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国学家卷(名人家庭教育丛书)

書城自編碼: 393165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张佳昊,杨敏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619506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危机与秩序:全球转型下的俄罗斯对外关系
《 危机与秩序:全球转型下的俄罗斯对外关系 》

售價:NT$ 1893.0
西域考古记 世界科普名著经典译丛(精装)
《 西域考古记 世界科普名著经典译丛(精装) 》

售價:NT$ 498.0
数字图像处理——使用MATLAB分析与实现(第2版)
《 数字图像处理——使用MATLAB分析与实现(第2版) 》

售價:NT$ 386.0
陪你的情绪坐一坐
《 陪你的情绪坐一坐 》

售價:NT$ 335.0
公开的密谋
《 公开的密谋 》

售價:NT$ 330.0
可怕的战争——美国内战及其创伤(第三版)
《 可怕的战争——美国内战及其创伤(第三版) 》

售價:NT$ 829.0
超能团队:提高团队绩效的30个工具   [英]帕梅拉·汉密尔顿
《 超能团队:提高团队绩效的30个工具 [英]帕梅拉·汉密尔顿 》

售價:NT$ 386.0
渡鸦的文化史
《 渡鸦的文化史 》

售價:NT$ 44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93
《 “3+1+N”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教模式探索 》
+

NT$ 717
《 中国高考报告(2024) 》
+

NT$ 559
《 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 》
+

NT$ 585
《 爱弥儿(上下册)(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 》
+

NT$ 391
《 西蒙学习法(中小学生高效学习方法) 》
+

NT$ 381
《 新闻阅评:地方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
編輯推薦:
“教子行为先,身教胜言传”“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箕引裘随,自有后人”,勾画出家庭教育这一人生始发港对他们一生发展轨迹的深刻影响,由此提炼出可供当代家庭教育借鉴的思索与启示。
內容簡介: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本书选取了十五位国学名人名家的家庭教育实景,回望近现代中国国学家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实践,以社会学视角下家庭教育的三个维度——时代维度、社会维度和人生维度为逻辑框架,将近现代家庭教育的巨变置于整个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坐标图中,探索这一阶段的社会变革与家庭教育变迁,勾画出家庭教育朝着民主、平等、科学方向发展的时代镜像,同时也为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家庭教育提供借借鉴与指导,以爱践行初心,以文化润泽心灵,赓续“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的家风家训,烛照中国家庭教育的嬗变与创新之路。
關於作者:
张佳昊
现任职于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党政办公室,讲师,主要从事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获得第四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教师组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十三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参与撰写著作《教育的初心》,发表论文于《中国远程教育》增刊、《高等继续教育学报》、《天津电大学报》等期刊,参编《家庭教育指导新编教程》等教材。
杨敏,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开放教育及家庭教育;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等各级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家庭美学》《生死教育》《教育的初心》《返景入深林:中国文学意象的文化解读》《你是孩子一生的港湾》《给孩子正确的爱》等11部;出版散文随笔集《古代美人传奇》《爱上那首歌》《飞鸿踏雪泥》《读书,一生的修行》《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5本;主编“智慧父母成长课堂”“家庭生命教育丛书”“成才·成功·成人丛书”等大型丛书。
目錄
总序 001
自序 001

●第
●一
●篇

时代机遇:西学东渐与使命创新
第一章 陈寅恪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中西结合,不忘初心
遍历坎坷,笔耕不辍
海纳百川与以身作则:陈家教育之道
第二章 陈垣 壁立千仞,勤学如斯
被毛泽东誉为“国宝”的人
广学博取,自学成才
创新理念,严禁体罚
大时代与小家庭:开卷有益与人格启发
鼓励式教学:引导和激励
第三章 顾颉刚 融会贯通,治学有方
恨不能读尽天下图书
人生第一课:祖母陪伴的童年
博览群书与系统思考
阅读之道:学而不思则罔
第四章 汤用彤 追踪时代,薪火相传
汤氏家族的家风传承
“事不避难”与“义不逃责”
“素位而行”与“随适而安”
使命担当:风雨中的家国情怀
第五章 吴宓 精通西学,布道国学
中国比较文学之父的成长路
“博雅”教育的倡导者
家庭教育中的乐于助人
家庭中的文化自信与人格养成

