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摆脱不安:告别过度依赖

書城自編碼: 385450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灵疗愈
作者: [日]加藤谛三 华景时代 出品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42332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0-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2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怎么办?
《 怎么办? 》

售價:NT$ 442.0
明代文艺思想史
《 明代文艺思想史 》

售價:NT$ 2688.0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售價:NT$ 717.0
宽窄说:烟草之书
《 宽窄说:烟草之书 》

售價:NT$ 717.0
女人认知觉醒手册 共2册 做个情绪稳定活得通透的女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情绪绑架 女人不能太单纯
《 女人认知觉醒手册 共2册 做个情绪稳定活得通透的女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情绪绑架 女人不能太单纯 》

售價:NT$ 558.0
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与保健
《 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与保健 》

售價:NT$ 274.0
《中国版画史》
《 《中国版画史》 》

售價:NT$ 493.0
最后一章
《 最后一章 》

售價:NT$ 3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8
《 心悦读丛书·焦虑自救手册:克服焦虑一点也不难 》
+

NT$ 293
《 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畅销书《情感暴力》作者加藤谛三全新力作!) 》
+

NT$ 278
《 惯性自卑 如何修正自我伤害的心灵习惯 》
+

NT$ 252
《 高敏感者的安全感(全灵性教育创始人年度力作 J.K.罗琳重点推荐) 》
+

NT$ 491
《 生活中的心理学 》
+

NT$ 270
《 你的原则,要有分寸地说出来 》
編輯推薦:
1.觉察心底的不安是摆脱不安的第 一步,不安的你是什么样的?
焦虑、恐惧、易怒,压抑自己,自我怀疑,依赖他人,盲目讨好,总想逃避,害怕孤独、不敢争取、遇事退缩、做事被动、无法信任别人……
人会因不安而采取种种行动,但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些行为出于不安。加藤谛三结合自身经历和大量典型案例,帮助读者发现因不安导致的非适当言行。觉察不安是摆脱不安的*步。
2.你为什么总是感到不安?
内心的不安源于生活经历的影响,缺爱、童年创伤、感情破裂、不被认可、不被接纳 、被忽视、分离性焦虑 、丧失体验等都会导致内心的不安,让人们的生活失衡,并形成恶性循环。加藤谛三针对不安导致的言行,对其进行剖析,帮助人们发现导致不安的深层原因。
3.建立稳定的安全感,活出独立、完整的自我。
安全感的建立,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不轻易被外界影响。懂得主动创造自己的生活,用现实的态度面对生活,乐观、开朗、坚定、积极,并逐渐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內容簡介:
人会因不安而采取种种行动,有时表现为对权力的渴望,有时表现为对金钱的迷恋,有时表现为极度渴望爱情……但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些行为是出于心底的不安。
加藤谛三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典型案例,能帮助读者觉察因不安导致的非适当言行,并依据专业的知识和咨询经验探讨导致这些言行背后的心理成因,可能是分离性焦虑,可能是丧失体验……通过对这些言行进行深入分析,能帮助读者慢慢化解并摆脱深层的不安感,对自己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在生活中更加从容、自信,懂得积极主动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他人的关系也能更加融洽。
關於作者:
[日] 加藤谛三
193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社会研究科硕士。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他主持过日本家喻户晓的电台栏目《人生问题咨询》,2016年被授予“瑞宝中绶章”大赏。著有《情感暴力:你会和亲近的人互相伤害吗?》《与内心的冲突和解》《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性格中的蜜与毒》等数十部经典大众心理读物。
目錄
前 言 / 1
第 一 章 无法独立的人,无意识中残存着依恋
依恋行为源于对母亲的依恋 / 005
越成功越抑郁,因为依恋行为找不到出口 / 008
过于在意他人评价的人,无法独自生存 / 011
易怒是一种依恋行为 / 016
不会享受独处的人,无意识中一定残存着依恋 / 018
满足爱的欲望与满足温饱一样重要 / 025
离家困难的心理根源 / 027
不被爱的孩子,离不开父母 / 032
父母对爱的饥渴会强迫孩子付出爱 / 039
孩子紧紧抓住父母不放,通常是在满足父母的期待 / 044
独立的人与不能独立的人的区别 / 047
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什么都不做又感到焦虑 / 052
忍受不了自由的人无法自立 / 054
个性化容易,分离很难 / 060
第 二 章 内心不安的人,对外在事物格外执着
抑郁症患者希望被理解、被谅解、被赞扬 / 067
抑郁症患者需要别人需要他 / 070
“不能为自己而活”——忧郁亲和型人格 / 074
依靠他人评价而活的人没办法支撑自己 / 076
不用竭尽全力去换取别人的好感 / 079
感觉受到对方的束缚,其实是因为自己想把对方据为己有 / 083
总是更换女友的男性依赖心一定很强 / 087
