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大唐西域记(汉泰对照)

書城自編碼: 387780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外語其他小语种
作者: 玄奘,辩机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334586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98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售價:NT$ 335.0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售價:NT$ 381.0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售價:NT$ 269.0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售價:NT$ 274.0
超级制造
《 超级制造 》

售價:NT$ 671.0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售價:NT$ 325.0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售價:NT$ 386.0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售價:NT$ 42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4
《 新经典马来文学史教程 》
+

NT$ 273
《 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
+

NT$ 778
《 汉语小词典(老挝语版)第2版 》
+

NT$ 406
《 新经典塞尔维亚语(综合教程)(1) 》
+

NT$ 476
《 希伯来语口语入门(非通用语口语入门系列教材) 》
+

NT$ 229
《 零起点荷兰语语法轻松学 》
編輯推薦:
自19世纪开始,《大唐西域记》先后被译成法、英、日、德等多个语种,海内外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对于该书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学问。它既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历史、地理和考古文献,又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史、民俗史史料,在中外交通方面的记载和文学方面甚至语言文字方面均富极高价值。本书为古文、今译、泰译对照版,经典底本,名家译注,数次刊校,邀您再读千年古道之上的灿烂文明。
內容簡介:
《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全书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 年)。该书记载玄奘西行并周游五天竺所亲历者110国、得知传闻者28国的地理位置、佛教古迹、有关历史传说,以及各地山川、城邑、物产、习俗等;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及中亚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向为中外学者所重视。《大唐西域记》(汉语-泰语对照)为古文、今译、泰译对照版,全套三卷,入选古代文化典籍外译项目《大中华文库》,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關於作者: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辩机(619~649),唐代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人。十五岁出家,师从大总持寺著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并驻长安西北的金城坊会昌寺。帮助玄奘翻译经文,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目錄
序一 2
序二16
卷第一 三十四国
序论 30
阿耆尼国 54
屈支国 58
一、大龙池及金花王 62
二、昭怙厘二伽蓝 66