●第
●二
●篇

社会场域:现实碰撞与行动引领
第一章 赵元任 文理兼修,全人教育
领先于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科学人文,融贯一体
伉俪情深,相互成就
和睦自由的家庭氛围
第二章 黄侃 虔诚问学,家学之道
家学深厚与留学日本
人间岁月与狷狂性格
血脉延续与家学传承
“博而能约”的读书原则
第三章 金克木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自称“杂家”,实为“通人”
“无界”之道与大器自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通才教育与不设限的人生
注重孩子的乐观心态
第四章 梁启超 成在将来,不在当下
中国家教第一人
为“强国之梦”竭力呐喊
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趣味是人生的原动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第五章 章太炎 教书育人,太独必群
幻想破碎,教书育人
大独必群,真正的隐士必然积极入世
常识教育与个性发展
自我的坚忍不拔与对他人的人格影响

●第
●三
●篇

人生长河:山山而川与迢迢其泽
第一章 刘文典 魏晋风骨,师者异类
校勘大师,拜师儿时
民国“狂人”,卓尔不群
治学理念之“慎”与“勤”
家庭教育,起于细微
第二章 吕思勉 寓教于乐,发展天性
广涉国学,终成一家
童年启蒙与毕生成长
尊重孩子个性与自我价值实现
公民教育是新内涵
第三章 钱穆 家学渊源,创新传承
中学辍学,自学成人
深怀温情与敬意,未尝敢一日废学
世代书香与钱氏家训
饱读诗书与人格及能力培养
第四章 王国维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弃绝科举,终成世界学人
求学之路与独立自由的家庭教育
学习没有新旧与中西之分
“四育”相契,知、情、意统一
第五章 王力 事业家庭,兼爱兼成
留学法国与学术辉煌
中西贯通之后的学术创新
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后记
內容試閱
编者的话
总序