影响孩子心理的是母亲的无意识行为 / 091
幼年时的丧失体验会让人一生惧怕失去 / 094
占有欲、独占欲强是因为心中有对爱情的丧失体验 / 098
没有母子一体感的人会对外在事物格外执着 / 100
第 三 章 家庭内部情感无法自由流动,心就会生病
出生在祝福中的人与出生在拒绝中的人的区别 / 109
在共生关系下成长起来的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愤怒 / 114
内心不独立的人,类似于成年的拒绝上学者 / 116
日本人对母亲的执着,源自心底的丧失感 / 119
“谁都不理解我”的心理背景 / 122
患有严重的分离性焦虑的父母会束缚孩子 / 127
明明是自己心中有分离性焦虑,却将之解释为对对方的忠诚 / 130
家庭内部如果禁止自由的情感,心就会生病 / 134
和别人不一样就会感到不安的心理根源 / 136
第 四 章 害怕被人讨厌,是因为没有确立自我
对自己没有自信的人,大多有过被父母抛弃的恐惧 / 145
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才能获得内在性 / 150
对于遵从自己的感情行事感到不安 / 155
将自己被压抑的情感转移到对方身上 / 158
被人束缚而感到不愉快的情感中潜藏的东西 / 161
压抑了撒娇欲的人,会想要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 164
害怕被人讨厌的心理 / 169
第 五 章 解除压抑,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压抑自我感受的心理根源 / 177
为什么总是压抑自己的感受 / 180
解除压抑,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 185
人为了逃避心中的不安会欺骗自己 / 188
要知道否定性信息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 191
后 记 / 195
內容試閱
前 言
我认为,人类烦恼的根源是恐惧与不安,但是我们常常意识不到心底深藏的不安。
人会因为不安而采取种种行动:有时表现为对他人的纠缠,有时表现为对权力的渴望,有时表现为对工作的执着,有时表现为具有攻击性,有时表现为极度渴望爱情。有些时候,不安会成为一个人不爱与他人交往的原因,或是成为想要控制他人的原因,或是成为阻止自己离家的原因,或是成为做事时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又或是成为阻碍自己独立的原因。
我认为,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对不安产生的防御性行为时,他才能找到解决烦恼的办法。
比如,一个人因为不安而总是迎合他人,饱受没来由的罪恶感之苦,而他并不知道造成他痛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虽然他不知道造成他痛苦的原因是什么,但每当他想要独自做点儿什么的时候,心中就会产生难以言喻的愧疚感。
这个人会逐渐陷入深深的对自我的厌恶之中,无论他想要做什么,即使不是要做坏事,也会饱受没来由的罪恶感之苦。在他想要独立的时候,这种“来路不明”的罪恶感会成为障碍。
这时候,如果他能意识到他的烦恼是源自神经质、不安的话,也许他就能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让自己饱受折磨的原因往往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大家找到它。
在本书中,我列举了一系列虽然本人没有注意到,但实际上他心中的不安已成为他的烦恼之源的事例。我在青年时代有点神经质。那时的我总是不认可自己,不自信,是精神分析学拯救了那时的我。
我曾对自己的心情与行为不理解,通过对精神分析的学习,我慢慢地理解并接受了它们。那时对我极有启发的几个概念我在这本书中也进行了论述,如分离性焦虑和依恋行为。
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诸事不顺;自己对所有事情都尽心尽力,却还是活得非常艰难,或者无论做什么事都做不好。
这样的人大多是弄错了努力的方向。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地理解自己。
正确地理解自己并非易事。但如果试图绕过这一步,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活得很艰难。想要正确地理解自己,首先要弄清楚以下事实。
正确地理解自己可以让你今后活得更轻松,同时可以让你与亲近的人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如果将依恋行为当作标准,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人际关系都不会得到改善。当然,我并不认为所有的烦恼都源自分离性焦虑。但认真反省小时候的分离性焦虑是否还深藏在自己的心中掌控着自己现在的感受和思想,是否仍然是自己烦恼的原因,肯定不会毫无益处。
人越是想着:不会受伤吧,不会受伤吧,就越是容易比其他人伤得更深。
活着本不是一件危险的事,但人会因为对恐惧的敏感而防范本不存在的危险。所谓危险,是指会带来伤害的危险。正确理解幼年时自己心中发生过什么,对于正确理解现在自己的内心是有一定帮助的。
对于自己小时候的依恋行为,大部分人都不会怀疑是小时候接受的“抚养行为”有什么问题,但很可能长大后的自己依然深受其影响。对别人纠缠不休是依恋行为的一种表现,一边纠缠对方一边怀疑对方,所以会看起来特别执拗。
有些人想要通过爱情来缓解自己面对分离的不安与苦恼,或者想要通过爱情来消除自己心中因分离而产生的丧失感。但是,当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的时候,或者在他们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却拒绝承认的时候,他们的烦恼就会一直存在。
表面上的问题不是问题,因为人们能够比较正确地理解它,所以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人们往往无法正确理解自己内心深处暗藏的问题,但正是这些暗藏在内心深处的问题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总是容易感到苦闷的人心里一定欠缺某样重要的东西,而这种内心的缺失会给他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力,并且难以治愈。
我希望通过本书和大家一起弄明白产生这种苦闷的真正原因。

