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老子:生命的大智慧

書城自編碼: 395902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余培林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481382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售價:NT$ 269.0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售價:NT$ 532.0
Xilinx FPGA权威设计指南:基于Vivado 2023设计套件
《 Xilinx FPGA权威设计指南:基于Vivado 2023设计套件 》

售價:NT$ 1109.0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售價:NT$ 717.0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访谈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访谈 》

售價:NT$ 605.0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

售價:NT$ 325.0
情感的转化力量:AEDP的疗愈之路
《 情感的转化力量:AEDP的疗愈之路 》

售價:NT$ 671.0
美国产业关系领域的起源与演变
《 美国产业关系领域的起源与演变 》

售價:NT$ 381.0

編輯推薦: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经典回归!堪称华语世界里程碑式的一套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开重读经典风气之作,是经典大众化不可绕过的重量级作品!影响华语世界三代人,数百万读者奉其为经典入门的**书目!更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中国文化博物馆”。
·从253000余册的古籍旧藏中精选出这套书的原典,底本考据。五十余位专家学者耗时30年心力打造,成就“蕞低门槛的中国文化阅读书目”。
·特邀学识深厚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全新疏解演绎,用精炼的笔触、坚实的学养,将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小说、戏曲等名著,以现代人的观点全面解读改写,让读者毫无文言文阅读障碍。
·龚鹏程郑重作序,高上秦、阎崇年、梁晓声、解玺璋、张颐武等众多学者诚挚推荐。
·知进退,不勉强,进退自如!《老子》五千言,被誉为“万经之王”,是道家经典之一。想要寻求改变,做了解世界的明白人,就读一读这本书。
·考据严谨,行文活泼流畅,犹如亲临老师讲课现场;干货满满,让大众读者轻松迈过文言文难懂门槛。
·《老子:生命的大智慧》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系列丛书《国学五书》的第三本。
·采用进口特种云影纸和云萱纸,尽显经典儒雅气质,压烫
內容簡介:
《老子》五千言,被誉为“万经之王”,是道家经典之一。
《老子:生命的大智慧》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系列丛书的第三本。这套书是从253000多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当代人较熟悉的五十余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典,经龚鹏程、王梦鸥、徐瑜、简宗梧、傅锡壬、张晓风、詹宏志等五十余位学者疏解,用生动流畅的白话文进行了现代诠释,影响深远,被几代华人奉为传家必藏书。
余培林教授解读《老子》既轻松有趣又思路严谨,底本考究,全文解读,难懂字词句注释,通畅白话文长篇解析,精准点评串联知识点,并附有长文总结梳理老子的宇宙观、人生哲学、政治思想等,让读者耳目一清。
想要寻求改变,做个了解世界的明白人,就读一读这本书。
關於作者:
余培林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玄奘大学讲座教授。著有《诗经正诂》《新译老子读本》等书。2002年获台湾“薪传奖”,2003年获选资深优良教师。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结 语
附录:重要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前言
老子其人
任何一个人读一本书,一定急切地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生平,并且知道得越多越好。有关老子的生平,《史记》有他的传。传文的意思虽然有一点含糊不清,但这是有关老子生平唯一的资料,所以十分珍贵。现在我们就根据史记的记载把老子的生平作一番介绍。
依据《史记》的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和孔子同时而稍微早一点。他做周政府守藏室的史官,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到周政府所在地洛阳去,曾经向他请教过礼。他告诉孔子说:“一个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空无所有;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你要去掉骄傲之气和贪欲之心,这些对你都没有益处。”
老子在周政府待了很久,看到了周室日渐衰微,于是就离开周。将要出关的时候,守关的关员看到了对他说:“你平时不留文字,现在快要隐居了,勉强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为上下篇,内容谈的都是“道”和“德”,一共五千多字。写好以后就走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他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活了两百多岁,因为他修道并且善于养生的关系。
在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周政府有一个太史名叫儋的出关见秦献公,于是有人传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人也不晓得哪一种说法对。其实老子志在做一个隐居的君子,从这个方向去想,就晓得太史儋是不是老子了。
老子的儿子名叫宗,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在段干。宗的儿子叫作注,注的儿子叫作宫,宫的玄孙叫作假,假在汉文帝的时候做过官。假的儿子叫作解,做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于是从此就定居在齐国了。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意】
