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新媒体艺术概论

書城自編碼: 396435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宫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5327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绘画史(第三卷)
《 中国绘画史(第三卷) 》

售價:NT$ 1669.0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世界名人名传典藏系列)
《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世界名人名传典藏系列) 》

售價:NT$ 280.0
抗癌饮食指导
《 抗癌饮食指导 》

售價:NT$ 442.0
编织大花园.7,趣味十足的时尚编织
《 编织大花园.7,趣味十足的时尚编织 》

售價:NT$ 386.0
游戏三部曲:游戏改变未来+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套装共3册)
《 游戏三部曲:游戏改变未来+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套装共3册) 》

售價:NT$ 1622.0
修昔底德与政治秩序
《 修昔底德与政治秩序 》

售價:NT$ 386.0
大学问·魏晋清谈史
《 大学问·魏晋清谈史 》

售價:NT$ 549.0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NT$ 381.0

編輯推薦:
本书特色
? 《新媒体艺术概论》梳理和探讨了新媒体艺术的媒介特性、发展演变、美学特征、表现方法和实际应用等诸多问题。
? 《新媒体艺术概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中外优秀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深入分析,图文并茂地引导读者进入新媒体艺术展示现场,理解和感受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
? 《新媒体艺术概论》作为高校教材,配备了教学演示课件(PPT)。
读者人群
《新媒体艺术概论》作为高校教材,配备了教学演示课件(PPT),适合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跨媒体艺术、实验艺术、当代艺术和艺术与科技等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使用。
內容簡介:
《新媒体艺术概论》从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媒介特性出发,将新媒体艺术和当代艺术联系起来,讨论和探讨了新媒体艺术的概念与特性,以及媒体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演变,新媒体艺术的最新技术发展和艺术创作成果,新媒体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关系;新媒体艺术的不同类型和所涉及的领域及范畴;当代艺术表达和呈现方式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表现及其共同美学特征;新媒体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意义。
《新媒体艺术概论》注重从学术性论述新媒体艺术的普遍性和规律性问题。由于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书中对一些新媒体艺术作品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可使读者阅读时有一种现场感。
《新媒体艺术概论》可作为高等学校数字媒体专业教材,也适合从事艺术设计的相关人员及艺术研究工作者阅读。
關於作者:
宫林,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博士学位,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特聘教授。从事新媒体艺术创作与理论,电影美术历史与理论专业。主要著作有《所在集》《虚拟构象——当代艺术中的数字媒体艺术》(上、下),《梦中集》《新媒体艺术》《中国电影美术论》《中国电影美术史》等。
目錄
第1章 新媒体艺术的概念与特性
1.1 媒体与新媒体
1.1.1 媒体
1.1.2 新媒体
1.1.3 新的媒体
1.2 新媒体艺术
1.2.1 新媒体艺术的界定
1.2.2 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1.2.3 多媒体艺术
1.3 新媒体艺术的特性
1.3.1 传播性
1.3.2 复制性
1.3.3 互动性
1.3.4 虚拟性
1.3.5 实验性
第2章 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演变
2.1 新媒体艺术的产生
2.1.1 媒介实验
2.1.2 艺术思潮
2.1.3 科技发展
2.1.4 社会交流
2.2 新媒体艺术的演变
2.2.1 媒体转换
2.2.2 录像艺术
2.2.3 电脑艺术
2.2.4 网络交互
2.2.5 人工智能
2.2.6 VR和AR
2.2.7 元宇宙
2.3 新媒体艺术与当代艺术
2.3.1 艺术门类的融合性
2.3.2 艺术作品的观念性
2.3.3 艺术表达的互动性
2.3.4 艺术传播的社会性
第3章 新媒体艺术的类型与范畴
3.1 数字艺术类
3.1.1 数字图像
3.1.2 数字影像
3.1.3 数字动画
3.2 网络互动类
3.2.1 网络艺术
3.2.2 游戏艺术
3.2.3 交互艺术
3.3 融合跨界类
3.3.1 虚拟现实
3.3.2 公共艺术
3.3.3 实验电影
第4章 新媒体艺术的呈现与表达
4.1 呈现方式
4.1.1 影像艺术
4.1.2 装置艺术
4.1.3 网络空间
4.2 表达方式
