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書城自編碼: 390686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素质教育
作者: [美]约翰·戈特曼[美]琼·德克莱尔 著,付瑞娟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907653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售價:NT$ 381.0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售價:NT$ 330.0
阴影工作日志
《 阴影工作日志 》

售價:NT$ 330.0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NT$ 442.0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NT$ 258.0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NT$ 498.0
今日宜偏爱(全二册)
《 今日宜偏爱(全二册) 》

售價:NT$ 447.0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NT$ 5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03
《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
+

NT$ 503
《 让孩子远离焦虑 》
+

NT$ 391
《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实战指南 》
+

NT$ 440
《 10后孩子的养育法则 》
+

NT$ 559
《 园丁与木匠 》
+

NT$ 559
《 孩子如何思考 》
編輯推薦:
“婚姻教皇”、人际关系大师、知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经典作品
“婚姻教皇”戈特曼在人际关系领域深耕50多年,是人际关系领域非常杰出的心理学者,在心理治疗领域与罗杰斯、荣格齐名,这本书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畅销26年来,直接影响了数百万个家庭。
每个家长都不可错过的高情商孩子养育指南
在这本书中,戈特曼揭示了4种教养方式对孩子情商的长期影响、情绪管理训练的5 个关键步骤、培养高情商孩子的5个关键期等诸多科学教养的真相,让父母看到0岁到青春期孩子教养的本质,从而大幅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学业表现、健康水平和人际关系质量。
孙云晓、樊登、冷爱、粲然、丹尼尔·戈尔曼力荐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xin研究员孙云晓,帆书创始人樊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数字健康产业连续创业者兼投资人冷爱,作家、三五锄教育创始人粲然,畅销书《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力荐!
湛庐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婚姻教皇”、人际关系大师、知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指导父母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实战手册,所有父母都将从书中找到这些普遍问题的答案: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如何与之沟通?如何教孩子更有效地处理问题,从而建立健康、稳固的人际关系?如何让孩子免受家庭冲突的负面影响?
戈特曼经过50多年的研究,基于一项120个家庭共同参与的心理学调查,揭示了4种教养方式对孩子情商的长期影响、孩子情绪管理训练的5个关键步骤、培养高情商孩子的5个关键期等诸多科学教养的真相,让父母深入了解0岁到青春期孩子教养的本质,从而帮助孩子大幅提升自信心、学业表现、健康水平和人际关系质量。
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对本书推崇备至:“这本书的魅力在于论证的严密性、案例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是值得天下父母和教师用心来读的好书。”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也对本书不吝赞美:“戈特曼给我们提供了有科学依据而又非常实用的指导,帮助父母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情绪调整能力。”
關於作者:
约翰·戈特曼
享誉世界的“婚姻教皇”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西雅图人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从事家庭关系方面的研究长达50多年, 是享誉世界的婚恋关系、人际关系研究专家,被誉为“婚姻教皇”。
人际关系领域非常杰出的心理学者
4次荣获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科学研究者奖章,并获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杰出科学研究者奖章、美国家庭治疗学会杰出贡献奖、美国心理协会家庭心理学分会会长奖章。
与罗杰斯、荣格齐名的心理大师
被《美国心理治疗网络》《美国心理学家》杂志评为20世纪最后25年间,美国心理治疗师眼中10位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与卡尔?罗杰斯、卡尔?荣格共享殊荣。

