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诗言志辨

書城自編碼: 390779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诗歌
作者: 朱自清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473495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6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临床牙周病学和口腔种植学 第7版
《 临床牙周病学和口腔种植学 第7版 》

售價:NT$ 7269.0
全球高考(礼盒装 全3册)
《 全球高考(礼盒装 全3册) 》

售價:NT$ 1008.0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售價:NT$ 717.0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售價:NT$ 1053.0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NT$ 493.0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NT$ 3349.0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NT$ 274.0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8
《 海子的诗(蓝星诗库典藏版) 》
+

NT$ 381
《 三秋印象 》
+

NT$ 391
《 我在白沙做馒头(如果生活已被磨难成诗,那么它便无法摧毁一个爱诗的人。) 》
+

NT$ 220
《 汪国真诗精选(名家诗歌典藏-彩插新版) 》
+

NT$ 284
《 设计诗(2022版) 》
+

NT$ 348
《 月光落在左手上(陈鲁豫,詹青云,李玉刚等名人读诗音频) 》
編輯推薦:
一套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朱自清风格特色和思想精华的作品集
以权威版本为底本,阅读原汁原味的朱自清
精巧小开本,方便携带,随时随地感受阅读的快乐
內容簡介:
《诗言志辨》为朱自清先生诗论专著。上至春秋战国时的“诗言志”说,下至汉代的“诗教”说,如什么是“诗言志”“赋比兴”“正”“变”等。作者对这些概念,一方面追本溯源,严谨地考评辨析;一方面又研究它们的发展,说明了它们从先秦直到后来的流变,从而廓清先前的许多错误观念,作出了新的正确的解释,作者在书中引用大量诗篇及诗论原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清隽,论证缜密,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为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關於作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1932年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并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陈武,江苏东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一级作家。长、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作家》《十月》《钟山》《花城》《天涯》等杂志发表,共计500余万字。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等选载。出版各类文学作品三十余部。多次获得紫金山文学奖、花果山文学奖等文学奖项。策划了“紫金文库”“回望汪曾祺”“名人与生活”“朱自清自编文集”“回望萧红”“回望巴金”等丛书。
目錄
目 录
Contents
诗言志 001
比 兴 061
诗 教 136
正 变 187
內容試閱

