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强国经济学

書城自編碼: 393822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周文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6095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8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NT$ 8893.0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售價:NT$ 381.0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售價:NT$ 269.0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售價:NT$ 493.0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售價:NT$ 885.0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售價:NT$ 773.0
烘焙星球 阿木的手作烘焙日记
《 烘焙星球 阿木的手作烘焙日记 》

售價:NT$ 493.0
WebGIS原理及开发——基于开源框架的WebGIS技术
《 WebGIS原理及开发——基于开源框架的WebGIS技术 》

售價:NT$ 44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00
《 中国经济这十年(2012-2022) 》
+

NT$ 684
《 中国经济增长转型:挑战与机遇 》
+

NT$ 648
《 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 》
+

NT$ 684
《 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 》
+

NT$ 924
《 读懂碳中和:中国2020-2050年低碳发展行动路线图 》
+

NT$ 510
《 先进制造业文化: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
編輯推薦:
本书作者从强国经济的视角,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的核心、根本、关键、国内、国际五个维度切入,厘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从理论上揭示和经济发展背后蕴含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提炼和总结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实践和系统经验,国建强国的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框架束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政府与市场在新时代下的关系定位。此外,本书还敏锐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异,尤其是在产业政策和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选择。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本书不仅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更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崛起的新视角。
內容簡介:
本书以强国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中国从“大国”到“强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揭示了中国系统化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新的视角阐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经济学理论。
本书突破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框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视角下,阐释了如何攻克世界经济发展的难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深度有机融合的新型关系。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本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进行了全面阐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之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西方自由经济体制的超越,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
本书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异,包括在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上的选择差异等。西方在金融自由化下“脱实向虚”,虚拟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引发全球经济危机,而实体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引导方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书还重点论述了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和路径。我国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保持国家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關於作者:
周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新兴经济体研究等。出版了《赶超:产业政策与强国之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历史与现实》《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现代化与世界意义》《繁荣与富强:大国治理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教程》等十余部专著,其中多部著作入选丝路书香等国家外译工程,翻译成英文、德文、土耳其文、西班牙文和韩文在七十多个国家发行。
目錄
前言 构建强国的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Ⅸ
第一章 世界性难题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
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理论比较 3
( 一 ) 西方经济学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
( 二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7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11
二 、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主要争论 、演进历程与实践创新 22
( 一 ) 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主要争论 22
( 二 ) 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历程 26
( 三) 计划经济与自由放任市场 30
( 四) 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34
三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世界趋势与问题 39
( 一 ) 《 资本论》 与虚拟资本理论 39
( 二 )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世界趋势 45
( 三)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逻辑 51
( 四) 西方经济学理论加剧“ 脱实向虚 ” 55
四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62
( 一 )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62
( 二 ) 发挥市场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 67
( 三) 更好发挥政府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0
五 、我国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策略 76
( 一 ) 实体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存在的问题 76
( 二 )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优化方向 80
( 三) 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87
第二章 强国的所有制理论 : 做稳实体经济与深化所有制改革 95
一 、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97
( 一 ) 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内涵 97
( 二 ) 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105
二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进历程及现状 112
( 一 )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进历程 112
( 二 )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123
三 、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所有制结构变化 135
( 一 )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所有制结构相关性 135
( 二 ) 所有制结构变化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刻影响 138 ( 三)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对所有制结构变化的重要作用 141
( 四) 协调推进所有制结构优化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143
四 、所有制理论发展创新 : 破除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障碍 146
( 一 ) 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障碍 147
( 二 ) 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153
( 三) 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156
( 四) 以所有制结构调整推进经济优化发展 160
第三章 强国的分配理论 : 做大实体经济与深化分配体制改革 163
一 、收入分配理论演进及对收入差距的考察 165
( 一 ) 收入分配的理论演进 165
( 二 ) 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 175
二 、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83
( 一 ) 平均主义收入分配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84
( 二 ) 多元化的收入分配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86
( 三) 共同富裕目标下收入分配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91
三 、收入差距过大对实体经济从业者就业 、创业与生活的影响 195
( 一 ) 影响实体经济就业选择 195
( 二 ) 影响实体经济创业意愿 200
( 三) 影响实体经济从业者的生活水平 203
四 、收入差距扩大的政治与社会影响 208
( 一 ) 收入差距扩大的政治影响 208
( 二 ) 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影响 214
( 三) 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216
第四章 强国的生产结构 : 做优实体经济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29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231
( 一 )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演进规律 231
( 二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236
(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重点 240
( 四)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246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学理论创新发展 250
