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老照片》珍藏版.叁拾

書城自編碼: 39245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料典籍
作者: 冯克力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441947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故宫雅趣:紫禁城皇室生活与君臣轶事
《 故宫雅趣:紫禁城皇室生活与君臣轶事 》

售價:NT$ 484.0
金钱、奇珍异品与造物术:荷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贸易
《 金钱、奇珍异品与造物术:荷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贸易 》

售價:NT$ 539.0
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都铎王朝的一段悲剧
《 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都铎王朝的一段悲剧 》

售價:NT$ 539.0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
《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 》

售價:NT$ 484.0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汉译名著本14)
《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汉译名著本14) 》

售價:NT$ 157.0
汗青堂丛书006·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2024版)
《 汗青堂丛书006·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2024版) 》

售價:NT$ 661.0
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英国史前沿译丛)
《 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英国史前沿译丛) 》

售價:NT$ 829.0
人物与视角:小说创作的要素(创意写作书系)
《 人物与视角:小说创作的要素(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3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472
《 曾国藩全集(全12册) 》
+

NT$ 7168
《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军事(共5册) 》
+

NT$ 941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概述 》
+

NT$ 300200
《 点校本二十四史国庆七十周年纪念珍藏版 》
+

NT$ 3024
《 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全四册) 》
+

NT$ 510
《 东京梦华录(文字版《清明上河图》,再现大宋汴京盛景,全彩56幅宋画插图,千年前繁华都市的旅行指南)【果麦经典】 》
編輯推薦:
编辑推荐:
定格历史,收藏记忆,开创读图时代,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和发展
內容簡介:
内容简介: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本书为《老照片》珍藏版叁拾,内含单行本第一三一辑、一三二辑、一三三辑和一三四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冯克力(主编),二十几年里致力于老照片的编辑、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当历史可以观看》等。
目錄
老照片(第一三一辑)
张 萌 苏曼殊的身世之谜
——国家图书馆藏苏曼殊历史照片考辨之一
徐家宁?珍贵的端方历史影像
方 生?一位邮局职员的人生
徐礼娴?我和北师大女附中(中)
胡 剑?在知青农场那些年
齐国利?1968年:蓟县抗旱之忆
孙家骐?一次意外的“出镜”
王 凯?图说泰山山轿
锐 明?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协和医学院
周 车?火车风情话
龚玉和?大姨夫杨汝楫
张 军?父亲的故事
朱继光?我的姥姥和父亲母亲
郑云龙?一生献身教育的父亲
杨正纯?两张上海美专老照片
刘晓岚?一张被遗忘的合影
金殿利?泥泞的春天
张圣明?父亲的送别照
赵明凡?一张50年代的全家福
冯克力 铁蹄下的“家运”与“国运”

封?面?端方、陈启泰等多人合影(秦风老照片馆)
封?二?两江总督端方(左)和江苏巡抚陈启泰合影(秦风老照片馆)
封?三?走街串巷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护士(云志艺术馆)


老照片(第一三二辑)
林冠珍?林则徐曾孙林轼垣——大时代里的家族往事
张 萌?作为革命者的苏曼殊——国家图书馆藏苏曼殊历史照片考辨之二
徐礼娴?我和北师大女附中(下)
鲁 安?山医附小,我心中的桃花源
周 建?我和弟弟的小学时代
王端阳?1983年:苦聪纪行
连永升?20世纪30年代龙口金沙滩牌坊考
李 洁?青岛前世——德国人拍摄的胶澳租借地
李秀桦?樊城山陕会馆的三张老照片
晏 欢?滇缅战时影像钩沉
杨衡善?李秋敏 我的母亲和父亲
刘大力?祖父和江西裕民银行
孟建新?怀念父亲孟继声
陈开明?神气的表哥
王超和?一张珍贵的全家福
周世青?父亲给我们起名
亦 金?一位贫穷母亲的选择
钟安平?名师荟萃:一张厦门大学老照片
金 玮?捡来的一张合影
周志跃?缘分如此难言说
冯克力?一位功德无量的摄影家

封 面 美国“大妈”正在观看中国雕塑(晏欢)
封? 二?广东留日学生合影(张萌)
封? 三?在河边打水的妇女(云志艺术馆)