三、大会场 68
四、阿奢理贰伽蓝及其传说 70
跋禄迦国 76
凌山及大清池 78
素叶水城 82
窣利地区总述 84
千泉 86
呾逻私城 88
小孤城 90
白水城 92
恭御城 94
笯赤建国 96
赭时国 98
捍国 100
窣堵利瑟那国 102
大沙碛 104
飒秣建国 106
弭秣贺国 108
劫布呾那国 110
屈霜你迦国 112
喝捍国 114
捕喝国 116
伐地国 118
货利习弥伽国 120
羯霜那国 122
铁门 124
睹货逻国故地 126
呾蜜国 130
赤鄂衍那国 132
忽露摩国 134
愉漫国 136
鞠和衍那国 138
镬沙国 140
珂咄罗国 142
拘谜陁国 144
缚伽浪国 146
纥露悉泯健国 148
忽懔国 150
缚喝国 152
一、纳缚僧伽蓝 154
二、提谓城及波利城 162
锐秣陁国 166
胡寔健国 168
呾剌健国 170
揭职国 172
大雪山 174
梵衍那国 176
一、大立佛及卧佛像 178
二、小川泽僧伽蓝 180
迦毕试国 184
一、质子伽蓝 188
二、曷逻怙罗僧伽蓝 196
三、霫蔽多伐剌祠城及阿路猱山 200
四、大雪山龙池及其传说 204
五、旧王及旧王妃伽蓝 214
六、比罗娑洛山及龙泉 216
卷第二 三国
印度总述 220
一、释名 220
二、疆域 224
三、数量 226
四、岁时 228
五、邑居 236
六、衣饰 240
七、馔食 246
八、文字 248
九、教育 250
十、佛教 256
十一、族姓 260
十二、兵术 262
十三、刑法 266
十四、敬仪 270
十五、病死 274
十六、赋税 278
十七、物产 280
滥波国 288
那揭罗曷国 292
一、城附近诸遗迹 294
二、小石岭佛影窟 298
三、醯罗城 304
健驮逻国 310
一、卑钵罗树及迦腻色迦王大窣堵波 314
二、大窣堵波周近诸佛像 320
三、迦腻色迦王伽蓝与胁尊者、世亲、
如意遗迹 328
四、布色羯逻伐底城及诸遗迹 340
五、跋虏沙城 348
六、弹多落迦山及其他诸遗迹 350
七、乌铎迦汉荼城 354
八、娑罗睹逻邑及波你尼仙 356
卷第三 八国
乌仗那国 368
一、忍辱仙遗迹 372
二、阿波逻罗龙泉及佛遗迹 374
三、醯罗山 380
四、摩诃伐那伽蓝 382
五、摩愉伽蓝 384
六、尸毗迦王本生故事 386
七、萨裒杀地僧伽蓝等及佛本生故事 388
八、上军王窣堵波 392
九、赤塔、奇特塔及观自在菩萨精舍 394
十、蓝勃卢山龙池及乌仗那国王统传说 398
十一、达丽罗川 414
钵露罗国 418
呾叉始罗国 422
一、医罗钵呾罗龙王池 424
二、四宝藏之一所 426
三、舍头窣堵波 428
四、童受论师制论处 430
五、南山窣堵波及拘浪拿太子故事 432
僧诃补罗国 444
一、城附近寺塔及白衣外道本师初说法处 446
二、大石门及王子舍身饲虎处 450
三、孤山中伽蓝 454
乌剌尸国 456
迦湿弥罗国 458
一、开国传说 460
二、五百罗汉僧传说 464
三、迦腻色迦王第四结集 468
四、雪山下王讨罪故事 482
五、佛牙伽蓝及传说 486
六、小伽蓝及众贤论师遗迹 492
七、索建地罗论师及象食罗汉遗迹 496
八、圆满与觉取论师遗迹 500
半笯嗟国 502
曷逻阇补罗国 504
卷第四 十五国
磔迦国 506
一、奢羯罗故城及大族王兴灭故事 508
二、世亲制论及其他遗迹 524
至那仆底国 528
一、国号由来 530
二、暗林伽蓝及迦多衍那论师遗迹 532
阇烂达罗国 536
屈露多国 540
设多图卢国 544
波理夜呾罗国 546
秣菟罗国 548
一、释迦弟子等遗迹 550
二、邬波毱多遗迹 554
三、猕猴献蜜及释迦等遗迹 556
萨他泥湿伐罗国 558
一、福地 560
二、佛舍利窣堵波及俱昏荼僧伽蓝 566
窣禄勤那国 568
一、如来及罗汉发爪窣堵波 570
二、殑伽河源及提婆诱化故事 572
秣底补罗国 576
一、德光伽蓝及传说 578
二、大伽蓝及众贤与世亲故事 582
三、无垢友故事 590
四、摩裕罗城 594
婆罗吸摩补罗国 596
瞿毗霜那国 600
垩醯掣呾逻国 604
毗罗删拿国 608
劫比他国 612
一、大伽蓝三宝阶及其传说 614
二、莲花色尼见佛处及传说 622
卷第五 六国
羯若鞠阇国 640
一、国号由来 642
二、戒日王世系及即位治绩 648
三、玄奘会见戒日王 662
四、曲女城法会 668
五、曲女城附近诸佛迹 684
六、纳缚提婆矩罗城 692
阿逾陁国 696
一、世亲、胜受及佛遗迹 698
二、无著与世亲故事 702
阿耶穆佉国 714
钵逻耶伽国 718
一、如来遗迹及提婆故事 720
二、天祠及传说 724
三、大施场及修苦行者 728
赏弥国 736
一、刻檀佛像 738
二、具史罗、世亲、无著及诸遗迹 742
三、迦奢布罗城及护法伏外道遗迹 748
