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NT$
403.0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NT$
408.0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NT$
407.0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NT$
296.0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售價:NT$
857.0
《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售價:NT$
857.0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469.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教.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东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编撰。本书以“共同富裕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振兴与学生教育获得”“乡村教育振兴与学校高质量发展”“乡村教育振兴的理论探索”“乡村教育振兴的国际经验”五个子议题构成,系统回应了如何进一步夯实乡村教育根基以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如何推进乡村教育振兴进而赋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
|
關於作者: |
李涛,教.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东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学术性集刊《中国农村教育评论》副主编、执行主编;主要从事农村教育、教育社会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社会分层与流动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Hommes & Migrations、《教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行政管理》、《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20余篇,专报获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主持教.部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邬志辉,教.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农村教育研究、教育政策、教育管理等研究;主持教.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近20项,在《教育研究》《人民日报》等学术期刊和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4部;研究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
目錄:
|
共同富裕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调查报告 李涛 邬志辉/3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实现路径 蔡馨宇/33
乡村小学青年教师任教动机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聚类分析 彭佳 于海波/4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培养高质量幼小师资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蒋平 卢玲 王箭飞/69
乡村教育振兴与学生教育获得
“锦上添花”还是“雪上加霜”?
——第一代大学生代内教育帮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研究 田杰 余秀兰/87
期望与行动:儿童社会跃迁的弱势家庭支持 常亚慧 胡叶雯 任欣/106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高考选科满意度的城乡差异
——以北京市前三届新高考学生为例 肖立宏 薛海平/123
社会变迁中的农村学生教育获得研究 余秀兰/146
乡村教育振兴与学校高质量发展
乡村幼教振兴的现实挑战、价值定位与路径创新 高钰霞 王海英/169
我国乡村学校增值评价的实施困境及其路径重构 李娇 朱成科/186
“自然教育”实践重塑村落共同体
——基于乡村教育创新实验的个案研究 孟闪 马雪峰/198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西部四省(区)的实证调查 赵丹 杨国光/221
乡村教育振兴的理论探索
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教育跨越发展机制探析 姬冰澌 翁馨 李兴洲/24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 杨毅然/258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深度探析与实践进路 王红飞/272
乡村教育振兴的国际经验
乡村振兴和教育发展:日本的僻地及僻地教育 柯劲松 吴瑶/287
教育何以振兴地方
—— “地方创生”政策下日本人口减少地区普通高中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李德显 徐亦宁 孟丽菊/301
发达国家课后服务的管理模式、实施机制及其启示 杨程越 刘志军/318
|
內容試閱:
|
卷首语
教育:为乡村振兴和人民共富蓄力赋能
中国已于2021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中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进程之中。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乡村振兴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难点。只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才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稳定、工农融合和城乡一体。
教育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支撑作用。通过教育赋能提高人口素质,为创新驱动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奠基;通过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为调节分配激活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导能;通过教育凝聚社会共识,为道义引领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聚力。同时,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本身也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内涵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应高度重视教育。乡村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短板,但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最可资依赖的关键性内生变革力量。如何直面问题、补足短板、缩小差距、加快发展,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以充分发挥其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人民共富的关键性内生变革作用,是乡村教育共同体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历史命题。
本书以“共同富裕与乡村教育振兴”为主题,深入探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乡村教育如何振兴、乡村教育如何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力赋能、乡村教育如何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等重大社会议题。本书所遴选的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