每个时代各领域的名人名家通常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是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者,也是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作为一个有思想、有力量、有张力的群体,名人名家大多对其所在的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独特视角,能够提供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引领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社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其决策和行为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他们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在社会中起到调节和稳定的作用。
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各类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者,通过教育推广、研究思考和实践行动,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他们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能够对公众产生较大影响,塑造公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助推社会奔向未来。
此外,他们的成功与名望,往往能鼓舞更多的人去追寻自己的目标;他们的存在就像一座座灯塔,为大众指明前行的方向。而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正是他们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敢于尝试和创造的价值折射。
从宏观角度而言,近现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像浮雕一样凸显在中国教育史上。在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和教育思想涌入中国社会的同时,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自身也开始对旧式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展开了自我批判,并在尝试改革与重构。季瑾:《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计于民国家庭教育史的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近现代中国各领域名人大家的家庭教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重要特征,就是他们把科学、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实践行动带入家庭教育中,将家庭教育爱国育人的优秀传统和科学、民主、平等的时代精神兼收并蓄、相互融通,以适应转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创了一股更新家庭伦理和教育观念的新风气,也带来了中国家庭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新时代。
纵观1840年至1949年的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南钢:《我国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世纪60年代,是我国家庭教育近现代转型的沉默期。此阶段家庭教育总体上尚未突破传统模式,也未呈现家庭教育转型的痕迹。
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我国家庭教育近现代转型的起步期。此一时期,家庭教育近现代化的步伐比较缓慢,只局限在一些高层统治者和名人大家尤其是官宦家庭中。
第三阶段,从19世纪末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是我国家庭教育近现代转型的发展期。在此阶段,我国家庭教育随着近现代文化教育转型的深入而逐渐深化,在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及理论层面都有突破性的成就,家庭教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意识。
第四阶段,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我国家庭教育近现代转型的成熟期。此一时期,随着对西方幼儿教育思想、制度及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家庭教育思想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使得家庭教育的目的、作用、内容和方法等,都显示出鲜明的近现代特征。
从发展趋势来看,这四个阶段的家庭教育转型呈现的大方向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两个转变:从注重孝道、尊重长辈和家族的传统规矩,向更加关注子女的个人发展和自由意志,注重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的转变;从传统的权威教育,向自由、平等和科学的教育转变同时,提倡男女平等和尊重个体差异。
基于这些转变,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和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近现代中国家庭教育呈现以下六个主要特点。
第一,注重传承价值观。近现代名人名家的家庭教育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一套核心价值观和生活哲学,他们希望通过家庭教育将这些价值观和生活哲学传承给下一代,包括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对人生目标的设定、对成功的定义等。
第二,重视全面发展。他们的家庭教育往往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涵盖传统文化、学业专攻、艺术爱好、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提供丰富资源。近现代名人名家通常都拥有丰富的资源,所以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包括优质的教育资源、各种社会活动以及旅行经验等。