鞞索迦国 756
一、大城附近诸遗迹 758
卷第六 四国
室罗伐悉底国 762
一、胜军王 764
二、指鬘舍邪处 766
三、逝多林给孤独园 770
四、如来洗病比丘处 774
五、舍利弗与目连试神通处及诸佛迹 776
六、伽蓝附近三坑传说 780
七、影覆精舍 788
八、毗卢择迦王传说 792
九、得眼林 798
十、故城 800
劫比罗伐窣堵国 802
一、释迦为太子时传说 804
二、太子逾城处 814
三、二古佛本生处 816
四、太子坐树阴处 820
五、释种诛死处 822
六、释迦证法归见父王处 826
七、自在天祠及箭泉 830
八、腊伐尼林及释迦诞生传说 834
蓝摩国 842
一、佛舍利窣堵波 844
二、沙弥伽蓝 848
三、太子解衣剃发处 852
四、灰炭窣堵波 860
拘尸那揭罗国 864
一、准陁故宅 866
二、娑罗林及释迦涅槃处 868
1.雉王本生故事 872
2. 救生鹿本生故事 876
3. 善贤证果处 878
4. 执金刚躃地处 882
5. 释迦寂灭诸神异传说 884
6. 八王分舍利传说 898
三、大邑聚及罗怙罗神迹传说 902
卷第七 五国
婆罗痆斯国 910
一、鹿野伽蓝 914
1. 慈氏及护明受记窣堵波 918
2. 三龙池及释迦遗迹 924
3. 象、鸟、鹿王本生故事 926
4. 陈如等五人迎佛窣堵波 932
二、烈士池及传说 942
三、三兽窣堵波 952
战主国 958
一、佛舍利窣堵波 960
二、不穿耳伽蓝 962
三、摩诃娑罗邑及诸遗迹 968
吠舍厘国 974
一、佛说毗摩罗诘经所 976
二、佛舍利窣堵波及诸遗迹 978
三、无垢称及宝积故宅 982
四、庵没罗女园及佛预言涅槃处 984
五、千佛本生故事 990
六、重阁讲堂及诸圣迹 996
七、故城及大天王本生故事 1000
八、七百贤圣结集 1002
九、湿吠多补罗伽蓝 1006
十、阿难分身寂灭传说 1008
弗栗恃国 1014
一、化度渔人处及诸遗迹 1016
尼波罗国 1024
一、光胄王制声明论 1026
二、小水池 1028
卷第八 一国
摩揭陁国上 1030
一、波吒厘子城及传说 1032
二、无忧王地狱处 1042
三、无忧王建舍利塔 1048
四、如来足迹石 1056
五、无忧王大石柱 1060
六、摩醯因陀罗故事 1062
七、无忧王诸营造遗迹 1068
八、鸡园僧伽蓝 1072
九、阿摩落迦窣堵波 1074
十、建揵椎声窣堵波及提婆故事 1078
十一、马鸣遗迹 1088
十二、鞮罗择迦伽蓝及附近佛遗迹 1094
十三、德慧伽蓝及遗事 1100
十四、戒贤伽蓝及伏外道事 1120
十五、伽耶城与伽耶山 1130
十六、前正觉山及佛成道故事 1134
十七、菩提树垣 1138
1. 金刚座 1140
2. 菩提树及其事迹 1144
3. 如来成道时日 1160
4. 如来成道及诸奉佛遗迹 1162
5. 菩提树垣附近诸迹 1176
6. 南门外遗迹 1178
7. 东门外遗迹 1192
8. 北门外摩诃菩提僧伽蓝 1196
9. 安居日月 1204

卷第九 一国
摩揭陁国下 1214
十八、香象池 1214
十九、外道发恶愿处 1218
二十、鸡足山及大迦叶故事 1224
二十一、佛陀伐那山及杖林 1230
1. 胜军故事 1234
2. 杖林附近诸迹 1238
3. 阿素洛宫异事 1242
4. 栈道 1246
二十二、上茅宫城(旧王舍城) 1248
1. 伏醉象遗迹 1250
2. 舍利弗证果故事 1252
3. 胜密火坑故事 1256
4. 时缚迦大医遗迹 1260
二十三、鹫峰及佛迹 1262
二十四、毗布罗山 1268
1. 卑钵罗石室及比丘习定故事 1272
2. 其他诸遗迹 1276
二十五、迦兰陁竹园 1280
1.佛舍利窣堵波 1284
2. 阿难半身窣堵波 1286
3. 第一结集 1288
4. 迦兰陁池及石柱 1298
二十六、王舍城 1300
二十七、那烂陁僧伽蓝 1306
1. 伽蓝附近诸迹 1316
二十八、拘理迦邑及目连故里 1322
二十九、频毗娑罗王迎佛遗迹 1326
三十、迦罗臂拿迦邑及舍利子故里 1328
三十一、帝释窟 1336
1. 雁窣堵波 1338
2. 鸽伽蓝 1342
三十二、孤山观自在像 1346
三十三、其他佛说法遗迹 1350
卷第十 十七国
伊烂拿钵伐多国 1354
一、伊烂拿山 1356
二、二百亿比丘故事 1358
三、小孤山佛遗迹 1364
瞻波国 1368
羯朱嗢祇罗国 1372
奔那伐弹那国 1376
一、跋始婆僧伽蓝 1378
迦摩缕波国 1380
一、拘摩罗王招请 1382
二、东境风土 1388
三摩呾吒国 1390
一、传闻六国 1392
耽摩栗底国 1394
羯罗拿苏伐剌那国 1396
一、赤泥僧伽蓝 1398
乌荼国 1404
一、补涩波祇厘僧伽蓝 1406
二、折利呾罗城 1408
恭御陁国 1410
羯 伽国 1414
