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国际视野中的生态环境安全法治

書城自編碼: 390330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經濟法/稅法
作者: 莫菲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779214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被动成交:让业绩质变的微进步指南
《 被动成交:让业绩质变的微进步指南 》

售價:NT$ 442.0
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 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

售價:NT$ 308.0
推荐系统:算法、案例与大模型
《 推荐系统:算法、案例与大模型 》

售價:NT$ 559.0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

售價:NT$ 335.0
兵临险境 : 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
《 兵临险境 : 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 》

售價:NT$ 839.0
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
《 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 》

售價:NT$ 941.0
轩辕黄帝认同与建构研究
《 轩辕黄帝认同与建构研究 》

售價:NT$ 549.0
反刍效应:为什么产生反复的负面情绪和思维以及如何避免和阻止它
《 反刍效应:为什么产生反复的负面情绪和思维以及如何避免和阻止它 》

售價:NT$ 4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04
《 债法通则之四: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黄茂荣法学文丛 》
+

NT$ 209
《 股权转让研究 》
+

NT$ 338
《 中国反垄断行政执法报告(2008~2015) 》
+

NT$ 475
《 《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的若干制度研究 》
+

NT$ 273
《 农村土地承包案件审判参考 》
+

NT$ 479
《 保险资金运用:法律合规与风险控制 》
內容簡介:
本书在风险社会和人类世的场景之中,对生态环境安全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进行界定,并对生态环境安全法的范围和体系进行探讨。本书以生态安全法的时代背景为统领,以理论创新编和制度创新编为节点,分别从理念、原则、主体、行为、程序、救济、问责等多个维度讨论生态环境安全法的基本理论,并对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水安全等四个生态环境安全法领域的具体问题和制度创新进行考察,最后对环境安全法治前瞻性展望,着力建设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法治。
關於作者:
莫菲,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讲师,美国纽约州注册律师。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学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博士。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环境资源法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职国际著名律师事务所。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法、国际法与比较法、行政法、国际组织、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目錄
绪论:生态文明和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生态环境安全法
理论创新编
第一章 生态环境安全法的理念
第一节 主体之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
第二节 价值之辨:环境正义在科学不确定性下的转向
第三节 认识之辨:风险知识的合作生产
第二章 生态环境安全法的原则
第一节 人类宜居原则
第二节 风险预防原则
第三节 不倒退原则
第四节 合作治理原则
第三章 生态环境安全法的主体
第一节 传统主体:国家
第二节 新型主体: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
第三节 新型主体:国际组织
制度创新编
第四章 气候安全法治创新
第一节 气候安全的要义
第二节 气候安全法基础问题:气候紧急状态
第三节 气候紧急状态的域外经验
第四节 气候安全法治发展
第五章 生态安全法治创新
第一节 生态安全的要义
第二节 生态安全法具体化:生态保护红线
第三节 生态保护红线的域外经验
第四节 生态安全法治发展
第六章 生物安全法治创新
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要义
第二节 生物安全法特别问题:实验后动物处置
第三节 实验动物法治的域外经验
第四节 生物安全法治发展
第七章 水安全法治创新
第一节 水安全的要义
第二节 水安全法新问题:海水淡化立法
第三节 海水淡化法的域外经验
第四节 水安全法治发展
结语:生态环境安全法治前瞻——安全与韧性的结合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独木不成林
  时间在生命的迁徙中留下足迹。2015年,调令到达时,拎着随身行李踏上单程火车,不回头地投入另一种忙碌中去。失去,还是获得?是个问题。
  50岁开始的“北漂”生活,被学术活动填充了几乎所有的空余,不曾感受到孤独。
  北京的环境法学人,以连续举办专题讲座的格调,表达了对一个新来者的接纳。一场又一场畅所欲言的学术讨论、其乐融融的师生交流,一度多一度的温暖对流在每个人心间。
  北京的法学圈,以邀请参加学术交流的方式,传递着对一个“业余”学者的关注。为中国法学会三大论坛发言或主持,一次又一次的观点碰撞、不同法域的思维纷呈,一刻深一刻的启迪激荡着每个人的脑海。
