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博尔赫斯教授

書城自編碼: 388332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名家作品
作者: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91804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7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探寻学习机制的改变——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指导
《 探寻学习机制的改变——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指导 》

售價:NT$ 259.0
未来学习者的素养和教育
《 未来学习者的素养和教育 》

售價:NT$ 475.0
安妮女王时代的英格兰:拉米伊战役与英苏联合(安妮女王时代三部曲之二)
《 安妮女王时代的英格兰:拉米伊战役与英苏联合(安妮女王时代三部曲之二) 》

售價:NT$ 475.0
宋学西渐——欧洲迈向近代启蒙之路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井川义次
《 宋学西渐——欧洲迈向近代启蒙之路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井川义次 》

售價:NT$ 751.0
自顶向下的Ceph分布式存储系统基本原理
《 自顶向下的Ceph分布式存储系统基本原理 》

售價:NT$ 421.0
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二册)(第三版)
《 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二册)(第三版) 》

售價:NT$ 421.0
史学导论:历史研究的目标、方法与新方向(第七版)
《 史学导论:历史研究的目标、方法与新方向(第七版) 》

售價:NT$ 513.0
洞见D2C:寻找新增长曲线(精装典藏版)
《 洞见D2C:寻找新增长曲线(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319.0

編輯推薦:
1、“一生都始终不知不觉地在为这个职位做准备”的博尔赫斯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授二十五堂文学课的忠实记录

