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书画研究集刊(第二辑)

書城自編碼: 393560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绘画
作者: 薛龙春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208347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88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NT$ 325.0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NT$ 1277.0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NT$ 442.0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售價:NT$ 549.0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售價:NT$ 4474.0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售價:NT$ 437.0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

售價:NT$ 1501.0
观鹤笔记.全三册
《 观鹤笔记.全三册 》

售價:NT$ 8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49
《 中国山水画对谈录(跟随十位大师,走近山水画世界) 》
+

NT$ 95
《 墨点美术 素描绘画专用纸8开20张体验装 考试批发美术写生手绘临摹 加厚绘画纸素描本 》
+

NT$ 753
《 带上画笔去旅行 20天掌握钢笔淡彩 》
+

NT$ 437
《 油画自学大师课:印象派风景油画技法 》
+

NT$ 381
《 风景素描基础(畅销版) 》
+

NT$ 3858
《 挚爱梵高 》
編輯推薦:
《中国书画研究集刊》是由本书编委会主办、薛龙春教授主编的学术集刊,旨在为海内外高质量的中国书画研究成果提供发表与交流的平台,推进本领域研究不断深化。形式为半年刊,16开,繁体横排,配以彩色图版。集刊实行匿名评审制度,主要刊载与中国书画研究有关的文章,文体不限,长短不限,中英文不限,内容包括论文、学术札记(文献笺注、史料钩沉与考释、研究综述等)、书评等。
本辑为创刊号,收录成田健太郎、塚本麿充、石慢(Peter C. Sturman)、应非儿、蔡春旭、王建涛、钱松等人的研究成果凡7篇,以及熊鹤婷、詹振鹏所撰书评2篇。
內容簡介:
《中国书画研究集刊》主要刊载与中国书画研究有关的文章,形式为半年刊,16开,繁体横排,配以彩色图版,所刊文章文体、长短、中英文均不设限,常设栏目包括论文、学术札记(文献笺注、史料钩沉与考释、研究综述等)、书评等。集刊的出版,旨在为海内外高质量的中国书画研究成果提供发表与交流的平台,推进本领域研究不断深化。
本辑为第二辑,刊出文章9篇,包括史论4篇、考证2篇、札记1篇、书评2篇。涉及的内容包括颜真卿书法的接受史,“无逸图”与宋代宫廷的劝诫空间,苏轼《枯木石竹图》中的宋人题跋,从《国初虞邑人书画册》谈清初虞山艺术社会与网络,关于无锡鉴藏家华云别号的考证,故宮藏吳熙載《致倦翁札冊》的考釋,何紹基書法的鑒定,等等。书评2篇则分别就冯良冰、赖毓芝的专著进行了评析。
關於作者:
薛龙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明清书法史、尺牍文献与金石文化,著有《郑簠研究》《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王宠年谱》《王铎四题》《王铎年谱长编》《古欢:黄易与乾嘉金石时尚》《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等,目前正撰写王铎与晚明书法研究的专著。另,曾策划《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等展览并主编出版同名图录。
目錄
史論
顔真卿書法的接受及其轉捩點 成田健太郎 徐潔茜(譯)
宋代皇帝與勸戒的空間——“無逸圖”與“山水圖”  塚本麿充 城間圭太(譯)
欣逢風雅伴:宋代文人的題跋——再訪蘇軾《枯木石竹圖》 石慢(Peter Sturman)
林楠(譯)
圖像地方志:從翁同龢舊藏《國初虞邑人書畫冊》談清初虞山藝術社會與網絡 應非兒
考證
華雲別號考 蔡春旭
故宮藏吳熙載《致倦翁札冊》考釋 王建濤
札記
何紹基書法鑒定札記(續) 錢松
書評
早期山水畫的闡釋限度——讀The Efficacious Landscape 熊鶴婷
賴毓芝《跨界的中國美術史》書評 詹振鵬
稿約
《中國書畫研究集刊》稿約及格式説明
內容試閱