第四,高度参与子女的成长。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大都高度参与了孩子的教育行动,对孩子的学习、活动、兴趣、理想、志趣等方面都细心关注,在必要时提供高能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培养子女的自主性。近现代名人名家的家庭教育十分注重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多方面提高子女的自主性和适应性,使孩子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第六,国际化视野。近现代名人名家通常都具有较高的国际化视野,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接触国际文化,提升他们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此基础上,近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与嬗变具有令人瞩目的价值:首先是培养优秀人才。家庭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其次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家庭教育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出有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习惯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再次是传承优秀文化。中国历史悠久的家庭教育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家庭教育文化,可以使家庭教育更加健康、科学、有效,为社会提供稳定的文化基础。
以此为背景,本套丛书以近现代时期名人大家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实践为切入点,通过挖掘他们人生历程、事业成就、亲子绵延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展现两代人、几代人在家庭教育中薪火传递、生生不息的真实图景,进而从中国家庭教育嬗变状貌中了解传统家庭教育精华与西方教育精神交融的时代特征,为当下家庭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和案例,具有深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价值。为此,我们推出了这套“名人家庭教育丛书”。
本丛书分六册,在写作上注重三点:第一,全部内容皆从此阶段本领域名人名家的真实案例出发,立足家庭教育视角展开。第二,既保持内容的相互连贯性、体例的统一性,又注重各个分册的独立性、独到性。第三,各分册由若干篇组成,每篇之下又有若干章,每章都包含几个层次:辉煌业绩与成就、成长历程及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等,以期给当下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思想指导和行动点拨。
《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教育家卷》,由上海财经大学教师、复旦大学博士汪堂峰撰写。全书以“自序:别人家的孩子 自己家的孩子”为开端,而后分三篇展开。第一篇“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从“马相伯:中西结合成就‘日月光华’人生”“蔡元培:宋儒崇拜之谜”两部分沉稳展开。第二篇“玉汝于成 功不唐捐”,包括“张伯苓:功名蹭蹬老风尘 读书有子不嫌贫”“马君武:老农勤稼穑 向晚尚冬耕”两部分,写得深情款款。第三篇“布衣情愫 星河长明”,则分别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家庭即学校”和“章绳以:娜拉出走该这么办”落笔,既娓娓道来,又深邃绵邈。
《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国学家卷》,由上海开放大学浦东分校张佳昊老师和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杨敏教授联合撰写。本书以社会学视角下家庭教育的三个维度——时代维度、社会维度和人生维度为逻辑框架,紧密结合近现代的时代巨变、社会现状及大时代下纷繁多变的众生实景,通过选取一系列国学名家的人生实况,挖掘他们成功人生背后的家庭教育经验与思想。第一篇“时代机遇:西学东渐与使命创新”,重在从“陈寅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陈垣:壁立千仞,勤学如斯”“顾颉刚:融会贯通,治学有方”“汤用彤:追踪时代,薪火相传”及“吴宓:精通西学,布道国学”五个案例着手,立足时代维度,清晰呈现近代西学东渐之后家庭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国学家们所承担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新使命,以及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具备的创新力、变革力与洞察力。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在面向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培养后代的时候,拥有清晰的理解和判断,明确的意识和能力。第二篇“社会场域:现实碰撞与行动引领”,包括“赵元任:文理兼修,全人教育”“黄侃:虔诚问学,家学之道”“金克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梁启超:成在将来,不在当下”以及“章太炎:教书育人,太独必群”五个部分,是立足社会维度,呈现在近现代社会,国学家们作为子女融入社会的首席指导师,自身所具备的全面、客观、理性、科学的社会素养,以及他们在子女走向社会过程中的强力引导,包括清晰的意识、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策略。第三篇“人生长河:山山而川与迢迢其泽”,则是从“刘文典:魏晋风骨,师者异类”“吕思勉:寓教于乐,发展天性”“钱穆:家学渊源,创新传承”“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和“王力:事业家庭,兼爱兼成”五个案例着眼,立足人生维度,梳理阐述国学家们是如何把家庭当作子女人生旅行的起点和人生教育的第一课堂,为子女拥有完满人生做准备的。他们既要为子女独立人格和品格打基础,也为子女的人生发展作指引,让子女有能力走好人生路。
《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文学家卷》,由国家开放大学人文教学部副部长胡正伟副教授撰写。本书分四篇呈现近现代中国著名文学家的家庭教育方略。第一篇“谁痛苦,谁改变”,包括“鲁迅:记得当时年纪小”“许地山:苦中作乐”“王统照:外圆内方”和“梁实秋:人生如寄,多忧何为”,立足于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谁痛苦,谁就会改变”的教育思想,以四位文学家为案例阐述这样的家庭教育领悟: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感到痛苦,不再愿意继续以当前的方式生活时,他才会寻求改变。第二篇“教育就像种子”,由“叶圣陶:希望他们胜似我”“张恨水:甜蜜的负担”“沈雁冰:与时代同行”以及“朱自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佩弦以自急”组成,以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科菲·安南的“教育就像种子,耐心培育才能开花结果”这一理念为视角,展现四位文学家家庭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通过培养知识、思维方式、技能以及个人品格和价值观,为儿女的发展播下一颗颗强大的种子。第三篇“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则涵盖“林语堂:拒绝焦虑”“成仿吾:有所不为,有所为”“沈从文:只用无私和有爱回答世界”与“艾芜:像一条河一样”四部分,从苏格拉底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让它如何发光”这一思想高度,呈现四位文学家是何发掘和发展孩子的天赋和才能,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潜力,并致力于不断提升自己,以达到更高成就和更大影响力的。第四篇“人间至味是清欢”,由“老舍:最美不过烟火气”“俞平伯:不必客气”“巴金:隐没进芸芸众生”及“赵树理:愿你决心做一个劳动者”组成,站在画家米勒“家庭是我们自己的小天地,我们在这里制定自己的生活法则,在这里播种幸福的种子,灌溉快乐的秧苗,并将它们散布到世界的大园圃中”这一情感维度,同时结合宋代文学家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诗意人生追求,展现四位文学家是如何让孩子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物质的追求和外在的成就,更在于内心的富足和平和的。