琼·德克莱尔
编辑,在育儿、心理学与健康等领域进行研究与写作。
目錄
中文版序 是什么让我们在一起 约翰·戈特曼、朱莉·施瓦茨·戈特曼
推荐序1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从父母自身做起 孙云晓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推荐序2 一个艰难的时代:关于孩子与父母 丹尼尔·戈尔曼 畅销书《情商》作者
前 言 成功育儿并不难
第一部分 高情商教养基石
01 情绪管理训练: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关键
02评估你的教养方式:4 种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
第二部分 情绪管理训练
03 情绪管理训练的5 个关键步骤:问题解决的开始
04 情绪管理训练的策略:让情绪表达更有效
05让孩子免受家庭冲突的伤害:家庭成员的情绪管理训练
06父亲参与力:高情商父亲养育法则
07与孩子的成长合二为一:高情商培养的5 个关键期
译者后记
內容試閱
是什么让我们在一起
约翰·戈特曼、朱莉·施瓦茨·戈特曼
戈特曼“亲密关系”系列终于跟中国读者见面了,我和妻子朱莉·施瓦茨·戈特曼(Julie Schwartz Gottman)对此倍感欣喜。借此机会,我们要向所有的中国读者表达诚挚的问候。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引领者。只要是受过教育的人,没有谁不会对中国的灿烂文化、艺术、科学以及对世界的贡献赞叹不已。如今,中国在世界和平发展以及全人类的繁荣等方面起着领导作用。我们对此感到由衷的钦佩,并真诚地祝愿所有中国人幸福、长寿。
我们衷心地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人类是一个大家庭,有许多共同点,我们也正因如此才能如亲人般紧密相连。尽管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分歧和矛盾不断,然而冥冥之中,始终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人类紧密联结在一起,这种力量就是爱。对爱的渴望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人们期待矢志不渝、一生一世的爱。人们期望通过爱建立家庭,共同追寻生活的意义,共同为养育健康、蓬勃而可爱的下一代努力。希望所有人能共享这样的爱。爱是把所有人联结到一个伟大的人类大家庭中的纽带,是凝聚万物的力量。我们愿意和所有人一起,为这种爱欢呼。
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从亲密关系中的“成功者”和“失败者”身上学习关于爱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幸认识了数以千计的伴侣,他们自愿加入我们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中,令我们十分感动。与此同时,我们和同事罗伯特·利文森(Robert Levenson)博士一起,以非常高的准确率预测了美国伴侣亲密关系的未来发展状况。至今,我们对此依然感到非常惊讶。在过去的30 多年里,我们将这种预测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改善亲密关系的实践方法,并在全球许多国家进行了系统性实证研究,以测试这些方法的效果。我们发现,这些方法也适用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伴侣,对此,我们同样感到非常惊讶。当然,在一开始,我们还未对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中国人有十足的信心,好在结果证明,它们也为成千上万个中国人带来了幸福,我们备受鼓舞,也十分欣慰。现在,戈特曼“亲密关系”系列出版了,希望它能继续为中国读者的幸福旅程助力。
当今世界,各国仍存在着较大的政治和文化分歧,以及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两极分化,这使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日益疏远甚至形同陌路。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从现在开始,一起从科学中学习坚韧而持久的爱吧。只有爱能让我们求同存异,并意识到彼此是真正的兄弟姐妹。同样,在寻找人生伴侣的过程中,我们将看到,拥堵的冲突之路可以轻而易举地变成辽阔的相爱之路。在戈特曼“亲密关系”系列中,我们希望每个人都会看到,在我们对爱人日常的愤怒和失望中,其实蕴藏着欲望、梦想,也蕴藏着可以将冲突转变为亲密联结的蓝图。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如何把冲突转化为联结。也许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无论身处何地,学会深爱他人都是我们通往共情、慈悲和爱的必由之路。

