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科幻如何改变商业

書城自編碼: 382276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日]藤本敦也 宫本道人 关根秀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251801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7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图表的力量:信息高效传达之术
《 图表的力量:信息高效传达之术 》

售價:NT$ 562.0
开拓人生
《 开拓人生 》

售價:NT$ 354.0
服装设计效果图技法详解
《 服装设计效果图技法详解 》

售價:NT$ 406.0
蕾丝花片钩编图集
《 蕾丝花片钩编图集 》

售價:NT$ 311.0
ESG全球行动
《 ESG全球行动 》

售價:NT$ 411.0
如何(不)世俗——解读查尔斯·泰勒
《 如何(不)世俗——解读查尔斯·泰勒 》

售價:NT$ 302.0
京华万象 : 一百年前的北京 附赠超大尺寸《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全图
《 京华万象 : 一百年前的北京 附赠超大尺寸《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全图 》

售價:NT$ 718.0
傲慢与偏见:希腊化-罗马时期地中海世界的犹太观念
《 傲慢与偏见:希腊化-罗马时期地中海世界的犹太观念 》

售價:NT$ 51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21
《 赛事金矿 》
+

NT$ 325
《 富足(吴军作品) 》
+

NT$ 924
《 原则2: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
+

NT$ 414
《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第五版) 》
+

NT$ 568
《 任正非谈商录(精装,一本变局与困局之中的指路之书,实用的经营管理指南。收录任正非内部讲话、事迹档案,带你看透商业的本质、管理的真相。) 》
+

NT$ 545
《 肖星的财务思维课 》
編輯推薦:
为什么科幻可以描绘出对现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景象呢?其秘密就在于“科幻du有的未来预测”。创造出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但又和现实世界有一定联系的、只属于自己的头衔,这样的思考方式就是“科幻思考法”。《科幻如何改变商业》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让我们可以创造出仿佛科幻小说般的虚构头衔,并把它接续到现实的工作中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科幻作家江波,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陈楸帆,《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吴晨,战略设计农场biotope公司CEO兼shou席战略设计师佐宗邦威,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入山章荣,日本艺术家、设计师长谷川爱联袂推荐。湛庐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科幻思考是全球商业大师的常识,新的商业机会总是诞生于科幻小说中。科幻思考作为一种不拘泥于过去、以新想法创造商业的方法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创造出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但又和现实世界有一定联系的、独属于自己的头衔,这样的思考过程就是科幻思考法。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使用科幻思考法,通过一步步的具体实践,引导读者构思出只属于自己的未来故事,并把它运用到不同的商业场景中去。
本书介绍的思考方法对大多数商务人士来说都是有用的,而且实操性很强,每个人都能轻易掌握。如果你是为事业烦恼,读了很多设计思考、艺术思考之类的书却总是无法实践,为此感到非常苦恼的商务人士;如果你是对公司定下的目标都是数字而对此感到非常厌倦的人;如果你是正在负责开发新业务并努力思考未来社会形态的人;如果你是正在苦恼未来社会公司该走向何方的经营者;如果你是从事城市规划并致力于长期图景构想的建筑师;如果你是想让孩子们思考更多未来的人,这本书就是你的必读之书。
關於作者:
【日】藤本敦也
三菱综合研究所髙级制作人。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硕士,西班牙ESADE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2006年进入三菱综合研究所,主要从事新业务开发、组织战略等方面的工作,还实施了很多将技术、宏观趋势与人类社会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未来社会形象构建。

【日】宫本道人

科学文化作家。日本筑波大学HAI研究室研究员。日本SF作家俱乐部成员。东京大学物理学博士毕业。致力于研究、创作和商业活动,以及探索科学、文学和社会之间的新关系。


【日】关根秀真
三菱综合研究所顾问,东京大学工学部外聘讲师,日本防灾平台监事,早稻田大学工学博士。1994年进入三菱综合研究所。一直从事宇宙开发、地球观测、森林环境、防灾等方面的研究。
目錄
前言 在变化的时代保持变化的独创思考法——宫本道人
第 1 章 科幻与商业——宫本道人
科幻思考是全球商业大师的常识
科幻照亮 VUCA 时代的未来
科幻可以探明企业的目标
科幻可以引发创新
先行实践的科幻运用
未来需要更多的科幻思考
学者眼中的科幻思考:从底层支撑尖端科技 ——大泽博隆

