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数智金融探索的上海实践

書城自編碼: 388931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83766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8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金钱、奇珍异品与造物术:荷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贸易
《 金钱、奇珍异品与造物术:荷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贸易 》

售價:NT$ 539.0
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都铎王朝的一段悲剧
《 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都铎王朝的一段悲剧 》

售價:NT$ 539.0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
《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 》

售價:NT$ 484.0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汉译名著本14)
《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汉译名著本14) 》

售價:NT$ 157.0
汗青堂丛书006·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2024版)
《 汗青堂丛书006·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2024版) 》

售價:NT$ 661.0
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英国史前沿译丛)
《 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英国史前沿译丛) 》

售價:NT$ 829.0
人物与视角:小说创作的要素(创意写作书系)
《 人物与视角:小说创作的要素(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30.0
海上帝国-现代航运世界的故事
《 海上帝国-现代航运世界的故事 》

售價:NT$ 549.0

內容簡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数智金融探索的上海实践正是在“数字上海”战略的引导下所进行的金融科技创新的实践。
本书由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编纂,收录39家单位共计58篇稿件。全书分为三个篇章,从“数智引领 服务发展”“数字赋能 以智增效”“创新驱动 数智未来”三个角度,详细叙述上海市各银行、金融机构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实践,通过金融科技惠及更多群体,体现了金融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担当。对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质效,宣传上海银行业金融科技创新的实践及优秀成果,提升上海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關於作者: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创立于1918年7月8日,1992年12月22日恢复成立,时名上海市银行(外汇)同业协会,1998年更名为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公会是由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组织自愿组成、实行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的专业性、非营利性、行业性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管理机关是上海市民政局,业务主管单位是上海银保监局。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会有会员单位255家,涵盖中外资法人银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分行、商业银行持牌专营机构、村镇银行等各类型金融机构。
公会围绕“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的职能,有效发挥平台与桥梁作用,积极为金融管理部门、会员单位及金融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旨在维护上海银行业良好秩序和健康发展环境,实现会员共同利益。致力于打造有吸引力、有公信力、有影响力的与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高水准银行业同业组织。公会获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最高等级5A级社会组织,荣获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全国敬老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目錄
目录
序|勇立时代潮头 共筑数智上海梦
数智引领 服务发展
久久为功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胡德斌/ 5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密码” 徐力/ 16
探索数字化转型新路径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付捷/ 26
浅谈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改革实践 陈其昌/ 41
培育数字基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张守川/ 56
深化科技赋能构建新价值观金融体系 刘军/ 69
创新赋能加速商业银行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涂宏/ 81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丛军/ 92
城商行数智化转型模式探索 沈晓驰/ 104
以金融科技引领金融市场业务高质量发展 王艳/ 120
数驱银行服务引领数赢未来 洪建帮/ 132
从现在到未来台资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思考与实践 彭昱兴/ 144
数字赋能 以智增效
践行人民金融共创政银合作新模式 / 157
打造智能财富管理惠民工程 / 164
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实践 / 178
创新业务场景的科技应用实践 / 192
科技之力,助推金融活水融入人民美好生活 / 204
“双子星”平台化经营探索 / 216
“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场景的上海实践 / 226
金融科技在产业贷中的探索实践 / 237
惠民利企数字化赋能新场景、新业态发展 / 248
躬身实践数字化深入探索新未来 / 260
轻型银行数字信贷经营之道 / 268
数字金融惠民利企推动绿色发展实践 / 278
智慧金融的无人化配送服务 / 296
科技赋能商业银行信用卡全流程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 304
金融科技赋能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思考 / 313
“爱购上海”电子消费券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与实践 / 325
数字人民币在财务公司的应用 / 338财务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 349
电子印章技术助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 361
科技赋能让银行数字化转型更有温度 / 372
智慧交易链构建产业生态实现多方共赢 / 384
数字化赋能金融普惠创新应用与实践 / 394
光启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加速户用光伏业务推广 / 409
创新驱动 数智未来
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量化模型在发债主体 ESG评级中的应用研究 / 426
商业银行现金供应链数字化运营实践 / 438
基于大数据及遥感技术的中小银行农业产业链融资平台研究及实践 / 450
用数赋智工程建设及典型应用 / 463
深度学习在金融领域的多场景实践 / 476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变革的探索与实践 / 497
金融行业隐私计算技术与应用 / 508
信创云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实践 / 524
人工智能在外呼场景中的应用 / 539
利用低代码平台开发应用场景 / 549
智能外呼在数字化经营中的探索与应用 / 559
双碳战略下银行绿色网点的应用研究 / 573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实践探索 / 585
隐私计算技术解决数据安全桎梏 / 597
构建信托机构数据治理体系提高监管数据报送质量 / 608
基于 SM3国密算法的“智慧租赁”一体化自主可控云安全认证系统 / 620
外资商业银行大数据国产化平台实践探索 / 632
基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银行应用实践 / 643
数字供应链下游经销商融资模式赋能产业生态链高质量发展 / 656
