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文物鉴赏与科学解读(上下册)

書城自編碼: 390023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收藏/鉴赏
作者: 姚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443703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66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狞厉与肃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样
《 狞厉与肃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样 》

售價:NT$ 1221.0
古代中医养生典籍精选
《 古代中医养生典籍精选 》

售價:NT$ 946.0
《今天的我们如何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 《今天的我们如何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

售價:NT$ 437.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经卷佛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经卷佛画 》

售價:NT$ 3808.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石窟壁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石窟壁画 》

售價:NT$ 3080.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绢帛佛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绢帛佛画 》

售價:NT$ 2240.0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
《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 》

售價:NT$ 493.0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
《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 》

售價:NT$ 166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170
《 明韵Ⅱ——田家青设计家具作品集(平) 》
+

NT$ 481
《 语石 》
+

NT$ 374
《 珍珠鉴定与选购从新手到行家 》
+

NT$ 1035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软精装) 》
+

NT$ 588
《 一本书读懂翡翠 》
+

NT$ 922
《 日本妖怪经典:浮世绘大师卷 》
內容簡介:
本书全面梳理和解读了中国古代数百件经典文物,并将“文物鉴赏”与“科学解读”有机结合起来,颠覆了以往文物鉴赏界的传统模式,以轻化工知识为主,将各类边缘学科的碎片,进行科学的串联与整理;以科学知识和检测数据为依据,以原文献和科研成果为基础,解读收藏者心中的“是什么”与“为什么”和“如果是”的疑问,对文博界和藏家而言:本书倡导的是“眼学﹢科学”的“眼科”鉴赏法,推崇的是“质疑﹢溯源”的批判式学术精神,而学术的本质就是批判,因此本书解读与阐释的所有观点,就是脱离中庸的批判性观点。
關於作者:
姚义,男,辽宁省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投身文物研究多年,既是一位文物爱好者,也是一位藏友。对于文物有着自己的见解。
目錄
第1篇 科学检测是文物鉴定必由之路
第1章 科学家与鉴赏家
第二章 传统眼学与科学检测
第三章 文物流通的再平衡思考
第二篇 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驿站—先秦文物
第1章 甲骨文是人类文明的共享记忆
第二章 商周青铜器是华夏文明的艺术符号
第三篇 华夏艺术文明的辉煌时代—战国、汉代、唐朝
第1章 明镜高悬映无邪
第二章 战汉金铜艺术的温良之韵
第三章 独具匠心的战汉精工美玉
第四章 解码汉代光武版兵书—《三十六计》
第五章 不可思议的艺术奇葩—唐代银胎彩绘
第四篇 瓷器指纹学概论
第1章 物化机理与指纹元素
第二章 物化表象与指纹痕迹
第五篇 单色釉的创世之作—柴窑、汝窑、徽宗官窑
第1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鲜碧色—柴窑
第二章 心如止水的秘色升级版—徽宗官汝
第三章 登峰造极的单色釉—徽宗官窑
第六篇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元青花
第1章 以科学数据解读元青花
第二章 元代瓷器的特征
第七篇 不断追求艺术创新的大明王朝
第1章 简朴而不简单的洪武瓷器
第二章 叹为观止的永宣青花
第三章 独一无二的成化斗彩
第四章 明代景泰、正德、万历
第五章 宣德炉—一个至今从未超越的艺术瑰宝
第八篇 大清盛世的青花与彩瓷
第1章 青花与古彩
第二章 珐琅彩与洋彩——无与伦比的彩瓷巅峰
第九篇 书画与杂项
第1章 再论书画中的“双胞胎”
第二章 古泉名品赏析
第十篇 朝鲜瓷器鉴赏与研究
第1章 堪比元代“至正型”的李朝青花
第二章 李朝瓷器鉴赏
內容試閱
这是一个没有唐诗和宋词的键盘年代,这是一段龟甲骨与互联网碰撞的岁月,人类文明的脚步,已经迈入了火星与数字化的时代。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的万千流年,暗香疏影早已变成沧海桑田,恬然静谧也已是昨日星辰。而在历史沉淀的时光中,虽然三皇五帝的二十四史已烟消云散,五千年的风雨沧桑也成为历史流痕,可每当翻开中华文明史诗般的典册,您就会沉浸在探索与追寻恢宏历史的踪影印记中,而当您再跨一步走进文物天地里,虔敬触摸那万载千秋的华夏文化时,您对中华文明的敬仰就会油然而生!