第 2 章 3×5 的科幻思考法——宫本道人
看似荒诞的科幻其实并不荒诞
科幻作品独有的三个阶段的未来预测
科幻作家的思考方法—创造意料之外的未来
科幻编辑的思考方法—将意料之外的未来与当下相连
科幻读者的思考方法—探索意料之外的未来
商业中常用的思考方法与科幻思考法有何不同 ——藤本敦也

第 3 章 用科幻创造“独属自己的未来”——藤本敦也
源自未来没有自己立足之地的焦虑
迈向科幻思考的第一步
科幻思考改变自己,也改变未来
将科幻思考更多地运用在商业中
每个人都可以用到的科幻思考
运用科幻思考创作未来故事的 5 个方法
尽量寻找与自己不同的伙伴

第 4 章 创作未来故事的 5 个步骤——藤本敦也
步骤 1 用未来的语言跳向意料之外的未来
步骤 2 设计未来的小工具
步骤 3 驱动未来的角色
步骤 4 思考未来的小工具引发的变化
步骤 5 思考未来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在东京大学进行的科幻思考教育实践 ——关根秀真

第 5 章 如何用科幻改变现在和未来——藤本敦也
灵活运用创作出的未来故事
“想改变淹没在日常业务状态中”的人,来学!
“想改变总追在时代后面的公司风格”的人,来学!
“想实现聚集员工认同感的愿景”的人,来学!
“想升级公司内部价值观”的人,来学!
“想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的人,来学!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进行的科幻原型设计 ——藤本敦也

第 6 章 与科幻作家一起创作未来故事的 7 个步骤——藤本敦也
步骤 1 设计—大致确定主题和日程
步骤 2 邀请—联系作家
步骤 3 训练—与作家共享信息
步骤 4 第 1 次工作坊讨论(约 3 小时)——丰富作品中的世界
步骤 5 第 2 次工作坊讨论(约 3 小时)——确定作品的结构
调整会(约 1 小时)——对多个世界观进行调整
步骤 6 第 3 次工作坊讨论(约 3 小时)——丰富情节
步骤 7 完成—未来成型!

第 7 章 从科幻中诞生的未来——藤本敦也
展望 50 年后的未来研究
收集信息是研究的起跑线
科幻思考的力量,为研究注入生命
把写好的未来故事发表出去
明天就能开始进行的科幻思考——藤本敦也

