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李杜之争与宋代杜诗地位的浮沉(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研究丛书)

書城自編碼: 388797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张慧玲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207180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技术与德国 : 1800年至今
《 技术与德国 : 1800年至今 》

售價:NT$ 493.0
重返冰河时代:发现史前世界
《 重返冰河时代:发现史前世界 》

售價:NT$ 605.0
拉夫尔
《 拉夫尔 》

售價:NT$ 437.0
经济巨擘:思想碰撞与传承(精装典藏版)
《 经济巨擘:思想碰撞与传承(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498.0
一如既往
《 一如既往 》

售價:NT$ 386.0
人工智能新时代:核心技术与行业赋能
《 人工智能新时代:核心技术与行业赋能 》

售價:NT$ 493.0
西方文明4000年(战争与和平,野蛮与文明,沉沦与觉醒,记录影响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瞬间)
《 西方文明4000年(战争与和平,野蛮与文明,沉沦与觉醒,记录影响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瞬间) 》

售價:NT$ 437.0
樱照良宵(全2册)
《 樱照良宵(全2册) 》

售價:NT$ 39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49
《 学随世转: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家与史学(论衡系列) 》
+

NT$ 493
《 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 》
+

NT$ 510
《 汴梁歌啸:北宋辽时期国务实录(风雅宋) 》
+

NT$ 325
《 蜀汉政权的派系变动研究 》
+

NT$ 2308
《 《左传》全文通识读本(全6册) 》
+

NT$ 504
《 辛弃疾评传(增订本·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
編輯推薦:
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最杰出的代表,闻一多评价他为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而杜甫这一地位的确立,关键在宋代。作者张慧玲是一位优秀的中青年学人,学术功底扎实,踏实严谨,主持并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响热烈。此书也是她一直着力研究的项目,已积累多年,较为成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书考察了杜诗在宋代地位的浮沉变化情况,描述了杜诗经宋初近百年的酝酿后,逐渐掀起崇杜、学杜热潮,并持续一个半世纪,直到南宋宁、理二朝才趋于低落,而在宋末又重归兴盛的过程。为了更好地阐释杜诗地位的浮沉变化过程,本书将此问题放在宋代文化与“宋调”建构中的典范选择这一主题之下,将宋代诗人曾先后奉为经典的李白诗、韩愈诗、陶渊明诗作为参照,考察了宋代诗人逐渐确定以杜甫为首要经典,以李白、韩愈、陶渊明为必要补充的多经典格局,尤其对李白与杜甫在“宋调”建构中的不同地位作了清楚的辨析。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按历史的线索,以一些关键大家为中心,分六章梳理了自北宋初年以迄南宋末年杜诗地位的浮沉变化。其中也兼顾了编注家这个特殊类群,“集大成”说、“诗中六经”说这两个特殊问题,并以专题形式集中安排在相应的位置上。
在梳理中,本书对宋代杜诗学的“诗史”说、“忠爱”说、“诗中六经”说、“集大成”说、“无一字无来历”说、“夺胎换骨”说、“无意而意已至”说的形成及其内涵作了一定的阐发。
全稿全面爬梳了宋代文献,以诗话文献、别集文献为主,兼及其他材料,力求既突出问题、突出主线,又在细微处着手,不忽略细节,以期呈现出较清晰的宋代杜诗学全貌。
關於作者:
张慧玲,文学博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首届理事,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唐诗学、杜诗学研究。已参编出版过《庐山历代诗词全集(明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鄱阳湖历代诗词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先后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江西社会科学》《东亚文献研究》《中华诗学》《渊民学志》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过学术论文十馀篇。主持并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元明杜诗学理论嬗变研究》。