《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科学家卷》,由上海开放大学文学教育系主任、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洪彦龙撰写。本书以“自序:‘做而不述’的科学人”为开端,分四篇呈现近现代中国著名科学家的家庭教育之道。第一篇“数归其道”
,包括“陈建功:求学是为了我的国家,并非为我自己”“熊庆来:救国育才的数学界‘伯乐’”“苏步青:为学应须毕生力,为民为党献余生”和“华罗庚: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重点呈现四位科学家家庭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第二篇“物穷其理”,则通过“吴有训:与诺奖擦肩而过,为祖国奉献一生”“严济慈:科‘济’之光,‘慈’训无双”“童第周: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萨本栋:途遥路远研物理,厦府倾心苦坚持”“杨振宁:横跨中西,今古传承”与“李政道: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六位科学家的个人成长和家庭教育实录,重点呈现他们对子女探索精神、科学之道以及研究能力的培养。第三篇“地藏其宝”,涵盖“章鸿钊:藏山事业书千卷,望古情怀酒一卮”“李四光:无愧大地光,油海千顷浪”“竺可桢:收回中国天气预报‘主权’”“孙健初:风雨前行的阵阵驼铃”及“梁思成:宽严相济、博精结合”五位科学家的人生轨迹,重点呈现他们在科学领域、家庭教育中宁静致远、海纳百川的精神境界,与万化冥合的心灵领悟。第四篇“工善其事”,则分别通过“侯德榜:只要努力,泥土里也能长出惊世的花”“王淦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束星北:但愿中华民族振,敢辞羸病卧黄昏”“钱学森:立星辰大海之志,创两弹一星之功”及“钱三强、何泽慧:科学伉俪的世纪之爱”的书写,重点呈他们的科学研究之道、家庭教育之道和子女培养之道。
《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艺术家卷》,由中国福利会吕沁融副编审撰写。全书以“自序:艺术的力量”发端,以“结语:家庭与艺术,是追求真善美的道路”收尾,其间分三个篇章展现近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的家庭教育之光。第一篇“新潮与旧地”,从“旧地上的‘家’”“逐渐兴起的人文精神”和“自由生长的民间艺人”三个层面铺叙,侧重描述在中西文化交融下的艺术家们基于家庭的成长之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从家庭出发走向广大世界的追梦故事,以历史视角勾画出一个大时代的艺术人文图景,从而展现出新思潮与旧土地激荡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对艺术家的影响与成就。涉及的艺术家有黎锦晖、查阜西、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骆玉笙和华彦钧。第二篇“自我与家国”,则从“重塑美学教育”“彰显民族本色”及“打通中西壁垒”三个部分着笔,重点阐释艺术家的“家国情怀”,揭示艺术家面对动荡年代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是如何取舍、如何抉择,如何披星戴月、承前启后而建立起影响近现代中国艺术发展丰碑的,凸显家庭教育是社会责任培养的第一站这一真谛,涉及的艺术家有李叔同、丰子恺、杨荫浏、黄自、戴爱莲、张充和、周小燕和管平湖。第三篇“艺术与无华”,则分别以“血脉相连”“启智开蒙”和“生命华章”为主题,重点揭示艺术家们在辉煌成就的背后,对人间冷暖的体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启发当代家庭教育如何汲取这一份能量,继续将平凡的人生谱写成新的华章。涉及的艺术家包括傅聪、贝聿铭、启功、萧友梅、林风眠、木心、朱光潜及贺绿汀。
《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法学家卷》,由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志京副教授和上海开放大学普陀分校王仁彧教授联合撰写。本书选取近现代中国12位著名法学家的成长历程和家庭教育状况为案例,分三个部分逐一展示他们带领子女奔向理想人生过程中的成就与经验。第一篇“教子行为先,身教胜言传”,重点表达四位驰名中外的法学家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方面给子女带来的重要影响,包括“梅汝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彭真:温恭朝夕,念兹在兹”“王世杰:拳拳之情,眷眷为怀”及“宋教仁: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四个案例。第二篇“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则重点展开另外四位法学大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高瞻远瞩、坚实铺垫给儿女带来的底蕴与机遇,包括“钱端升: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沈钧儒: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吴经熊:猗猗季月,穆穆和春”及“谢觉哉: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第三篇“箕引裘随,自有后人”从世家发展与父子接力的角度展现了四位法学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与效应,包括“王宠惠:守得安静,才有精进”“董必武: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周鲠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及“曾炳钧:栉风沐雨,玉汝于成”。
处于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性与世界性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近现代名人大家,他们在家庭教育转型与更新中呈现的中西兼容的文化气质、家国一体的立世情操、薪火相传的生命精神,留下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形成了精进笃行的优良家风,培养出大量紧缺人才。时至今日,他们虽然身影已远,但光影仍在,他们如同散落在广阔大地的蒲公英种子,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开花结果,各自奉献独特的事业成就,安享平和温馨的日常生活,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名人家庭教育丛书”编委会主任 王伯军