后记
致谢
附录
內容試閱
在变化的时代保持变化的独创思考法
宫本道人
这是一个激烈变化的时代。会拿起这本书的读者,估计大多数都在日常工作中有切实体会: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商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过去的成功经验很快就过了“保质期”,昨天还是制胜法宝,今天就成了失败模板。公司拟定商业战略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简直不可能确立对未来的预期。我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世界里幸存下来?恐怕没有人为此不感到束手无策、彷徨无措吧。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就是本书要介绍的“科幻思考法”。
这当然有些夸张。不,虽然不是真正的谎言,但科幻思考法确实不是你以为的那种思考诀窍。也就是说,它不是“能快速推导出时代所需答案的最新、最炫的思考法则”。为了说明它是什么,我想稍微卖个关子,请大家跟上我的节奏。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从事。比如日本有大概 21 万名银行职员、32 万名医生、58 万名国家公务员。连法官这种看上去人数非常稀少的职业,全日本都有将近 4 000 人。
曾几何时,这些职业名称是和“未来的梦想”联系在一起的。但我认为,那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后每个人都会同时从事好几个职业,并因这样的组合而产生独特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将迎来“职业 = 自身”的时代。这样一来,成千上万人共同使用着的职业头衔,对你个人来说就变得毫无意义。“作家”没什么了不起,“总裁”也不一定就很高端。大家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你到底是做什么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创制一个独一无二的头衔。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失败的殿堂》(Institute of Brilliant Failures),这本书的作者是荷兰某商业学院的一个名叫保罗·路易·伊斯(Paul Louis Iske)的人。这个人给自己定的头衔简直棒极了,他说自己是“首席失败官”(Chief Failure Officer,简称 CFO)。实际上,从这个头衔根本看不出他到底是做什么的,但人们能感觉到他背负着了不得的重大任务。人们经常会想去掩盖失败,但任何创新的发明和发现背后,其实都积攒着几十倍的失败经验。愿意挺身而出为失败担责,这种态度不正是最好的创新吗?
顺带一提,我把自己称作“应用文学者”“科学文化作家”,这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只属于我的头衔。简单来说,创造出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但又和现实世界有一定联系的、只属于自己的头衔,这样的思考方式就是“科幻思考法”。
在科幻作品中,会出现很多我们从来没有听过的、不知道是做什么的职业。因为科幻作品是在与现实世界不同时空的异世界中铺陈故事,所以需要虚构一些职业。既然时代的变化如此剧烈,那现实世界在未来大概也是如此。当下的规则和常识,到那个时候恐怕都不再适用。也就是说,你不能把过去取得成功的某个人当作偶像,通过复制这个人的经历来取得职业上的成功。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让我们可以创造出科幻作品般的虚构头衔,并把它应用到现实工作中。
我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一直把科幻类的虚构文学作品当作学习和理解现实世界的辅助工具。特别是在中学时,我读了科普作家竹内薰创作的《彭罗斯的扭曲四次元》等一系列科普书籍。他的一大特色,就是会在书的某些位置放入一篇小说。此外,科幻作品中有一些设定,需要读者通过大脑运算才能理解作品中的世界。通过阅读这些书,我学会了主动享受科学中的乐趣。我绝对说不上擅长理科,之所以能进入科学的世界,在大学里学习粒子物理和脑科学之类的知识,都是因为有虚构文学这个优秀的向导。
当然,虚构文学里有很多幻想的成分,不能代替可以学到正确知识的教科书,但是对于希望切身且直观地探索世界形态的人来说,虚构文学确实是最好的路标。所以,每当我想要探索未知的世界,比如说要开始新的研究,或者要了解政治,又或者是想学习外国的文化时,我就会先去找相应主题的虚构文学作品来读。
在日本,科幻、奇幻类的小说,很多时候依然被划为“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实际上,这样的作品能够让大人保持灵活的头脑,在碰触未知的世界时体会到“切实的手感”。
美国科幻作家西奥多·斯特金(Theodore Sturgeon)对“90% 的科幻小说都是骗小孩的垃圾”这种陈词滥调曾进行过如下反驳:
貌似毋庸置疑的事实:
90% 的东西(不仅限于科幻小说)都是垃圾。
由此可以知道的第一件事:
科幻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垃圾,很遗憾这确实是事实。不过,考虑到任何领域里都充满垃圾,那科幻小说中存在这个比例的垃圾也算理所当然。
由此可以知道的第二件事:
最优秀的科幻小说可以和任何其他类型的最高水准的虚构文学相提并论。
这就是在科幻迷中广为传播的“斯特金定律”。不仅是在科幻领域,在艺术、商业领域中,90% 也都是垃圾,就连天才也逃不出这个定律。天才之所以被称为天才,是因为他们能在生产大量垃圾的过程中,顺带生产出杰作。对普通人来说更是这样,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那至少也要进行 10次尝试,历经 9 次失败。在此过程中,是什么样的方式导致了失败,失败后能否站起来再次进行挑战,才是最重要的。这么一想,那些说自己“没有才能”而不进行任何挑战的人只是在找借口,他们的态度其实相当傲慢。