老照片(第一三三辑)
王?淼?美联社记者韩森的红色之旅
胡?剑?“云”消“芳”未散 ?
张?萌?苏曼殊的友人圈及其出家始末——国家图书馆藏苏曼殊历史照片考辨之三 ?
刘葆松?口述?英?子?整理 廖静文与天津美院学生的合影 ?
王端阳?当代花木兰郭俊卿 ?
张阿泉?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的早年生活 ?
蒋?遂?光影里的妈妈 ?
孙世勇?口述?孙?雪?整理 三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
李?硕?岳?父 ?
赵庆国?怀念姥姥 ?
王逸人?情随事迁——长春的那些老建筑 ?
李?宾?为迎接美国总统而扩建的机场 ?
殷占堂?奥村和一:我是蚂蚁兵! ?
谭?泽?支边格尔木 ?
魏兴荣?我的高考 ?
姚显伟?特殊年代的大学生活 ?
常贵宁?未毕业的毕业照 ?
刘?鹏?一条横幅与一段历史 ?
冯克力?有感于“一如其旧” ?

封??面?伪满洲国“新京”的“日本桥通”(王逸人)
封??二?苏曼殊与孙氏昆仲合影(张萌)
封??三?两位少女的合影(蒋遂)

老照片(第一三四辑)
王?栋? 从出访到寓居:周馥的三次青岛之行
李佳妮? 伊莲娜·贺伯诺与她的《中国》
李百军? 三十年前的深圳老街
张鹏程?张鹏搏
???? 齐鲁大学南迁杭州云栖的一段记忆
柳星明? 我被捕入狱前后的片断回忆
英?子? 上甘岭上的“公鸡”
刘一丁 ?1941 年:击沉“俾斯麦”号
张白波? 难忘母校青岛九中
贺捷新 ?京剧前贤马最良先生琐记
王利莎?口述?刘忠帮?整理
??? 我家曾住万竹园
小?非? 流年碎片
杨衡善?回忆小阿姨
徐希景? 老照片背后的教会学校
彭均胜? 英租刘公岛上的营生
周?车? 铁路的意象
毕醒世? 1936 年:东征期间的两张红军合影
冯克力? 沧桑历尽始淡然

封?面?齐鲁大学师生在杭州云栖庙堂前(张鹏程?张鹏搏)
封?二?晚清女子的合影(徐希景)
封?三?红军战士的合影(毕醒世)
內容試閱
苏曼殊的身世之谜
——国家图书馆藏苏曼殊历史照片考辨之一

张?萌

苏曼殊本名苏戬,法号曼殊,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卒于民国七年(1918)。他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父亲苏杰生(1846—1904)当时经营着中国和日本间的茶叶进出口生意。他的人生虽然短暂,但经历颇丰,这与他个人有关,也和时代背景脱不开干系。作为甲午战争后自费留日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苏曼殊在青年时期具有激进的革命思想,对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运动及革命团体抱有极大热情,先后加入青年会、同盟会、拒俄义勇队、南社等有明确政治抱负的革命组织和文人群体,并以这些组织的机关刊物为主要阵地,发表诗作、译作。后因友人章太炎与刘师培反目、刘师培夫妇叛变革命等事件,对革命心生幻灭,后期虽不积极参与,却一直关注革命动向。
1903年,苏曼殊出家为僧,此后虽以“衲”“衣钵”等自称,却仍做俗世之事。喜研佛法,通梵文,编撰《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等著作。他自幼乐游善画,颇具天赋,一生画作虽多,却不为生计所用,皆应友人之求或情之所至而作,被称为“诗僧”“画僧”,由此可见苏曼殊在文学和艺术上的造诣。由于苏曼殊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交往圈子多为民国时期文化界和政界的名流,他一生中与友人的合影能牵扯出半部民国史。
国家图书馆所藏曼殊幼年的影像只有两张。一张为其坐于养母河合仙(1847—1923)膝上的照片(图1),拍摄于1888年,时年四岁。另一张是其与日本的“外祖父母”的合影(图2),小曼殊身着和服立于一对老夫妇之间,拍摄于同一年。这两张照片最早见于曼殊寄给好友刘三[即刘季平,生于光绪四年(1878),卒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因在家中排行第三,故称刘三。他是苏曼殊在日本成城学校时期的同窗,二人十分交好。曼殊挥金如土,囊中羞涩时便常向其告贷,刘三每每都慷慨相助。曼殊一生与其通信最多]的信中,照片的裱夹上标注着照片的冲洗地——江户(今东京)。和这两张照片一同寄给刘三的还有一张曼殊身着僧服的半身像(图3),以及河合氏的女儿——曼殊异父异母的姐姐榎本荣子(图4),她是河合氏与其第三任丈夫的女儿),裱夹封二有苏曼殊毛笔手书“扶桑造相捧赠刘三居士?慧龙寺曼殊”(图5),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张照片的裱背上都有刘季平先生的毛笔手书,由于刘先生的书法是南社(1909年由柳亚子、陈去病和高旭成立于上海,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中的佼佼者,所以这四张照片的题记又不失为珍贵的手稿。
扉页刘季平毛笔手书如下:

