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发展

書城自編碼: 393525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理論法學
作者: 汪后继、彭诚信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8531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2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售價:NT$ 447.0
苏东坡传
《 苏东坡传 》

售價:NT$ 325.0
豆腐(增订版)
《 豆腐(增订版) 》

售價:NT$ 728.0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
《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 》

售價:NT$ 498.0
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是古代历史的见证,还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们如何阅读荷马史诗?)
《 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是古代历史的见证,还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们如何阅读荷马史诗?) 》

售價:NT$ 347.0
矿王谷的黎明: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与美国环境法的转变(精装典藏版)
《 矿王谷的黎明: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与美国环境法的转变(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498.0
索恩丛书·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德意志民族简史
《 索恩丛书·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德意志民族简史 》

售價:NT$ 386.0
技术与德国 : 1800年至今
《 技术与德国 : 1800年至今 》

售價:NT$ 49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81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刑事辩护问题研究 》
+

NT$ 5104
《 中国刑法评注(全三卷)由冯军、梁根林、黎宏,陈兴良、张明楷等六十余位中国刑法学者共同撰写, 对《刑法》共452条逐条解释和评论 大型法律从业工具书 》
+

NT$ 672
《 上市后备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指南 》
+

NT$ 437
《 数据权利保护的模式与机制 》
+

NT$ 498
《 对法学的戏谑与认真:给法学读者的礼物 》
+

NT$ 498
《 法理学核心问题:正义、法律与权利 》
編輯推薦:
本书融合了国内60所法学院校的院长、资深教授就高校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律专业博士培养、学科交叉与数字法学、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等重点议题作出的深入思考,共话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內容簡介:
本书国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发展”展开,涵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律专业博士培养”“新文科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数字法学”“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四大主题,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道路,推动法律专业博士培养项目的建设,回应新文科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数字法学的快速发展,发展和完善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不断推动法学教育前沿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与创新。
關於作者:
主编:
汪后继,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校纪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中心”顾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曾参与教育 部重大课题《人才强校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重大课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机制研究》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彭诚信,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民商法学科带头人、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法原理、物权法、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已累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出版著作(含专著、合著、主编教材及译著等)30余部,其中专著《现代权利理论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编《民法典与日常生活》入选2020年度“中国好书”,主编“人工智能”法学译丛六辑(共18册)。论著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次)、“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论文成果奖三等奖”(两次)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
目錄
目 录
前?言? 同心共建中国式现代化,协力续写法学教育?
新华章(汪后继?彭诚信)?001
第一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发展?001
高质量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深层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姚?莉)003
从实业救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王?健)009
甘肃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李玉基)015
法学期刊在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行动空间(施伟东)020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刘晓红)024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涉外法治教育变革(韩?强)030
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的发展(王?轶)034
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几个关键问题(杨?松)037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思考(蒋新苗)040
行政法典的中国道路(王敬波)046
数字时代地方高校法学新文科建设的探索(程雁雷)050
从部门法学到领域法学的新拓展——兼谈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方向(廖永安)053
海洋法治学交叉学科的探索(初北平)058
以主体性、原创性法学研究来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061
第二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067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认知与实践(潘剑锋)069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不同理解和行动抉择(张志铭)073
关于小语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问题(陈云良)075
新时代中国式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特色(陈毅坚)077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学科基础与核心能力(冯?果)080
涉外法治人才国际化与本土意识的协调培养(蒋传光)083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点与难点(张海斌)086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王志强)092
英美法教育与涉外法治人才的探索(宋晓燕)094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学科基础与核心能力(梁开银)097
基于合作办学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于?铭)100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孙佑海)103
扎根中国大地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李寿平)106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涉外视野培养问题(宋?杰)109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几点经验和面临挑战(李凤章)112
高层次涉外经贸法治人才培养探索与设计(乔宝杰)114
全球治理视野下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与应用(彭德雷)117
浅谈涉外航运法治人才培养(殷?骏)119
第三编?法律专业博士培养?123
法律博士培养中的改革开放(何志鹏)125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推动法律专业博士学位点的建设(宋方青)128
法律博士培养中的难点(黎四奇)131
法律博士培养中的困惑(方新军)135
设立法律博士专业学位的展望与思考(宋华琳)138
法律博士培养应注重凸显特色(张建江)141
法律专业博士设置中的问题与难题(霍海红)143
高质量发展是法律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汪习根)144