03 情绪管理训练的5个关键步骤:问题解决的开始
我还记得发现情绪管理训练在我女儿莫利亚身上奏效的那一天。那时她刚两岁,我们去国外探访完亲戚,正在回国的航班上。无聊、疲惫、烦躁的莫利亚开口要她的斑马,那是她喜欢的毛绒玩具。但不幸的是,我们粗心地把这个玩旧了的动物玩具装在了托运的行李箱里。
“亲爱的,我很抱歉,但我们现在不能要小斑马。它现在正躺在一个大行李箱里,而这个行李箱在飞机的另外一个地方。”我向她解释道。
“我想要小斑马。”她可怜地哀求道。
“我明白,宝贝。但小斑马现在不在这儿。它在下面的行李舱里呢,在下飞机前爸爸也没办法把它弄出来。对不起!”
“我就要小斑马!小斑马!”她嘟囔着,接着就哭了起来。
她在安全座椅里扭动着,试图探身去够地板上的一个包,她之前见我从里面拿过零食。
“我知道你现在想要小斑马。”我对她说着,感觉自己的血压正在上升。“但它不在那个包里。它不在这儿,我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样吧,我们一起看厄尼〇1吧。”我边说边摸索着拿她喜欢读的图画书。
“不要看厄尼!”她哭闹道,这时她已经生气了。“我就要小斑马。现在就要!”
此时,飞机上的人都在望着我,乘务员、我的妻子和过道另一侧的乘客们都在等着我做点什么。我看着莫利亚,她的小脸因为生气而憋得通红,我想象着这一刻她有多么失落。我不是她的“万能老爸”吗?我不是曾按她的要求制作出了花生黄油口味的三明治吗?我还曾拿着电视遥控器一按,给她变出一只巨大的紫色恐龙。现在,我怎么会把她喜欢的玩具置于千里之外呢?难道我不知道她有多么需要它吗?
我的感觉糟透了。忽然间,一丝亮光在我脑中闪过:我或许不能把斑马送到她手边,但我可以给出作为父亲应该给的安慰。“你希望现在就能抱着小斑马。”我对她说道。
“是的。”她伤心地回答道。
“所以你很生气,因为我们不能把它拿过来给你。”
“没错。”
“你希望现在就能有小斑马陪伴。”我重复道。她好奇地看着我,甚至有点儿吃惊。
“是的。”她嘟囔着,“我现在就想和它在一起。”
“你现在很累,如果能抱着小斑马,闻着它的味道,一定感觉很好。我也希望小斑马能在这里,陪在你身边。我甚至希望我们能跳出这些座椅,找一张巨大的床,床上摆满了你的玩具和枕头,要是能躺在那里就太好了。”
“是啊。”她赞同道。
“因为小斑马在飞机的另外一个地方,我们不能把它拿过来给你,”我说道,“所以你才感到这么失望。”
“是的。”她叹了口气。
“真对不起。”我说道,看着她脸上的紧张感慢慢消失。她把头靠在自己的安全座椅上休息,又温和地抱怨了几次,但她变得越来越平静,几分钟后就睡着了。
共情:情绪管理训练的基础
现在,让我们花点儿时间想象一下,生活在一个同理心缺失的家庭里,生活将会怎样。把你的家想象成这样一个地方:你的父母期望你从始至终保持积极、愉快和平静的状态。在这个家里,伤心或愤怒都被看作失败的象征,或者预示着一场灾难的到来。每当你情绪不好时,父母都会变得异常焦虑。他们会告诉你,他们希望你能对现状满意、乐观,多看看事物“积极的一面”;他们希望你永远不要抱怨,永远不要说哪个人或哪件事的不是。而你,作为一个孩子,觉得父母讲的这一切都是正确的,相信坏情绪就是坏孩子的标志。所以,你尽自己所能,按照他们的期望去生活。
问题是,生活中接二连三的麻烦不断出现,保持这个幸福的外表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你的小妹妹闯进了你的房间,弄坏了你收藏的漫画书。你在学校为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受罚,而你的好朋友眼睁睁看着你被冤枉。你每年都带着自己设计的项目参加科学比赛,但每次都扫兴而归。还有糟糕透顶的家庭旅行,父母在你面前吹嘘了好几个月,最后却证明不过是单调乏味的汽车观光之旅,一路上听着妈妈赞叹她眼中引人入胜的风景,听着爸爸不停地介绍那些他自以为魅力无穷的历史古迹。
然而,这一切都不应该让你心烦。如果你抱怨你的妹妹是个“害人精”,妈妈会主动替你圆场,说:“这肯定不是你的真心话,对吗?”谈到在学校里发生的不快时,爸爸会不问青红皂白地说:“一定是你在学校做了什么事情惹怒了老师。”科学项目比赛?“别再提了,明年你会进步的。”家庭旅行呢?趁早更别提了,你可不想听到诸如“我和你爸爸花了那么多钱带你去犹他州旅行,你却……”之类的话。所以,一段时间后,你学会了闭嘴。如果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问题,你就会给自己戴上微笑的面具,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觉得没必要让老爸老妈不开心,因为他们讨厌问题。
吃饭的时候,爸爸问道:“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
“很好。”你回答道,带着略显僵硬的笑容。
“那就好,那就好。”爸爸转而说道,“把黄油递过来。”
