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国学茶座》第33辑

書城自編碼: 384248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随笔
作者: 杜泽逊
國際書號(ISBN): 9787209136884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4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事法则:创造一切可能
《 万事法则:创造一切可能 》

售價:NT$ 319.0
说不完的明朝
《 说不完的明朝 》

售價:NT$ 313.0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prompt关键词训练到效果出片
《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prompt关键词训练到效果出片 》

售價:NT$ 421.0
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
《 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 》

售價:NT$ 751.0
浪潮:老龄社会的中国探索
《 浪潮:老龄社会的中国探索 》

售價:NT$ 367.0
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
《 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 》

售價:NT$ 405.0
有效陪伴:用心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
《 有效陪伴:用心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 》

售價:NT$ 319.0
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 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

售價:NT$ 37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682
《 西南联大通识课套装(共5册)国史课+文学课+哲学课+文化课+诗词课 》
+

NT$ 394
《 咖香书香在上海 》
+

NT$ 1329
《 郭德纲全四册套装:郭论+捡史+江湖+谋事 》
+

NT$ 452
《 HSK新标准成语学习手册 》
+

NT$ 405
《 红楼梦里的情商课 》
+

NT$ 1011
《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2019作品!如果《文化苦旅》是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就是总结) 》
內容簡介:
《国学茶座》的创刊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发表国学新见,培育国学新人”。基于这样的目标,该杂志的读者以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为主,同时,从事国学相关工作如编辑、图书馆、企业文化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孔子学院)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一般国学爱好者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该杂志既注重知识的介绍,又注重探幽抉微,阐发新见。典籍之流传,学问之演变,人物传记,史事本末,诗文品藻,文字训释,均所提倡。总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是所宗尚。
目錄
卷首语 王立军 “国学”漫议 003
[经]
王新春 易学浅说(三十二) 009
向 辉 恒之读诗记(十五) 019
金子杨 说“明器” 034
刘佳怡 《礼记·王制》“祭用数之仂”解 038
[史]
许书乐 南朝典签干预地方军政事务考述(下) 043
彭 靖 清代公文揭帖功能研究(下) 056
王济康 我的母亲 064
薛林浩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进书来源的几个问题 078
杜红卫 王丽娜 佛教视域下中国古代寺院藏书成因蠡测 088
刘承军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博物馆实践及其对博物馆
事业的贡献(1928— 1949) 097
[子]
陈 坚 “小处不可随便” 111
—禅语的活力(二十二)
曹之撰 曹新哲整理 《目耕录》自序 117
霍艳芳 和光同尘成永恒:追忆导师曹之先生 126
[集]
徐有富 梁代歌后王金珠 135
倪志云 诗词写作讲义(一) 141
王 璠 共伤千载后 160
—近三十年李杨题材演变研究综述
名家介绍
党怀兴 循序渐进,孜孜以求 168
—迟铎先生学术传略
內容試閱
“国学”漫议
王立军
虽然“ 国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仍然歧解纷纭,但“ 国学热”的兴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学之所以能“ 热”,是因为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积淀升华,产生了许多精辟的思想精华,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永恒动力;国学传承着炎黄子孙的基因,支撑着中华民族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引起了强烈的时代共鸣。
国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学术体系。国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作为学术体系名称的“ 国学”,则是近百余年来才提出的。正如谭正璧所说,“ 所谓国学,不过是指‘ 中国的学术’而言,以示和‘ 西洋的学术’不同”。(谭正璧《国学概论讲话》)“国学”是在清末中西方文化急剧碰撞的特定时代,为了与西洋学术相区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学术的称谓。“ 国学”又称“ 国故学”, 强调它是中国固有的学术,与当时从西方传入的学术体系有着显著差异。其实,早在周代,“ 国学”一词就出现了,不过那时的“ 国学”专指宫廷教育, 是相对于“ 乡学”而言的。《周礼·地官·保氏》:“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以“ 礼”为核心的六艺,是当时宫廷教育的主要内容。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所设立的国家教育机构太学主要传习经学,所立博士也唯有经学。魏晋时期玄学逐渐兴盛,到南朝宋文帝时则立儒、玄、史、文四学为官学,丰富了官学传习的内容。唐代以后官学的内容更趋丰富,特别是宋代书院教育的兴盛,使得官学逐渐跨出宫廷,走向民间,并形成了以“ 理学”为代表的宋学学派。有清一代,随着乾嘉时期“ 汉学”的复兴,以“ 国故”为主要研习对象的中国传统学术体系规模渐成,这就为作为学术体系的“ 国学”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到了清末,在西方学术体系的激荡下, “国学”的内涵正式由原来的官学体系转化为与西学相对应的“国故”之学。
国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献体系。谭正璧曾说,国学“ 仅指表现于纸片的文字”。章祖安也将国学界定在历代典籍的范围之内:“ 国学是在典籍中传播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国学是中国历代典籍中积淀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章祖安《再说慎言“国学大师”》)他们都认为,国学是以书面文献的形式呈现的。中国古代的典籍浩如烟海,但早期官学所关注的主要是经学典籍。据传, 春秋时期孔子整理文献,将其编为《六艺》,包括《诗》《书》《礼》《易》《乐》和《春秋》,这些都是当时儒家的核心经典。汉代刘歆的《七略》超越了儒家经典的范围,开创了中国文献分类的“ 六分法”,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唐初官修的《隋书·经籍志》首次以“ 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分类,至清代的《四库全书》正式确立了中国传统文献的“ 四分法”。这种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典籍系统,既是国学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其自身也是国学最为核心的内容。
国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 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一个民族唯有保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章太炎等人1906 年发表的《国学讲习会序》说:“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共同创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坚固磐石。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特别强调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从文化比较上来看,中国文化盖具有极强度之个性,此可于下列各层见之:一、中国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二、中国文化自具特征( 如文字构造之特殊,如法学上所谓法系之特殊,如是种种甚多),自成体系……自来公认中国、印度、西洋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者,实以其差异特大而自成体系之故。”他还将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概括为“ 广土众民;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历史长久,并世中莫与之比”三大方面,认为“ 从以上三特征看,无疑地有一伟大力量蕴寓于其中”。正是基于这一独特文化体系而产生的伟大力量,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砥砺前行,并在当代走向伟大复兴。
国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话语体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以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更加广泛地传播为先导。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国学为根基的中华文化的独特话语体系,让更多的国家和民族了解中华文化的优秀特质和巨大价值,大力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话语权。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在2016 年5 月17 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 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为新时代传承、传播和研究国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今天,我们必须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去审视国学,挖掘和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当代价值;同时还要站在世界文化体系的角度来观照国学,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古而不复古,坚守而不保守”,才是我们传承和弘扬国学的正确态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