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技术在银行合规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 / 667
ChatGPT热潮背后 AI智能客服助推银行数字化转型 / 684
聚焦核心自主可控驱动金融创新发展 / 704
卫星遥感技术在银行风控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 / 715
后记 / 729
內容試閱
勇立时代潮头 共筑数智上海梦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今日之世界,数字巨浪滚滚而来,以数字金融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蓬勃兴起,数字孪生世界与原生世界的发展,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互动已经引发新一轮认知革命,人类必将步入数字文明的全新纪元,相伴而来的是全新的数字经济模式。数字化、智能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变革全球生产组织和贸易结构,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当前,以新兴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崛起,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2023年 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坚持科技赋能,努力成为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者。打造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是新时代助力升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深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上海不仅在国内外金融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数字化基因优势:一是先行优势,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是国家重大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措施的策源地;二是基础优势,金融业态全面,金融要素市场及金融机构齐备,有利于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 ;三是融合优势,除了金融行业集中,上海也是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集聚中心,在金融科技的创新研究、人才培养、运用推广方面协调性强,能够形成金融科技发展的综合效应。另一方面,发挥金融和科技的双轮复合驱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数字化科技的运用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运营的底层逻辑,有助于提高金融行业的经营效率和风控能力,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而帮助市场主体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当前,一批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不断落“沪”,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不断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上海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已走在全球前列。近年来,上海银行业加大科技投入,践行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认识不统一的问题。上海银行业要牢牢把握区位优势,既要善于借力,又要敢于发力,努力成为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者、贡献者。
坚持守正创新,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科技才是真正的好科技。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效率相伴。上海银行业借助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效应,积极运用数字技术赋能金融创新发展,加快金融体系数字化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一批金融科技场景创新,形成了一批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成果。但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呈现出新风险和新问题:第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已深度融合于金融业,使得金融风险更具传染性和破坏性,风险预警更具挑战性,金融安全更易受到隐蔽性攻击;第二,金融业混业发展趋势明显,资金跨行业、跨市场、跨境流动更迅速,金融网络扩大了金融风险危害面,金融业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度进一步提升,对经济安全影响的风险形态、传导路径更复杂;第三,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推进数字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技术排斥、算法歧视、数字鸿沟、信息茧房效应等诸多伦理问题。因此,实现真正数智金融的目标,不仅要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各类服务群体提供精准、便利、灵活、高效、普惠的服务,构建与数字化变革和国家战略发展相匹配的业务模式,还需要系统性地思考如何守正创新,做好数字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数据安全保障。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坚持“科技向善”的理念,让技术有温度,用认识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共振,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引领新科技正向价值的释放。
坚持以技治技,新时代的金融风险特征赋予了金融监管全新的数字化使命。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监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思其始而围其终,犯其至而图其远。上海银保监局一方面按照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督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强化金融科技支撑,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和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力争将“上海经验”转化为“上海成果”,打造金融科技输出中心;另一方面,也深刻意识到“没有科技支持的监管才是最大的风险”“无科技不监管”,立足监管科技治理金融科技的思维,不断深化“数据驱动型监管”理念,积极开展监管科技应用实践和探索,吹响“向科技要生产力”的冲锋号,系统内率先提出“ 4 2”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总体目标,即力争三年内全面实现监管实时化、风险可视化、计量自动化、监测预测科学化的“四化”目标,五年内依次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监管目标。目前,上海银保监局在“数字上海”战略引导下,正集全局之力推动监管数字化转型工程,将各类工具广泛应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工作场景中,大幅提高监管效能。
令人欣喜的是,由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牵头,历时半年时间编纂而成的这本《数智金融探索的上海实践》,从不同角度探讨金融科技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价值、实践与未来,集中展示了数智营销、经营、风控等领域的典型案例和主要成果,充分体现了数据、业务、技术融合的潜在价值,闯出了一条具有上海特色、时代特点的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中国的建设,既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助推器。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全方位、系统化、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徐徐用力、久久为功。未来,不论金融机构还是监管部门,都要从政治高度和长远发展角度认识数字化的意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加速推动数智化进程,打造“共建、共享、共学、共治”数智化金融生态,发挥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的区位优势,实现从经验分享到技术输出,共同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全链条的数智化水平,为中国特色高质量金融发展之路探索更加有为有效的科学化、专业性、智能型“上海实践”。
是为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