光阴荏苒,虽然您还怀揣着未泯的浪漫,但在繁华的喧闹声中,我们依稀还能体会到,唯有那尘封的历史和文物,还在静静地诉说着她的前世今生。无论是刀光剑影的古战场,还是你争我夺的皇宫大内;无论是风疏雨骤中的李清照,还是红楼梦影中的林黛玉,那些是是非非逝去的朝代,早已浓缩成淡淡的思慕倩影,沉淀在绢帛墨香的古卷里,融化于精美绝伦的文物中,它在默默期待着与您心灵上的细雨绵绵。

每当月澹黄昏中或身心疲惫时,您去抚摸这些璀璨的艺术瑰宝,会悦然产生心旷神怡和宠辱皆忘的通达意境,您仿佛融入《清明上河图》中,也许会置身于烟波浩渺的楚江上,还可能出现在迷失千年的古窑场。而当看到这色白花青的元青花,您会想到横跨欧亚大陆的马背上的民族;看到婉约凝重的宋青瓷,您会想到那个风雨飘摇的临安王朝,历史似乎离我们那么的遥远,但有时却仿佛近在咫迟。

当然,您也会沉浸在万千思绪中,穿梭在车海人流里,可是蓦然回首,您会看到:钢筋水泥般的丛林,阴霾尘暴似的天空,灯红酒绿中的街道,市井巷陌里的变迁。大都市的快节奏和生活压力,使我们变得浮躁和空虚,也让我们感到彷徨与无助,但四季没有变化,地球还在自转,日出日落照常,云舒云卷依旧。因此,无论您是走在群山峻岭的茶马古道,还是酷魔沙海的丝绸古路,当人们怀念起?烟雨霏霏的青石板路,还有那木板楼上江南少女对您的清纯微笑,所有的烦恼与忧愁,一瞬间会化作一朵莲花,云去雾散,那些缠绕千年的疑惑与迷蒙,也会在学与问的陶醉中化解消融。

在这个被权力与金钱欲充斥灵魂的年代,人们已厌倦了世态炎凉的江湖,也总是想逃避职场博弈的纷争,人们渴望保留心灵上的一片清水净土,寻找人文精神的慰藉和红尘世俗的眷恋,也期盼迷茫中的脑海涤荡一次文化的洗礼。而收藏与研究的寻踪觅迹,就会使您无暇顾及或者说刻意规避那些世俗的纷扰,所以当您面对风雅婉约的“徽宗文化”时,那种千年古韵的凝重与内敛,足以让我们安静下来品味北宋的浪漫,这也是对益智和心修最好的诠释。文明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精神财富,而文物是“文明物化”了的具象艺术,它不但是一本无言的百科全书,而且承载着一份厚重的历史。

收藏鉴赏,收的是艺术,藏的是文化,传的是历史,承的是未来,而收藏就是对此默默的续写与静静的解读。然而这所“民间大学”和这个特殊行业,既无门槛和围墙,也没有行业标准,可进去了不管您的智商有多高,古今中外就从没有人能够毕业,而且最终能称为收藏家或文化现象的更是寥寥无几,这就是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的奥秘所在!古代艺术品也是一种浓缩的财富,而收藏不仅是对文化和历史的眷顾垂爱,也是在展示和叙说收藏者春秋的高雅情怀。收藏的乐趣在于获得知识、财富与满足感,然收藏者大多是金钱的“穷爸爸”,但也是文化精神的“富爸爸”,所以收藏者大多是痛苦并快乐着的。国内外但凡大的收藏家,大多先以兴趣和投资为出发点,又多以著书立传和捐赠而最终谢幕,以此来成就和留下人世间精彩的花好月圆。

而当今的收藏与鉴赏已从初级的识图辨纹阶段,升华到高级的指纹痕迹层面,从视觉鉴别转到了科学诊断,人们不再一味地追记造型和画片纹饰,而是在探寻机理与内在的规律,是以科学观对表象进行深入阐释,人们是在幸福和烦恼中前行,也是在疑惑与释义中成长。科技与信息时代,看不懂 CT 片的医生不是好医生,读不懂科检数据的专家也不是真专家。不懂得鉴赏的人不适合玩收藏,不懂得历史的人也不要搞鉴赏,收藏家不但需要未来科检,验证今天的高论,更需要用当今的科学技术,解读和破译器物上的“时间密码”。中国的历史是地上五千年和地下五千年的两个历史,而且地下五千年的历史,还在不断补充和完善地上五千年的历史。所以我们既不能否定尚无定论的历史,更不能轻言否认尚未认知的器物,而对某种文物定性和定量的言行,在文博界则是*不科学的武断认知,因此在每段历史还没有最终谢幕前,每个人都只负有还原历史的责任。笔者学的是工科,质疑和创新是工科人的本质,所以对任何事物和一切科研的工作,都不是一味地继承前辈们的衣钵与财富,而是传承和发扬先师们的思维。学问就是在学与问中增长,学术也是在质疑与批判中前行,而最终的正确观点与理论,就是在证明与反证明中,不断地接受检验的求真结果。