西方文化的输入改变了我们对“史”的意念,也改变了我们对“文学”的意念。我们有了文学史,并且将小说、词曲都放进文学史里,也就是放进“文”或“文学”里;而曲的主要部分——剧曲,也作为戏剧讨论,差不多得到与诗文平等的地位。我们有了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这是我们的第一部文学专史或类别的文学史。新文学运动加强了新的文学意念的发展。小说的地位增高,我们有了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词曲差不多升到了诗里,我们有刘毓盘先生的《词史》,虽然只是讲义,而且并未完成,还有王易先生的《词曲史》。民间的歌谣和故事也升到了文学里,“变文”和弹词等也跟着升,于是乎有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在中国的文学批评称为“诗文评”的,也升了格成为
06 07
文学的一类。陈中凡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仅后于《宋元戏曲史》,但到郭绍虞先生的那一本出来,才引起一般的注意,虽然那还只是上卷书。
从目录学上看,俗文学或民间文学的歌谣部分虽然因为用作乐歌,早得著录,但别的部分却不登大雅之堂。词曲发展得晚,著录得也晚。小说发展虽早,从前只附在子、史两部里,我们所谓小说的小说,到明代才见著录。诗文评的系统的著作,我们有《诗品》和《文心雕龙》,都作于梁代。可是一向只附在“总集”类的末尾,宋代才另立“文史”类来容纳这些书。这“文史”类后来演变为“诗文评”类。著录表示有地位,自成一类表示有独立的地位;这反映着各类文学本身如何发展,并如何获得一般的承认。
一类文学获得一般的承认,却还未必获得与别类文学一般的平等的地位。小说、词曲、诗文评,在我们的传统里,地位都在诗文之下,俗文学除一部分古歌谣归入诗里以外,可以说是没有地位。西方文化输入了新的文学意念,加上新文学的创作,小说、词曲、诗文评,才得升了格,跟诗歌和散文平等,都成了正统文学。但俗文学还只是“俗”文学;虽是“文学”,还不能放进正统里。所谓词曲的平等地位,得分开来看。戏曲是歌剧,属于戏剧类,与话剧平分天下。词和散曲可以说是诗类,但就史的发展论,范围跟影响都远不如五七言诗,所以还只能附在诗里;不过从“诗余”“词余”而成为“诗”,从余位升到了正位,确是真的。诗文评虽然极少有完整的著作,但从本质上看,自然是文学批评。前些年苏雪林女士曾著专文讨论,结论是正的。现在似乎都承认了诗文评即文学批评的独立的平等的地位。
文学史的发展一面跟着一般史学的发展,一面也跟着文学的发展。这些年来我们的史学进步很快,文学也有了新的成长,文学史确是改变了面目。但是光改变面目是不够的,我们要有新的血和肉。这需要大家长期的不断的努力。一般的文学史如此,类别的文学史更是如此。而文学批评史似乎尤其难。一则一般人往往有种成见,以为无创作才的才去做批评工作,批评只是二流货色,因此有些人不愿意研究它。二则我们的诗文评断片的多,成形的少,不容易下手。三则我们的现代文学里批评一类也还没有发展,在各类文学中它是最落后的。现在固然有些人愿意去试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但有更多人愿意分头来搜集材料,寻出各个批评的意念如何发生,如何演变——寻出它们的史迹。这个得认真地、仔细地考辨,一个字不放松,像汉
08 09
