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街巷志:拥挤的影子

書城自編碼: 393053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王国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738959
出版社: 深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售價:NT$ 2789.0
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25.0
巴西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巴西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NT$ 549.0
科学实验与编程(Python版)
《 科学实验与编程(Python版) 》

售價:NT$ 330.0
直升机突击:美国陆军航空兵:1962—1973
《 直升机突击:美国陆军航空兵:1962—1973 》

售價:NT$ 783.0
元代丝绸之路史论稿
《 元代丝绸之路史论稿 》

售價:NT$ 717.0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颜色
《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颜色 》

售價:NT$ 223.0
直到河流尽头
《 直到河流尽头 》

售價:NT$ 19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0
《 街巷志:一朵云来 》
+

NT$ 319
《 街巷志:深圳体温 》
+

NT$ 482
《 长城传 》
+

NT$ 279
《 今宵酒醒何处(47篇戳心之作,追忆似水年华,诠释朴素、透彻、清醒的人生) 》
+

NT$ 325
《 街巷志:行走与书写 》
+

NT$ 325
《 不要怕(刘年)(一本带你对抗世俗平庸的行走之书,一部帮你找到生活勇气的力量之作。) 》
編輯推薦:
“街巷志”系列最新一本!在延续前几部的唯美风格外,内容更加宽泛,选取了上沙、深南大道等著名地标,深圳特色美食椰子鸡,触目皆是的过街天桥等内容,文字涉及当下深圳的街巷、风景、世相、民风等,试图以充满诗意与温暖的文字描绘深圳一代人的精神图景。
內容簡介:
本书是作者“街巷志”系列作品的最新一部,在延续前几部的唯美风格外,内容更加宽泛,选取了上沙、深南大道等著名地标,深圳特色美食椰子鸡,触目皆是的过街天桥等内容,文字涉及当下深圳的街巷、风景、世相、民风等等,有着很强的现代感。
本书分为四个小辑。
第一辑名为《街巷光阴》,写了上沙、楼村、三围、安乐等典型性街区;
第二辑《云中所见》写了深南大道、滨海廊桥、香蜜湖、前海等著名地标;
第三辑《拆解世情》写了深圳市最大的一棵簕杜鹃树,最常见的一种美食,最奇特的一个工业园区等等;
第四辑《于无声处》,通过一些意向,比较深入地描摹深圳肌理。比如深圳有那么的植物,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深圳有着触目皆是的天桥,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站在天桥上,会有什么感受?深圳的气味的什么样子的……
代后记是一篇长文《此身安处是吾乡》,总结一个外地人在深圳生活多年的感受和经验。
整本书共25篇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体温和对深圳这座城市深沉的爱。
關於作者:
王国华,河北阜城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城愁”散文的倡导者和书写者。已出版二十余部作品。曾获第五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散文金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八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六届深圳十大佳著奖等。 “街巷志”系列是其代表作品,数次再版。《街巷志:拥挤的影子》是这个系列的第五部。
目錄
Ⅰ街巷光阴
街巷光阴
想去上沙住一年
第一村
三围断片
等待拆迁的他们
Ⅱ云中所见
起飞,深南大道
离地三五米
一条公园
香蜜湖
这里的小,我承受得了
前海凉热
Ⅲ拆解世情
粉色瀑布
满园动物
怪枝
脚踝
疼痛的画
深圳美食一种
Ⅳ于无声处
过街天桥
气中味
迷路的种子
到哪里寻找忧伤的花
我和一只虫子的距离
动物会想到死吗?
地下十米
拥挤的影子
代后记
此身安处是吾乡
內容試閱
想去上沙住一年(节选)
我要去上沙住一年。妻子不屑地问,你不工作了吗?
答,那就等退休以后。
妻子无语,她认为我也就是说说。
她没错。我确实还没准备好。但起码可以先想一想,住到那里去,我要做些什么。
