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海市(作家出版社建社70周年珍本文库)

書城自編碼: 392307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作者: 杨朔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24603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8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震撼
《 中国震撼 》

售價:NT$ 403.0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售價:NT$ 437.0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售價:NT$ 442.0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售價:NT$ 386.0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售價:NT$ 325.0
邓小平视察纪实
《 邓小平视察纪实 》

售價:NT$ 549.0
财商养成第一课
《 财商养成第一课 》

售價:NT$ 325.0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售價:NT$ 222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93
《 绝地天通(王朔长篇小说《起初》系列新作,朔式语言碰撞《山海经》时代) 》
+

NT$ 493
《 中国妖怪故事全书 》
+

NT$ 241
《 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琴声何来 》
+

NT$ 403
《 风吹白羽毛 》
+

NT$ 381
《 一句顶一万句 》
+

NT$ 330
《 在细雨中呼喊(2023新版) 》
內容簡介:
散文大家秦牧代表作,共38篇。全书洋溢着作者热情真挚的声音。不论说理也好,叙事也好,论辩也好,写景也好,作者的笔端都时常蕴藉着丰富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把读者引进“一种感情微醺的境界”,“一种像喝了酒似的如醉如痴的境界”。《社稷坛抒情》足以使我们“发思古之幽情”,从而缅怀民族文化传统的伟大,深感祖国统一的可贵;《在遥远的海岸上》极力鼓舞着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给这种强烈的感情“打开一个很自然的喷火口”。文风自然质朴,表情达意真挚动人,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關於作者:
杨朔(1910-1968),山东蓬莱人,当代著名散文家。20世纪30年代后期参加革命,开始文学创作。创作的中篇小说有《帕米尔高原的流脉》《红石山》,长篇小说有《三千里江山》,散文集有《东风第一枝》《海市》《生命泉》《亚洲日出》等。所作散文具有浓郁的诗意和情景交融的意境,风格含蓄婉丽,清新俊逸,有独特风格。
目錄
目录
小序/ 001

十月北京城/ 001
香山红叶/ 007
蓬莱仙境/ 011
海市/ 019
泰山极顶/ 028
黄河之水天上来/ 032
万丈高楼平地起/ 036
张德胜/ 040
秘密列车/ 046
百花山/ 050
王禄小记/ 061
《铁流》的故事/ 066
埃及灯/ 071
金字塔夜月/ 075
亚洲日出/ 080
阿拉伯沙漠里的玫瑰/ 086
阿拉伯的夜/ 092
春雷一声/ 096
巴格达即景/ 100
献给中国的诗/ 104
我的改造/ 109
写作自白/ 113
夜读《志愿军一日》/ 123
《六十年的变迁》书后/ 125
寿亚非作家会议/ 127
內容試閱
小 序




我素来喜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还记得我是孩子时候,有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有月亮,隔着窗户听人用高朗的音调读着《秋声赋》,仿佛自己也走进诗的境界。
当然,我喜欢散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所以一篇出色的散文,常常会涂着时代的色彩,富有战斗性。
于是我也学着写散文。学着运用这种形式来描写人民的斗争、劳动,以及人民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于我不熟识的异国人民,小说无法写,写散文也有藏拙的好处。可惜我一直不是什么巧手,自然创造不出像样的货色。
这本集子所收起来的主要是我近年来写的一些散文特写,有游记,有人物特写,也有文学杂记一类东西,看起来有点杂,但都属于散文的范畴。其中有些篇先前曾用《亚洲日出》的书名印过小册子,现在重新删削,也拼到这里。
编完这本书时,恰巧正是一九五九年深秋的夜晚,天上有月亮,窗外刮着呼呼的秋风,因而记起小时候听人读《秋声赋》的情景。可是我今天感到的根本不像欧阳修那种萧瑟肃杀的心情。听着秋风,我好像听到千千万万人惊天动地的脚步正在奔腾前进。