可能因为我对这种科幻思考法太过熟悉,所以当我看到某种思考方法强调它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或者一个成功人士想对别人言传身教时,总是会觉得他们不是心怀善意地想让读者通往真正的成功之路,而是想通过显示自己的成功来获得某种优越感,我会因为感受到这种虚荣心的恶臭而退避三舍。所以,我不需要所谓的“成功人士”来教我正确答案,也不需要知道能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我想要的思考方法是能像玩具那样被随意拆解玩耍,能让人感觉到新奇和兴奋,能让一个人找到只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可能性的思考方法。
梦想不必总是积极的。有人梦想成为棒球选手,获得“三冠王”称号,也有人梦想成为巴黎时装周的模特。当然,在心中描绘这类华丽的成功场景是他们的个人自由。不过,就像科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那样,幻想自己身处一个非常糟糕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环境,并在其中遭受巨大打击,其实也很令人兴奋。积极思维虽好,但如果太过,就有可能因为突然遭遇的挫折而一蹶不振。在这个意义上,能够承认失败难以避免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科幻思考寻找的是自己的爱好与商业的连接点,它鼓励失败,也鼓励大家享受失败的过程。读科幻作品会让人兴奋,当然,这种兴奋的心情也可以被带到工作中去,甚至可以说,如果不兴奋起来,一个人的事业就没有未来。
虽然解释了这么多,但大家可能还是完全不明白科幻思考到底是什么,只知道它看上去好像很重要,也很有趣。目前能感受到这两点,我觉得就够了。我想在正文中再解释一些详细的理论。
在这里,我想先简单地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宫本道人,是一个在日本筑波大学分析虚构文学的应用可能性的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个漫画家,会创作科学领域的漫画。几年前,我开始了一项个人业务:独立开发并运营了面向中学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的工作坊,引导学生通过创作科幻故事来描绘未来图景。我也曾受邀为企业举办工作坊,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科幻与商业连接在一起。
2018 年,我把自己做的这些事告诉了三菱综合研究所的藤本敦也和关根秀真,这也成为本书诞生的契机之一。当时,为了纪念三菱综合研究所创办将满 50 周年,他们正在推进一个“构建 50 年后未来图景”的纪念性研究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两位老师很早就注意到了科幻在商业中的活用,于是找到了筑波大学的副教授大泽博隆,以及正在大泽老师那里进行研究的我进行咨询。就这样,以藤本老师和我为中心,以关根和大泽两位老师为协助,梳理“科幻思考”理论体系的项目启动了。
本书介绍的“科幻思考法”,正是诞生于这个项目。通过使用科幻思考法,我们构思出自己独有的未来故事,并把它运用到不同的商业场景中。我们为此开发了工作坊,用各种各样的场景反复实践,不断完善理论。本书中收录的短篇小说由高桥文树、柴田胜家、长谷敏司、林让治、松崎有理创作,我们借鉴与他们一起工作而得到的经验,参考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提供协助的小林直美的意见,让科幻式思考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之所以会撰写这本书,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介绍这些方法和实际案例,让更多的商务人士掌握并使用“科幻思考法”。
在此,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本书的结构。
第 1 章主要介绍科幻和商业社会的现状,解释科幻的实用性。第 2 章将进一步挖掘科幻思考的内涵,解释其框架结构—3×5 的科幻思考。这些部分都由我执笔。如果说第 1 章、第 2 章是理论篇,那么从第 3 章往后就是实践篇,由藤本敦也老师执笔。
第 3 章讲解科幻思考会改变什么。第 4 章讲解通过工作坊创作基于科幻思考的未来故事的步骤。第 5 章详细介绍灵活运用创作出来的未来故事的多种方法。第 6 章讲解让企业和职业科幻作家共同创作真正的科幻作品以及构建整个社会宏伟的未来景象的方法。第 7 章介绍从以上的方法论中诞生的 5 篇科幻作品以及它们的创作过程。
本书介绍的思考方法对大多数商务人士来说都是有用的,而且实操性很强,人人都能轻松掌握。我们尤其想推荐给以下人群阅读:
为事业烦恼,读了很多设计思维、艺术思维之类的书却总是无法实践,对此感到非常苦恼的商务人士。公司定下的目标全用数字表示,对数字感到非常厌倦的人。负责业务开发和研究创新,努力思考未来社会形态的人。每天烦恼于未来社会中自己的公司该走向何方的公司经营者。从事城市规划之类的工作,致力于构想长期的社区图景的人。想让孩子们对未来做更多思考的人。
科幻思考法的关键是要让思想从现实世界飞向虚构世界,然后再把它拉回现实并平稳着陆。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工作,也是极其愉快的。在虚构与现实之间来回往复、随意畅想,然后将思想变为现实。科幻(Science Fiction)的“S”既是“Science”(科学)的“S”,也是“Self”(自我)的“S”。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编织故事,为了能生活在故事中的世界里。如果这本书能够为此稍微贡献一点力量,那我将感到非常开心。