萨罗国 1420
一、龙猛与提婆 1422
二、龙猛自刎故事 1428
三、跋逻末罗耆厘山 1434
案达罗国 1440
一、阿折罗罗汉伽蓝 1442
二、陈那与因明论 1444
驮那羯磔迦国 1450
一、东山西山二僧伽蓝 1452
二、清辩故事 1454
珠利耶国 1462
一、提婆遗事 1464
达罗毗荼国 1468
一、护法遗事 1470
秣罗矩吒国 1474
一、秣剌耶山 1478
二、布呾落迦山 1480
卷第十一 二十三国
僧伽罗国 1484
一、执师子传说 1486
二、僧伽罗传说 1494
三、佛教二部 1508
四、佛牙精舍 1510
五、俯首佛像传说 1512
六、斋僧及采宝 1516
七、 迦山与那罗稽罗洲 1518
恭建那补罗国 1522
一、王城附近诸遗迹 1524
摩诃剌侘国 1528
一、附近诸迹 1532
二、阿折罗伽蓝及石窟 1534
跋禄羯呫婆国 1538
摩腊婆国 1540
一、戒日王遗事 1542
二、贤爱破邪论故事 1544
阿吒厘国 1552
契吒国 1554
伐腊毗国 1556
一、附近遗迹 1558
二、常睿王崇佛 1560
三、阿折罗伽蓝 1562
阿难陁补罗国 1564
苏剌侘国 1566
瞿折罗国 1570
邬阇衍那国 1572
掷枳陁国 1574
摩醯湿伐罗补罗国 1576
信度国 1578
一、法服俗行户 1582
茂罗三部卢国 1586
一、日天祠 1588
钵伐多国 1590
一、城侧大伽蓝 1592
阿点婆翅罗国 1594
一、大自在天祠及佛遗迹 1596
狼揭罗国 1598
波剌斯国 1602
臂多势罗国 1606
一、城北诸遗迹 1608
阿軬荼国 1610
一、大竹林附近诸遗迹 1612
伐剌拿国 1616
伐腊毗国 1556
一、附近遗迹 1558
二、常睿王崇佛 1560
三、阿折罗伽蓝 1562
阿难陁补罗国 1564
苏剌侘国 1566
瞿折罗国 1570
邬阇衍那国 1572
掷枳陁国 1574
摩醯湿伐罗补罗国 1576
信度国 1578
一、法服俗行户 1582
茂罗三部卢国 1586
一、日天祠 1588
钵伐多国 1590
一、城侧大伽蓝 1592
阿点婆翅罗国 1594
一、大自在天祠及佛遗迹 1596
狼揭罗国 1598
波剌斯国 1602
臂多势罗国 1606
一、城北诸遗迹 1608
阿軬荼国 1610
一、大竹林附近诸遗迹 1612
伐剌拿国 1616
卷第十二 二十二国
漕矩吒国 1620
一、崇奉 那天 1624
弗栗恃萨傥那国 1628
婆罗犀那大岭 1630
安呾罗缚国 1632
阔悉多国 1634
活国 1636
葱岭 1638
瞢健国 1640
阿利尼国 1642
曷逻胡国 1644
讫栗瑟摩国 1646
钵利曷国 1648
呬摩呾罗国 1650
钵铎创那国 1654
淫薄健国 1656
屈浪拿国 1658
达摩悉铁帝国 1660
一、昏驮多城伽蓝 1662
尸弃尼国 1668
商弥国 1670
波谜罗川 1672
朅盘陁国 1676
一、建国传说 1678
二、童受伽蓝 1684
三、二石室入定罗汉 1688
四、奔穰舍罗 1690
乌铩国 1694
一、罗汉出定神变传说 1696
佉沙国 1700
斫句迦国 1704
瞿萨旦那国 1708
一、建国传说 1710
二、毗卢折那伽蓝 1716
三、瞿室 伽山 1720
四、地迦婆缚那伽蓝 1722
五、勃伽夷城 1724
六、鼠壤坟传说 1728
七、娑摩若僧伽蓝 1732
八、麻射僧伽蓝及蚕种之传入 1738
九、龙鼓传说 1742
十、古战场 1748
十一、媲摩城雕檀佛像 1750
十二、尼壤城 1756
大流沙以东行程 1758
跋文 1762\d
內容試閱
金人飞天,白马驮经。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为了瞻仰佛迹,寻求佛理,探索佛学堂奥,自三国直到明代,一千多年间,西行求法者不乏其人,他们“轻万死以涉葱河,重一言而之奈苑”。在数以千计的求法高僧中,三国时期的朱士行、东晋时期的法显、唐代的玄奘、义净堪称其突出代表。在此四人中,法显有《佛国记》,玄奘有《大唐西域记》,义净有《南海寄归内法传》传世。而这三部行记中,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又以其翔实、深入而著称。