目錄
目录
序查清华1绪论1
一、 杜诗学研究的审思1
二、 宋代杜诗学与李杜论7
三、 李杜优劣论的来源11
四、 宋诗建构与流变中李杜地位的浮沉23第一章宋初对杜甫地位的争议26
第一节宋初诗坛在沿袭中的新变26
一、 徐铉与诗坛风尚新变的肇始26
二、 田锡与张咏: 诗法学李白而思想近杜甫32
三、 王禹偁: 开启宋代杜诗学的先声38
第二节“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说47
一、 杨亿读杜情况及“村夫子”说47
二、 杨亿“村夫子”说的内涵发酵51
三、 “村夫子”说对杜诗地位的影响54
第三节“欧公亦不甚喜杜诗”辨58
一、 “欧公亦不甚喜杜诗”说的由来58
二、 宋人对“欧公不好杜”说的质疑64
三、 欧阳修效法杜诗的兼备众体70
四、 欧阳修积极学杜的深层缘由76
第四节欧阳修交游圈的崇杜与辑杜86
一、 宋祁尊杜与梅尧臣并尊李杜86
二、 苏舜钦与王洙等人辑杜之功91第二章庆历以来杜诗地位的提升101
第一节王安石对杜甫崇高地位的确立102
一、 整编杜集与发掘杜诗价值102
二、 尊杜人格与弘扬杜诗精神106
三、 学杜好语言与开集杜之风113
四、 《四家诗选》以杜为第一123
第二节“二苏”对李杜内涵的深入挖掘132
一、 张方平与二苏论杜之缘起132
二、 苏辙扬杜抑李的道德评判136
三、 苏轼从李杜并尊出发的论杜开掘142
第三节秦观及其“集大成”说154
一、 “集大成”说的缘起154
二、 “集大成”说的提出158
三、 “集大成”说的影响163第三章江西诗派奉杜甫为诗家宗祖171
第一节黄庭坚对杜诗思想价值的挖掘172
一、 转益多师之后的经典选择172
二、 社会现实的关切逐渐沉淀为性情的涵养177
三、 从学杜中找寻生命精神的寄托183
第二节黄庭坚对杜诗“诗法”的总结189
一、 学问化与点铁成金189
二、 从奇峭生新到平淡高深196
三、 “学杜而不为”与“学杜而不似杜”201
第三节江西诗派学杜的热潮与转向205
一、 “杜诗热”与江西诗学转向205
二、 陈师道的山谷诗法与学杜追求208
三、 陈与义专尚学杜及其精神转向222第四章南渡以来李杜并尊格局下学杜的多元化238
第一节张戒并尊李杜而抑苏黄238
一、 推陶阮与抑苏黄239
二、 并尊李杜与首推杜诗242
第二节陆游学杜的开阔视野245
一、 陆游尊李杜与学李杜246
二、 陆游对杜诗的研究与理解250
三、 陆游与杜诗的根本联系253
四、 学杜与陆游诗艺的进境257
第三节杨万里学杜的偏锋260
一、 杨万里爱谪仙与尊杜诗261
二、 杨万里学杜方法举隅267
三、 “诚斋体”与杜诗275
第四节朱熹评杜与治经的关系279
一、 朱熹的诗学观及其李杜批评279
二、 朱熹的诗学渊源及其对晚期杜诗的意见287
三、 朱熹的杜诗学及其影响292
四、 朱熹与杜诗为“正经”说294第五章晚宋诗坛变局中的杜诗303
第一节江湖诗人戴复古宗杜与学杜304
一、 近学陆游与远宗杜甫305
二、 江湖诗人的学杜热血307
三、 戴复古的论诗绝句311
第二节编注家与诗论家的李杜地位论315
一、 杜诗编注家对杜诗的尊仰315
二、 罗大经主张“扬杜抑李”说322
三、 严羽提出李杜“不当优劣”说325第六章宋末杜诗精神的高扬329
第一节刘辰翁首开杜诗评点330
一、 刘辰翁评点杜诗的时代语境330
二、 刘辰翁评点杜诗的诗学思想337
三、 刘辰翁评点杜诗的实绩影响341
第二节文天祥与宋亡之际的学杜风潮345
一、 文天祥前期学杜的理论建树346
二、 文天祥后期学杜的精神旨归350
三、 文天祥的《集杜诗》创作成就358
四、 易代悲歌与杜诗回响367结语373主要引用书目380
一、 古籍文献380
二、 现代研究著作395
三、 论文401后记405
內容試閱
李白和杜甫相差十岁,风格迥异。《新唐书》说杜甫少时即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皮日休亦称玄宗朝“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尤”。二人双峰并峙的文学地位在当世即已确立。
  然而在杜甫离世43年后,元稹为之撰《墓志铭》,称其“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肯定杜甫是一位无所不能的集大成式诗人;同时又说李白“差肩于子美”,甚至称“李尚不能历其藩翰”,抑扬李、杜的千年纷争由此开启。此后,尽管代有如韩愈那样疾呼“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的声音在,李、杜优劣之争和风格之辨,一直成为中国诗学的重要话题。
  这是因为,李白、杜甫诗歌的异趣,总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经典范式。或偏重政教伦理,或偏于审美性灵;或偏于法度规则,或偏于奔放自由;或属于古典传统的当行本色,或流于疏离传统的变体新声;或代表盛世高唱,或代表衰世哀吟;或为主情,或为重理;或为唐声,或为宋调……不同时代的不同论家,总能在当下政治文化和审美思潮的夹裹下,到李、杜的诗歌里找到各自需要的理论资源和实践范式,通过阐释和推广,建构属于自己时代的诗学体系。
  宋代便是这样。宋代新儒学的昌盛决定了政教伦理价值的分量,一生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使命的杜甫,无疑是时代呼唤的高标,正如苏辙所谓:“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杜甫被视为“诗史”而受到膜拜,势所必然;宋代理学“有物必有则”的格物致知思维理路,也让无法可依的李白让位于法度严谨的杜甫,杜甫成为江西诗派之“一祖”,亦理所当然。在有宋一代“千家注杜”的盛况面前,李白门前显得多么清冷。这一局面的改变,要等到南宋末年福建邵武人严羽来推动。
