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药毒理学("十四五"精品教材)

書城自編碼: 390545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徐宏喜、冯奕斌、汪选斌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862537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9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上兵伐谋 战略、外交与三国风云
《 上兵伐谋 战略、外交与三国风云 》

售價:NT$ 340.0
MATLAB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仿真(第2版)
《 MATLAB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仿真(第2版) 》

售價:NT$ 481.0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增订版)
《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增订版) 》

售價:NT$ 319.0
进化深度学习
《 进化深度学习 》

售價:NT$ 529.0
教你传承家庭财富:信托设立指南
《 教你传承家庭财富:信托设立指南 》

售價:NT$ 475.0
多模态大模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范式
《 多模态大模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范式 》

售價:NT$ 643.0
大地颂歌
《 大地颂歌 》

售價:NT$ 421.0
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型公司:用数据和人工智能升级企业
《 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型公司:用数据和人工智能升级企业 》

售價:NT$ 4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91
《 网络传播概论(第5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 》
+

NT$ 248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
+

NT$ 493
《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 》
+

NT$ 335
《 数据结构——Java语言描述 》
+

NT$ 534
《 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4版) 》
+

NT$ 291
《 生态学(第四版) 》
編輯推薦:
中药毒理学属于新兴交叉学科,涉及中药学、中医学、毒理学等学科领域,是沟通中西医、联系中西药、跨越医学和药学、衔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翔实,系统性和实用性强,将基础与临床相联系,对中医药学术创新、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分为总论、各论、附篇三个部分,总论论述了毒性中药的概念、历史、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学科任务,以及毒效动力学、毒代动力学、影响毒性的原因、中毒原因及防治、毒性中药的管理,从理论和技术上对中药毒理学进行了总结;各论收录164种毒性中药,按药效分类。每药包括概述、毒性成分、毒性作用与机制、毒代动力学、毒性作用的预防、中毒救治;附篇论述中药合用、中西药合用对毒性及疗效的改变。最后附录常见英文术语缩略词以便读者查询。
關於作者:
徐宏喜,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发表SCI论文200多篇。研究领域:抗肿瘤中药、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新药开发等。冯奕斌,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国家药典委第十二届委员,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委员。专业方向: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和中医内科学。汪选斌,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二级主任药师。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抗肿瘤中药药理学及武当道教医药。
目錄
总论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中药毒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学科任务/3
第二节 中药毒理学史与“毒药”相关概念的演变/6
第二章 中药毒效动力学/10
第一节 概述/10
第二节 中药毒性的发生与发现/11
第三节 中药毒性特征与常用参数/13
第四节 中药毒性作用/14
第五节 毒性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方式和致毒机制/16
第三章 中药毒代动力学/27
第一节 毒性中药的体内过程/27
第二节 毒性中药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33
第三节 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毒代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36
第四章 影响中药毒性作用的因素/39
第一节 药材因素/39
第二节 机体因素/41
第三节 环境因素/42
第五章中药中毒原因及防治/44
第一节 中药中毒的原因/44
第二节 中药中毒的预防/45
第三节 中药中毒的诊断/51
第四节 中药中毒的救治/54
第六章毒性中药的管理/57
第一节 毒性中药的分级/57
第二节 毒性中药的分类和种类/59
第三节 毒性中药的使用/62
各论
第七章 解表药/71麻黄/71细辛/73苍耳子/74薄荷/76柴胡/77
第八章 清热药/80
天花粉/80黄连/81 龙胆/83苦参/85 藤黄/86山豆根/87北豆根/89鬼臼/90金银花/91 重楼/92穿心莲/94大青叶/95板蓝根/96 青黛/97蒲公英/98野菊花/99鱼腥草/99 白头翁/100半边莲/101半枝莲/102熊胆粉/104千里光/105 鸦胆子/106四季青/108青蒿/109白薇/111三颗针/112臭灵丹草/112 飞扬草/113 苦木/114绵马贯众(附:绵马贯众炭)/115紫其贯众/117
第九章 泻下药/118
大黄/118芦荟/121 番泻叶/122火麻仁/124甘遂/125京大戟/126芫花/128商陆/129 巴豆(附:巴豆霜)/130
牵牛子/132千金子/133 蓖麻子/135
第十章 祛风湿药/137
雷公藤/137 昆明山海棠/139防己/140闹羊花/141威灵仙/143 眼镜蛇/144 蕲蛇/145徐长卿/146青风藤/147 两头尖/148金铁锁/149 丁公藤/150地枫皮/151 两面针/152