前言
發刊詞
魏晉以來,主流的中國藝術文獻包含兩個方面的内容,一是書畫家傳記、評論和公私書畫收藏記錄,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及所輯《法書要錄》可以視為這類文獻的重要代表。二是在宋代以後,由于歐陽修、趙明誠、洪适等人推動了金石學的振興,金石銘文與圖像獲得關注。清代乾嘉以後,金石書畫不僅成為社會精英的主要鑒藏對象,也成為文人研究中國藝術的重要內容。
在近代學術引進東亞以後,日人大村西崖開啟了現代形態的中國藝術史撰述,他的《中國美術史》用以構建通史的素材主要是古代繪畫與雕刻。留學日本的滕固回國之後完成的《中國美術小史》,以進化論等新的史學觀念解釋中國美術的嬗變與盛衰,同樣是以繪畫為討論的中心。當時的藝林受到西學的衝擊,在一些學者積極回應這種衝擊的同時,另一些學者提出了保存國粹,在黃賓虹、鄧實、余紹宋等人的著述與編輯出版活動中,金石書畫成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代名詞。與繪畫相比,書法的情況較為複雜,雖然梁啟超等人視之為美術的一種,但因為西方沒有對應的藝術樣式,所以近代中國的美術史研究很少包括書法,鄭振鐸等人甚至認為書法不是藝術。不過,關於書法的研究從未停止,一九六零年代“蘭亭論辯”之後,現代意義上的書法研究漸成規模。
瑞典學者喜龍仁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中國藝術史家,除了在比較的視野中研究五到十四世紀的中國雕刻,尋求中西方的對話之外,他對中國繪畫與畫論也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著有七卷本《中國繪畫:大師與原理》。此後,羅越、蘇立文、艾瑞慈、李雪曼、李鑄晉、何惠鑑、高居翰、方聞、班宗華、柯律格等在西方為中國藝術史的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都將或曾將繪畫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而自从方聞在普林斯頓大學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立了具有體系的中國書法收藏,西方的中國書法史研究也開始佔有一席之地。總體上看,早期西方學界的重要學者大多數研究過中國繪畫,並拓展到書法領域,而這些,正是古代中國精英文人眼中的“藝術”。
上世紀後期,西方的藝術史研究經歷了視覺文化的轉向。流風所被,中國藝術史的研究範圍也拓展到古代的各種物質文化與圖像,藝術史的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物品或圖像的審美價值不斷受到文化意義的挑戰。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藝術史與其他人文學科之間的對話,並促進藝術史研究日漸成為顯學。研究範式的轉向打破了藝術品質的分野,脫離了藝術家創造藝術品的論述脈絡,而將研究的重心轉向視覺產品的生產、流通與使用中各種社會力量的運作及其意義,從而發展出許多頗具理論價值的新議題。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範式轉变中,金石書畫在過去的顯赫地位不復存在,也使得過去以品鑒為中心、注重形式分析和風格鑒賞的研究方法顯得不合時宜。而在如今全球史研究的新潮流中,跨文化、跨領域、跨媒介的取向更加劇了精英藝術研究的邊緣化。
與某些類型的藝術在現當代有一個生成為“藝術”並被納入研究範圍的歷史過程不同,金石書畫是最早被中國的社會精英們癡迷並以持久不衰的熱情投入創作、收藏與評論的“藝術”。沒有任何其他的中國視覺藝術留下的歷史文獻比金石書畫更多。況且在藝術史文化轉向中被重視的許多研究對象,只是古代社會習俗和視覺文化的物質性遺存,而書畫,包括金石拓片,在今天仍擁有大量的實踐者、欣賞者與收藏者。《華山碑》的拓片,王羲之的手札,黃公望的山水,既是藝術史研究的對象,也是千千萬萬藝術愛好者臨摹的範本。金石書畫仍活在當代的社會生活中。
近二十年來,科技的進步帶動了數位人文的崛起,查閱和檢索珍稀的歷史文獻已經相當便利。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的書畫碑帖不斷被展覽、出版,並借助網絡傳播,繁榮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更在公藏之外成為圖像資料的另一淵藪。在亞洲,藝術史學科也日益受到重視。這些都為中國書畫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此,我們適時出版《中國書畫研究集刊》,秉持兼收並蓄的辦刊原則,選題不論新舊,方法不論東西,始終以開放的文化立場和多元的寫作模式,與同道們一起努力,共同推進中國書畫的研究。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