  因此,宋代杜诗学不仅文献资源丰富,而且研究深厚,成果丰硕。
  慧玲在江西师范大学读硕期间,在唐诗研究名家杜华平教授指导下,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曾参与整理大型文献丛书《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之“明诗卷”和《鄱阳湖历代诗词集注评》。2012年9月,慧玲入沪攻博。鉴于她此前的科研经历,以及出色完成的硕士论文《儒道互补视阈下的杜甫与庄学》,而我们这里又有陈伯海先生开辟的唐诗学研究传统,于是建议她以“明代杜诗学研究”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这一领域,学术界研究相对薄弱。
  读博期间,慧玲勤奋刻苦,心无旁骛,三年里在核心刊物发表《杜诗中的齐物与道论思想》《明嘉靖朝杜律版本考略》等多篇论文,并参与《全宋笔记》整理,顺利完成39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明代杜诗学研究》。论文大量搜集第一手文献,既立足于描述杜诗学在明代的兴衰演变,又致力于解析杜诗学在唐诗学研究史上的地位及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既有传统的诗学文本分析,又有文献计量法、考证法及接受学。2015年5月参加答辩,受到各位专家一致好评,推为“优秀论文”。有专家评曰:“文献材料翔实,论证细密严谨,概念清晰,逻辑性强,反映了作者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文献专业基础。该文还具有跨专业性,需有一定哲学史、思想史及传播学的专业理论素养。论文写得分肌擘理,整体把握上有相当的深度与精准度。”虽出于长辈对晚辈的热情鼓励,亦可见其用功与潜质。
  慧玲毕业后,入职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期间,继续精进于学术研究,在核心刊物发表《明代杜诗学中的“大家”论争》《杜诗学“大家”说的理论演进》《明代杜诗“兼备众体”说》《杜诗“集大成”说之一解》等系列论文。参加工作的次年,她以《宋元明杜诗学理论嬗变研究》为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获得立项。于是,她得重新面对宋代杜诗学。五年后,她提交82万字的成果,以“良好”的成绩结项。
  这本《李杜之争与宋代杜诗地位的浮沉》是其中论宋代杜诗学的部分,我读完书稿,不仅松了一口气,而且感到惊喜。
  宋代杜诗学已有四部很有分量的研究著作问世,显然慧玲从中汲取了不少养分。与此同时,她知难而进,广搜史料,深掘意理,独辟蹊径,围绕宋代杜诗地位、李杜之争这两个关键词来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她发觉自北宋以来,杜诗的典范地位虽已大体确定,但随着每个时期文坛大势的发展、盟主的变换、核心议题的提出与展开,杜甫在诗坛的实际地位既非一成不变,亦非孤立存在。因此她不但致力于结合每一阶段诗坛面貌来具体把握这种动态过程,而且将杜诗放在宋代诗坛多典范(如白居易、郑谷、贾岛、姚合、李商隐、李白、韩愈、陶渊明等)格局中加以整体考察,以此准确描述杜诗的实际地位和具体作用。
  在这种视野下,本书往往新见层出,别开洞天。
  她描述了杜诗在宋代的地位既明晰又复杂的浮沉曲线。崇尚杜诗、师法杜诗,是宋代诗坛普遍风尚,这是显而粗的线条。但在仁宗庆历以前、宁宗嘉定以后,杜诗都并非诗坛追慕的首要对象;而在庆历至嘉定的一个半世纪中,杜诗亦非“独尊”,李白、韩愈在先,陶渊明在后,同为宋人所尊仰。在多种学习典范的碰撞和较量中,互有起落,最终构成彼此协调、互为补充的关系,杜诗才得以雄居首要典范,由此亦构成宋代诗坛多典范格局。对这一曲线的细致爬梳和生动描述,学术界尚未见到。
  宋太宗、真宗两朝,晚唐体、西昆体风靡,杜诗地位不彰。但通过细致考辨,发现喜杜、学杜的力量正在此间积蓄,为仁宗庆历以后的杜诗热作了一定准备。而学界盛传“不喜杜诗”的欧阳修,恰是杜诗升温的重要推手。
  王安石是宋代为杜诗奠定关键内涵的大家。王安石编《杜工部后集》,是与苏舜钦、王洙等一起奠定杜诗文献基础的人物;他评杜的言论、学杜的实践,掀起杜诗热潮;他作《杜甫画像》一诗,揭示杜甫精神世界;他对杜甫儒者胸怀和伟大人格的表彰,在宋代产生了持久影响。
  苏轼对李、杜诗歌内涵有多方面开掘,他回应元稹和韩愈的李、杜之争,维护李、杜并尊的思想。他评李白为“天下士”,充分肯定李白独立自由的主体精神,与他对杜甫“一饭未尝忘君”的阐述兼容并包,互为补充。
  诸如此类,显示作者力求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的努力。
  该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论述兼顾历史和逻辑。每逢重要话题,必溯源辨流,梳理演进脉络,在中国文学史的大视野中予以观照和评判。对所引材料分析细致,论证圆融,自成其说。不过,有的断语分寸感有待加强,对历史细节的开掘也还有较大空间,期待慧玲更加精进,更上层楼。查清华
   二〇二三年五月三日 于沪上槎潭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