玄奘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师,历史上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中国佛教法相宗创始人。法师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卒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俗姓陈,名祎,法号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陈河村)人。陈家本为儒学世家,乃东汉名臣陈寔之后,高祖陈湛曾任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其父陈慧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退隐居家,潜心儒学。玄奘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这样的家庭中,又能饱受儒道百家的熏染。玄奘有兄三人,次兄陈素,早年于洛阳净土寺出家,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法号长捷。后来玄奘因父母丧亡,家道困窘,便跟随其兄长捷法师住净土寺,学习佛经五年。在此期间,他涉猎了小乘和大乘佛教,而更偏好大乘,因此早年就熟读大乘要典《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仅十三的玄奘,即被破格以沙弥的身份录入僧籍,于洛阳剃度出家。其时,他已初露头角,博得大众的钦敬。
隋唐之际,天下大乱,中原战火蔓延,玄奘与次兄长捷为避战乱,西入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多在蜀地,因而又同往成都,并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在成都大慈寺受具足戒。十数年间,他前后遍历陇、蜀、荆、赵诸地,参谒宿老,拜访名师,足迹所至,几及半个中国。他分别从景、严、空、慧景、道基、宝暹、道震、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师学《涅槃经》《摄大乘论》《阿毗昙论》《迦延》《婆沙》《杂心》《成实论》以及《俱舍论》等经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玄奘再次来到长安,此时他已通究诸部,造诣日深,誉满京师。然而在穷尽各家学说的过程中,玄奘亦深感各派学说纷歧,众师所论不一,
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无可适从。于是萌发亲游天竺,寻求经典,问惑辨疑之志。贞观三年(629,一说贞观元年,627)玄奘结约伴侣,向朝廷陈表,誓愿西行求法,可惜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孤身“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越阻涉险,历尽艰难,长途跋涉,到达天竺。初在那烂陁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天竺。贞观十七年(643),玄奘正式东归,经由今我国新疆南路的于阗、楼兰等地而回国,贞观十九年(645)春正月回到长安。这一西行求法的壮举,前后往返共历十七年,徒步行程五万余里,赍归经像舍利等凡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一百五十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史载玄奘归国后,“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受到朝野隆重欢迎,并为太宗、高宗所钦重,供养于大内,赐号“三藏法师”。虽太宗曾多次劝其还俗出仕,然玄奘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而婉言推辞。太宗遵从其志,助 建长安译院,诏其主译新经。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宫开建译场,他“专精夙夜,不堕寸阴”,主持译经凡十九年,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一
卷。既娴华言,又通梵语的玄奘一改古代译经家以“达意”为原则而信笔直译之译风,提倡忠于原典、逐字翻译、融会直(译)、意(译)之译经新规,被誉为“新译”,对后世译者影响甚大。译出之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六百卷、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以及《俱舍论》《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等。可以说那烂陁寺最盛时期的重要佛学经典,经玄奘译介,得以悉数传至中华。