在这样一个需要假装的家庭中长大,你学到了什么呢?首先,你会觉得自己和父母不是同一类人,因为他们看起来没有你那些不好的、危险的感受。你还明白,如果出现那些感受,你就会成为问题:你的伤心将是美好中的不足,你的愤怒将会让整个家族蒙羞,你的恐惧将成为他们前进的绊脚石。如果没有你和你的这些想法,他们的世界就会更完美。
时间长了,你觉得似乎没必要再和家人谈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这让你感到很孤单。但你明白,只要能继续伪装幸福,每个人都会过得很好。
当然,事情会变得越来越令人困惑—随着渐渐长大,你发现有太多证据证明这个世界确实是一个充满烦恼的地方。你的生日来了,但你得不到唯一想要的玩具;好朋友又交了一个好朋友,只剩你自己一人在餐厅排队就餐;你戴牙套了;深爱的奶奶去世了……
但你依然相信不应该有那些不好的想法。所以,你成了一个掩盖自己真实想法的“大师”,甚至比那还要高明—你努力让自己对这些事情不要有感觉,你学会避开那些会带来冲突、愤怒和痛苦的场合,你和身边亲密的人保持距离。
否定自己的情绪并不总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无论如何你都努力去尝试。你学着通过分散注意力来回避问题,试着通过娱乐消遣来排解压力。有时,你通过吃东西来平复自己不好的情绪。电视和电脑游戏能帮你暂时忘记痛苦,从问题中脱离出来。用不了几年,你就有本事找到一些更有效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而在你忍受这一切的过程中,你依然在坚守着自己的快乐前线,让你的家人满意,让一切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然而,如果换一种方式,你的生活将会怎样呢?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对你有同理心、理解你的家庭里,而不是一个一味要求你积极乐观的家庭里,你的生活会怎样呢?想象一下,如果当你的父母问“你好吗”时,仅仅是因为他们想知道事情的真相,那你将不会强迫自己每次都回答“还可以”,因为你知道如果你告诉他们“我今天过得很糟糕”,他们也能够平静应对。他们不会主观臆断地下结论,也不会觉得你生活中的每个问题都是他们必须搞定的巨大灾难。他们只会听你接下来说什么,并努力来理解你、帮助你。
如果你告诉他们,你在学校和同伴打架了,妈妈会问清楚是怎么回事,会关心你的感受,会想自己能否帮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你和老师之间有误解,你的父母不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和老师站在一边,他们会仔细听你讲述事情的经过,他们会相信你说的话,因为他们相信你说的都是实话。如果你的科学项目又失败了,爸爸会告诉你,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也有和你一样的经历,他知道那种站在全班同学面前紧张地摆弄着机器,而它却只摇晃了几下就夭折了的感受。如果你的小妹妹撕坏了你搜集的连环漫画书,妈妈会把你搂在怀里,安慰道:“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生气,你特别珍惜这些漫画书,你已经搜集它们很多年了。”
如此一来,你可能觉得自己没那么孤单。你会觉得,不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将站在自己一边,支持自己。知道父母理解自己心里的感受,你将更愿意向他们寻求支持。
从简单意义上讲,共情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那么,有共情能力的父母会怎样做呢?当看到孩子流泪的时候,我们会想象自己就是这个孩子,并理解他的痛苦。当看到孩子愤怒地跺脚时,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懊恼和怨气。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把这种亲密的、情绪上的理解传递给他们,就等于我们认可了他们的经历,并带领他们学着安慰自己。这种技巧,让我们和孩子“在同一条船上”,不管前方是激流还是岩礁,我们都能一起见证,并指引孩子按照正确的轨道前行。即使我们的关系中出现险滩—就像青春期经常发生的那样,我们也能帮助他们越过障碍,找到自己的方向。
为什么共情具有如此大的力量呢?这是因为共情能让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盟友,而非旁观者。
现在,花一点时间,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因为隔壁的孩子不愿意和自己玩,8 岁的威廉沮丧地回到家里。这时,正在读报纸的父亲鲍勃只是抬起头说了句:“不要再这样了!威廉,你是大男孩了,不是小娃娃了。不要每次别人一冷落你,你就难过成这样!别想它了,干点儿别的,给你的同学打个电话,读读书或者看看电视。”
