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孩子:挑战(重译本)

書城自編碼: 383278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著,李剑敏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683971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3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多卖三倍
《 多卖三倍 》

售價:NT$ 252.0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售價:NT$ 386.0
海盗之书
《 海盗之书 》

售價:NT$ 381.0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

售價:NT$ 325.0
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性主义宣言
《 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性主义宣言 》

售價:NT$ 274.0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售價:NT$ 571.0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售價:NT$ 717.0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售價:NT$ 51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6
《 高效能陪伴 》
+

NT$ 312
《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

NT$ 289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
+

NT$ 342
《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
+

NT$ 359
《 学习的格局:孩子自主学习的秘密 》
+

NT$ 405
《 我今天也要看孩子脸色 》
編輯推薦:
家庭教育中,每日与你紧密相伴的困惑、苦恼、误区,本书作者与团队已汇总、研究、实践、破解40年;
本书影响了中外教育界、家庭60年;200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让你感同身受、相见恨晚,适合中国父母借鉴、实践;
李一诺作序,肖央、李小萌、陈赛、徐莉、顾远、粲然,多位家长、教育工作者、媒体人、童书作家、儿童课程设计师 诚挚推荐;
《正面管教》一书作者简?尼尔森,在有了第5个孩子时,接触到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简?尼尔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正面管教”的亲子理念。
內容簡介:
本书诞生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作者在四十年里,跟数百个家庭保持联系,观察这些家庭的孩子,记录下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由此得到了关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第一手资料。
全书 38 章,用 200 个鲜活案例和 34 条育儿新原则与我们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真正理解孩子、与孩子共同成
长的父母。
關於作者:
鲁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1897—1972),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生于维也纳,1923年从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与阿德勒合作开展研究。1952年在芝加哥建立阿德勒学院。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启发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等方法的提出,在教育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目錄
推荐序 李一诺/2
前 言 鲁道夫·德雷克斯/10
第一章 我们现在的困境/16
第二章 理解孩子/26
第三章 鼓励孩子/52
第四章 孩子的不当目标/77
第五章 惩罚和奖赏的谬误/90
第六章 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应用/100
第七章 坚定但不支配/112
第八章 尊重孩子/118
第九章 引导孩子尊重秩序/124
第十章 引导孩子尊重他人权利/133
第十一章 不批评和少犯错/137
第十二章 保持作息规律/149
第十三章 花时间训练孩子/156
第十四章 赢得孩子的合作/163
第十五章 避免过度关注/176
第十六章 避免权力之争/183
第十七章 退出冲突/195
第十八章 行动!而不是空话 /205
第十九章 不要“赶苍蝇”/217
第二十章 取悦孩子务必小心:有勇气说“不”/221
第二十一章 不要冲动,出其不意/229
第二十二章 避免过度保护/237
第二十三章 激发独立/244
第二十四章 置身“架”外!/253
第二十五章 不为恐惧所动/269
第二十六章 少管闲事/279
第二十七章 拒绝怜悯/293
第二十八章 合理要求,少提要求/306
第二十九章 说话算数,坚持到底/311
第三十章 一视同仁/317
第三十一章 倾听!/323
第三十二章 注意说话的口气/328
第三十三章 放轻松/331
第三十四章 让“坏”习惯降级/339
第三十五章 有乐同享/347
第三十六章 应对电视的挑战/352
第三十七章 对话,而不是训话/357
第三十八章 家庭会议/365
育儿新原则/371
附录 运用篇/373
內容試閱
不论数量还是程度,孩子带给我们的困扰与日俱增,而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应对。他们隐约觉得,不能以他们过去被管教的方式管教他们的孩子,此外则束手无策。他们甚至不知道存在着处理亲子关系的新方法,而且已经通过验证。一股脑儿抛向父母的建议五花八门,互相冲突,抵消了任何特定方式方法的效用,非但不能提供指引,反倒更加混乱。那么,我们的方法为何可信?
我研究亲子关系长达四十年,越发认识到我们对家庭冲突的解决方案确实行之有效。它们在我们的家庭咨询中心实验室经过了验证。经由自己摸索学会如何与孩子接触、互动的父母大有人在,但是,他们不明白这么做的依据何在,或者为何行得通。而我们的方法基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及其同侪提倡的生活哲学和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观念。大体而言,我们的方向契合心理学潮流。我们不建议父母过于纵容或严苛,而是应该学习如何与孩子搭伙,明悉他们的状况,并且有能力指引他们,而不是任由他们撒野或让他们感到窒息。
我已在此前的著述中勾勒出亲子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父母和孩子一直让我们深受启发,明白某些方式方法行之有效,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士以前却没有想到。面对孩子给成人社会带来的普遍问题和困扰,我们迄今仍在相互学习。
维琪?索尔兹女士应我邀请,以她自己的方式陈述我们的操作原则。她是我们好几个研究小组的负责人,致力于让妈妈们熟识我们的原则,而不是提供具体的答案和建议。我和她仔细讨论过所有要点,也是妈妈的她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陈述。毕竟,我们并非向父母传授心理学,而是尝试向他们提供新方向之下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完成我们给自己设定的任务──帮忙而不是添乱。当然,做的再好也难免有困难和错漏。我们唯有希望,父母对此新知的掌握更牢靠,虽然他们未必总会执行,而问题总是层出不穷。
对那些希望尽到责任但经常发现自己尚未准备好的父母,我深表理解和同情。就像孩子需要训练,父母也是。训练自己以新方式应对孩子的挑衅,转变观念和态度,也许可以开辟和谐亲子关系的新天地。