在唐太宗的勉励敦促下,玄奘又将西行求法之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经弟子辩机编次润饰,于归国的次年,即贞观二十年(646)进上,为我们留下了这部在佛教史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之史地、文化上均富极高价值之巨著。
玄奘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二月初五圆寂于长安玉华宫,世寿六十五。对于玄奘,唐太宗曾亲自撰写过一篇长达七百八十一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文中称赞玄奘“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足见评价之高。玄奘示寂后,高宗哀恸逾恒,为之罢朝三日,一再哀叹“朕失国宝矣”,并追谥“大遍觉”之号。先葬于白鹿原,后迁至樊川北原。墓地毁于黄巢起义,顶骨迁至终南山紫阁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被僧人可政带回南京天禧寺供奉。 抗日战争期间(1942),日军在南京原大报恩寺三藏殿遗址处掘出玄奘顶骨石函,由于玄奘顶骨闻名中外,各地都想迎请供奉,致使玄奘灵骨一分再分。后被分成三份,分别保藏于南京、北京和日本。后来各地又纷纷请求分舍利供奉,今日中国、印度、日本三国的九所寺院均有玄奘法师顶骨舍利接受供养。
玄奘的生平事迹可参唐代慧立、彦悰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及道宣《续高僧传·玄奘传》。由于他的求法精神感动朝野,西行事迹后来逐渐演变为传奇故事。唐中叶就有关于他的传说,晚唐五代出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明代吴承恩又有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皆使唐僧(玄奘)在中国、印度都成为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物。
《大唐西域记》全书十二卷,共十余万字,书前冠以唐秘书著作佐郎敬播、尚书左仆射于志宁所撰两序。正文记载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包括今中国西北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及中亚等地的情况。书中各国的排列,基本上以行程先后为序:卷一所述从阿耆尼国到迦毕试国,即从中国新疆经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抵达阿富汗,是玄奘到达印度前三十四国及相关地区的记录;卷二之首为印度总述,并记载了从滥波国到健驮罗国三国,即从阿富汗进入北印度;卷三至卷十一所述从乌仗那国至伐剌拿国,包括北、中、东、南、西五印度七十九国及传闻(其中摩揭陁一国情况占去卷八、卷九两整卷的篇幅,这是因为摩揭陁国那烂陁寺乃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是玄奘西行求法的目的地,玄奘在那烂陁寺留学长达五年);卷十二所述
从漕矩吒国至瞿萨旦那国等,即玄奘返国途中经行的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缘二十二国概况。该书内容异常丰富,书中对各国的记述繁简不一,通常包括国名、地理形势、幅员广狭、都邑大小、国王、族姓、宫室、农业、物产、货币、食物、衣饰、语言、文字、艺术、礼仪、兵刑、风俗、宗教信仰以及佛教圣迹、寺数、僧数、大小乘教的流行情况等内容。特别是对各地宗教寺院的状况和佛教的故事传说,都作了详细的记载。记事谨严有据,行文简洁流畅。正如玄奘在奏进表中所云:“所闻所履百有三十八国。窃以章亥之所践藉,空陈广袤;夸父之所凌厉,无述土风;班超侯而未远,张骞望而非博;今所记述,有异前闻,虽未极大千之疆,颇穷葱外之境,皆存实录,匪敢雕华。”加上编次润饰者辩机学精内外典,文笔优美,更使全书增色不少。