陈垣 壁立千仞,勤学如斯
被毛泽东誉为“国宝”的人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又字圆庵,出生于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中国历史学家,与陈寅恪、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陈家是药商之家,陈垣6岁时随父移居广州,入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3岁时,读完《书目答问》,学会了根据目寻求索自己需要之书,此后遍读群书。1898年,他担任蒙学教师。1901年,陈垣考中秀才,但后来参加乡试时屡次受挫,从此便放弃了科举之路。陈垣的父亲于1906年患上了膀胱结石病,经西医治疗后最终痊愈,这事件促使陈垣决定学习西医。1910年,陈垣从光华医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他常在课余时间免费为百姓治病,并发表了大量的医学研究论文,致力于振兴中国的医学事业。与此同时,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创办革命报刊,发表了一系列反清反帝的民主革命文章,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陈垣当选众议院议员,从此弃医从政,并定居北京。但很快他便发觉当时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对军阀混战的现状极度失望,转而投身于史学研究与教育。
陈垣在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元西域人华化考》《史讳举例》《释氏疑年录》《陈垣史源学杂文》《元典章校补》等。陈垣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并于1926年出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在其几十年教学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他的学生遍布全国。他也是一位炙热的爱国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将抗战精神融入撰写著作、授课和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影响了众多学子及学者。陈垣的学术成就、教育理念和爱国情怀是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世代传承。毛泽东同志在怀仁堂举行国宴时,与陈垣同席。毛泽东向宾客介绍说:“这是陈垣,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广学博取,自学成才
中国近代学术史领域涌现了大量杰出学者,然而陈垣却显得与众不同。他没有受过著名导师的指导和教诲,也没有留洋经历。他的成就主要来源于他对求知的坚持和对知识的热爱。
少年时代的陈垣就表现出了对读书的极高悟性。13岁时,陈垣研读了《书目答问》。书中列举了许多书名,并附上了标注,例如这书有多少卷,是谁所作,什么刻本好。陈垣读完后立马摸到了读书的门路,此后便按目录买来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在教书生涯中,陈垣也十分强调目录学的用处。陈垣认为,目录学一可以帮助学者快速了解已有的典籍,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二可以帮助学者了解新书的出版情况以及学术界的新趋势,扩大视野;此外,还能为人们选书、读书和采取何种阅读方式等提供指导。陈垣15岁时,遇上了广州大疫,学馆解散,这段时间陈垣不用学习八股文,便把所有时间都用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3年内,陈垣泛览群书,对读书之道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在读书上,陈垣有个“三分法”,即根据书的内容和用途,把书分成:一般浏览、仔细浏览和熟读记诵三大类,并按需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阅读书籍,而不是一刀切的平均分配。陈垣强调,有的书可以不求甚解,而有的书则需要深入细致,专门通读。这种阅读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陈垣读书的效率,也为陈垣此后进行史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陈垣还有着极高的写作天赋。15岁随父迁居广州后,他就开始向报社投稿。18岁时,陈垣入京应试,但因为八股文把握得不好而落榜。后经一位老翰林指点后,他回到广州开始用心学八股。他把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前十科乡试、会试中式的试卷买来全读了一遍,“取其学有根柢,与己性相近者”,反复筛选,“得文百篇,以为模范。揣摩其法度格调,间日试作,佐以平日之书卷议论,年余而技粗成”。虽然此后清政府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不再考察八股文,但潜心学习八股文的这段经历,也让陈垣对写作有了新的感悟,例如应该如何准备扎实的材料,如何讲究立意、布局、结构、层次,如何提出论点和展开论证,如何遣词用字等。因此,陈垣的文章在条理清晰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创新理念,严禁体罚
陈垣从18岁起就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在蒙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担任教师,从教70余年,一直坚守三尺讲台。陈垣自幼接受旧式传统教育,切身体验过旧式学堂,对体罚的规矩异常反感。当他在蒙馆第一次登上讲台时,就立下规矩:不对学生进行任何体罚。此言一出,语惊四方,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8年后,陈垣成为篁村小学的一名教师,负责国文、算学、博物、体操以及歌唱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年轻的陈垣在讲授课本知识外的课余时间,常带着学生去远足、采集标本;他也不穿传统长褂,而是身穿“操衣”(即制服),显得十分精神,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1908年,因为相信唯有科学发达方能使中国摆脱落后,陈垣与朋友创办了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学校名取自“光我华夏”的寓意,是中国第一所私立西医高等教育学校。陈垣不仅是光华的创办者之一,还是第一届毕业生。而立之年的陈垣从光华高等医学校毕业,并留任助教一职。在此期间,陈垣的教学方法充满创造力和实践性,通常采用直观教学法,以捕捉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工具的情况下,他寻找了各种创新方式,以便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有一次,在没有解剖课器具的情况下,陈垣便带着他的学生去郊外乱坟堆收集零散骨骼,用它们作为解剖教具。他还经常手工临摹图像或模型,以取代缺失的图表和物品。这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仅体现了陈垣的专业精神和创造力,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此外,陈垣还心系社会现状,在没有足够社会资源和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创立专门为穷苦子弟服务的学校。而这些学校也以管理纪律严、学生功课好而闻名北京。
1926年,辅仁大学原创始人英敛之在临终前将大学托付于陈垣。从此,辅仁大学进入了“陈垣时代”,并由此迎来了辉煌期。当时,传统国学逐渐式微,“全盘西化”浪潮正在蔓延,年轻人以学习经济、外语、技术为荣,而对于中华文化则显得漠不关心。在此背景下,陈垣深感忧虑,因为一个民族的消亡正是从自己文化的消亡开始的。因此,他开始在辅仁大学实施“教育救国”计划。陈垣认为,辅仁大学的学生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方面,深刻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时还应纯熟掌握汉字的书写技能。他强调道,“有志之青年,决不可轻弃华文,不然,数典忘祖,将不知为何种族类”。陈垣希望辅仁大学的学生,不仅在学术领域掌握精湛的技能,同时也能够尊重并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在有坚定的文化自信的同时,掌握先进的学术技能。
