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笔记的方法

書城自編碼: 391922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成功/激励
作者: 刘少楠、刘白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353168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8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明史讲义
《 明史讲义 》

售價:NT$ 493.0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售價:NT$ 330.0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纹样
《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纹样 》

售價:NT$ 223.0
唐代中层文官(中华学术·有道)
《 唐代中层文官(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549.0
像冠军一样学习:心理学中的高效学习法
《 像冠军一样学习:心理学中的高效学习法 》

售價:NT$ 330.0
逐利之网:从库克船长到淘金热的太平洋世界
《 逐利之网:从库克船长到淘金热的太平洋世界 》

售價:NT$ 493.0
实用妇科微创手术图谱:机器人与多孔单孔腹腔镜(原书第2版)
《 实用妇科微创手术图谱:机器人与多孔单孔腹腔镜(原书第2版) 》

售價:NT$ 1053.0
梦遇 国风拟人插画绘制技法教程
《 梦遇 国风拟人插画绘制技法教程 》

售價:NT$ 72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86
《 软技能 》
+

NT$ 284
《 眼界决定你的高度:任正非给创业者的人生智慧课 》
+

NT$ 335
《 向上学习 》
+

NT$ 279
《 中国人的规矩 》
+

NT$ 284
《 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 》
編輯推薦:
未来,不会记笔记的人,面临的将是一场不公平竞争。
为什么这么说?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这不是一本传统的笔记书,而是写给你的数字化笔记指南。
如何实现更便捷、更轻松的记录?如何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如何建立知识的连接?如何让你的笔记发挥指数级效应?如何给你的笔记打标签?如何实现更好的回顾?翻开这本书,带走你的答案。

这不是一本常规的笔记书,而是写给你的自我训练之书。
为什么说“收藏≠记笔记”?为什么说“摩擦”并不总是坏事?为什么说“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思考”?为什么说重要的不是拥有“第二大脑”,而是借假修真,训练“第一大脑”?翻开这本书,带走你的答案。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笔记书,更是写给你的职场成长宝典。
当你离开一家公司,你能带走什么?如何积累长在身上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看见反馈?如何高效复盘?如何实现滚雪球式的进步?翻开这本书,带走你的答案。

这不是一本教你考试拿高分的秘籍大全,而是帮你解决实际问题、影响现实世界的实战手册。
如何通过记笔记,增援未来的自己?如何借助记笔记,做出高质量决策?如何借助记笔记,争取更好的职位?如何借助记笔记,收获更多的
內容簡介:
如果你感觉自己明明很努力,却进步有限,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概念,不知道到底该学什么,
收藏了许多文章,记了很多笔记,却想不起、也用不上,
读过一些“知识管理”“第二大脑”的文章,却不知道怎么做,
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
这是一本有关“如何有效记笔记”的实用工具书,
内含“四大系统模块 三大核心方法 两大底层心法”,
以及11条具体建议和40多个真实的笔记案例。
无论你是教师、律师、医生、HR、公务员,
还是互联网运营、产品经理、自媒体人、创业者、作家、编辑、记者……
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可以借助这本书,找到“有效努力”的好方法,
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让未来的自己,用上今天的笔记。

与此同时,这本书亦有其局限性:
1.聚焦于个人如何通过记笔记做好知识管理,而非解决组织或团队的知识管理问题。
2.聚焦于让普通人“方便上手和坚持”,而非服务于已经有成熟体系的知识达人或研究人员。
3.没有炫酷的技巧,只有朴素的方法;没有一步登天的神秘捷径,只有平滑向上的成长曲线。

如你所见,
这本书的作者是flomo(浮墨笔记)的两位创始人,少楠与白光(Light),
但是请放心,它不是flomo的产品说明书,
而是可以通用于各种常见笔记工具的实战方法,让你拿来就能用。

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座小小的灯塔,帮你照亮一些航道,
让你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不用再按过往船只的方向航行,
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祝愿你可以通过记笔记这样的小努力,奔赴更好的自己。
關於作者:
刘少楠与刘白光(Light),
互联网领域连续创业者。