幼年时的丧失体验会让人一生惧怕失去
成年后一旦失去什么就会感到深受打击的人,可能是因为这种失去刺激了无意识中幼年时的丧失体验。或者说这种失去让他再一次体验到了幼年时那种充满不安的丧失感。
他们不愿意失去微小的东西,因为失去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打击,所以对失去感到格外焦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总感觉自己被什么催促着,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不管他们在做什么,总是想着要再多做一点儿,再多做一点儿,始终感到焦虑。这其实是恐惧失去的心理造成的。
为什么有的人只是浪费了一点点时间,就会引起心理上巨大的恐慌呢?如果说是因为这一点点的浪费让这个人重新体验了一次幼年时重大丧失感,这应该就很好理解了。但是,对于没有丧失体验的人来说,大概会很费解吧,“有必要这样吗?”
想利用这段时间做些对身体有益的运动却没有做好,想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休养却总是静不下心来,因为有点儿累了,用这段时间去工作,效率又非常低,结果时间就这样浪费了。这种丧失感会在心理上将这个人逼入绝境,于是他就越发感到焦虑。
坏的情况是陷入心理上的恐慌。幼年时在与母亲的关系上体验过重大丧失感的人,失去了生存所需的重要基础,他们在遇到事情时很难冷静,容易陷入心理恐慌。
冷静的人在遇到事情时会想,吵吵闹闹也不是办法,总是叹气也解决不了问题。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能这么想。
但是,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大受打击的人,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当下的问题了。陷入恐慌后他只会慌慌张张,不管对他说什么他都不会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
在幼年时通过母亲的爱获得了生存所需的重要基础的人,比起那些想要通过学历来使生活变得容易的人,能够活得更加容易一些。类似于学历这种东西,对于填补幼年时重大的丧失感一点儿用也没有。
“谁都不理解我”的心理背景
刚刚所说的患有分离性焦虑的恋人总是想要待在对方身边,不希望和恋人分开行动。这时候,他们会认为自己对对方来说是一位忠诚的恋人,甚至会觉得作为恋人没有人比自己更忠诚的了。
他们确实会总想和恋人待在一起,不希望独自去做什么,而且也不怎么喜欢和恋人以外的人相处,甚至会觉得和恋人以外的人相处有点儿麻烦。和那些自己到处去玩、把恋人晾在一旁的人比起来,这样的人看起来确实比较忠诚。
但是这样的恋人并不一定会一直好下去,有时候拥有“忠诚”的恋人反而会让人想要逃离。逃离的一方并不是因为有了新的恋人,而是因为无边的束缚感。
患有分离性焦虑的人,会想要支配自己的恋人,想要支配对方的各种行为,想要束缚对方。这就和年幼的孩子想将母亲据为己有、想让母亲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是一样的。
年幼的孩子想要紧紧依偎在母亲怀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母亲他就会感到愤怒。怀有幼儿性一体化愿望的人也是这样,束缚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对方不能按照自己希望的去做他就会发脾气或闹别扭,对方不说自己想听的话他就会感到不满。
简单地说,怀有幼儿性一体化愿望的人对恋人会有很多要求。幼小的孩子会通过发脾气、闹别扭、哭泣或叫嚷来让母亲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是成年人却不能这么做,不能像小孩子一样,对方一不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就马上噘起嘴来,或是大声地哭叫。这个时候成年人会拿出“应该”来责备恋人,你“应该”这么做,给恋人立规矩:我对你这么好,你却对我这么冷漠,感受不到你的爱,你根本就不理解我,等等。