  还有,在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上与环境医学学者一起访谈;在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与环境执法者探讨;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治霾在行动”年会上呼吁环境保护须强化法治思维与法治方法、主持学生模拟环保法庭大赛、参加环境立法修改论证会、主持环境司法研究中心会议……一处又一处的跨学科对话、多种方法的全景观察,一分宽一分的视野提升着每个人的境界。
  这就是曾经向往的氛围吧!有来自不同学校的学术联盟,有多方发起的理论研讨,有多种观点也多了关爱,有争论交锋也多了同舟共济。学术观点一直都可能不同,当质疑、辩论、分歧在催化着学者之间的感情时,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对环境法学科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每个人都始终是别人思想的扩音器和放大器,正如别人——这个学术共同体中的每个人——也始终是这个人思想的扩音器和放大器一样。
  只是,在北京的夜晚,环境法树会时常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那棵慢慢成长着的小树,秋风落叶,雪雨冰霜,真的是在不经意间得到,在恋恋不舍中失去吗?也许,我欠下的不仅是一个告别。
  离开武汉后,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提出了辞去学术职务的申请,将湖北省环境资源法学会的职务做了交接,也不再担任湖北经济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一心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业余学者”,保持一份真正的学术兴趣,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也是为了告别,我将七年前为“环境法之树文丛”写的总序——“小树慢慢长”放到微信上,请大家和我一起,重温一棵环境法小树的成长。
  春节时,有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内放了一张他们种下的“环境法树”照片:白梅盛开、春意盎然。在“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悠然中,惊觉“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的落寂,心底涌起的潮湿阻滞了“点赞”的手指。
  伟大的思想不如伟大的行为,无须吹擂;若是无法成就伟大的事,就用伟大的方法,去做微小的事!我能做的,是带上“环境法之树文丛”继续前行,让这棵树上的枝叶与果实融入环境法森林;让“风景这边独好”的淡然与环境法花园的锦绣相互依偎,灿烂环境保护的春天。
  于是,有了现在变脸但不变心的“环境法之树文丛”。希望从今以后,能够有更宽的选稿范围,发现更多的优秀作者,培养更多的学科团队,成为更多环境法研习者的选择。
  感谢这半年的收获,这是学者之交当之无愧的奖赏;感谢这半年的活动,这是学问之路不可或缺的阅历;感谢这半年的尚不如愿,这是学术之岸必须奋力前行的理由。
  吕忠梅
  2016年2月26日于北京
  小树慢慢长
  (代总序)
  时间是一把筛子,漏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回忆。
  二十多年前,还不知道目标总是在不确定的未来时,埋下了一粒环境法的种子,在期待着环境法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日子里,拨开重重阻碍与琐碎,一直朝着目标前行。回望时才知道:时间曾经以各种方式来过又走了,一切看上去都平静如水,波澜不惊。
  水是千年的风,风是千年的水。
  环境法树在昼夜了无痕迹的交替中渐渐生长,静坐在时光的怀里,感觉着根须前行时不屈的努力,觊觎着新枝抽出时专注的神情,触摸着树干伸展时细微的叹息。风吹过,留下一片絮语;雨打来,带走一点落寂。每当我走进课堂,站在讲台上,望着眼前一张张充满着朝气的脸,骄傲与自豪油然而起:因为有你们,环境法才长成了一棵树,一棵有枝枝蔓蔓、有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动力的树,而不是一根无本之木的电线杆,一根没有枝叶、没有生长的活力与动力的电线杆。于是,总在讲述环境法树的故事,告诉大家,在我的心中,每一个人、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都可能成为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一朵小花、一颗果实。其实,自从有了环境法,从来不缺少快乐、喜悦和欣慰,也少了烦恼、皱纹和白发。
  从1985年两个人的环境法教研室,到现在的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有了自己的硕士点、博士点;从四处找人、找钱编一本简明环境法辞典,到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地方立法研究项目,有了自己的网站、刊物;从四处寻找合作伙伴,到当下国际与国内的邀请不断、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有了自己的特点、成就。环境法树的年轮清晰可见:1989年,第一个环境法教授受聘;1993年,增加了一名环境法副教授;1997年,在经济法专业内开始招收环境法方向硕士研究生;2000年,环境法硕士点成立;2001年,独立招生;2004年,开始在民商法专业招收环境民法方向博士研究生;2005年,环境法博士点成立;2006年,独立招生。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一项又一项的课题,一年又一年的辛勤,环境法树根深了、枝繁了、叶茂了,伸展的枝干有力了,垂下的绿荫成片了,吸收的养分充足了。
  小树慢慢在长大,成长的日子充满着不确定。
  一些曾经的环境法人如今已经远离,一些满怀梦想的淘金者来了又失望而去,一些拔苗助长者成了环境法园地里经常的游客,一些坚守者从来不曾放弃。当今世界,到处充满着诱惑、机遇随时出现在左右、信息以秒为速度在更新,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实在是既万幸也不幸。瞬息万变的机遇、铺天盖地的信息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可以站在寂寞的前人肩头而不必忍受前人的寂寞,却也遭遇了前人绝对不可能想象的喧闹与浮躁,可能成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到处碰壁的无头苍蝇,在被误导、被蒙蔽、被扭曲、被抛弃的犹豫、恐惧与彷徨中迷失,与目标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这个时代,面对经常的南辕北辙,要找准目标并且不停前行,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神经与坚韧的毅力。