2010年,一起打造二手书漂流网站“摆摆书架”。

2021年,再次携手创业,
不融资、不给资本市场讲故事,
坚持为用户解决朴素而具体的问题。

目前,他们的公司有两款笔记工具——
flomo浮墨(卡片笔记)、幕布(大纲笔记),
以及一款付费专栏工具“小报童”。

其中,flomo已经拥有数百万用户。
在服务flomo用户的过程中,
他们看到许多与记笔记有关的真实问题,
于是结合卡片笔记思路,
发展了一套更现代、更高效的实战笔记法。
《笔记的方法》这本书即脱胎于此。
目錄
推荐序 我读这本书的15个收获
推荐序 好笔记是智慧的土壤
自 序 记笔记,是为了增援未来的自己
第一部分 应用篇:如何用笔记,增援未来的自己
第二部分 记录篇:如何记笔记,做好知识预处理
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建议一:开始吧,记录你自己的想法
建议二:记录有启发的内容
建议三:记录反直觉的信息
建议四:记录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
建议五:记录自己的实战经验
建议六:精炼核心内容
用标签为笔记分类
为什么要用标签为笔记分类
案例一:以精进领域为导向的I.A.P.R法
案例二:以辅助决策为导向的分类方法
好用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特征
建议一:结合需求,先借鉴再改造
建议二:标签越来越乱?两步维护知识网络
通过回顾持续刺激
为什么要通过回顾持续刺激
怎样实现更好的回顾
第三部分 收集篇:如何做筛选,获取高质量信息
审视自己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三项原则,掌握获取信息的主动权
建议一:做减法,削减你的信息源
建议二:做加法,增加书本之外的优质信息源
建议三:做乘法,用多重视角看待信息
第四部分 心法篇:以我为主,持续不断
以我为主
知识那么多,究竟该积累什么
以我为主,审视知识
构建你的提问机器
持续不断
持续不断的价值
如何打造持续不断的系统
附 录 工具篇
后 记 这本书的出版是一场“慢直播
內容試閱
罗振宇:我读这本书的15个收获

得到App创始人、《阅读的方法》作者 罗振宇

我决定把这篇推荐序写得像一组笔记。
它只有一个任务:为你“剧透”我读这本《笔记的方法》的15个收获。

重新认识记笔记。它不是记给别人看的,而是记给自己看的。它不是写完就扔的废纸,而是增援自己的魔法。想象一个场景,你今天记的每一条笔记,都相当于给未来的自己递去一张小纸条:嘿,我有一个好主意……
抓准契机记笔记。比如读书过程中,你突然发现有个答案很厉害,解决了一个自己原来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心里立即狂喜,这就是值得记笔记的AHA时刻。抓住TA!不要让这样的时刻溜掉!
你受启发了,你变兴奋了——这个状态一定有原因,一定是你接收到的信息触发了内心的问题意识。不要放过它,顺着它摸下去,没准儿会收获一个超大的瓜。
收藏≠记笔记。记笔记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记录你的想法。每次记录前,都要反过来追问自己:我为什么觉得这个事情好?我为什么觉得这个东西妙?剖析自己的内心。坚决不要让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
用自己的话记笔记。真正的高手其实不藏书,他们有“用自己的话”写成的笔记。记得我跟万维钢老师商量来得到App做课的时候,我说,你能不能做到每天更新?万老师说,我算算啊。他翻了翻自己的笔记本,说“可以,我的存货至少可以干两年”。为什么?因为他每天读大量的书,遇到好东西马上摘下来,然后批注“自己的心得”。
学习是什么?就是把新信息和自己原来的认知结构缝在一起。笔记是什么?就是你接收到的信息,跟记忆结构里那个正在生长的结构对接出来的产物——这才是真正值得记录的东西。
记录你的实战经验。小败或是小胜,都不值得悲喜,重要的是在胜败的结果中听到世界给自己的反馈。看到它,抓住它,改进它。如何做到这一点?试试按照这本书建议的方法,记录实战经验吧。
记录反直觉的信息。还记得那句话吗?“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精炼你的笔记内容。一个经典段子说得好: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删自己的稿子,就花自己的钱打电报把它发给出版社。记笔记也是如此。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倒逼思考的好办法。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思考。
为你的笔记打标签。什么是好的“标签”?不是“分类”,而是将来你可能用到这条笔记的“场景”。比如,我的笔记里就有“#段子”“#育儿”“#演讲金句”等标签。只有亲手给自己的笔记打上标签,做好整合、归类,它们日后才能发展出指数级的网络效应。
定期回顾你的笔记。“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你对某件事情想得越多,以后就越有可能记住它。
构建你的提问机器。如果说建立知识体系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断把自己置于具体问题、具体挑战之中。
探索自我,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正如日本百岁老人日野原重明所说:“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漫漫人生,最不了解的竟然是自己。”很多人不知道,探索自我这件事,记笔记也可以帮你。
有人说,AI(人工智能)来了,还要记笔记吗?AI遇弱则弱,遇强则强。而记笔记,就是为了让你变成更强的自己。
没有两个人的笔记一模一样。因为笔记里藏着你的偏好、你的思考,你的决策,你的独特人生。读完这本书,我“偷看”了少楠和Light的40多条私人笔记。听这本书的编辑说,作者会觉得分享这些有点害羞;但作为读者,我反而觉得,这恰恰是真实笔记该有的样子,也是一本“笔记之书”所能展现出的最大诚意。