学家考辨经史子书。这是从小处下手。希望努力的结果可以阐明批评的价值,化除一般人的成见,并坚强它那新获得的地位。
诗文评的专书里包含着作品和作家的批评,文体的史的发展,以及一般的理论,也包含着一些轶事异闻。这固然得费一番爬梳剔抉的工夫。专书以外,经史子集里还有许多,即使不更多,诗文评的材料,直接的或间接的。前者如“诗言志”“思无邪”“辞,达而已矣”“修辞立其诚”;后者如《庄子》里“神”的意念和《孟子》里“气”的意念。这些才是我们的诗文评的源头,从此江、淮、河、汉流贯我们整个文学批评史。至于选集、别集的序跋和评语,别集里的序跋、书牍、传志,甚至评点书,还有《三国志》《世说新语》《文选》诸注里,以及小说、笔记里,也都五光十色,层出不穷。这种种是取不尽、用不竭的,人手越多越有意思。只要不掉以轻心,谨严地考证、辨析,总会有结果的。
我们的文学批评似乎始于论诗,其次论“辞”,是在春秋及战国时代。论诗是论外交“赋诗”,“赋诗”是歌唱入乐的诗。论“辞”是论外交辞命或行政法令。两者的作用都在政教。从论“辞”到论“文”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这里姑且不谈;只谈诗论。“诗言志”是开山的纲领,接着是汉代提出的“诗教”。汉代将“六艺”的教化相提并论,称为“六学”;而流行最广的是“诗教”。这时候早已不歌唱诗,只诵读诗。“诗教”是就读诗而论,作用显然也在政教。这时候“诗言志”“诗教”两个纲领都在告诉人如何理解诗,如何受用诗。但诗是不容易理解的。孟子说过论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确也说过知人论世。毛公释“兴诗”,似乎根据前者,后来称为“比兴”;郑玄作《诗谱》,论“正变”,显然根据后者。这些是方法论,是那两个纲领的细目,归结自然都在政教。
这四条诗论,四个批评的意念,两千年来都经过多多少少的演变。现代有人用“言志”和“载道”标明中国文学的主流,说这两个主流的起伏造成了中国文学史。“言志”的本义原跟“载道”差不多,两者并不冲突;现时却变得和“载道”对立起来。“诗教”原是“温柔敦厚”,宋人又以“无邪”为“诗教”;这却不相反而相成。“比兴”的解释向来纷无定论;可以注意的是这个意念渐渐由方法而变成了纲领。“正变”原只论“风雅正变”,后来却与“文变”说联合起来,论到诗文体的正变;这其实是我们固有的“文学史”的意念。
10 I
这本小书里收的四篇论文,便是研究那四条诗论的史的发展的。这四条诗论,四个词句,在各时代有许多不同的用例。书中便根据那些重要的用例试着解释这四个词句的本义跟变义,源头和流派。但《比兴》一篇却只能从《毛诗》下手,没有追溯到最早的源头;文中解释“赋”“比”“兴”的本义,也只以关切《毛诗》的为主。“赋”“比”“兴”原来大概是乐歌的名称,和“风”“雅”“颂”一样。这一层已经有人在研究,但跟文学批评无关,我们可以不论。《毛诗》的解释跟作诗人之意相合与否,我们也不论。因为我们要解释的是“比兴”,不是诗。
本书原拟名为“诗论释辞”,“辞”指词句而言。后来因为书中四篇论文是一套,而以“诗言志”一个意念为中心,所以改为今名。《诗言志》篇跟《比兴》篇是抗战前写的,曾分别登载于《语言与文学》和《清华学报》。《诗教》篇跟《正变》篇是近两年中写的。前者曾载《人文科学学报》;后者也给了《清华学报》,但这一期学报本身还未能印出。已发表的三篇都经过补充和修正,《诗言志》篇差不多重写了一回,不过疏陋的地方必还不少,如承方家指教,深为感谢。

