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遇见中国书法艺术

書城自編碼: 388791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书法/篆刻
作者: 楼世芳,王栋霆
國際書號(ISBN): 9787313271228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写给每个人的哲学书:雅斯贝尔斯的14堂哲学思维课
《 写给每个人的哲学书:雅斯贝尔斯的14堂哲学思维课 》

售價:NT$ 279.0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论世衡史:“人文精神”所指为何?在中西方各有怎样的历史?在与科技的对垒与融合中何去何从?) (人类文明的演化已经来到一个巨大转折点,人类今后将走向何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论世衡史:“人文精神”所指为何?在中西方各有怎样的历史?在与科技的对垒与融合中何去何从?) (人类文明的演化已经来到一个巨大转折点,人类今后将走向何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

售價:NT$ 437.0
BOSTON儿童骨科重建手术学 国际经典骨科学译著(精装)
《 BOSTON儿童骨科重建手术学 国际经典骨科学译著(精装) 》

售價:NT$ 2005.0
敦煌写本斋文所见敦煌民众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
《 敦煌写本斋文所见敦煌民众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 》

售價:NT$ 1109.0
优雅的钩针编织.超实用毛衫和小物
《 优雅的钩针编织.超实用毛衫和小物 》

售價:NT$ 274.0
城市外交:从城邦到全球城市
《 城市外交:从城邦到全球城市 》

售價:NT$ 218.0
明史讲义
《 明史讲义 》

售價:NT$ 493.0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售價:NT$ 33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25
《 草书解读与书写规范 》
+