法律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刘?俊)149
何以可能,何以可为:法律博士面面观(黄锡生)154
法律专业博士培养的路径(蒋悟真)157
关于对法律博士学位设置的几点思考(冷传莉)160
法律博士是实现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的桥梁(许中缘)164
法律专业博士学位培养的几点思考(王?琦)167
第四编?新文科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数字法学?171
关于数字法学学科建设的认识(黄文艺)173
新文科视域下的医事法学(赵万一)177
关于交叉学科的初步思考(叶金强)181
问题原本不分学科(桑本谦)184
福州大学法学院新文科建设的情况介绍(黄?辉)187
关于学科交叉型新法学建设的浅见(方?乐)190
新文科视域下如何打造数字法学(刘艳红)192
新文科与数字法学建设的感想(梅夏英)196
对数字法学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机制的思考(鲁?篱)199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欧阳本祺)202
法学交叉研究何以可能(高?巍)205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背景下的数字法学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吕?鑫)207
第五编?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建设?209
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周光权)211
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展开(苗连营)215
关于纪检监察学学科政治性的几点思考(王保民)219
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困境与思路(哈书菊)222
纪检监察学的特征与学科建设的思考(蔡?军)225
浅谈纪检监察学科的制度建构功能(蒋惠岭)229
中国式现代化与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周长军)232
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陈玉忠)235
跨学科交叉融合: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杨垠红)240
內容試閱
法学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古老的学科基因之一。1896年,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的创办者盛宣怀先生,在《请设学堂片》中提出的办学宗旨便是培养“专课法律、公法、政治、通商之学”的“法政”人才。1901年,南洋公学邀请蔡元培先生主持特班,“专教中西政治、文学、法律、道德诸学”,开设了宪法、国际公法等课程,成为中国开展近现代法学教育的一脉滥觞。即便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南洋公学也走出了林行规、王世澂、洪允祥、杨荫杭、王宠惠、王建祖、徐谟等一大批在国内和国际上较有影响的法律人,以及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等一大批政治与社会活动名人,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法学这颗古老的种子在交通大学再次萌芽于1986年设立的法学教研室。1992年学校开设涉外经济法本科专业,1996年成立法律系,2002年正式成立法学院,由此开启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育的新篇章,到2022年,恰好建院20周年。
20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跨域式发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主旋律同频共振,同法治中国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历史使命休戚与共。国家的稳定发展、社会的兴盛繁荣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为法学教育提供了生命力与原动力,为法学院校的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创造了基础、铸牢了根基。法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基础,既是教育问题也是法治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法学教育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精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概括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表述给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以及新的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和范式中,审视中国法学教育现代化的历程,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出中国式法学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标准,是法学法律人的使命与担当,是法学院校的共同课题。
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在成立20周年之际,组织召开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发展高峰论坛”,邀请了国内法学院校的主要领导、资深教授,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话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发展,以期直面问题、凝聚共识、协力发展。在主旨发言环节,与会嘉宾就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体系建构和制度设计的思路和方案。在主旨发言之外,本次高峰论坛还开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律专业博士培养、学科交叉与数字法学、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等四个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这些议题,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与看法,为法学教育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卓越的智慧。
分论坛一的主题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围绕探索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道路展开研讨。参与研讨的嘉宾领导结合所在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经验,从创新模式、开拓视野、创设平台等角度阐述了涉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同时,根据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和现实紧迫性,针对培养方案的设计、交叉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特色化项目的可行性等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分论坛二的主题为“法律专业博士培养”,围绕法律专业博士培养项目的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展开研讨。参与研讨的嘉宾从整体视角上剖析了法律专业博士培养的现实意义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解读了法律专业博士培养制度设计的丰富内涵。同时,也提出了法律专业博士在实践中存在区分度不高、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并从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考核方式、毕业要求等角度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案。分论坛三的主题为“新文科视域下的交叉学科与数字法学”,围绕交叉学科建设和数字法学的发展机遇和未来挑战展开讨论。参与研讨的嘉宾高度关注发展交叉学科建设的核心内涵和角色定位,指出了交叉学科发展的困境,分享了学科交叉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为法学交叉学科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范本。此外,与会嘉宾还深入阐释了推进数字法学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就如何促进数字法学发展发表了真知灼见。分论坛四的主题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围绕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为导向的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参与研讨的嘉宾聚焦于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制度构想和设立意义,深入解析了纪检监察学科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并从理论储备、学术素养、知识结构等方面详细阐述,强调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在中国现代化法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从纪检监察学科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角度探讨了培养模式的细化方案。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漫漫前路上,法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远远不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律专业博士培养”“学科交叉与数字法学”和“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来自不同院校的建言献策,充分彰显出中国法学教育积累的宝贵经验,展示了从事法学教育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具备的卓越知识才能,勾画了法学教育美好的未来愿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