2、作家、访谈、讲座之外的博尔赫斯
以享乐主义的态度来评判文学

3、 “我在大学里教了整整四十个学期的英国文学,
不仅如此,我还试图传达我对英国文学的爱。”
內容簡介:
《博尔赫斯教授:二十五堂文学课》汇集了博尔赫斯于1966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和文学学院教授英国文学课的完整内容。
在这二十五堂课里,博尔赫斯带我们进行了一次真正的英国文学之旅,整个旅程始终贴近他自己的阅读和作品本身。旅行在时间的迷雾中启程,以盎格鲁人、朱特人和撒克逊人抵达英格兰开始,继续至塞缪尔·约翰生的作品;徘徊至麦克弗森、浪漫主义诗人和维多利亚时代;呈现拉斐尔前派成员的生活和作品全景;结束于十九世纪的萨摩亚——博尔赫斯最爱的作家之一——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将这些讲课内容串连在一起的是地道的文学享受,是博尔赫斯对待每部作品的深情,以及他想分享自己对所学习的每位作者和年代的热情的愿望。
關於作者:
Jorge Luis Borges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
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西班牙语文学大师。
一八九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少年时随家人旅居欧洲。
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一九二五年出版第一部随笔集《探讨集》,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逐步奠定在阿根廷文坛的地位。代表诗集《圣马丁札记》《老虎的金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随笔集《永恒史》《探讨别集》等更为其赢得国际声誉。译有王尔德、伍尔夫、福克纳等作家作品。
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教授,获得阿根廷国家文学奖、福门托国际出版奖、耶路撒冷奖、巴尔赞奖、奇诺·德尔杜卡奖、塞万提斯奖等多个文学大奖。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病逝于瑞士日内瓦。
目錄
1_ 第一课 盎格鲁-撒克逊 日耳曼国王的谱系 诗与隐喻语
10_ 第二课 《贝奥武甫》 日耳曼人的描述 古代葬礼
16_ 第三课 《贝奥武甫》 英勇气概和吹嘘:比较《贝奥武甫》与牛皮客
32_ 第四课 《芬斯堡之战》片段 《布伦纳堡之战》 维京人 博尔赫斯约克之行轶事 丁尼生的翻译
46_ 第五课 《莫尔顿之战》 基督教诗歌 《开德蒙的赞美诗》 如尼字母 盎格鲁-撒克逊哀歌的特征
62_ 第六课 英格兰诗歌的起源 盎格鲁-撒克逊哀歌 基督教诗歌:《十字架之梦》
75_ 第七课 上帝的两本书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动物寓言集 谜语 《坟墓》 黑斯廷斯之役
93_ 第八课 十八世纪前的简史 塞缪尔? 约翰生生平
100_ 第九课 塞缪尔? 约翰生的《王子出游记》 佛陀的传说 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 莱布尼兹与伏尔泰
114_ 第十课 鲍斯威尔眼中的塞缪尔? 约翰生 传记艺术 鲍斯威尔及其批评
130_ 第十一课 浪漫主义运动 詹姆斯?麦克弗森生平 莪相的杜撰 关于莪相的意见 与约翰生的争执 重新评价麦克弗森
141_ 第十二课 威廉? 华兹华斯生平 《序曲》和其他诗篇
153_ 第十三课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生平 亨利?詹姆斯的故事 柯勒律治和马塞多尼奥?费尔南德斯 比较柯勒律治与莎士比亚 杜鲁门?卡波蒂的《冷血》
165_ 第十四课 柯勒律治的最后几年 柯勒律治与但丁?阿利吉耶里比较 柯勒律治诗歌 《忽必烈汗》 柯勒律治的梦
179_ 第十五课 威廉?布莱克生平 《老虎》 布莱克和斯维登堡的哲学比较 鲁珀特?布鲁克的一首诗 布莱克的诗
193_ 第十六课 托马斯?卡莱尔生平 卡莱尔 的《旧衣新裁》 卡莱尔,纳粹主义的前身 卡莱尔描述的玻利瓦尔的士兵
206_ 第十七课 维多利亚时代 查尔斯?狄更斯生平 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 威廉? 威尔基? 柯林斯 狄更斯的《埃德温?德鲁德之谜》
214_ 第十八课 罗伯特?勃朗宁生平 作品的晦涩之处 他的诗
222_ 第十九课 罗伯特? 勃朗宁的诗 与阿方索? 雷耶斯的谈话 《指环与书》
235_ 第二十课 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的生平 对诗人和画家罗塞蒂的评价 分身的主题 一本出土诗 歌集 罗塞蒂的诗歌 反复循环的历史
250_ 第二十一课 罗塞蒂的诗 马克斯?诺道眼中的罗塞蒂 《有福的女子》《伊甸园的闺房》和《特洛伊城》
292_ 第二十二课 威廉? 莫里斯生平 配得上诗歌的三个主题 亚瑟王与英雄归来的神话 莫里斯的兴趣 莫里斯和乔叟 《格妮薇尔的辩诉》
310_ 第二十三课 威廉?莫里斯的《七塔之音》《剑的航行》《世俗的天堂》 冰岛萨迦 《贡纳尔的故事》
332_ 第二十四课 威廉?莫里斯的《伏尔松的西古尔德的故事》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生平
342_ 第二十五课 罗伯特?路易?斯蒂文森的作品:《新天方夜谭》《马克海姆》《化身博士》 电影《化身博士》 奥斯卡?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斯蒂文森的《安魂曲》
353 跋
354_ 后 记
361_ 课堂上的博尔赫斯
375_ 尾 注
419_ 索 引
內容試閱
引??言
这些讲课记录由几位英国文学课的学生录音,为了让其他因为工作需要而不能前来上课的学生也能学习这些教材。这些录 音的文字版由同一批学生抄录,构成了本书的基础。