诗言志
(一)献诗陈志
《今文尚书·尧典》记舜的话,命夔典乐,教胄子,又道:
诗言志a,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郑玄注云:
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永,长也,歌又所以
a 《史记·五帝本纪》改为“诗言意”。《礼记·檀弓》“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句郑玄注:“志,意也。”
002 003
长言诗之意。声之曲折,又长言而为之。声中律乃为和。a
这里有两件事:一是诗言志,二是诗乐不分家。《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也有“诗以言志”的话。那是说“赋诗”的,而赋诗是合乐的b,也是诗乐不分家。据顾颉刚先生等考证,《尧典》最早也是战国时才有的书c。那么,“诗言志”这句话也许从“诗以言志”那句话来d,但也许彼此是独立的。
《说文》三上《言部》云:
诗,志也。〔志发于言〕 e。从“言”,“寺”声。
a 孔颖达《毛诗正义·诗谱序》“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句下引。
b 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见《古史辨》卷三下六四八至六五○面。
c 《尚书研究讲义》第一册六十九页,又第二册十一页。参看竺可桢:《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科学》十一卷十二期),顾颉刚《从地理上证今本尧典为汉人作》(《禹贡》半月刊二卷五期)及张清常:《周末的乐器分类法》的《结论》(《人文科学学报》一卷一期)。
d 我相信《左传》是“晚周人做的历史”,但不相信是刘歆等改编的。
e 今本无此四字,杨遇夫先生据《韵会》引《说文》补入,见他的《释诗》一文中。
古文作“”,从“言”,“”声。杨遇夫先生(树达)在《释诗》一文里说:“‘志’字从‘心’,‘’声,‘寺’字亦从‘’声。‘’‘志’‘寺’古音盖无二。……其以‘’为‘志’,或以‘寺’为‘志’,音近假借耳。”又据《左传·昭公十六年》韩宣子“赋不出郑志”的话,说“郑志”即“郑诗”:因而以为“古‘诗’‘志’二文同用,故许(慎)径以‘志’释‘诗’”a。闻一多先生在《歌与诗》里更进一步说道:
志字从“”,卜辞“”作“”,从“止”下“一”,像人足停止在地上,所以“”本训停止。……“志”从“”从“心”,本义是停止在心上。停在心上亦可说是藏在心里。
他说:“志有三个意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从这里出发,他证明了“志与诗原来是一个字”b。但是到了“诗言志”和“诗以言志”这两句话,“志”已经
a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一,二一至二二页。
b 《歌与诗》,《中央日报》昆明版《平明》副刊,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五日。
004 005
指“怀抱”了。《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
子太叔见赵简子。……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
孔颖达《正义》说:“此六志《礼记》谓之‘六情’。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人又以“意”为“志”,又说志是“心所念虑”“心意所趣向”,又说是“诗人志所欲之事”a。情和意都指怀抱而言;但看子产的话跟子太叔的口气,这种志、这种怀抱是与“礼”分不开的,也就是与政治、教化分不开的。
a 分见《孟子·公孙丑》篇“夫志,气之帅也”赵岐注,《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注,《孟子·万章上》“不以辞害志”赵岐注。
“言志”这词组两见于《论语》中。《公冶长》篇云: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a,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先进》篇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言其志”,语更详。两处所记“言志”,非关修身,即关治国,可正是发抒怀抱。还有,《礼记·檀弓》篇记晋世子申生被骊姬谗害,他兄弟重耳向他道:“子盖(盍)言子之志于公乎?”郑玄注:“重耳欲使言见谮之意。”这也是教他陈诉怀抱。这里申生陈诉怀抱,一面关系自己的穷通,一面关系国家的治乱。可是他不愿意陈诉,他自己是死了,晋国也跟着乱起来。这种志、这种怀抱,其实是与政教分不开的。
《诗经》里说到作诗的有十二处:
a 通行本作“衣轻裘”,据阮元《校勘记》删“轻”字。
006 007
一、维是褊心,是以为刺。(《魏风·葛屦》)
二、夫也不良,歌以讯之。(《陈风·墓门》)
三、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小雅·四牡》)
四、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小雅·节南山》)
五、作此好歌,以极反侧。(《小雅·何人斯》)
六、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小雅·巷伯》)
七、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四月》)
八、矢诗不多,维以遂歌。(《大雅·卷阿》)
九、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大雅·民劳》)
十、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大雅·桑柔》)
十一、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大雅·嵩高》)
十二、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大雅·烝民》)
这里明用“作”字的八处,其余也都含有“作”字意。
(一)最显,不必再说。(二)《传》云:“讯,告也。”《笺》云:“歌谓作此诗也。既作,可使工歌之,是谓之告。”《经典释文》引《韩诗》:“讯,也。”《说文·言部》:“数谏也。”段玉裁云:“谓数其失而谏之。凡讥‘刺’字当用此。”
(八)《传》云:“不多,多也。明王使公卿献诗以陈其志,遂为工师之歌焉。”(九)《笺》云:“玉者,君子比德焉。王乎,我欲令女(汝)如玉然。故作是诗,用大谏正女(汝)。”a
这些诗的作意不外乎讽与颂,诗文里说得明白。像“以为刺”“以讯之”“以究王讻”“以极反侧”“用大谏”,显言讽谏,一望而知。《四牡》篇的“‘将母’来谂”,《笺》云:“谂,告也b。……作此诗之歌,以养父母之志来告于君也。”与《巷伯》的“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四月》的“维以告哀”,都是自述苦情,欲因歌唱以告于在上位的人,也该算在讽一类里。《桑柔》的“虽曰‘匪予’,既作尔歌”,《笺》云:“女(汝)虽抵距,已言‘此政非
a 上引叙作诗的句子都在篇末。《大雅·板》篇首章之末,也有“是用大谏”句,或也是叙全诗造作因由的。
b 《说文·言部》:“谂,深谏也。”
008 009
我所为’,我已作女(汝)所行之歌,女(汝)当受之而无悔。”那么,也是讽了。为颂美而作的,只有《卷阿》篇的陈诗以“遂歌”,和尹吉甫的两“诵”。《卷阿传》说“王使公卿献诗以陈其志”,“陈志”就是“言志”。因为是“献诗”或赠诗(如《嵩高》《烝民》),所以“言志”不出乎讽与颂,而讽比颂多。
《国语·周语》上记厉王“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邵公谏道: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晋语六》赵文子冠,见范文子,范文子说:
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故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吾闻古之言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惑也);风(采也)听胪(传也)言于市,辨祅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先王疾是骄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