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党员学习百问百答

書城自編碼: 389075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刘玉瑛 王文军 赵长芬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232576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
《 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 》

售價:NT$ 810.0
舔盖儿:酸奶小史
《 舔盖儿:酸奶小史 》

售價:NT$ 367.0
中国古代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9)
《 中国古代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9) 》

售價:NT$ 513.0
铁轨上的德国
《 铁轨上的德国 》

售價:NT$ 529.0
一带一路 零距离
《 一带一路 零距离 》

售價:NT$ 367.0
汗水的奖赏:运动小史
《 汗水的奖赏:运动小史 》

售價:NT$ 367.0
战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冷战后的日本与中日关系研究丛书)
《 战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冷战后的日本与中日关系研究丛书) 》

售價:NT$ 367.0
车到山前:全球产业变革与日本汽车的未来
《 车到山前:全球产业变革与日本汽车的未来 》

售價:NT$ 37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57
《 堪当重任 》
+

NT$ 400
《 红色足迹 》
+

NT$ 162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 》
+

NT$ 287
《 永远在路上: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做事 》
+

NT$ 336
《 清廉中国——反腐败国家战略 》
+

NT$ 342
《 新编基层党务工作手册 》
編輯推薦:
1.100个典型问答,解决新时代党员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新时代党员必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要真学、真信、真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本书从理论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治建设、文化科教、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10个方面提炼出100个典型问题进行解答,这些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问题,能够帮助党员干部真正学深悟透并自觉践行新思想。
2.回答党员应知应会的关键问题,颇具针对性,且通俗生动好读
本书精选的问答,都是党员干部普遍关注、应知应会的内容。比如,理论建设方面,“为什么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其优势体现在哪里?”“如何理解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等;经济方面,“什么是新发展格局?”“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法治方面,“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如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等。
本书运用大量事实、资料、重要讲话等,有理有据阐释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世界意义、时代特征、丰富内涵等,帮助读者全面、精准掌握这些关键问题。
內容簡介:
本书从理论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治建设、文化科教、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10个方面提炼出100个典型问题,并作出通俗生动的精准解答,内容贴合当下,有助于党员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强化理论武装,提升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
關於作者:
刘玉瑛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人社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首批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北京市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专家顾问组专家,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评审专家。
著有《年轻干部如何锤炼超强忍耐力》《做智慧领导》《读懂新征程200关键词》《优秀共产党员是这样炼成的》等多部图书;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6次获得中共中央党校教学科研一等奖。
王文军
山东安丘人,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党建专业,现任职于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版《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等图书,在《学习时报》《党政论坛》等报刊发表文章10余篇。曾荣获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赵长芬
博士,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3次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已出版《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研究》《官德论》等专著3部,合著作品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研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市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目錄
一、关于理论建设
1. 为什么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003
2.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005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
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的重大原理性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007
4. 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009
5.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
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武器?……011
6. 如何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013
7. 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016
8. 如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018
9.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020
10. 为什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022
二、关于民主政治建设
11. 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027
12. 如何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029
13.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031
14. 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其优势体现在哪里?……032
15. 如何理解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035
16. 如何理解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037
17. 如何理解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038
18. 如何理解我国新型政党制度?……040
19. 如何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042
20. 如何理解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深刻内涵?……044
三、关于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
21. 如何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051
22.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
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053
23.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055
24. 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056
25.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什么?……059
26. 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什么?……061
27.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哪些重大原则?……063
28.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064
29. 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是如何演进的?……067
30.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在哪里?……069
四、关于经济建设
31.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075
32. 为什么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077
33. 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079
34. 为什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080
35. 什么是新发展格局?……082
36. 为什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084
37. 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086
38. 如何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088
39. 农业强国的新内涵是什么?……090
40. 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092
五、关于法治建设
41.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097
42.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099
43. 为什么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100
44. 如何理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所谓“宪政”有着本质区别?……102
45. 如何把握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104
46. 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06
47. 如何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109
48. 如何理解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110
49. 如何理解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112
50. 如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114
六、关于文化科教
51.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19
52. 如何理解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120
53. 如何理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内涵和意义?……122
54. 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124
55. 新时代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26
56. 新时代如何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28
57. 为什么说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30
58. 如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131
59. 如何理解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33
60. 如何培育创新文化?……135
七、关于民生和生态文明
61. 如何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39
62. 如何理解“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40
63. 如何理解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142
64. 为什么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如何实现?……144
65.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146
66.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48
67. 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149
68. 如何理解发展方式绿色转型?……151
69. 如何理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153
70. 如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154
八、关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国防、军队建设
71. 如何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159
72. 如何理解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160
73. 为什么要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162
74. 如何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163
75. 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165
76. 如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67
77. 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68
78. 如何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170
79. 如何把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落到实处?……172
80. 如何理解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174
九、关于祖国统一和外交工作
81. 为什么说“一国两制”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179
82. 如何把握“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180
83. 如何把握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182
84. 如何把握“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184
85.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186
86. 如何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88
87. 如何理解真正的多边主义?……189
88. 如何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191
89. 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93
90.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
方的私家小路?……195
十、关于党的建设
91. 为什么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199
92. 如何理解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201
93. 如何理解大党独有难题?……202
94. 为什么要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204
95. 如何理解“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206
96. 选拔任用干部为什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208
97. 如何加强党员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210
98. 如何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211
99. 如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213
100. 为什么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215
內容試閱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也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早在1939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延安就撰写过一篇题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著名文章。陈云认为,学习是“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1939年1月28日,毛泽东在第十八集团军延安总兵站检查工作会议上说过:“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要有学问,就得学习。学习是前进的基础,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说:“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
进入新时代,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要求全党要加强学习。他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他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
共产党员要加强学习,履行好“对党应尽的责任”,首先要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学什么?共产党员的学习,要重点突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第一条就规定:党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进一步规定:“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自觉学懂弄通做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因此,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怎么学?要真学、真信、真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为帮助广大党员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编写了《党员学习百问百答》一书。本书从理论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等10个方面提炼出100个典型问题进行解答。
这100个问题虽然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内容,但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对这些内容的把握,有助于广大党员系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达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学习目的。
本书的出版,我们非常感谢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朱文平先生和刘雅文女士!他们为本书提供了鼎力支持,特此鸣谢。


关于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在新征程上,必须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锚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任务,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21.如何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宣示犹如总动员令,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党和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分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确定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伟大创造。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21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5万元。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40万亿元,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牢牢把握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重大原则,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22.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旗帜鲜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23.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首先在于它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理论上立得住、真管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则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要使理论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使实践达到预期效果,就必然要求确保理论的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经过了实践的充分检验和历史的有力论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可谓“一穷二白”,工业化更是无从谈起。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为679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19元。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24.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基本国情和具有的首要特征。迄今为止,全球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人。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人口规模巨大,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必须是高度自立自强而不能是依附他人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路。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以往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纵观世界现代化史,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通病。我国之前也走过不少弯路,党的十八大以后坚决遏制住了生态环境破坏的势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上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据统计,自15世纪末开始,西方殖民者在300多年间,仅从中南美洲就抢走了250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西进运动’以及罪恶的奴隶贸易等,都标注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罪’。”中国式现代化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25.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b 这一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创新性论述,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科学严密的有机整体,为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正确政治方向,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其中,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布局和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属性和世界意义。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它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