文字没有办法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也没有办法完全表达意思,语言文字的功用是很有限的。所以,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还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解说,至于那包含宇宙万物之理的大道,没有形状,看也看不到,没有声音,听也听不到,没有实体,摸也摸不到,并且恒久不变,那就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解说的了。同样道理,一个普通的真相,还可以给它加上一个名称来称谓,至于那包含宇宙万物之理的大道的真相,恒久而不变,是没有办法给它加上一个名称来称谓的。因为你称它为甲,它就不是乙,你称它为彼,它就不是此了。因此,要了解大道,就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和名相,完全要靠心灵去领悟;否则,就要走入迷途而永远无法清醒。明了这个道理,就可以谈谈天地万物创生的情形了。天地开始的时候,没有物体,没有形象,这种情形,可以称之为“无”,这“无”就是“道”的本体,而这“道”就是宇宙的本源。当“道”一旦产生创生的作用,万物就随之而生。在万物创生而没有形体的时候,可称之为“有”,这“有”就是“道”的作用。所以,常想到天地的本始是“无”,就可以了解道的本体精微奥妙;常想到万物的根源是“有”,就可以了解道的作用广大无边。“无”和“有”一是道的本体,一是道的作用,各是道的一面;可以说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并且都可以称为玄妙,玄妙而又玄妙,那就是宇宙万物创生的本源──“道”了。
【解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道”字是名词,指宇宙的本源。关于宇宙的本源,古代希腊哲学家有人说是水,有人说是火,也有人说是空气,中国的阴阳家认为是五行(金、木、水、火、土),老子却认为是“道”(说见第四、第二十一、第二十五各章)。第二个“道”字是动词,讲说的意思。“常”的意思是恒久不变。“常道”,就是恒久不变的道。第一个“名”字是名词,指“道”的真相。第二个“名”字是动词,称谓的意思。“常名,就是恒久不变的名。”老子的“道”,包含着宇宙万物的发源、生长、变化、归宿的道理,是非常玄妙而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讲说的,但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立了这五千余言。佛家讲到蕞高境界,也只是说:“不可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时大家就默然不响,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只是以花示众,并未说破,迦叶参悟禅机,也只是微笑而已,不用语言解说。因为形诸语言,反而破坏真相,横生枝节,佛教禅宗所谓“说是一物即不中”,就是这个道理。老子立了五千余言,怕后人把这五千余言就当作“道”的全部,所以开宗明义就要人不要过分执着语言文字,这五千余言并非“常道”,只是通往“常道”的桥梁而已。事实上,对所有的书籍,都不应该过分地执着它的文字,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下》),就是这个意思。《淮南子·道应训》里有一段桓公和木匠轮扁的对话,把这个道理说得蕞为清楚:
轮扁:“您所读的是什么书?”
桓公:“是圣人的书。”
轮扁:“那个圣人在什么地方?”
桓公:“已经死了。”
轮扁:“那么,您所读的只是圣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我在读书,你一个木匠竟敢讥讽我!你说得出理由
来,还则罢了;如若不然,我可要你的命!”
轮扁:“是的,我有理由。拿我造轮的例子来作一个说明,斧头挥动得太快了则感到很苦,而且砍不进去,挥动得太慢了则感到轻松,又做得不够完好。要挥动得不快不慢、得心应手,那才是至妙的境地。但这种境地,我无法传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学到。我现在七十岁了,还要亲自造轮。圣人所说的话也一样,事实真相说不出来,已被圣人带到坟墓里去了,所剩下的只是一些糟粕罢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真实的东西,语言文字是无法表达的。反过来说,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那就不是真实的东西。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苏东坡在《日喻》一文中,对这个道理有一个很精辟的譬喻。他说:“有一个天生的瞎子没见过太阳,就问人家太阳是什么样子。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就跟铜盘一样,他敲敲铜盘而晓得了它的声音,后来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就认为那是太阳的声音。也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就跟蜡烛的光一样,他摸摸蜡烛了解了它的形状,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短笛,就认为那是太阳。”太阳是有形的,人人可以看到,但经过用语言解说给没有见过的人听,结果却由铜盘错成钟,由蜡烛错成笛子。道是抽象的,任何人都没有见过,比太阳要难知道得多,如果要透过语言的解说,那还不知道要错成什么样子呢!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的源始是“无”,万物的源始是“有”。“始”和“母”的意思相同,是根源的意思。这是老子书中的常用语,其他如“门”“根”“宗”“本”意思都一样。这里的问题是,“无”和“有”,“天地”和“万物”究竟有什么关系。“无”是道的本体,“有”是道的作用。两者虽各为道的一面,但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可见“无”的层次要较“有”为高。老子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又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生。”可见天地比万物的层次也较高。它们之间的次序是,无──有──天地──万物。这两句话以前都读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是说常以天地的本始为无。“常有”,是说以万物的根源为有。两句的“其”字都是指道。“妙”,精微奥妙的意思。“徼”,王弼解为“归终”,引申有广大无际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常以天地的源始为无,是为了要观照道体的精微奥妙;常以万物的根本为有,是为了要观照道用的广大无边。这两句也有读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但(一)老子反对欲,怎么教人“常有欲”呢?(二)“常有欲”又如何能够“观其徼”?(三)本章在叙述道体(无)和道用(有),所以下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就是指的无和有,如果这两句读为“常无欲”“常有欲”,下句的“此两者”当然是指“常无欲”和“常有欲”。但“常无欲”“常有欲”怎么会是“同出而异名”?又怎么会是“同谓之玄”?由此看来,还是以读成“常无”“常有”较佳。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此两者”指“无”和“有”,上文已说过,“无”是道的本体,“有”是道的作用,各是道的一面,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所以说是“同出而异名”。“同出”是指同出于道。由于“无”和“有”都是抽象的,并非有形的物体,却能创生出有形的天地万物,所以说“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字本来的意思是小,引申而有精微玄妙的意思。“玄之又玄”,指精微玄妙的极处。“玄”指“无”和“有”,“玄之又玄”,指“无”和“有”的尽头,那当然是指“道”而言。而“道”是万物万理的出处,所以说是“众妙之门”。
【点评】
本章在说明“道”的体和用。老子首先教人不要执着于语言和名相,以免走入迷途。他说宇宙的本体是“无”,由“无”而生天地,由天地而生万物,终于形成了万象纷纭的世界,这和自然科学上所讲的天地万物的形成,其前因后果,大致相同。然后,他又从万象纷纭的世界,往上推到本源的“无”和“有”,再从“无”和“有”上推到宇宙的本源──道。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