在文博界,笔者没有任何学派与功名之争,更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因此才不揣浅陋而妄议拙见,而且对一些“元认知”和固有定论,也敢冒昧直言提出质疑与驳论,有些甚至涉入意想不到的“无人区”,因此这种“惊世骇俗”的观点与器物,完全有可能被打入“冷宫”。但笔者一贯遵循文博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精髓,用科学的“第三只眼”来看待文物,以第三者的视角提出新的思维和方法论,因此这些观点不求认可、但求无过。笔者坚信:未来“迭代”的科学技术与检测,必然会成为文物鉴定体系中,心无旁骛的公正的、铁面无私的“第三专家”。

特别说明:本书是以轻化工的知识为主,将各类边缘学科的碎片进行科学地串联与整理,是以科学知识和检测数据为依据,以原文献和科研成果为背书,解读收藏者心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和“如果是”的疑问,至于“是不是”和“怎么办”的问题,就留给科学、时间和市场来验证吧!对文博界和藏家而言:本书倡导的是“眼学﹢科学”的“眼科”鉴赏法,推崇的是“质疑﹢溯源”的批判式的学术精神,而学术的本质就是批判,因此本书解读与阐释的所有观点,就是不带中庸的批判学术。

特别强调:本书各论点的提出和收藏品的呈现,经过了长期而又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这要“颠覆”一般人的惯常思维与旧观念,还要接受社会上“拍砖”与“棒喝”的“哥白尼式”考验。但对笔者而言,比起本专业的科研成果,这些考验都无所谓,笔者只是一位业余研究者在做该做的事。因为体制的本身是一种社会架构,它具有空间性和排他性,所以体制改革是营造学术和科研氛围的关键,也是文物大流通的必要前提。敬告读者:笔者无能为力也不具备打通或改变民间文物不认、拍卖垄断、科学检测“三座大山”的任何要件,但责任心和使命感却始终驱使我,必须也应该制作这本“记事录”。

特别指出:虽经笔者“过眼烟云”式地阅宝无数,然而没有实物做支撑的科学研究,不是基于“以物为中心”的鉴赏理论,都属于凭空而论。值得庆幸的?:书中大部分器物是没有面世的作品,笔者非常荣幸地把它们留在了出土地,所以在没公布前造假者根本就无从仿造,这也是作为本书论点中的辅助证据。由于现阶段大家认识论的不同,一切的质疑和否定均属正常,而论述中的客观表象与科学逻辑的双印证,将更能折射出其实物的真品性。当然经受不住科检和眼学认可的藏品,也包括所阐述的内容和论点,不用任何人的攻击与鞭挞,相信它也会“见光死”和自消自灭。

特别重申:本书所展示的藏品既不是标的物,也不会特意去做真假论证,*多只是给出科学的检测数据,或者是器物本身简单的自然表象,为的是给读者和后人去做深入探讨与研究,或是留给以后的考古和科学来反证。因为这还需要做大量的科研工作,遗憾的是一些想法和科学实践,体制外的人是无法完成和担当的。

笔者深知:本书所展示的藏品以现阶段文博界的认知,其疑似或更加疑似的文物,本可以同步剔除而避免影响其他,更不能逆主流观点而主动地自找麻烦。但最终还是出于本源和学术的考量,将其嵌入书中的各章节里,所以也恳请读者给予宽容和谅解,但如果您认为这都是些大假货,那您完全可以视而不见。因大部分文物均是首次面世,难免以后会出现类似的仿品,故本书所有的收藏品都以此为界,如果若干年后再出现类似品,希望藏家进行多方位考证和谨慎对待。

本书写作的宗旨是:坚持实事求是和相信科学的精神,本着对读者负责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大力推崇和倡导“科学﹢艺术”的收藏理念,并以传播知识和科学实践为主导。本书是在尊重历史和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打破约束人们思维的社会学和类比法的桎梏,笔者认为:收藏一定要以艺术为前提,再辅以科学和学术的观点,然后去深入探索和辨析,进而寻找出能打开具有规律性和科学共性的钥匙,以还原真实历史,争取共识。

鉴于 2016 年笔者就已“金盆洗手”不再购藏,而是潜心低调地贯注于鉴藏理论与著书立说,本着不求眼下的名噪,但求永恒的经典之心,余生也愿结交天下的同好“煮茶论道”。因此,笔者愿打破秘而不宣的旧习,公开毕生之眼学与科学的实战妙法,倾囊倒箧一生的研习所得,这也是对文物的科研心得和动态指南。如果您也想得到书中那样的宝物,那就去体验一下收藏中的“时光穿越”,那毕竟是笔者付出真金白银走过的路。但对于一些怀疑派和仿制高手,也不妨设个擂台悬赏:谁有实力和有谁能“仿制”出,历代这么多种类的重器与孤品?因此只要符合本书所提出的科学鉴点,或者是器物的量化指标,笔者诚心实意愿如数照收!

