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进退之间: 女性重返职场的特权与矛盾

書城自編碼: 391904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帕梅拉·斯通,梅格·拉夫乔伊
國際書號(ISBN): 9787500882572
出版社: 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肆火(全2册)
《 肆火(全2册) 》

售價:NT$ 377.0
母女关系:如何抚平来自母亲的创伤
《 母女关系:如何抚平来自母亲的创伤 》

售價:NT$ 313.0
心悦读丛书·5分钟疗愈手册
《 心悦读丛书·5分钟疗愈手册 》

售價:NT$ 313.0
特斯拉的秘密宏图
《 特斯拉的秘密宏图 》

售價:NT$ 427.0
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女孩
《 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女孩 》

售價:NT$ 319.0
汗青堂丛书134·香料之路:一部关于欲望、探险和帝国的历史
《 汗青堂丛书134·香料之路:一部关于欲望、探险和帝国的历史 》

售價:NT$ 400.0
清代政区地理三探
《 清代政区地理三探 》

售價:NT$ 529.0
配色手册
《 配色手册 》

售價:NT$ 21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42
《 县乡的孩子们(从田野调查中理解县乡教育现状) 》
+

NT$ 493
《 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NT$ 336
《 应得的权利:男性特权如何伤害女性 》
+

NT$ 514
《 未来的冲击(未来三部曲) 》
+

NT$ 493
《 当代美国的罪与罚(普利策奖获奖作品) 》
+

NT$ 514
《 社会网络分析手册(上) 》
編輯推薦:
美国社会学协会获奖作家
历时10年,追踪43位精英妈妈重返职场的漫漫长路
长工时的“理想员工”VS随时有空的“理想母亲”面对家庭和工作的撕裂,每一个选择都是牺牲,每一步去留都是遗憾别想着让女性适应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世界适应女性
內容簡介:
名校毕业、事业有成的女性,从未想过成为全职妈妈,却在孩子出生后,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了支持子女与丈夫的家庭主妇。当她们想要重返职场时,是否可以回到当年的顶尖工作?
两位美国社会学家采取田野追踪访谈的方式,试着深入女性离开职场与重返职场的心路历程,从女性选择重返职场的策略,探索工作对于女性的意义。她们如何向自己年轻时的事业理想妥协?又如何在工作的选择上兼顾家庭与个人生命价值?作者从这些过来人的生命历程中,反思善待女性与家庭的职场环境该如何安排,制度该如何设计,社会观念又该如何改变,借此指出一条可能的实现路径。
關於作者:
帕梅拉·斯通
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长期关注女性的职场困境与公平。其著作《精英妈妈想辞职?》(Opting Out?)获得美国社会学协会家庭研究最佳著作奖。

梅格·拉夫乔伊
美国哈佛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也是该中心工作与福祉启动计划的主持人,长期关注中低薪劳工的工作情况。