六岁大的博比坐在桌子边涂蜡笔,妈妈则在计划一周的食谱。博比开始用脚踢地板。“别踢了,博比!”妈妈恼火地说。博比耸耸肩,停了下来。可是很快他又踢了起来。“博比,我说了别吵我!”妈妈又训斥他。可是没过一会儿,他又故技重演。妈妈啪的一声摔了钢笔,打了博比一巴掌,大声吼道:“我说了别这样!为什么你总是要让我生气?为什么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坐着,一声不吭呢?”
博比也不知道自己为啥一直踢地板,所以没法回答妈妈的疑问。但他的行为并非没有原因,而且我们亦有办法应对,不至于让妈妈和博比卷入冲突,各自难受。
不过,我们必须懂得一点儿心理学机制,方可知道如何激励孩子有效合作。
我们知道,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有目的,亦即不断趋向目标的运动。有时候我们清楚行为的目的,有时候不清楚。我们大概都有如下自言自语的体验:“这种事情我怎么干得出来?”如此困惑并非没有理由,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动机。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想纠正孩子的行为,首先必须弄明白行为背后的动机何在,否则谈何改变?唯有改变动机,我们才能引导他改变行为方式。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发现他的动机。
上述实例中,妈妈被惹火了。可见博比想激怒妈妈──当然,有隐情,并非故意。妈妈吼他、打他,对他来说就是胜利,因为他想要的,就是得到妈妈的关注。干吗停下来?看看效果多棒!只要妈妈的心思在他身上。这就是发现博比隐秘动机的线索。但博比并非有意如此,虽然他每天可能无数次这么干。而妈妈如此回应,无疑迎合了他的需求,强化了他的隐秘动机。如果他知道他的行为不能达到目的──亦即踢地板不会激怒妈妈,他还会这么干吗?相信他很快就会放弃。但是如果他自个儿安安静静地玩,可以从妈妈那里得到温暖的笑容、亲切的拥抱和夸奖的话语,他通过调皮捣蛋的方式获得妈妈关注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反之,如果妈妈让博比获得激怒她的满足感,或者因为不能让他停下来、打了他一巴掌而显示出挫败感,只会进一步激励博比激怒她或挫败她。博比只是通过踢地板表达他的感受──“看我一眼!跟我说说话,别光顾着埋头整理食谱!”如果妈妈感受得到,就会明白他的动机,亦即获得妈妈的关注,让自己有一个归属感。明白了这些,妈妈就能更好应对。一再勒令他不要这么做,只会错上加错,火上浇油。将来我们还会发现,妈妈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可以化解博比的需求。
对归属感的渴求
既然孩子也是社会存在,他最强烈的动机就是对归属感的渴求。而安全感的有无在于他能否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他的所作所为都旨在找到归属感。从婴儿期开始,为了成为家庭一份子,他就忙着试验各种方法。然后通过观察和试错,得出自己的结论──虽然不能诉诸言语,但信号绝对很明确──“哈!如此这般我才有归属感。如此这般我才会被人关注。”他选择的任何方法都是为了这个基本目标服务。于是,方法变成近期目标,并构成行为的基础──亦即动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