  历史一直都掩藏在现实之中,从事环境法研究和做任何一件事情一样,最需要的是定位。学术研究领域,是一个典型的由认知控制的世界,认知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定位的价值不在于完成了多少环境法论著,而在于决定是做学问还是写文章,或者说是为什么写文章。学者与写手的最根本区别与其说是性格,不如说是抱负,毕竟人各有志。在中国目前的情形下,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从政治家到黎民百姓最经常谈论的话题,写一些应景的文章、做一点庸医开药方的事情、出一两部人云亦云的书十分容易。但是,如果要做学问,就必须扪心自问:你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它的寿命应该有多长?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是否还会有人参读,文章中的思想是否还能给后人带来启迪?只有想清楚并回答了这些问题,才会有不计得失的勇气,突破思想、情绪、身体的层层包围,让大脑始终保持与真我的联系,不被浮尘、面具所蒙蔽。环境法内功的修炼,就是学术品质、素养、能力、精神的凝聚,选择学界喧闹中的沉静,一心只为环境法的发展,就必须经受住诱惑。
  做暂时的还是永久的胜者,是一个选择。
  每一个进入或者准备进入环境法研究领域的人都面临这种选择,选择本身即是一种态度。做暂时的事情,只要善于抓住一时一事便可,是机会主义者;做阶段性的事情,只要能够看到眼前就行,是实用主义者;做永久的事情,却需要在舍弃中获取,执着于某一件事情,是理想主义者。其实,暂时性的胜利是有限的,因为机会永远公平,你在得到一个机会的同时也失去了另一个机会。阶段性的成功是不可靠的,因为实用的功能总会被时间淘汰。因此,你应该做永久的事情,成为永久的胜利者。学术的辞典中不应该有泡沫,研究的领地里当然要拒绝炒作。
  我知道,自己远不足以成为战略领袖,也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做得完美。但我明白,可以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培养人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养成领袖之风、成为栋梁之材。毕竟,人生无轮回,事业有轮回。一个学科的发展、一种学术理论从产生到完善,绝非一个人或几个人、一年或者几年就能完成的事情,尤其是像环境法这样的充满革命性、交叉性、互动性的新兴学科,有许多理论需要探索,有许多途径需要开辟,有许多方法需要践行,更需要多人的努力、合作与传承。
  一个人在黑暗中行走是孤独的,手拉着手一起走才会快乐。
  有些事情似乎不容选择,而是宿命,只有时间担当着主角,而命运中的当事者却浑然无知。环境法树上的枝条与叶子连在一起,成就了勇往直前的力量。在这里,无论先后、不管大小,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集中奋发向上的精神,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虽然并不是每一步都那么美好,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合适,但其中的成员都有着一样的热情与信念,愿意参与这份坚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热爱,都在努力地学习、认真地思考、踏实地工作、积极地争取。我不断地在提醒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经历而不是成绩。
  每一次课题申报,每一次学术会议,每一次论文答辩,同事和学生的投入与热情,时常让我感动。但我却总是不动声色地将表扬藏在心里,毫不留情地把批评告诉他们。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才能进步,不致被暂时的、阶段性的成果而冲昏头脑,沉湎于自己的兴奋与成就感不能自拔。课题成果完成、毕业论文答辩通过都只是一小步,离目标还有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环境法树挂果了,等待收获的喜悦掩藏不了也无须掩藏。也许这些果实还有点青涩,尚待成熟;也许它的养分还不够充足,还须汲取。我只想采撷一部分来请大家品评,其中有近年来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承担的课题成果,有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思想试验的结果只有经过众人的评判才可能被认同或被唾弃。环境法树只有在与相关学科和法学各学科不断的交流与相互启迪中,才能获得更丰富的营养,生长得更加茂盛。
  推开初冬的窗户,环境法树在夜空里熠熠生辉,我举起心中的希望,邀明月,共皎洁!
  吕忠梅
  2007年11月22日于宜昌
  生态环境安全法治新视野
  (代序)
  在法价值体系中,安全是作为目的价值的存在。个人需要安全的社会环境安身立命,社会需要安全的国家环境发展经济,国家需要人民安全与社会安全稳固政权。在当代社会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些可能导致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的资源危险、能源危险和环境危险等非传统风险,已成为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同等重要的国家安全风险,关乎国家、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也关乎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尊严生活。如何“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必然成为生态文明时代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我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来观察世界,便不难发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规律。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严重环境污染的巨大挑战,生态环境安全已经成为决定人类能够走多远的重要因素。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守住生态环境安全边界就是守住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脉。