许雅淑
台湾清华大学社会所博士,现任教于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文化社会学、观光人类学。
李宗义
台湾清华大学社会所博士,现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目錄
导 论 001
注意空白 001
履历的空白与研究的空白 003
回到未来 006
为什么重要? 009
领导阶层的差距 010
崎岖的同工同酬之路 013
修正媒体叙事 017
研究概述 020
先看看研究发现 024
特权者的矛盾 025
问题与答案 027
第一章 前程似锦 030
个 案 030
摘下天上的星星 045
女性辞职的真正原因? 046
母职障碍 050
选择的落差 050
证据说话 052
展望未来:梦想遥不可及? 055
凋零的梦? 055
第二章 家务特权的警笛声 057
走向家务特权 057
为了这个家好:培养家庭财富 060
发现家务特权之乐 081
特权的诱惑? 085
第三章 家庭优先:慢慢回归职场 088
一次只用单脚跳 090
保持熟悉 092
拥抱零工经济 095
“职场很烦!” 098
隐藏的通道 102
变动的时间 104
唯有家庭优先 106
下一步? 106
第四章 职业生涯重启:内心的召唤 108
找到回归职场的方式 108
(再次)选择重返职场 109
像鸭子划水 111
对的时机 112
“再拼一次”:寻找意义 114
薪水是重点 119
重启迢迢路 121
再一次重新“来过” 125
第五章 追寻与再造 127
重启的轻松与混乱 128
重新进入职场的策略 131
被迫选择还是特权选择? 164
第六章 整体图景 167
生命轨迹的再分隔及女性化 169
外在回报 172
零工经济 177
工作满意度 179
好的和不那么好的 181
记住巢穴——空的吗? 183
挥之不去的忧虑 191
如果?选择退出职场的差距和领导力的
 丧失 192
幸福的结局? 194
第七章 特权的矛盾与展望未来 196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196
似曾相识 204
新见解 207
特权的矛盾 208
被迫选择还是有特权的选择? 214
重启计划 215
选择退出、选择重返与性别不平等 221
超越特权的矛盾 222
创造对家庭友善的工作场所:
 驾驭工作时间 225
终结职业内部和职业之间的性别歧视 228
鼓励男性共同养育子女 230
体制变革 232
我也是? 235
附 录 研究方法 239
注 释 252
参考文献 259
內容試閱
导 论
注意空白
那是硅谷这座天堂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万里无云的蓝天,衬托出高档办公室园区修剪整齐的地中海风格绿地。但是在大楼里头,却明显感受到一股不安的氛围,同时夹杂着期待与焦虑。密闭的会议厅里,有几十位女性,大部分都四十多岁,有几位年纪较轻,也有几
位较为年长。她们来此参加一场座谈,主题是探讨“重返职场者”的资源,这是主办单位给予这群曾经毅然决然离开职场或中断职业生涯,而现在想要重返工作岗位的女性所贴上的标签。这场活动限定了对象,参加的女性当中,许多毕业于哈佛、斯坦福、芝加哥大学或康奈尔大学等一流学府。不过,这并不是她们唯一的共同点,她们还都住在附近的高档社区,大多数是白人,零星有几位是亚裔和拉丁裔的女性。她们的穿着打扮相当一致,商务的休闲服带着足球妈妈(soccer mom)的贤妻良母气质。
这群女性令人印象深刻,每一位看起来都充满自信,但却也带着一种“第一天上学”的神情,一方面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却有些迟疑,不抱太高的期待。她们一边等着开场,一边和身旁的人聊天,谈自己毕业的学校,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以及为什么考虑重返职场。她们坦然地说出自己内心的不安与眼前的挑战(“我想弄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也期待跟其他处境类似的女性有交流的机会。
活动开始之后,现场女性专心聆听,而在讲者语重心长地建议并分享自己重新工作或帮助其他女性重返职场的故事时,现场许多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当讲者表现出支持和鼓励的乐观态度时,她们同样谨慎以对。他们提出警告,比方说挥之不去的年龄歧视问题,尤其是在湾区(Bay Area)一带,正如某位专家半开玩笑地说:“不是到了四五十岁才开始受到歧视,而是超过二十五岁就开始了。”活动广受好评,但现场听众的担忧在问答环节一一浮现。坐在地板上的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而现场听众一听到问题马上挺直身子,接着身体前倾,专心聆听答案,这也是唯一让来宾迟疑的问题:“我要怎么处理履历上的空白?”