4.2.1 组合
4.2.2 转换
4.2.3 重复
4.2.4 拟像
4.3 美学特征
4.3.1 媒介语言的实验性
4.3.2 互动体验的在场性
4.3.3 思想观念的多义性
第5章 新媒体艺术与社会生活
5.1 新媒体艺术的大众性
5.1.1 新媒体艺术与生活
5.1.2 新媒体艺术与消费
5.1.3 新媒体艺术与娱乐
5.2 新媒体艺术的应用性
5.2.1 产品展会
5.2.2 建筑漫游
5.2.3 舞台美术
5.2.4 影视特效
5.2.5 游戏设计
5.3 新媒体艺术的现实性
5.3.1 日常化
5.3.2 时尚化
5.3.3 大众化
结  语
后  记
內容試閱
现在,全球在各方面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生的年轻一代,也已经完全进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计算机科学家、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的《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中提出的人类将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活动的“数字化生存”之中。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确实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在人类生存方式发生改变的同时,虚拟化数字媒介的普及应用,也使人类的思维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因此,表达人类思想、愿望和情感的精神产物——艺术,也在媒介材料、思维观念和表达方法上,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物质现实世界和精神理想世界的数字化、虚拟化和网络化,使人们进入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梦境、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的新世界——“元宇宙”(Metaverse)空间。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在这样的时间与空间环境内应运而生。
尽管如此,很难说在这样的数字化生存状况下,当下国人就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了。我们坐在计算机前,或者手里拿着手机时,是否曾认真地思考过,在突然进入数字化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思维意识和表达方式是否也与时俱进地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仍停留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时代?是什么阻止和影响了我们不能正常地理解和感知在数字化时代所产生的新媒体艺术?我们是否意识到传统的思维模式依然支配着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新媒体艺术有多大距离?这些疑问,也是《新媒体艺术概论》写作的缘由和动力。通过思考和质疑、考察和探讨,弄清心中的疑惑,改变原有的固化思维模式和认知世界的方法,改变农耕文明时代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认知新媒体艺术;改变以往的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认知模式,来看待和学习新媒体艺术;改变原来的从事物表象和所谓“内容大于形式”“意义支配语言”等传统模式入手,来认识和分析新媒体艺术的方式。而是从传播和呈现的媒体/媒介特性入手,从艺术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方法入手,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理性分析,认识和理解新媒体艺术,是《新媒体艺术概论》写作试图努力解决的问题。希望读者在阅读《新媒体艺术概论》和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让自己在思维模式、思想观念、表达方法和媒介特性等方面对新媒体艺术的认知和创作上能够发生某些改变。
新媒体艺术发展到今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方式的数字化和由此带来的艺术实验的多样性及语言表达的多元化。以数字传媒和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为创作媒介,以明确的艺术观念和实验性的表达方式而进行创作的新媒体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异常迅猛。从装置艺术、影像艺术、数字动画、网络艺术,到互动体验、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以数字技术和媒体传播的各种当代艺术类型,在国际和国内当代艺术大展中成为主流范式。