因为孩子总是习惯性地相信父母的评价,所以威廉极有可能会这样想:“爸爸说得对。我的表现就像个孩子,这就是隔壁的男孩不愿意跟我玩的原因。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就不能像爸爸说的那样,忘记这事?我这人真是太逊了。没有人想和我做朋友。”
现在,再想象一下,当威廉进门时,如果鲍勃换一种不同的回应方式,威廉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鲍勃放下手中的报纸,看着自己的儿子,问道:“威廉,你看起来有点儿不高兴。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会怎样呢?
如果鲍勃敞开心扉,真正听进去儿子在说什么,说不定威廉会对自己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和爸爸之间的对话可能会这样展开:
威廉:“汤姆和帕特里克不让我和他们一起打篮球。”
鲍勃:“我猜这一定让你很伤心。”
威廉:“是的,我简直要疯掉了。”
鲍勃:“我看得出来。”
威廉:“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就不能和他们一起投篮?”
鲍勃:“你问他们了吗?”
威廉:“没,我也不想问。”
鲍勃:“那你接下来想做什么?”
威廉:“不知道,我想我还是干点儿别的吧。”
鲍勃:“你觉得这样做,是更好的主意?”
威廉:“ 没错,我想他们明天说不定就改变想法了。我还是给同学打个电话,或者看本书,看电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显而易见,二者的区别之处在于父母是否有对孩子共情。在两个场景中,爸爸鲍勃都很关心儿子的感受。或许,他一直担心威廉对伙伴们的拒绝太敏感,想让儿子变得更坚强一点。然而,在第一个情形中,鲍勃犯了一个父母常犯的错误:让自己对儿子的期待变成了与儿子交流的阻碍。
他不但没有共情,还对儿子进行指责,给他上了一课,抛给他一些建议。结果,他的好心却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威廉更伤心地走开了,更加被误解,更加像个胆小鬼。
相反,在第二种情形中,鲍勃花时间聆听儿子的心声,让儿子明白,爸爸理解他的感受。这让威廉感觉更坦然,对自己更有自信。威廉自己想出了一些爸爸可能要给他的建议,找另一个玩伴,看看书,等等。但这些想法是这个小男孩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当他走开的时候,他的自尊心完好无损。
共情就是这样起作用的。当我们试着去理解孩子的经历时,他感受到了我们的支持,知道我们和他站在一边。如果我们尽力不去批评他,不漠视他的感受,不试着把他从自己的消极情绪中转移出来,他就会允许我们进入他的世界,会告诉我们自己的感受,与我们分享观点。他的动机看起来将不再那么神秘,这又促成了彼此间的进一步理解。孩子开始信任我们。
当生活中出现冲突时,孩子会和我们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解决难题。孩子甚至还会尝试和我们进行头脑风暴,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将来真的听取我们的建议。
讲到这里,如果你们觉得我把共情这一概念讲得太简单了,那是因为它本身就不复杂。共情,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立场,并随之做出回应的能力。
然而,共情的概念虽然简单,并不代表它实施起来就很容易。
在接下来的几页,你将读到情绪管理训练的5 个关键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就能做到共情,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正如第1 章中提到的那样,这几个步骤包括:
觉察到孩子的情绪。把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彼此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用言语为孩子的情绪贴上标签。划定行为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在第4章中,你将读到情绪管理训练的其他策略,以及一些不适合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情形。除此之外,你还会看到两个测试,一个是本章中用来评估你对情绪的感知能力的测试,另一个是第4 章中用来测试你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技能的测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