开设国文课程是陈垣在辅仁大学中播下的第一颗教育救国“种子”。他亲自主持国文课程并选用学有深厚文化功底的教师,如余逊、柴德赓、周祖谟、启功等进行授课。陈垣认为,国文教育能够给予青年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和洞察力,帮助他们识别中西文化之间的精华和糟粕。同时,他也意识到当时的汉学研究外胜于内的尴尬现实,并强调要重振汉学中心,将研究重心从海外带回中国。除了重视中华文化和国文教育之外,陈垣也同样注重推行西学和中西结合的教育模式,他聘请了一大批外籍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和多元的教育内容和环境。
陈垣在担任辅仁大学校长期间尤其注重教学和师资。他注重教学细节,如上课板书不能写太低,否则后排的同学可能看不见。此外,不论工作如何繁忙,他都坚持亲自授课,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他所传授的知识深入浅出,让学生们能够轻松理解,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其谦虚和认真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成为无数学生和同行心目中的榜样。而在选聘教师时,陈垣也非常开明,不持门户之见,主张重才而非出身或背景,对自学成才的人也同样欣赏。启功“三出两进”辅仁的故事也为人熟知。在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后,陈垣继续担任校长,致力于培养一批批具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大时代与小家庭:开卷有益与人格启发
手不释卷,时时记录
陈垣坚信“开卷有益”,认为阅读是扩展知识、提高个人修养的最好途径。他自己便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泡在书海中,手不释卷。他曾说:“我是脑力劳动者,除几部破书外,毫无积蓄。吾未尝一日废书,书案堆书如山,竟至不能伸纸写信。”即使到了69岁,陈垣还觉得自己所见所知太少,继续阅读古籍。此外,他也要求子女和学生像他一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陈垣认为,虽然他人可以向我们提供各种读书的经验和指引,但是自己必须亲身去探索,亲自去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该注重引导孩子多看书,在切身体验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读书门道。而且别人的旧有经验也并不一定适用于现在,它只是一个参考而已,更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刻苦和努力。同时,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在读书过程中,多动脑、动手、动笔,鼓励孩子记录下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查找到的资料,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帮助记忆和积累学问。
此外,读书时还应该对读书笔记和心得进行整理和分类。通过将零散的心得和感想联系起来,可以逐渐形成一个对某一问题较为系统、完整的看法,进而提高对某一领域的认知水平,也便于在需要使用时迅速找到相关资料,提高效率。陈垣认为,人必须保持不断地进取和探索精神,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学术素养;其知识水平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提高,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失去竞争力和发展机会。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阅读素养已经成为人类探索未来和实现智能及个人成长的基本要素之一。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和启蒙老师,起到了极关键的作用,需要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让历史通向现实
陈垣强调“有意义之史学”,即历史学应该可以直接参考和指导实际生活,具有现实指向,并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引导孩子积极学习历史,让孩子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找到价值和信念,感受历史对现实生活的指导和启迪,将史学视角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父母可以通过电影、文物等多种媒介,向孩子们介绍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让他们了解历史不仅是过去的遗产,也是推动现代人类进步的源泉。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们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启发孩子们思考人生和道路的多样性。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使孩子们亲身体验历史的厚重感。在参观过程中,父母可以逐步引导孩子们思考当前的问题发展现象与历史联系,从而促进孩子们正视新世界的问题或挑战。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常识和事件,并与孩子们讨论历史中的教训和启示,从而引导他们明确历史的价值观。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历史意识的培养,将历史变成实现人生意义的一道桥梁。通过引导孩子理解历史、从中汲取知识价值来指引他们不断向前发展,以史为鉴并追寻未来的梦想。
鼓励式教学:引导和激励
作为一名教育者,陈垣在长达7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鼓励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情感,能够传递出希望和信心,同时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自尊和自我价值。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实施鼓励教学,有助于释放孩子更大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父母应该尽可能去理解和欣赏他们的不同之处。当孩子取得一些成绩时,父母也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孩子知道自己所做的有价值并且得到认可。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应该注意用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孩子,避免使用贬低性语言,批评或指责孩子。同时,还要注重行为与言语的协调,通过虚心倾听以及相关身体语言来传递积极的信息。当孩子面临困难时,家长应该着眼于孩子的具体需求,给出合适的建议和解决思路,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通过肯定孩子的进步来增强孩子自我肯定感。总之,实施鼓励教学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用积极的语言,欣赏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动态且有效地指导孩子树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方法不断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在健康、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