原始录音带已经遗失,也许被用去为其他科目的课程录音。 这样的草率马虎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不可原谅,然而,我们应当理解在一九六六年——讲授这门课程的那一年——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尚未像今天那样被视为无可争议的天才人物。鉴于阿根廷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他对当时事件的评论比他的文学作品获得了更多的公众关注。对于他课堂上的许多学生而言,博尔赫斯——尽管已经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国家图书馆馆长——大概也只不过是另一位教授而已。因此,这些课堂录音笔记是为学习教材而制作的,很可能仓促而成,为了应付考试。
实际上我们也许应该为此而心怀感激:无人尝试去修饰博尔赫斯的口头语言,也没有修订他的句子,我们拿到手的是免不了重复和套话的原始记录,这种忠实性可以通过对比博尔赫斯此处的语言与其他口头论述文本的语言——例如他的许多讲座和公开访谈——而得到证实。抄录者在每一堂课录音笔记的结尾都标注有这样的话:“原文照录”。幸运的是,这种忠实不仅表现在记录博尔赫斯的陈述,而且表现在记录了教授对他的学生说话时的偏题话和口头用语。
另一方面,因抄录者受限于时间且缺乏学术训练,每个专有名词、标题或者外语用词都用注音标注,因此大部分作者名和作品标题都写错了;原始记录中的盎格鲁—撒克逊语和英语原文摘录以及顺带的词源解释均完全无法辨识。 出现在文中的每一个名称都必须详细核对。要辨认出“Roseti” 是但丁? 加布里埃尔? 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并不难,但是要猜出“Wado Thoube”实际上是诗人罗伯特? 骚塞(Robert Southey)则花费了更多时间。抄录者在每次哲学家乔治?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被提到的时候都将其写成“Bartle”。许多 这样的名称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查找,例如十八世纪耶稣会士马丁? 多布雷兹霍夫(Martino Dobrizhoffer)——在原始记录中写 作“Edoverick Hoffer”,还有利文斯顿? 洛斯(Livingston Lowes)教授,他的名字被写成一本书的名称,“Lyrics and Lows”。
显然许多情况下抄录者不熟悉课上谈到的文学作品,像杰基尔博士和海德先生这样尽人皆知的名字在原始记录中有着奇怪的拼写,几乎可以将角色可怕的双重身份变成多重身份。例如,杰基尔博士(Dr. Jekyll)分别写作“Jaquil ”、“Shekli”、“Shake”、“Sheke” 和“Shakel ”,海德先生(Mr. Hyde)则是“Hi”、“Hid”和“Hait”, 这些变异有时出现在同一页上,甚至同一段话中。有时很难确定是否所有的变异指的是同一个人。因此英雄亨吉斯特(Hengest) 在上一行里拼写正确,在下一行里就变成了“Heinrich”;哲学家 斯宾格勒(Spengler)躲在“Stendler”、“Spendler”这样的名称 后面,甚至跑得更远,变成了“Schomber”。
博尔赫斯列举的诗歌内容也同样难以分辨。有些分辨出来后,结果令人觉得很有喜剧性。也许最值得一提的是出自 《草叶集》的一行诗,原本是:“Walt Whitman, un cosmos, hijo de Manhattan”(“沃尔特? 惠特曼,和谐一体,曼哈顿之子”),结果在原始记录中变成了“Walt Whitman, un cojo, hijo de Manhattan” (“沃尔特? 惠特曼,瘸子,曼哈顿之子”),这样的变异肯定会让诗人感到不安。
在课堂上,博尔赫斯经常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大声朗读诗歌, 学生朗读时,博尔赫斯会对每一节诗加以评论。在原始记录中,学生朗读的原文被省略了,在缺乏原文的情况下,博尔赫斯对每一节诗的评论上下连续出现,完全无法解读。为了恢复前后一致性,我们找到了这些学生朗读的诗歌原文,将博尔赫斯的评论穿插在其中,这的确是一项费力的编辑和复原工作。
这样的工作要求恢复先前按照原文发音抄录的古英语的原文摘选内容。尽管有很多舛误,这些还是可以辨识的,我们用原文替代了。
博尔赫斯文本的标点符号在仓促而成的原始抄录中必须全部更改,原则上总是令其符合上课说话的节奏。
这项编辑工作要求修订所有的事实,纠正抄录错误,在必要时进行更正。大部分文本的原始资料都已经找到,我们还添加了尾注,提供了诗歌原文(如果简短的话)或者片段。
在有些情况下,为了方便读者,做了一些必要的小修改:
一、添加了遗漏的词(连接词、介词等等),博尔赫斯说话时肯定会用到的,尽管在原始抄录中没有出现。
二、有些连接词的确出现在口语中,但会使书面文本更难理解,则予以删除。
三、有几处地方有必要使主语和动词更加贴近彼此,因为博尔赫斯有时会热情洋溢地长时间偏题——这在口语中是可以接受的,但在书面文本中,讨论的线索就会完全中断。我们改变了一些句式中词语的顺序,但没有删去任何说过的词。
鉴于这些修订并未改变博尔赫斯讲课的用词和主旨,我们没有注明这些修订之处,以免打扰读者。在其他情况下,如果添加博尔赫斯没有说过的词,则将其置于方括弧内,以方便理解。
尾注大多提供有关作品、人物或事件的信息,为了充实阅读材料。我们基本上没有试图将这些课程中的主题与博尔赫斯的其他作品相关联,否则作家博尔赫斯与教授博尔赫斯之间的关系 是如此紧密,会需要几乎无限量的注释,何况,我们的目的并非对文本进行批评或分析。
许多注释都只是生平简介;篇幅的相对长短并不反映我们对人或事的价值评判,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均由两个因素决定:一、具体所指不为人所知的程度,二、与课程的相关程度。 因此,例如乌尔菲拉这位哥特神职人员,还有冰岛历史学家斯诺里? 斯图鲁松有几行文字介绍;而年代更近或更加为人所知——或者只是顺便提到——的人物的注释则只包含生卒年份、国籍以及便于读者识别的少量事实。
读者将会发现许多这样的短小生平注释对应著名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读者不熟悉他们。这些注释有利于读者对具体人物进行历史定位,考虑到博尔赫斯常常在不同世纪、不同大陆之间来回跳跃,进行对比和比较。
我们不知道博尔赫斯是否知晓存在这些教材笔记,但是可以肯定,他会很高兴得知有这些纸张来传承他作为教师的工作。 无数读者现在可以加入那些学生的行列,博尔赫斯曾经多年满怀深情兢兢业业地亲自向他们面授英国文学。
衷心希望读者也像我们享受编辑本书一样,在阅读中获得享受。
马蒂恩? 阿里亚斯
马蒂恩? 哈迪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
二○○○年二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