尼采说,我们都是“未完成的人”。
好在,你我都可以通过记笔记这样的小努力,奔赴更好的自己。
谨为序。

自序:记笔记,是为了增援未来的自己

Hi,你好呀朋友。

我想正看这本书的你,大概率是一个对知识有着强烈渴望,希望自己能进步的朋友。

但我猜,在自我精进的道路上,你大概也有不少困惑吧?比如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每天花很多时间听书、看书,但还是原地踏步;又或是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概念,不知道到底该学什么;再或是收藏了许多文章,记了很多笔记,遇到问题却用不上;甚至看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第二大脑”的文章,还是没有搞清楚自己该积累些什么知识,以及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别担心,你并不孤单,我们也曾和你一样困惑。

对了,先容我们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少楠,和我的合伙人白光(Light)一起,目前在经营flomo(浮墨笔记)这款产品。虽然称不上什么独角兽,但在不融资的情况下,flomo也已经有了几百万用户,获得了许多奖项。

特别说明一下,这本书是我和Light共同创作的作品,为了方便叙述和理解,大部分内容由我通过第一人称叙述。

或许你会奇怪,这俩人不好好开发软件,干吗不务正业来写书呢?之所以想写这本书,是因为我们在创业过程中意识到,许多普通人关于记笔记和自我成长的问题,不是仅靠笔记工具就能解决的,大家缺少的不是工具,而是使用工具的方法。

那么,能否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和用户反馈,重新设计一套更适合普通人用的“笔记的方法”?这个目标成了我们写这本书的初心。请放心,这套方法不是要求你必须使用flomo,而是我们对“如何有效记笔记”这个话题的思考与实践——它是可以通用于各种笔记工具的。

与此同时,这本书里没有太多形而上的理论框架,而是降落在粗糙的现实地表之上,扎根在具体的问题中,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案例,帮你学会有效记笔记。

记笔记,从入门到放弃

让我们把时针调回十几年前,那时候我初入职场,iPhone4刚刚发布,世界正酝酿着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我尚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那巨大的、不确定的、信息爆炸的未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职场导师看到我总爱拿个速写本写写画画,然后随手把记录的内容丢掉,就好奇地问我:“你这笔记怎么记得这么随意?”

我心想:嗯?笔记本不就是演草纸吗?记笔记还能有什么讲究?但当导师打开他电脑上的笔记工具时,我被震撼了。他的笔记既有序又详细:

- 产品的规划和思考;
- 日常用户访谈的记录;
- 日常会议的纪要;
- 尚未阅读的收藏内容;
- ……

我不禁感慨,这些都是我们一起经历的事情、一起看过的资料。但我留下的只有手中散乱的笔记和大脑中残存的记忆,以至于每次开会或者设计方案都是一轮重启。相比之下,导师每次开会都游刃有余,许多资料和方案信手拈来。

后来,我从他那里学到一个时髦的词——第二大脑,也就是把笔记系统作为大脑的“外挂”,就好像拥有了第二个大脑一样。

痛定思痛,我当即决定开始建立自己的“第二大脑”。和许多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的人一样,我开始研究许多教程——如何创建完整的分类、严谨的流程,如何实现各种工具之间的联动,等等。我想象着,“第二大脑”建好后,我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一定能有突飞猛进的提升。

如果这是一本讲成功学的书,恐怕就应该写我如何因此走上人生巅峰了。但这是一本朴素的小书,所以不妨诚实地告诉你:现实很快就把我的脸打得生疼。

比如,我很快就陷入了时间黑洞。且不说试用各种工具就耗时不少,摸索如何创建“第二大脑”的过程,更是不断吞噬我的时间。就拿如何建立分类来说,到底是按照图书馆分类法,还是按照杜威十进制分类法?选定分类后,据此整理笔记还要花费更多时间,以至于我每次新建内容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放错了地方。

此外,我开始利用各种剪藏类工具大量囤积知识,希望未来用得到——这个过程就像一个人第一次吃自助餐一样,先在盘子里堆满贵的食物再说,根本没想好自己爱不爱吃,能不能吃掉。

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剪藏的内容越来越多,我维护“第二大脑”的成本越来越高,收益却迟迟未见。新鲜劲儿过去之后,我开始逐渐弃用整套工具和方法,又回到了原始状态,不敢再面对那个曾被自己寄予厚望的“第二大脑”。

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因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每当有“革命性”的工具或方法,我还是会再次兴奋起来,感觉像是遇到了救星一样。然而历史总是重复,我经历了一次次“从入门到放弃”的过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