像这样立种种规矩,以此来谴责对方,没完没了地责备对方,而且不管怎么责备都觉得不痛快,这是因为,他们心里真正想的和他们所说的完全相反。
他们将自己的幼儿性一体化愿望变为普遍性的规则来要求对方。如果对方不能按照他们的期待去做,他们就会用普遍性的规则去束缚对方。
“我为你做了这么多”“我对你这么忠诚”等,用这样的话来责备对方。他们说得很高尚,表面上的行为也不能称为不忠诚。
所以被责备的一方很难反驳,但是总有一天被责备的一方会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束缚感而逃离他。
恋人中的一方如果因为忍受不了分离性焦虑,就去紧贴着另一方,想要束缚另一方的一切言行,那么另一方就会因为想要摆脱这种束缚感、追求自由而逃跑。
当恋人中的另一方逃跑的时候,心底有幼儿性一体化愿望的一方,大多理解不了另一方逃离的理由。他们不理解,对方想要逃离的原因是自己心底存在没有被满足的幼儿性一体化愿望。
心底有幼儿性一体化愿望的人理解不了,自己一直视为忠诚的举动,其实并非忠诚,只是分离性焦虑引起的一系列行为罢了。
他们不明白真正的问题所在,只能憎恨逃跑的对方,于是陷入一开始说到的“谁都不理解我”的情绪中。
我在精神卫生学会的座谈会上与已故的荻昌弘先生有过一段对话。荻昌弘先生说“谁都不理解我”是日本黑社会电影的一根基柱。我认为“谁都不理解我”不仅仅支撑了日本的黑社会电影,也是日本演歌的主题之一。
大多数日本人在小的时候都没有让幼儿性一体化愿望得到满足,这种幼儿性一体化愿望残留在心底,成年后他们就会为了找到能够满足自己的幼儿性一体化愿望的人而活着,而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为什么总是压抑自己的感受
服从者,习惯了别人将感受强加给他们。他们觉得自己顺从对方的感受是理所应当的。在总是顺从对方感受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就会条件反射地压抑自己的感受,顺从对方的感受。
他们觉得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会有罪恶感。
他们无法向对方说出“现在我想这么做”这种话,因为总是担心对方会不喜欢自己的想法。
像这样一直压抑自己的感受,渐渐地就会觉得自己的感受一点儿也不重要。
出于为对方考虑或是出于对对方的爱而压抑自己的感受是情绪成熟的表现,但是出于对对方的恐惧而压抑自己的感受则是情绪不成熟的表现。
因为害怕对方的反应而压抑自己的感受,从本质上来讲内心还是一个任性的人。
心中像小孩子一样任性,只是表面上做出不同的举动,结果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感受。
或者他心里知道自己是一个软弱的人,但不想正视它,于是就压抑自己对自己内心的认知。
避免做会让自己意识到自己软弱的事情,避免碰触会让自己失败的事情。但这么做,只会让自己更加害怕被别人轻视。
弗罗伊登贝格尔[1]在其著作《没有低谷的人生》中写到这样一个案例—副社长鲍尔患心身耗竭综合征的故事。
鲍尔少年时非常喜爱音乐,但是他的父亲却批评他说只有同性恋和软弱的青年人才会喜欢音乐。于是他压抑了自己对小提琴的喜爱,听从了父亲让他努力学习成为成功人士的教导。他成为企业的副社长,却患上了心身耗竭综合征。
有的人无法工作,总是感到不安,这样的人的问题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因为他在心理上需要对方,所以会为了讨对方欢心而尽量避免表达自己,牺牲自己的欲望。因为心中的分离性焦虑而抑制自己对独立的渴望。
虽然他想独自外出旅行,但是因为害怕惹对方不高兴,所以放弃旅行;因为担心对方会不喜欢,所以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己想做的事。
结果,他在心里悄悄对对方产生敌意。就如弗洛姆所说,服从总是伴随着敌意。但是人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敌意。
压抑行为是在现实中保护自己的方法,纽约的精神分析医生温伯格[1]如是说。他们选择压抑自己,是因为他们承受不了真实。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