NT$ 252
《 名家书画入门——伊秉绶隶书写法 》
+

NT$ 545
《 中国书法通识 》
+

NT$ 429
《 颜真卿书法字帖大全 》
+

NT$ 554
《 中国书法史(沃兴华书法论著集) 》
+

NT$ 450
《 翰墨风神:兰亭集序:故宫名篇名家书法典藏 》
編輯推薦:
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起,书法就与文字演进相辅相成。书法既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又承载了人类的深厚情感。书法艺术的起源是什么?名家名作背后又有着怎样特别的故事?本书系统介绍了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的源流与演进,带你走进说不尽的中国书法,感受穿越时空的不朽情怀。
內容簡介:
《遇见中国书法艺术》是“遇见艺术”系列中的一册。本书介绍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源流与演进,对中国各书法流派与代表书法家及作品进行系统梳理,适合书法艺术爱好者阅读。
關於作者:
楼世芳,又名白石楼。癸巳清明后四日生。平生所为,多无是处。插过队,当过兵,修过路,出过书。曾服务于文化、传媒、影视、体育、教育等众多领域。今老矣,尚能饭。
王栋霆,字不界,号九渊堂主,生于山东菏泽,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师从于唯德、刘天琪、傅汝明等。长于书法,在临摹和创作上均有所为;好诗文,尤擅律诗,曾举办个人诗书展。
目錄
第一章 篆书的源流与演进
第一节 殷商甲骨文
第二节 商周金文
第三节 石鼓文
第四节 秦小篆及其演变
第二章 隶书的源流与演进
第一节 秦汉隶书
第二节 魏晋与唐代隶书
第三节 清代隶书
第三章 楷书的源流与演进
第一节 魏晋小楷系列
第二节 南北朝魏碑楷书
第三节 隋唐楷书
第四节 唐代之后楷书
第四章 行书的源流与演进
第一节 魏晋行书
第二节 唐代行书
第三节 宋代行书
第四节 元代行书
第五节 明清行书
第五章 草书的源流与演进
第一节 章草源流与特点
第二节 今草源流与名家
第三节 狂草及名家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书法 :从书写到艺术
人类从直立到行走,一直进化到现代社会,大约经历了数百万年。在人类进化的漫漫长夜里,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并没有文字。而汉字的创制和使用,或一部汉字的书写史,距今也不过三千多年。
自从有了文字以后,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淮南子·??本经训》说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为什么呢?据说是因为人类创造了文字,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财富开始积累,社会开始走向现代文明 ;至于“鬼夜哭”,东汉人高诱作注说 :“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人类由文字而积累知识,产生智慧,鬼魅再也不能作祟为害,所以夜哭。
人类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要把丰富多彩的语言记录下来,必须依赖文字。而文字的传播离不开书写。最初的书写并无规则,书写的人多了,便逐渐形成了规则。远古以来,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以及秦篆汉隶,到了魏晋时期,书写已然形成了一门有理论指导的独立艺术,这就是书法艺术。
汉代文学家扬雄曾说,“书,心画也”(《扬子法言·??问神卷第五》)。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又是人类情感的载体。书写不同于书法,书写的意义主要在于记录、交流与传播。所以,只要把文字所欲表达的意思写清楚就可以了。但书法的要求就高得多:首先,书写应符合法度;其次,书写应具有艺术价值。尤其是后者,不仅要让人明白书写者表达什么,更重要的是从中体悟书写者在作品中凝集的思想情感。史上每一部形神兼备的书法作品,其原创性远远高于书写形式(技巧、法度),书写者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传世而刻意雕琢出来的。如《平复帖》,只是一张非常普通的病情探视便条;又如《兰亭序》,则是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春日传统雅集后,略带醉意的即兴抒怀。作者日后多次重书,竟不可追复。在遵循书写法度的基础上,他们率性而为,屡屡突破既有法度,进入“非法法也”的化境。在他们存世的书法作品中,后人可以从中感知书写者灵魂深处幽邃的密码。这样的书写方式,就是他们被后人尊为“书法家”的根本理由,也是书法艺术传递给我们隐秘在历史皱褶里穿越时空的情怀:读《兰亭序》,可以感知晋人“新亭对泣”后的散淡与洒脱;读《寒食帖》,如见贬黜黄州的苏轼在凄风苦雨中的无奈与不屈(否则他不可能在那里写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句)。黄裳在评论颜真卿书法时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溪山集》)。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兰亭序》《祭侄文稿》等书法作品,那晋唐以后的思想史、艺术史,就会逊色许多。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阐述,他认为,在掌握了篆、隶、草、章各体类书写特征之后,还要以“凛”与“温”、“鼓”与“和”等使文字的书写具有“风神”与“妍润”、“枯劲”与“闲雅”等多种相辅相成的阳刚与阴柔之美,才能升华到艺术的境界;只有进入了这种艺术的境界,才能实现书法“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最终追求,书法作品也才能具有“千古依然”“百龄俄顷”(书家一生中不同时期的情怀于书作中顷刻可见)的长远审美体验。“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就是表达、体现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即表情达性。“情感”—这一中国书学的根本命题,在孙氏以前,除去东汉蔡邕《笔论》在阐述书法创作心态时提到“欲书先散怀抱”,以及南齐王僧虔《笔意赞》在阐述如何体现“神采”时提到“心手达情”之外,向来无人论及,更没有人把它视为书法创作的根本追求,而孙氏竟破天荒地、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书法这门表现心灵的艺术的真谛,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所以说,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心灵史。书法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艺术的独特贡献。
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历代优秀的书法家,不仅因为在书法领域独树一帜而成为一代宗师,而且还是出类拔萃的学问大家。他们以自己的学识和修为,成就了自己的书法造诣 ;把寻常的书写,凝固成不朽的书法艺术。他们的作品,既是自我的心灵写照,又是历史瞬间的形象见证,展读法帖,抚今思昔,我们不由衷心地生出深深的敬意。
民国初年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开启了现代篇章。除本书所载由晚清而进入民国的康有为、沈曾植、吴昌硕等艺术家外,还有如沈尹默、于右任、李叔同、袁克文、张伯驹、沙孟海、启功等书法大家。他们或活跃于政界,或潜心于学术,或为不求闻达之匹士,或为超迈凡尘之高僧……其不仅所在领域各异,书法艺术亦独辟蹊径,延至当代日臻繁荣。书家犹如群星璀璨,在现代艺术的夜幕中熠熠生辉。惜限于篇幅,本书不一一评述,故至晚清告一段落,其续篇端仰方家椽笔浓墨重彩绘就。

楼世芳
辛丑大寒于一统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