《大唐西域记》面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较早传本为新疆吐峪沟石窟出土唐写本《大唐西域记》残卷。该本抄写于唐贞观二十年(646),系最早传入吐鲁番的《大唐西域记》写本,现藏吐鲁番地区博物馆。另外,敦煌遗书中亦有数种残卷,分别为:S.2659(卷一)、P.3814(卷二)、S.0958(卷三)。可见当时流传之广泛。后来又被收入佛藏,主要刊刻本有北宋《崇宁藏》本残卷、金《赵城藏》本残卷(以上两种连同敦煌本残卷见向达辑《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中华书局1981年版),另有收入南宋《资福藏》、《碛砂藏》、元《普宁藏》、明《洪武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清《龙藏》、民国《频伽藏》以及国外的《高丽藏》、《卍字藏》、《大正藏》等历代刊本。而点校整理本又以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巽点校本《大唐西域记》、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季羡林等校注的《大唐西域记校注》最为精审。
随着时光的流逝,此书不仅没有被历史的风尘湮没,而是更加显示出其灿烂光辉。19世纪以来,《大唐西域记》先后被译成法、英、日、德等国文字,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该书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学问。它既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历史、地理和考古文献,又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史、民俗史史料,它也被誉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另外两种为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在中外交通方面的记载和文学方面甚至语言文字方面的价值均不可小觑。《大唐西域记》的学术和文化影响,已远远超过了玄奘大师个人西行取经的主观目的和直接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其精神价值,正如赵朴初先生所云:“我国古代忘身求法的高僧很多,尽力于翻译事业并取得成就的人物也不是少数。而目标的明确、意志的坚定、学识的丰赡、力行的彻底和成绩的宏富,则以玄奘法师为第一人。他这样伟大的人格赢得了一切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崇敬。一千多年来,他的形象一直流存在广大的群众当中。大唐三藏法师’成了妇孺皆知的名字。他到西方取经的经历,甚至衍化为传奇故事,对于我国人民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起着不小的激发作用。”玄奘这种为了寻求心目中的真理而坚忍不拔、锲而不
舍的崇高精神,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贵品格,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如今,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大唐西域记译注》作为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我们选择季羡林先生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该书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校印出版的《高丽新藏本》这一年代较早、内容较完整、校勘较精良的刊本为底本,又参酌诸本,择善而从,乃迄今校勘最为精审的本子)为工作底本,同时参考前贤时彦的一些研究成果,在个别文字及断句标点上略有改动(但遵循丛书体例,不另出校记)。在注释方面,因季先生等校注时着重于佛教术语及人名、地名等方面的注释考证,我们在兼顾佛教术语及人名、地名方面的注释而外,酌情对一些难理解的字词与文化常识性的内容进行注释。而通过译文可以理解的字词则不另出注,不做烦琐考证。译文力求晓畅通达。以直译为主,直译不顺畅之处适当加以意译。
囿于我们的水平,加之时间所限,译注中不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我们诚恳期待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的三位博士研究生张俊之、李颖、吴松为我做了不少前期工作,中华书局责任编辑王水涣同志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董志翘
辛卯秋于金陵秦淮河畔、石头城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