也鉴于此,本书所展示的各藏品即使您能给出天价,我也拿不出相同的另一件,这与您有多少钱和需求无关,因为笔者既无实力,也无能力来“仿制”,更无法找到各行业的顶尖高手来复制,换句话说:如果笔者真有此高超的技艺或传承,何不成立公司大量生产呢?所以恳请读者在阅读时,一定要抛开社会学的逻辑思维,更不要以“国宝论”和“价格论”的“商人思维”来衡量与审视,我们应该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出发,先静心地去欣赏与品鉴,剩下的疑问与不解,就留给时间和科学去验证吧!

对收藏界这段特殊时期的“黄金十年”而言,民间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收藏,既主动承担了“阻击”文物走私的责任,也不可否认在文物流向海外的洪流中,确实是起到了一道“拦洪坝”的作用,无论如何都值得庆幸有些宝物留在了国内。但水退之后就需要大智慧和超勇气,来解决收藏界这些“似是而非”的遗留问题,水流被污染可以治理,但如果水源出现问题那毁坏的则是整个体系。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国家级的权威鉴定机构,所以对现阶段的民间收藏来说,只有等待权威的科学鉴定标准和创新流通的早日到来,这也是民间文物被公认的唯一出路。对置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收藏大跃进”的疯狂十年,不务正业的我痴心搞收藏与研究,纯属个人的一种兴趣和嗜好,至此再拔高点层面说:也确实想为中华文明做点贡献,但这完全与政治、名誉、地位无关。这期间为了搞好收藏与研究,“以商养藏”也忍痛割爱了打拼过的事业,转让了自己组建的沈阳天亿塑料研究所和琥珀化工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某化学有限公司和化工科技开发中心等。但外行专家同业内专家相比,笔者是利用剩余价值和业余时间,在做间歇式的研究与探索工作,可毕竟专业知识、能力、时间都有限,所以难免有不同观点和错误之处,在此也恳请广大读者批评与斧正,笔者无意在任何观念和论点上据守,但会为科学技术和真理与真相而折服。

目前国内外馆藏重要传承物的科研,都仅限于体制内的专业性研究,由于文物资讯与检测数据的垄断性,加之笔者业余研究与资料的局限性,因此本书所列出的各种数据和结论,因不具备统计学中的概率,或者不是馆藏标型物的检测数据,所以只能作为文物爱好者的研究和参考之用。本书大部分的资料和引用的数据,均摘自官方文献和公开的网络与传媒,以及体制内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除书中标明外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另外要特别鸣谢:我的导师本保裕二以及吉田秀一等日本朋友的鼎?相助,也非常感谢夫人韩云菊女士、企业家妹妹姚丽娜女士的大力支持。

笔者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在日本学习和生活时,就接触到了日本收藏圈,屈指算来也三十五载有余。本应幽居深山而安逸蛰伏,然观其老少之各众藏者,前仆后继且伤痕累累,甚至有些民间博物馆的藏品也是良莠不齐,实在不敢恭维,更有其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也在跃跃欲试,故本书将沉淀之经验与秘诀公之于世,诚挚与天下收藏同仁尊享。笔者箴言:尊重知识,相信科学;慧者不博,知者不惑;共识者可用之,异议者可弃之。

笔者承诺:由于某些藏品的文化属性,已不属于个人的收藏使命,物华天宝理应物归其所,因此笔者会在适当的时机,将专家和科鉴双认可的部分藏品,捐赠给适宜机构或者我的母校,以实现我要建立皇家艺术博物馆的心愿。本书除极少数文物在相关出版物、世博会展示外,绝大部分文物以及论点均首次公开发表,如果本书对您的收藏或研究,能有一点点帮助和启迪的话,我将感到无比欣慰!

电邮:cctv831@sina.com 微信:cctv-882 或云外客
2020 年 8 月于沈阳

第1章
以科学数据解读元青花

瓷器上的青花是钴元素所致,世界上钴料率先在陶瓷上的应用,是在西亚建筑物墙壁上的“瓷砖”,这也是借鉴琉璃工艺的陶制品。而我国从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大体上将其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唐青花、元青花、永宣青花。笔者统称为“苏氏青花”。特别指出:无论哪个年代,陶瓷胎釉如何变化,其“苏麻离青”钴料的本质和特征,都没有随胎釉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本篇是根据2012年《上海国际元青花研讨会》所发表的论文整理而成,而且是以西亚型元青花为主旋律的论述,但其他各窑口的元青花则不作为本篇研究的主调,对所论述“苏麻离青”钴料的特征,也同样适用于永宣青花。特别指出:书中图片因光源、电脑、印刷等原因,其青花所反映出的颜色,不是阳光下真正“苏麻离青”那种宝石蓝色,因此笔者不建议:以各种媒介上的青花色,以及瓷器各种色釉和釉上彩,作为记忆中的参照物来鉴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