履历的空白与研究的空白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或信手拈来的答案。从历史上来看,女性长期以来都是从工作退出一段时间,尤其是照顾小孩那几年,但是她们并没有名校 MBA 的光环,也没有之前镀金的履历记载她们在大公司上班的经验。这些女性要搏斗的是一个较为近期的问题,源于所谓的“选择离开职场的浪潮”,由记者丽莎·贝尔金(Lisa Belkin)在 21 世纪初期指出并提出的争议之说。贝尔金认为,此现象反映的是新传统主义(new traditionalism)的兴起,女性是因为偏好而不是出于无
奈而选择回归家庭。这个说法虽然受到我们与其他研究的挑战,但针对这些能力超群、学历亮眼的女性为什么离开璀璨的职场,贝尔金确实提出了一些全新、截然不同且引起共鸣的说法。正如座谈会上的女性,有些人试着寻找重返职场之路,不只是像上一代的女性回去工作与上班而已,而且还要对抗履历上那段空白且引人注目的警示信号,她们想要重拾专业,重返有前途、有未来的职业。
类似主办单位这样的组织纷纷成立,目的是帮助有意返回职场的人,而这些人也引来媒体的关注。只不过大多数组织都还在草创阶段,不论出发点有多好,却都还没掌握太多经验来提供建议。相关主题的研究也不多,不论是如何提供方向给正在探索重返之路的女性,又或者是更大的议题:“选择离开职场”的女性有多少比例试着重返工作岗位?她们的动机为何?她们在寻找什么?重返工作的过程将经历什么?未来的老板会怎么看待这群人?她们能够重新进入并重启职业生涯吗?什么策略有效?什么策略无效?
选择离开时(标准定义为至少离职六个月,在此期间,女性没工作、没薪水,主要忙于照顾家庭和家人),女性很清楚她们赌上的是未来重返职场的机会,更不用说原本前途大好的工作。近来的趋势显示,在任何一年之中,受过大学教育且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已婚女性,仅有约 20%选择离开职场全职在家。不过最近一项比较细致的分析发现,从精英学校毕业的女性,选择退出的机会高于一般学校毕业的女性,两个群体都有很高的劳动参与率,分别为 68% 和 76%。但是,在照顾小孩那几年,母亲反复进出职场。由此看来,离开职场一段时间的女性,可能远高于两种群体数据比较所显示的比例。针对名校毕业女性所做的研究显示(近似于我们的研究对象,这群人的优秀条件尤其有利于在职场上大放异彩),有 30%到 40%的女性提及自己曾经离开职场。最近针对哈佛商学院女毕业生的研究显示(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她们有企图心且全心投入事业),有小孩的女性大约有 10%全职在家,有 30%的母亲则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全职在家。
暂时喘口气或中断工作的风险很高,而且选择离开职场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其中一个原因是专业人士的工作往往名利双收,因此这么做对她们来说可能损失特别大。当我们知道她们试着选择重返职场会发生什么事时,我们也只能测量并充分理解其中风险的高低以及相
关的成本,不论她们是否可以找到工作,还有她们从前途大好的工作会跌得多深。她们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的成败,不仅揭露她们选择离开的潜在风险,同时也让我们看见这些作为先驱或作为小白鼠的女性,所标志的美丽新世界。
她们的豪赌会得到回报吗?职业妇女离职当妈妈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重返工作岗位吗?有何条件,又有何结果呢?她们真的想要回到自己曾经离开以及(根据我们前一个研究所显示的那样)经常被拒绝的工作吗?重返职场是否提供给她们东山再起的机会,就算她们可能
无法完全赶上那些一直在工作的男性(与女性)?在重新开始的职业生涯当中,她们会遭受什么损失(如果有损失),又可能得到什么?
我们发现女性成功重返职场,但并未延续过去的工作。相反,重新进入职场需要漫长的探索和职业生涯的重塑。由于女性在中上阶级家庭里担任照顾者和地位维持者(status keeper)的角色十分重要,因此妇女重视工作的弹性和意义,不重返原先的工作,而是在工作与家庭的约束中寻找新的出路:当个自由作家或是彻底转换跑道,转到她们过去避免进入的女性主导领域。不像大多数女性,这些女性有办法且愿意承担转换跑道的适应成本——尤其是重新训练、较低的收入以及失去升迁的通道,但我们证明,事实上,即使是她们离开之后并无多大改变的专业职场,她们重返的选择也有限。因此,那些最有机会(而且也确实有望)战胜阻碍并弭平性别差距的女性,并没有追求对她们个人有利的工作与家庭平衡之路,反而加剧并扩大了整体的性别不平等。这是选择离开与选择回来的两难(Catch-22)。只靠女性个人无法打破这样的循环。我们鼓吹运用政策来改变这种局面,支持女性留在职场与重返职场,这些政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的那些特别受到眷顾的职业妇女,也可以帮助所有想要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女性(和男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