以法律的方式确立生态环境安全价值,有利于树立生态理性,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个人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不仅归属于他自己,还包括影响者与被影响者、人与自然、当代与未来,个人的行为必须受到整体公平与正义的约束。因此,必须超越个人的、局部的、眼前的经济利益,将人类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纳入法律的考量,生态环境风险的化解既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权益,也是每个人都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莫菲所著的《国际视野中的生态环境安全法治》一书,是近年来研究生态环境安全法治难得的佳作。作者具有跨学科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充分利用自身的多外语语种优势,广泛搜集最新外文资料,综合运用法学、环境科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纳入风险社会与“人类世”“韧性”“环境—社会—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等新理念,以定性研究和规范分析为基础、适当运用定量研究和案(事)例分析,展开对生态环境安全法的全面系统研究,为读者呈现了一部视野广阔、内容丰富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本书从理论视角的理念革新、原则迭代和主体更新,以及实践视角下的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水安全现状考察,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提出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传统环境法学理论既有突破也有拓展,对于促进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法治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值得高度重视。
  在理论创新方面,作者以“安全”为视角对生态环境安全法理念进行了主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等三方面的革新:将人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拓展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环境正义理念在科学不确定性情境下的新内涵;提出“风险知识合作生产”新观点。同时,作者结合既有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生态环境安全法的人类宜居、风险预防、不倒退、合作治理四原则,并专门针对安全内涵扩大化、传统国家职能私有化和国际化等新趋势,探究国家这一传统主体和公民、企业、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新型主体在生态安全法治建设中的角色新定位。
  在制度创新方面,作者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水安全法治现状的考察,在梳理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水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总结气候变化对法律体系构成的破坏性挑战,归纳生态安全、生物安全、水安全的不同特征。结合实践需求,重点研究气候变化法与国家安全法交叉领域——气候紧急状态问题,重点关注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中的实验动物安全管理问题,重点聚焦海水淡化立法新课题。通过充分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在未来展望方面,作者从国家安全视角下的“韧性”概念出发,提出为应对生态环境安全风险的新威胁,应将预防性的“安全”与反应性的“韧性”结合起来,既强调风险预防也强调灾难适应性的全过程,以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法治发展。未来的生态环境法治研究,应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形成生态环境安全法的理论体系;加强实践创新,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法律责任体系建设、探索生态环境安全司法制度、注重生态环境安全守法文化的培养等;继续拓展研究视野,关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生态环境安全法相关的更多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生态环境安全涉及海洋、森林、草地、农田等四大生命系统和大气、水和其他资源等三大环境系统的安全,这些支持地球生命、支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七大生态要素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仅从单个要素或者方面考虑生态安全既不全面也不现实;生态环境安全在不同空间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并且涉及一定空间区域的生态过程,生态环境安全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性,必须从空间区域或流域尺度考虑实现生态环境安全的途径和措施;生态系统有其运行规律,不存在绝对的生态环境安全,人类对生态安全的理解和需求不同,可能采取的调控措施也不相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实现完全的、永久的安全十分困难。就此而言,生态环境安全法治的研究还有诸多值得探寻的领域、许多尚未涉及的难题。
  期待本书作者能够在此领域持续深耕,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吕忠梅
  2023年7月3日于前门西大街1号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