新世纪以来,新媒体艺术和当代艺术在中国急速发展。同时,艺术界和学术界对“新媒体艺术”的名称、定义和概念也一直争论不休。仅仅一二十年的光景,中国很多专业性艺术学院和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相继建立和开设与新媒体艺术相关的专业院系和课程设置,纷纷开始对新媒体艺术进行教学、创作和研究的探讨与实验,致力于培养新媒体艺术的专业人才。但是,有关新媒体艺术专业的名称各有不同,除了“新媒体艺术”之外,还有“跨媒体艺术”“多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和“科技艺术”等。新媒体艺术究竟是一种新媒介艺术,还是一种新观念艺术?直到今天,国内艺术界和艺术院校的师生们谈论起“新媒体艺术”,还一直感到概念模糊、定义混乱。因此,新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一系列相关问题,依然是一个有待解决和必须弄清楚的关键问题。实际上,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出现和兴起基本上跟新世纪同龄,现在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数字技术开发、媒体传播认知、媒介特性实验、网络技术应用和艺术创作实践等方面,都呈现出丰硕成果。现在应该超越感性认识的众说纷纭,回归理性梳理的分析判断,给“新媒体艺术”一个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诚然,数字技术的革命不仅体现在技术和手段上,同时也带来或产生思想的革命或思维的改变,也就是观念的变革。尽管新媒体艺术不是新观念艺术,但也应该以新的思想观念,从数字技术和媒介的角度,而不是依然从传统艺术思维观念上来认识、理解和欣赏新媒体艺术。如果仍然以传统的农耕社会思维方式,是很难认识,甚至很难理解和欣赏在信息社会下,数字技术和媒介所产生的新媒体艺术,更不要说创作新媒体艺术了。因此,必须从观念的更新来理解、认识和欣赏新媒体艺术,而不是把新媒体艺术仅仅看作一种新的技术和媒介而已。探究新媒体艺术,就必然深入考察和讨论新媒体艺术中的媒介特性及其重要作用。实际上,各种不同类型的优秀新媒体艺术作品,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法上,对数字媒介进行技术和语言的实验。着重对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介特性的探讨和艺术语言方式的分析,而不是把着重点放在对作品意义的解读上,是《新媒体艺术概论》作者的观点,也是《新媒体艺术概论》写作的出发点。加拿大思想家和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中关于“媒介即信息”(The media is message)的观点,对《新媒体艺术概论》作者重新理解媒体与新媒体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有极大启发性。因此,在书中着重对媒体传播的作用和意义、媒介特性与艺术表达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
由于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体验性和现场性,书中对一些新媒体艺术作品所做的举例和分析,尽可能让读者对新媒体艺术作品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新媒体艺术概论》通过5章与读者一起探讨:第1章,新媒体艺术的概念与特性,以及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对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和概念进行了常识性、知识性的阐述和界定;第2章,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及新媒体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共同特征,对新媒体艺术发生、发展和演变做了较为系统的考古梳理;第3章,新媒体艺术的各种不同类型和新媒体艺术所涉及的领域及范畴;第4章,新媒体艺术如何运用当代艺术的表达方法和呈现方式体现出新媒体艺术自身的美学意义,以大量新媒体艺术作品实例对新媒体艺术在表达方法、互动体验方式和展示呈现方式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新媒体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和新媒体艺术的观念性、实验性和媒介特性等方面是本章的论述重点;第5章,新媒体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新媒体艺术在现实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实际应用等规律性和普遍性问题。
书中例举的新媒体艺术和当代艺术作品图例,绝大部分是作者在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各种当代艺术与新媒体艺术展览和机构现场参观、考察时,亲自拍摄收集所得,虽然所例举的作品在范围和视野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在资料的来源上基本是第一手的,是作者在展览现场亲身经历、观赏、参与和体验到的,这也正是新媒体艺术作品与传统艺术作品所不同的不可替代的现场性特点。为了加强读者对新媒体艺术作品的现场体验性,《新媒体艺术概论》在分析和阐述新媒体艺术作品时,尽可能描述得详细一些,让没有机会在现场看到原作的读者有一种亲近感和在场感。因此,这也是一次作者与读者共同分享新媒体艺术与当代艺术作品的良机。
把新媒体艺术放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进行讨论和论述,表明了作者对新媒体艺术和当代艺术认知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见解。总之,新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技术和信息传播媒介的,富有实验精神和互动交流的当代艺术。如果读者能从《新媒体艺术概论》的阅读和课程学习中体会和理解到这一点,并能引发和激发出读者对新媒体艺术的兴趣,《新媒体艺术概论》的写作和出版就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新媒体艺术概论》附录和参考文献,读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附录?? ? ? 参考文献

作者
2023年5月9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