这个被豪宅、商场包围的城中村,位于深圳市中心,暂住及流动人口一度高达十万人。十万人的规模,流水一样来了去,去了来,三四十年下来,一代新人换旧人,与这个村子发生过关系的人,或许高达百万了吧?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一位诗人说,“我初来深圳,在上沙住了三年,十多年过去,再去已和原来完全不一样”,语气中有淡淡的忧伤、失落。人皆如此,记忆停留的那个地方,雕刻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剐蹭着青春时光,是一段生活的见证。那个地方变化了,自己的故事也没有了附着点。自己可以老去,见证者不可老去。我接触上沙也晚,看到的仍是源源不断地流淌和旺盛的生命力。诗人以之对照自己的旧时光,是纵向比较,我对照见过的其他城中村,是横向比较,感受自然不同。
我到上沙住,首先要租房子。整个上沙片区,多为七八层的农民房,据估有八九百栋。近些年,部分因旧城改造而拆掉,但依然是规模庞大的一块城市湿地,供人暂歇。2022年价格:单间2000元/月,一房一厅2800元/月,两房一厅 3500 元 / 月,三房可达 5000 元 / 月。此为约数,来源于路边的“便民公告栏”。有些特意标上“房东直租”,暗示没有二房东扒皮,可节省费用。二房东者,深圳特有行业,包下一栋或几栋楼,重新装修为“公寓”,加价出租,因为住宿条件更好,生意亦不错。上沙片区一半房子掌握在二房东手中。
我来暂住,要多找几家,分别打问价格,比较楼层高低、室内装修、楼下配套、地理位置(距地铁口远近)。和房东(或二房东)神聊,从他们提供的价格中分析房子的差别,如有可能,我会整理出一个具有指南性质的上沙村房租价格表,提供给初来乍到者,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上沙有一不同于其他城中村的地方,几条街道的路边都有“出口”“此处进村”“此处出村”等指示牌,想来是因为楼房太多,歧路也多,在里面容易迷路,找不到方向。我这样漫无目的的乱走者,看到后心里突然亮堂了一下。定居上沙期间,我会一条路一条路地摸索之,熟悉之,成为活地图。我有空就站在没有指示牌的路边,专等着有人来问路。“前行一百米,下坡,左转,看见一个指示牌,就可以出去了。”
人有三急,如厕第一。上沙有公厕,需从一楼进入,至楼上,干干净净,像其他地方一样配有手纸、洗手液等。但公厕密度不够,上沙暂住村民王国华会找到村委会,提个建议,村中可否增建公厕一二。
我要跟开饭馆的小老板们聊聊天。那么多饭馆,一天吃一顿,一年下来,不见得吃一个遍。在这其中,一定有些饭馆还没等到我去吃,就关门大吉了,但房子一定有迎面而来的电单车上都载着东西,而我两手空空。人接着租。一个曾居上沙多年的友人讲,他眼看着一个饭馆一年内换了三个老板,先卖东北饺子,接着卖湘赣木桶饭,再卖烧烤,最后倒是一个杂货铺站稳了脚跟,而不远处的杂货铺倒闭了。上沙人流量大,并不代表商家可以躺着挣钱。相反,同质化竞争更显残酷。相隔几百米,三家沙县小吃,你选谁?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笑着数钱的老板,背后是数位半夜流泪的“前老板”。路边一个专卖油条和豆浆的小店,油条两元一根,豆浆两元一杯。我和妻子两人共花八元钱,吃个半饱。油条又粗又鲜亮,成本是多少?一天能卖出多少?原料从哪里采购?手艺跟谁学的?每天需要工作多长时间?光靠着这个小店能维持全家生活吗?这么多好玩的问题,想想都激动。但我和他们谈这些时,他们是否愿意回答?即便愿意,他们是否会说实话?我住下来,成为他们的邻居,继而成为他们的回头客,也许有机会听到真实的心跳声。我白天在外面闲逛,凌晨时回到楼下的“深夜食堂”,点一个小菜,一支啤酒,小酌,坐看饭馆外面的灯光逐个灭掉,天渐渐亮了。
租房时无论询问多少个房东,最后我一定落实在一个本地佬,而且是爱说话的那种,这样我好跟他聊聊本地的事。关于本地历史的文字现在已有不少。若不是时代机遇,村子突然膨胀壮大,无数的目光投掷过来,这个村子也许像其他成千上万个村子一样诞生了,拔节了,死去了,湮灭了,生生世世荒草一般。如今有了被记录的资格和资本,但我还是不太关心业已成型的文字介绍,比如上沙村实际由东村、塘晏、椰树、龙秋、九园五个自然村组成;比如上沙村像深圳其他许多城中村一样,由村庄一步步变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等。我想了解更多隐隐约约、半梦半幻的故事,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饥饿所迫的本地人纷纷从海上前往对岸的香港,多年以后,大门洞开,他们带着辛苦积攒的血汗钱回乡投资,为这个村子的超速发展打下了根基。
那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各种可能性在这里变为现实,各种指向在这里大写加粗。我要找的这个本地佬在村中生活多年,他略显夸张的叙述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带着他的体温。有些也许出自他的臆想,这不要紧,多问几个,互相印证就好。某种意义上,他们才是书写历史的人,恰如我和更多的外来人一样,一起书写着今日深圳的历史。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