择和生活。小时候我是个非常文静的孩子,因为总感觉自己和周遭格格不入,所以迫切想知道别人是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尤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适应社会的。长大成人带来的一大心理慰藉是,你终于明白了其实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完全适应社会。
倾听、观察力、好奇心,这些都是与他人建立连接的绝佳工具,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们不需要你站到聚光灯下成为焦点。但这绝不意味着你无法建立成功的事业。
朱迪·沃特(Judy Wert)在20多年前成立了自己的高端人才猎头公司。她的公司位于纽约,专门帮创意领域的企业寻找管理岗位的候选者。如果你认为猎头顾问的性格一定是非常外向的,那就来了解一下朱迪吧。朱迪认为自己是个内向型的人,她给自己的定义是“温和的煽动者”,她只做必须做的事,在工作上打持久战,靠专业性取胜。一般来说,猎头和招聘人员都需要不断和各种人见面,为未来的人才需求提前做储备,而朱迪则有意识地控制了公司的规模,运用遍布世界各地的关系网络设计出了一种更为敏捷的工作方式。
出身视觉设计专业的朱迪使用一种新的“人际媒介”作为设计工具,从而让她的公司谱写出“人与对话的故事”。她通过独有的定制化数据库追踪联络动向,这个数据库中收录了数千名与她见面的人员资料。知道了这些,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朱迪能在多年后帮某个曾经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找到新的工作机会。
在我看来,朱迪的工作之所以能进行得如此顺利,其原因正在于她具有我刚刚提到的那些特征:有好奇心、善于观察、乐于倾听。她告诉我,在将候选人与岗位进行匹配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拥有一种“策略性本能”,这是一种敏感性,能捕捉内向者所熟悉的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变动。的确,内向者能接得住他人内心的诉求、渴望、秘密和担忧,这种感知力使内向者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也是因为这样,内向者能更缜密地思考谁是最适合空缺职位的候选人,能找到适合帮忙修改简历的人,内向者也是有能力做遗嘱执行人的人,是可以和你一起欣赏最新的电影或一起去酒吧狂舞的朋友,是头脑风暴最佳搭档,是能够帮你把开一个小吃摊的想法或其他上千种想法落地的人。内向者在听过朋友的介绍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就能判断谁适合做什么。这种技能还适用于其他人际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人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中做出许多决策。
内向的性格和爱观察的习惯的结合给内向者带来了一个礼物:衡量人心的艺术。这仿佛是内向者的天赋,他们能轻易看透一个人的伪装:这个人是否有某种迫切的需要?是否迷茫无措?是在夸夸其谈还是精神紧张?他们让人感到平和,还是让人对其有所好奇或心生愉悦?这种能力意味着内向者能把握住他人的要求和期望,而这正是在持续构建人际关系网时备的关键能力。

轻松无压力地建立优质人际关系
很多人都把人际交往看成一件麻烦事。对他们来说,社交是在他们要找工作、寻求职业建议、提升学历或想获取其他有用信息时才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在构思本书的过程中,我告诉了一些人我正在写这本书,几乎每个人都对我说了类似的话:“我讨厌社交,我喜欢任何能让我回避社交的东西。”当我在社交媒体上向朋友们询问他们最不喜欢人际交往的哪部分的时候,回复纷至沓来。
“人都变得不像自己了。”
“每个人都太功利,心里都打着自己的算盘,连聊天都很虚伪。”
“我讨厌表面上的往来,比如见过面后就不记得谁是谁了。我和此类联系人之间唯一的共同点是我们都希望利用这段关系为个人谋利。”
我是个内向者。我讨厌当介绍人,也受不了把自己的事情讲个没完,就连要张名片这种事也让我头疼。一旦待办日程中写满了会议拜访和电话沟通这类事项,我就开始焦虑,因为这意味着我又要说很多话、见很多人。
我非常需要自我保护,需要独处,但即便如此,到了67岁的时候,我在全世界有了上千位联系人。社交场合我从来不会“巡视全场”,但无论和什么样的人对话我都不犯怵。我经过几十年的职场历练,经历过很多事,人脉让我每天的生活更丰富。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经常来向我征求意见,希望得到我的支持,请我帮他们联系或推荐专业人士。当然,反过来我也会找他们帮忙。
不管你的个性更趋近于“内向—外向”这个光谱的哪一端,现今进行社交联络的必要性前所未有地强烈,原因如下。
人们换工作的频率更高。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婴儿潮一代中较年轻的那批人在退休前平均要做12份不同的工作,而千禧一代的这个数字预计将会更高。跳槽已成为普遍情况。领英的统计数据显示,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在其毕业5年内就职公司的数量比之前的世代多两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由职业者。相关网站调查数据显示,美国21岁及以上的人中已有将近4 100万名自由职业者,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
工作变动、从事自由工作的可能性增加等,所有这些原因都让我们更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社交和人脉。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我们还要与不同的人来往,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交在当代的定义是尽量多地和人见面交谈,获得有助于自己的信息。听起来很有用吧?
如果你讨厌社交又必须社交
但对很多人来说,提起社交,脑海中浮现的是这样的画面——给每个人都塞一张自己的名片,并希望换到他们的名片。还有这些让人感到恐惧的时刻:为了获得一份新工作而不得不和陌生人见面;希望通过与人沟通获得关于新的工作领域或陌生城市的内幕消息;试着在招聘系统中找到与自己的经验相匹配的岗位。这些事情好像都需要我们摆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严肃正式地公事公办。还有,即使我们花了不少工夫避免与人交往,但往往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又发现自己还是需要迈出去与人互动。事态越是严重,我们就越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会感到绝望,比如,被裁员,工作没有前景,无法忍受当前的工作环境,等等。谁能在遇到这类糟糕情况后还能从容自若地应对呢?
当然,会有人觉得自己就是不需要社交,这些人在发现自己“饭碗不保”前都认为自己端着“铁饭碗”。还有一些人离不开目前的工作,只是因为他们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自己有能力拥有更好的未来,原因可能是顾虑自己签的合同是长约,也可能是担心跳槽后会降职降薪,通勤也会不方便,从而无法做出改变。一位朋友向我描述了一个社交难题:“大家一直都说在社交场合不要讨论工作、不要太自我、不要自我标榜、不要投机取巧,也不要利用别人,但是作为职场人,一个人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经营自己的形象,获取资源。这真的很矛盾,让人觉得很别扭。”
对内向者来说,他们会加倍厌恶甚至害怕不得不去联系一个陌生人的情况。正如卡尔·荣格(Carl Jung)所描述的那样,性格内向的人通过独处来充电,他们必须有自己的时间才能恢复精力;而性格外向的人则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获得能量。大部分人的个性都处在这两极中间的某个水平。以我自己的经验和亲朋好友告诉我的情况来看,偏内向的人更愿意自己待着,不喜欢到人群中去,我们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场景就是不得不加入别人的对话或是穿过一个人声嘈杂的房间。在重新和人接触之前,我需要一些自由自在的时间放松大脑、恢复精力。你大概也是这样,对吗?
当面对重要的工作变动时,或者仅仅是在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时,我们对人际交往的负面印象又会变成另外一些魔法般的念头。我们会想象有一些奇妙的际遇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有人向我们提供了一份完美的工作,简历在一堆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或是通过内部关系得到了某个职位。你可能还有一种念头:现在一切都很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永远都不用再做任何事了,因为社交太吓人了!但就像我说的,这些情形只会发生在魔法世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