( 一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发展阶段 251
( 二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家竞争优势 254
(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发展理念 257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超越与实践路径 261
( 一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 261
( 二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西方经济学的翻版 266
(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等同于产业结构调整 272
( 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否定需求侧管理 276
( 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忽视政府作用 280
第五章 强国的开放理论 : 做强实体经济与更高水平开放型体制
一 、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285
( 一 )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285
( 二 ) 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的特征 288
( 三) 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性评述 295
二 、在开放发展中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298
( 一 ) 市场机制在开放发展中的作用 298
( 二 ) 政府调控在开放发展中的作用 304
三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312
( 一 ) 开放型经济与新发展阶段 315
( 二 ) 开放型经济与新发展理念 316
( 三) 开放型经济与新发展格局 317
( 四) 开放型经济与国家竞争优势 319
( 五) 开放型经济与发展新动力 322
四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做强实体经济 326
( 一 )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 327
( 二 ) 全面提升引导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治理水平 332
( 三) 制定谋求正和博弈的实体经济贸易政策 335
內容試閱
前言 构建强国的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习近平说 :“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过去强国的话语和理论基本上由西方垄断,强国经济学似乎只能是西方理论。
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更要立足中国实践,全面提炼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努力揭示中国经济发展伟大成就背后所蕴含的系统化和规律化学说,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强国经济学就是以中国为观照对象、以时代为观照对象,立足中国实际,提炼中国经验,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深入剖析中国如何实现从“大国”到“强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它系统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奇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
当前,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面临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更好运用当代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引现代化国家建设、探索强国之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反思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赢得了世界的认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基于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理论和学说还显得非常零碎,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具有严密逻辑的中国理论和当代政治经济学,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去解释中国经验,而是一直在沿用西方的概念解释中国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重西方经济学、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倾向,导致不少学者出现了对西方经济学的“迷信”和“崇拜”,这妨碍了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特别地,中国一些经济学者早已对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形成“路径依赖”。每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他们往往简单化地将其归结为学习和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成果;而每当经济出现问题,他们要么责怪西方理论没有得到很好遵从或运用,要么不自觉地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寻找答案和理论依据。这种格局和状况,容易使我们丧失理论自信,甚至掉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西方话语体系的陷阱之中,从而误判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回顾中国40多年的诸多改革,可以发现,不少源自经济领域自下而上的实际操作者的行动被中国的经济学者发掘总结,并以某些在西方经济学领域无法理解或似乎不严谨的概念不断被中国高层决策者采纳,它们经不断试验,进而以直白、朴素的语言形成权威的改革文件。基于这些概念的改革*后向全国推广,形成浪潮并取得了成功。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理论、共同富裕和对外开放等。正是这些在西方经济学里很难找到的中国概念,实际上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点火器,启动了中国40多年的经济改革,推动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可以说,正因为中国没有遵循西方的教条,而是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才以雄辩的事实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
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性。现代西方经济学无论是从起源还是从发展来看,都与“西方”息息相关,是西方经验的总结。而且,西方学者所拥有的经历、背景决定了任何西方学者都不可能准确解释中国问题,更不可能解决中国问题。一味地用西方范式解释中国问题,用西方概念去裁剪中国现实,用西方理论去指导中国实践,结果一定是难以解决中国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迫切需要经济学的理论准备和主体意识,更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没有主体性,经济学便不能解释中国问题,更不能解决中国问题。
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中国奇迹成就中国道路,两者相得益彰。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我们不但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要用中国理论阐释好中国道路。今天中国问题已成世界问题,中国现象已成世界现象,解答中国谜题本身就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的崛起对西方概念形成了挑战,中国的崛起和对西方的超越使得西方的概念和学说越来越难以针对中国问题提供准确解释。中国的发展有着西方经济学研究者所没有的丰富素材,是一座构建经济学理论的富矿。中国的学者要善于从丰富的实践中汲取和升华经济理论的中国元素。当前,中国经济学面临的任务是,不但要解构经济学的西方中心论,更重要的是对经济学的西方概念进行“术语革命”,进而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术语“创造性”重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逻辑体系。中国的学者有义务和责任对西方概念进行解构和改造而不是坚守和盲从,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
强国经济学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超越透视中国经济成功的秘诀,中国与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国家的角色与作用不同,中国政府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中国经济改革并不是简单实行市场化,实质上是对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300多年来,西方经济学总是囿于市场与政府相互替代的观点,从而始终无法消除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而中国从改革开放伊始就清醒地意识到,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经济改革的核心,经过不断调整,现在定位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且要始终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的体制框架支撑了中国40多年的经济发展奇迹。所以,不是中国经济改革复制了西方经济理论,恰恰相反,是中国经济发展丰富了经济学理论的内容,为经济学理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中国向世界呈现的是取得经济成就的大国形象,这在本质上是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对西方的超越。
国家繁荣离不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确保现代经济体系持续繁荣的坚实基础。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现代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必须根植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绝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没有了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的深厚物质支撑,一切虚拟经济都无法实现繁荣与发展,虚拟经济绝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但是,受西方主流经济学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呈现“脱实向虚”趋势,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为虚拟经济的泡沫化与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这些进一步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因此,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成为各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命题。
曾有一段时期,政治经济学无用论泛起,甚至出现了“范式危机”。正如习近平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