第十一章 芳香化湿药/154
厚朴/154
第十二章 利水渗湿药/156
泽泻/156 香加皮/157 泽漆/159关木通(附:广防已、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160虎杖/163
第十三章 温里药/165
附子及川乌(附:草乌、雪上一枝蒿、关白附)/165 吴茱萸/170花椒/172 丁香/173
第十四章 理气药/175
川楝子/175 薤白/177 青皮/178九里香/180
第十五章 消食药/181
山楂/181 莱菔子/182
第十六章 驱虫药/184
使君子/184 鹤虱/185 南鹤虱/186
第十七章 止血药/188
蒲黄/188 三七/189艾叶/191
第十八章 活血化瘀药/193
莪术/193 三棱/194川芎/195 延胡索/196丹参/198小叶莲/199急性子/200桃仁/201 益母草/202马钱子/203土鳖虫/205水蛭/205 斑蝥/207红娘子/208青娘子/209
第十九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210
半夏/210天南星/212 白附子/213大皂角/215黄药子/216桔梗/218苦杏仁/219葶苈子/221白果/222 洋金花/224天仙子/225华山参/226
第二十章 安神药/228
朱砂/228远志/230
第二十一章 平肝息风药/232
罗布麻叶/232钩藤/234天麻/235全蝎/236蜈蚣/238牛黄/ 239
第二十二章 开窍药/241
麝香/241 蟾酥/243樟脑/244 猪牙皂/246
第二十三章 补虚药/248
人参/248西洋参/250黄芪/251 甘草/253补骨脂/255鹿茸/256 当归/257何首乌/258榼藤子/260
第二十四章 收涩药/262
罂粟壳/262五味子/264 肉豆蔻/265
第二十五章 涌吐药/267
常山/267 瓜蒂/268胆矾/270藜芦/ 271
第二十六章 外用药/274
雄黄/274硫黄/276木鳖子/277土荆皮/278蜂房/278大蒜/279升药/280白降丹/281 砒石/282轻粉/284铅丹/285 干漆/287蛇床子/287狼毒/288
附篇
第二十七章 中药相互作用毒性及疗效改变/293
第一节 中药相互作用毒性增强或疗效降低/293
第二节 中药相互作用毒性减弱/301
第三节 中西药合用毒性增强/307
第四节 中西药合用毒性减弱/313
常用术语缩略词 /320
內容試閱
中药毒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产生毒性反应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旨在提供预防及救治中药中毒的科学依据。为适应新时期学科建设、响应教学一线师生的需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专家编写了《中药毒理学》。《中药毒理学》是介于毒理学和中药药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深化对中药毒理学的理解。因此,本书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已出版“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第3版)的延伸教材,是《中药药理学》知识拓展的有益补充,旨在促进中药毒理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对中药毒理学的认识、应用能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教材的编写人员均为全国教学一线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其编写内容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药药理学》(第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力求以学生为中心,做到重点突出、成熟精炼,知识体系线条化、条理化,使学科体系有延续性,以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
全书共分为总论、各论和附篇三部分。总论部分包括中药毒理学及其毒动学、毒效学基本概念、定义,影响中药毒性作用的因素、中药中毒原因及防治、毒性中药的管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药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毒性成分、毒性作用与机制、毒动学参数等。同时,本教材还重点讲解了影响中药毒性作用的因素,如用药剂量、使用方法、疾病状态等,以及中毒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旨在为中医药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中药的毒性作用,一方面需要了解其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注意中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药的毒性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各论部分按照中药功效常用分类原则,分章介绍毒性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作用与机制、毒代动力学、毒性作用的预防、中毒救治。其中关于药味分类,本教材从便于分述毒性中药的角度出发,参照中药学常用分类进行了细化,在《中药药理学》(第3版)的基础上增补了驱虫药、涌吐药、外用药。对于药材基原、功效,除特别注明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为准,对于毒性成分我们还提供了化学结构式,给出了CAS(美国化学会化学文摘社)编号,并与SciFinder数据库进行了核校,有助于读者快速检索。本教材不仅仅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列的83种毒性中药,还在此基础上扩展至164种。对于缺乏毒动学数据者,则参考其药动学现有成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药存在药效和毒性的双重属性,一些中药毒性成分亦为活性成分,使用不当会导致中毒,在此我们亦专门提出,使读者尤其是同学们对中药药效和毒性的双重属性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于药材的典籍出处,我们以现有中药学教材、《中华本草》为准。对于研究不成熟,缺少毒性成分、毒性作用与机制、毒动学乃至药动学等多项文献资料,以及药食两用毒性低者,本教材略写或不予收录。附篇论述中药合用、中西药合用对毒性及疗效的改变,包含中药相互作用毒性增强或疗效降低、中药相互作用毒性减弱、中西药合用毒性增强、中西药合用毒性减弱四个部分。此外,本教材将文中的专业术语缩略词进行了汇总,便于读者随时查阅。
尽管《中药药理学》教材的编写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且经过多次修订,相对较为完善,但作为其姊妹篇《中药毒理学》的编写尚属首次,若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在后续的修订中得以完善。
《中药毒理学》编委会
2023年7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