丁未八月?予客杭州?曼殊自日本江户寄赠造象一帧?幼时与其外祖父母造象一帧?坐母怀造象一帧?姊氏造象一帧?儆告十方弟子?启文八册?曼殊学道有年?行将西谒梵土?顷留滞东京?一皈心于佛学?旁及绘事?走函索予序?其新著梵文典曼殊画稿二书?笄媵一截云?九年面壁成空相?自注余出家刚九年?万里归来一病身?泪眼更谁愁似我?亲前犹自忆词人?予因此感念曼殊于人间世事?厌弃殆尽?而天末故人独劳眷顾?相思不已继之以哭?曼殊可谓丰于昵者矣?予以何缘勾当至此?有滔如湖?有马如驴?有眼青白?有口胡卢?持此以谢曼殊?曼殊其破涕为笑也?刘三识

后有刘三钤印。
文中所提笄媵或系河合氏的陪嫁品。诗文“九年面壁成空相(自注余出家刚九年),万里归来一病身。泪眼更谁愁似我,亲前犹自忆词人”。原题:东来与慈亲相会,忽感刘三、天梅去我万里,不知剃(涕)泗之横流也。可见曼殊内心孤苦飘零之感。天梅是高旭的字,生于光绪三年(1877),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江苏金山人,中国同盟会重要成员,南社创始人之一,也是革命刊物《觉民》《醒狮》的创刊人。
于此,我们有必要谈谈曼殊的身世。关于曼殊的生身父母,说法不一。
第一说:为河合氏和其第一任丈夫所生。河合氏是继正室黄氏后嫁入苏家的妾,为日本本土人,在嫁给苏杰生之前曾嫁过一个日本人,而曼殊即她和前夫的儿子。
第二说:一日本女子若子和苏杰生所生,但是若子在生下曼殊三个月后便离开了苏家,以致曼殊对若子其人毫无印象。所以曼殊心里把河合氏作为生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虽然曼殊认为自己有中国血统(苏家)而否认第一种说法,但是跟苏杰生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十分淡漠。
第三说:为河合氏和苏杰生所生。这是曼殊自己认同的观点。
第一种说法是可以否定的,河合仙是1873年嫁入苏家的,那时曼殊还未出生,她并不是带着曼殊嫁进来的。所以苏曼殊为苏杰生之子这点毋庸置疑,至于第二种曼殊生母是若子的说法,目前也只有口述上的证据。从曼殊的生平来看,与其有交集且作为母亲一样存在的人必为河合仙无疑。河合仙对曼殊尽过养育之责这点也是凿凿。图2中的这对老夫妇是河合仙的父母,如若他们真为曼殊的外祖父母,只在两种情况下才成立:其一,河合仙为曼殊的亲生母亲(这一点曼殊的庶母大陈氏是否定的)。其二,若子为河合仙的亲妹妹。关于河合仙和若子的关系,有传闻说是姊妹俩,若子在苏杰生和河合仙于日本的家中住过一段时间,并帮忙家中事务。笔者认为比较可信的一种观点是曼殊的生父为苏杰生、生母是名为若子的日本女性,河合仙是苏曼殊的养母。不过河合仙在曼殊六岁时就与其分开了,曼殊对此有童年的记忆,对她也有亲切感。直到1907年,时隔十八年后,曼殊在东京与心中的母亲再次晤面。这次见面对曼殊的意义重大,二人留下合影(图6),后被名号为宫内幸太郎的照相馆洗印出来,也置于这批照片中。背面有钢笔手书,应为曼殊的笔迹:

昔达磨(摩)南游东粤?有白衣老生者?对讲儒书?既而问曰?大师西来?东方圣人之言谛审否?达磨(摩)答曰?亦诚善哉?直是非而已?余思浊世昌披门户?龁狺狺嗷嗷?其见人也?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非真无知也?无著菩萨曰?诸儿夫覆其一向显虚妄?是故余不欲接人?饭罢关门倚于槁梧而吟此?吾与慈母之幻影也?忆知己?刘三寂处?西湖书此?致之?亦证其心量耳?曼殊

前面洋洋洒洒一段参佛之所悟,后题款注明内容、手书地点和作者。说明手书是在归国后题于裱背的。
曼殊家人的照片中有两张其生父苏杰生的照片,不过都为同一底版洗印。照片为胸像(图8),苏杰生着中式衣服,头戴瓦帽。从图像上看,苏杰生和苏曼殊在容貌上有颇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脸型、嘴唇。苏杰生的妾室大陈氏(1868—1940)为苏家生了五个女儿,家人照片中就有一张曼殊妹妹们年幼时的合影(图9),但是曼殊本人并不在场。这张合影夹在木夹板中,上面还附有玻璃压板,照片一角粘于玻璃压片上且有些微损毁。照片背面贴有说明签,上毛笔手书标注“从左至右四姊惠芬?日本佣妇?三姊祝年?三庶母陈氏?二姊祝龄”。从生年来排,祝龄(惠龄)、祝年(惠芳)、惠芬(焕)都比曼殊小,故而这里的“姊”应该是对同辈女性的通称,并不是特别指称姐姐的意思。照片中惠芬的样貌尚小,还被佣妇抱于怀中,推测应该是拍于1895年苏齐出生以前。嫡母黄氏(1847—1923)育有一女苏燕,是为曼殊的大姐,其后便是同辈的第二个姐妹祝龄了。如此看来,曼殊同父的姐妹共有六人,分别为苏燕(1872—1907)、苏祝龄(1886—?)、苏祝年(1888—?)、苏惠芬(1890—?)、苏齐(1895—?)、苏惠珊(德西,1902—?)。
而与曼殊同辈的兄弟只有一个,即曼殊同父的哥哥苏煦亭(1875—1935,字子煊,名焯),他是苏家的长子、河合氏和苏杰生的儿子。他的照片有两张,一张为其胸像(图10),另一张就是他与儿子苏绍贤(1909—?)的合影(图11)。苏绍贤是苏曼殊唯一的侄子。合影中苏煦亭样貌尚年轻,头戴瓦帽,着中式上衣,小绍贤尚在父亲怀中坐。苏绍贤有个妹妹名为绍琼(1913—1929),她有五张照片在柳亚子处,并捐赠至国图,拍摄于不同时期,可惜她同叔叔曼殊一样早逝,哀郁厌世致饮毒自杀,并留下四封遗书。苏家的后人中大概只有她一人与叔叔同好,喜欢文学,却多愁善感。她尤其喜欢三叔(嫡母黄氏生有一子苏焜,生于1878年,卒于1883年。曼殊行三,大哥苏焯,二哥苏焜)曼殊的作品,死后家人发现其枕边还留有《曼殊全集》两册,她生前也常说:“世上与我情相同者,三叔之外,又有谁人哉?”柳亚子先生于1939年11月7日补记了四张照片(图)的信息,包括拍摄时间、地点、照片中为何人,刚好可以用来作佐证:

民国八年正月?时年六岁?绍琼女士单人照(图12)
民国十五年暑假?十三岁?和同学挚友何玉珍女士合影(图13)
民国十七年二月十二日?十五岁?和冯秀霞女士在诹诹山山半同摄的合影(图14)
民国十八年?十六岁自杀同年?独人照(图15)

苏曼殊的家世及流传下来的家人照片大抵如上所述,他幼年和少年时期辗转中日几处生活,自幼缺乏父母亲的陪伴。虽然他出生在一个大家族中,但一直缺乏归属感,这种情绪在其日后的艺术作品与经历中都有所体现。
本文中刘三于“丁未八月”的毛笔手书、曼殊1907年在与河合氏见面后的留影裱背手书,以及曼殊兄长苏煦亭的照片、曼殊侄子苏绍贤的照片、曼殊侄女苏绍琼的照片和曼殊妹妹们的照片,在笔者目之所及,目前还未见于出版物。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