……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逆全球化” 正在愈演愈烈。 全球化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就是贸易总额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 世界贸易总额占世界经济 (世界生产总值) 比例自 20 世纪 90 年代新一轮全球化以来不断提高, 1990 年为 31% , 2008 年为 51. 86% , 金融危机后各国贸易政策收紧, 2015 年这个数字降至 44. 9% 。2019 年 1 月联合国发布 《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报告中指出连续三年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全球贸易增速由 2017 年的 5. 3% 降至 2018 年的 3. 8% 。在贸易限制措施方面,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统计研究, 世贸成员自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推出了数千项限制贸易的措施。 其中美国表现尤为激烈,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 美国在 2015 年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624 项, 是 2009 年的 9 倍。 另外, 2015 年美国采取了 90 项贸易歧视措施, 位居世界之首, 成为限制贸易自由化*激进的国家。② 2019 年 12 月世界贸易组织表示, 截至当年 10 月世贸成员共实行了 102 项贸易保护的限制措施, 预计影响了估值约 7 470 亿美元的贸易商品和服务, 同比增加了 27% , 这也是 2012 年至 2019 年的年度*高水平, 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2019 年 11 月 6 日 《2019 年世界贸易报告》 中文版发布, 该报告显示, 全球服务贸易不断增长, 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在未来多边服务贸易还将会继续增长, 但各国间贸易壁垒将会为这个进程增加不确定性。 根据世贸组织更早的报告,1990—2007 年全球国际贸易增长6. 9% , 2008—2015 年平均增长约3. 1% 。
2016 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不仅低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 而且只有后者的80%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测算表明, 在 20 世纪 90 年代, 全球经济每增长 1% 能为贸易带来 2. 5% 的增长, 而近年来, 同样的经济增长只能带来 0. 7% 的贸易增长。 一系列数据和世界局势的变化表明, 目前全球经济的确已经遭遇 “逆全球化” 寒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我国依然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超过 30% 的贡献率, 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执牛耳者。 世界各国早已形成了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的共生关系, 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 部分西方国家将自身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归结于全球化, 殊不知“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崛起而不是西方衰落的原因” ( 周文、 包炜杰,2019), 斯蒂格利茨 (2020) 也认为,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出现问题的根源不是全球化, 而是其全球化的路径和全球治理模式出现了问题———只给少数人带来了福音, 大部分人并没有受益。 一些学者甚至无缘由地指责中国破坏了世界的组织体系, 导致民粹主义盛行, 这不合事实, 更于事无补。 对此, 习近平指出: “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 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当前,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尤其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 世界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单边主义上升, 世界经济低迷, 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 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 这种现象和趋势将对国际分工体系和产业链纵深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时代呼唤全球治理的新样本, 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 面对 “世界怎么了、 我们怎么办” 的 “中国之问”, 习近平指出: “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 看到中国方案, 中国不能缺席。”全球化治理进程中中国不可或缺。 与西方国家 “保护主义” 思潮盛行不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锐意进取, 顺应历史的政治经济发展大势, 更加坚定不移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务实行动, 跳出了西方国家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和西方狭隘的国家利益视角, 以人为本建立全球治理的新机制,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发展新理念, 符合人类的共同普遍利益。
2020 年 10 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 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同年 11 月, 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 中国将秉持开放、 合作、团结、 共赢的信念, 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③ 我国从捍卫全球化的立场出发, 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提出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方案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 结合以 “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为原则的 “一带一路” 实践, 以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促进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不仅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发展和构建国际新秩序, 而且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也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更多正能量。
(一)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决定力量。 马克思指出: “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 其中包括: 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以及自然条件”。 在当下时代, 生产力包含的要素更为广泛, 生产力 “发展的根据首先在生产力内部”。 因此生产要素彼此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就是通过市场化、 国际化、 法制化,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对接执行国际惯例, 实施制度型开放, 增进文明互鉴, 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 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打开国门搞建设, 以开放促改革, 积极融入全球化并参与全球产业链国际分工,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在自身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 “中国经验”。 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奇313 第五章 做强实体经济: 打造新的更高水平开放世界迹。 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开放促繁荣促发展。 通过对外开放, 我国获得
了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技术、 资源、 市场、 人才乃至机遇, 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增添新活力、 拓展新空间, 在不断地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基础上, 我国已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当前, 中国开放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需要提高自身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 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既引进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资源和要素, 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也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所取得的有益文明成果,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 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创造制度基础。
(二)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2015 年 10 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剖析了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它们成为掣肘我国经济由 “高速增长” 向 “高质量发展” 转变的主要障碍。 基于这些判断, 党中央提出了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 强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应以此作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 其中,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
问题,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
314 强国经济学
与自然和谐问题,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发展注
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这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开始以更
加积极主动的姿态, 引领全球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全球治理体系的
改革。
开放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 是推进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
放的重要原则。 开放, 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也是世界各国共
同的社会基因。 当今世界, 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 相闭则各退, 融入世界
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历史经验表明, 任何一个国家, 如果忽视
乃至放弃和其他国家、 其他文明的交流合作, 很容易形成固化的发展路径、 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 以致产出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将对外开放提升至新的高度, 要求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可以说, 开放发展理念立足中国发展实际、 放眼全球发展大势, 融合全球开放元素, 集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揭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明了新时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 我们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不动摇, 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持续扩大和其他国家的经贸、 科技、 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 以开放促改革、 促发展、 促创新, 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 努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积极因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使之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增添新活力、 拓展新空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