作 者  1959年深秋,北京。












十月北京城




1949年2月的一天,风沙很大。北京前门大街一早晨就挤满人,锣鼓喧天,每人的眼睛都急切地朝南望着,正在等待什么。到十点钟,远远传来一阵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接着一支强大的解放军军队从永定门迈进北京。这是庆祝北京和平解放的入城大典。步兵、骑兵、炮兵、坦克……滚滚而来。两旁的人群都往前拥,争着爬到坦克上,骑到大炮筒子上,有人还用粉笔往炮手的背上写着:“你们终于来了!”
当时我跟着队伍往前走,有一群青年围住我问道:“你们是从哪儿来的?”我说:“远啦。”人家又问:“往哪儿去?”我说:“往前面去。”事情相隔已经八年多,回想起来,我的答话实在不着边际。如果那群青年朋友还在北京的话,请你们将来一定去瞻仰瞻仰天安门前正在竖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吧。这是座具有十分庄严的历史色彩的艺术品,绕着碑座一色是精致的雕刻,从烧鸦片到解放军胜利渡长江,其间每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一幅大石刻。我从心里尊敬那些正在雕刻的石工。他们照着艺术家们塑出来的模型,一凿子一凿子地凿着石头,人物形象便从石面突出来。不但当年激动人心的历史场面再现到我们眼前,就是人物胳臂上的筋络,脸上的表情,处处都有活的感觉。历史是最明确的。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就是这样在大风大浪里奔跑着,战斗着,最终在1949年2月走进北京城。这就是我们的来处。
我们走进北京后,八年多来,又走到什么地方了?还是让事实来说明吧。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到城南红星集体农庄去,会计主任范永柱领着我到处看了一遍。农庄实在是富足得很。奶牛都那么肥壮,性子也善良,见了生人,有的从木栏杆里探出头,拿鼻子闻你,要东西吃。有一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最出奇,乳房那么大,差不多拖到地面上,走路不小心,自己的蹄子把乳房都踢破了。饲养员使用布口袋兜着它的乳房,又用麻袋包着它的蹄子,免得再踢伤自己。据说,这头牛每天最多能出八十磅奶。今年的庄稼长得也好。玉米收割了,农民在收割后的田地里撒肥料,拖拉机正在翻地,准备播种小麦。农庄的庄员一见人,便笑着说:“好收成啊。”
我连着碰见不少农民,谈起话来,发觉他们都是外路口音,不是北京人。这有点怪。范永柱说:“你不知道,在清朝年间,这一带叫‘海子里’,是皇上的禁地,专供皇帝行围打猎用的。后来归到一些官僚地主手里。他们找了管事的,租给一些外来的穷人,让大伙吃大锅饭,给地主种地,所以当时叫‘锅火地’。我们老一辈都是河间府人,逃荒逃到京城,没路走,才种这锅火地。其实这一带地坏得很,碱多,种玉米也捞不到什么,辛苦一年,连吃穿也混不上。”
说土地坏,我倒不懂了。庄稼明明长得不错啊!看那地里的棉花,刚裂了桃,像一团一团白雪似的。还有一望无边的稻田,稻穗透了黄,沉甸甸地垂着头,散出一股焖饭的香味。
范永柱告诉我说:“这都是在成立集体农庄后,得到人民政府的帮助,大家挖稻池子,打电井,才连着把一千五百多亩干旱的碱地,都改造成了水稻田。”
打谷场上正有生产队在扬场。我看见个老奶奶坐在场头上的玉米堆里,剥着棒子皮,就走上去,一面帮着剥棒子,一面问:“老大娘,多大年纪啦?还这么硬朗。”
老奶奶反问我道:“你看我有多大啦?”
她头发花白,腰板挺直,耳不聋,眼也不花,做活还是怪麻利的。我端量着她问:“有六十没有?”
老奶奶笑了两声说:“八十挂零啦。”
旁边一个黑胡子的农民就笑着说:“哎呀呀!阎王爷也拿你没办法,你倒越活越有味。”
老奶奶也笑着说:“这是什么年头,阎王爷还管得着我,我愿意活多大就活多大。”
这虽说是笑话,却也有道理。一个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人是能够掌握自己的生命,使自己的青春常在的。这倒引得我想起一个名叫常在的蒙古族人。这人生在清朝末年,手巧,会用玻璃做葡萄,当年给西太后献葡萄,得到过西太后的赞赏。后来常在死了。三个女儿得到父亲的真传,做的葡萄像父亲一样好。可惜她们的技艺得不到重视。在日伪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她们不得不做针线、烤白薯、炸麻花卖,胡乱混口吃的。说起她们做的葡萄,也真绝。我们大都看过电影《葡萄熟了的时候》,那满架又鲜又嫩的葡萄,谁看了不流口水?其实呢,都是她们做的软枝假葡萄。要不是解放后政府对她们重视,她们出色的工艺不知会沦到什么地步。
1956年1月1日,是常在的生日。就在这天,她们一早起来,换上新衣服,吃完打卤面,然后一起去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从此,生活一天比一天宽,一天比一天强。
我去看她们时,老三死了,只剩下两个老姐妹,叫常桂福和常桂禄,都是六十以上的人。她们早先的命运是悲惨的。桂福年轻轻时便当了尼姑,两个妹妹终身都没出嫁。问起缘故,常桂禄说:“嗐!过去那苦日子,烦恼太多了,还不如干干净净的靠手艺吃饭,谁知吃的还是苦黄连。”现在她们带着侄女,收了几个女学徒,正把技艺传给下一代。做的葡萄有猫眼、牛奶、五月香、玫瑰香等许多精品,一嘟噜一嘟噜的,颜色鲜嫩,上面还挂着点霜,就像带着露水新摘下来似的。
这就是北京有名的“葡萄常”。这些可敬的老艺人,到满头清霜的年龄,倒更懂得用双手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了。
实际上,今天每个劳动者谁又不在尽力使生活美化。熟悉北京的人,谁都记得往日东郊的情景。田野茫茫,荒坟垒垒,人烟是不多的。今天呢?大路纵横,满眼是绿阴阴的花木,遮掩着数不尽的高楼大厦。这都是各种新建的工厂,有的厂里的机器,全部是我们工人一手制造的。有个叫韩忆萍的纱厂铣工写过这样的诗:

城郊还笼罩着一层静静的晨烟
一群上工的姑娘在树林里出现
她们像喜鹊欢笑着拥进车间
车间充满了春天

这里的车间播种着奇异的种子
幸福的种子撒在纱锭上边
……
人们说春天是先到江南
谁知春天永远藏在我们车间

不错,我们的工人真像传说里的催花使者,到处催出万紫千红的花朵。韩忆萍的父亲是铁匠,韩忆萍从小也学打铁。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那天,他还是孩子,满手沾着铁锈参加到前进的行列里来,现在,早变成个技术工人,还是诗人。类似这样有文学素养的工人,不在少数。我在北京国棉一厂还见到另一个叫范以本的青年试验工,也能写诗。范以本领我到他家去,他的老母亲坐在床边上,怀里抱着六个月的小孙子,正逗着玩。这位老人家早先年是上海一家纱厂的摇纱工,后来被资本家解雇了,穷得领着孩子讨饭。谈起往事,她说:“那时候,苦得很啊!早六点干到晚六点,挨打受气的,吃了早饭不知道有没有晚饭,整天泡在眼泪里。”临到老年,她两个儿子、一个媳妇都在北京国棉一厂做工,日子过得很舒心,常常睡着睡着就笑醒了。这母子两代都是纱厂工人,两代人的经历却像隔着两个世纪,多么悬殊。现在,共青团员范以本每天早晨起来,心里都怀着新的理想。他的理想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所有的理想却集中到劳动竞赛的大红花上。见了大红花他的心就跳,只想戴着它走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有时激动得夜晚睡不着觉,就写诗。他写出这样的诗句来抒发工人阶级的情感:

用超音速步伐提前跑完五年路程
让生产的红星高高地飞到天空

年青的朋友,在入城大典那天,你们不是问我们往哪儿去么?这就是我们的去处。无疑的,你们也早加入中国人民前进的队伍,一同迈进光辉的社会主义了。这是我们的去处,却又不是最终的去处。更远大的目标还摆在我们前面。前进!前进!生活像大海。理想是不应该有止境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