科幻可以引发创新
可能还是会有很多人提出反驳—“科幻小说这个文学类型不过是在创作一些虚构故事吧?”“那样的东西能用在商业中吗?”其实我跟日本人讲起科幻这个话题时,经常会遭到对方的嘲笑——“科幻没什么意思,写的都是些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看不了科幻电影,因为我总会在意其中那些不符合科学常识的地方。”
亏他们笑得出来。正因为有他们指出的这些问题,科幻才是有用的。科幻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小工具,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样的科技做出来的。这些小工具会引发问题,而故事中的角色会解决这些问题。优秀的科幻读者会思考这些小工具为什么是合理的,甚至想试着自己做一个出来。就这样,很多创业者都是从科幻作品中得到灵感,并开启了自己的事业。包括我在本书开头列举的那些著名人士在内,很多开发出新技术的研究者,最初都是出于对科幻作品中小工具的憧憬才开始研究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他们不是去否定虚构文学,而是努力让现实去接近虚构文学。正是这样的思考方式,才会产生创新。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的例子吧。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一位叫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作家。他于 1992 年发表的科幻小说《雪崩》,俘获了一众当代伟大创业者的心。《雪崩》的故事发生在近未来 A 的美国,但在书中,美国社会已经分崩离析了。分裂出去的特许邦国,分别由资本家进行着特许经营。主人公是一名自由黑客,他在数次登录 VR 网络时被卷入了某个阴谋。
在这个近未来的世界里,企业的地位高过国家的,还有 VR 网络这种技术。书中描写的景象唤醒了硅谷的很多创新之魂,引发了互联网创业狂潮。此外,书中创造的很多词语,如代表网上虚拟空间的“元宇宙”、代表现实人类在虚拟空间中的分身的“虚拟形象”等,很快就广为人知。我们都知道,当初硅谷产生的创业企业如今已经变得非常庞大,有些甚至具备了足以影响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这种创业文化的兴盛与《雪崩》的畅销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一本科幻小说,美国的创新者们发现“初创企业有可能变得极为强大,甚至与国家匹敌”。在那个瞬间,巨大的能量旋涡产生了。
尼尔·斯蒂芬森后来成为开发 AR 头盔的企业 Magic Leap 的首席未来学家。此外,他还担任了贝佐斯创立的太空旅行公司 Blue Origin 的顾问。他的作品《七夏娃》也受到比尔·盖茨、奥巴马等人的推崇。
再举一个例子吧。2010 年前后曾经流行过一股“创客”风潮。人们希望将制造业从大企业中解放出来,让消费者可以亲自设计更符合自己心意的产品。“创客”这个概念是从《连线》杂志原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开始为人所知的。安德森自己也曾说过,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受到科幻作家科利·多克托罗(Cory Doctorow)的小说《创客》(Makers)的启发。
科利·多克托罗这个名字可能在日本鲜为人知,在海外却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具有惊人预见性的科幻作家。早在 Facebook 推出“点赞”功能之前,他就在作品《魔法王国的沉沦与灭亡》(Down and Out in the Magic Kingdom)中描写过类似功能。此外,该作品还是世界首部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下发行的小说。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这部作品都远远地走在了时代前
列。在互联网法学研究方面非常著名的法学家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也曾在自己的作品《免费文化》(Free Culture)中提到它。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知道,美国的创新者们为了获得新的创意,会有意识地阅读各种各样的科幻小说,寻找各种各样的科幻作家。顺便一提,不管是尼尔·斯蒂芬森还是科利·多克托罗,他们的很多书都还没有日文译本,翻译过来的几本也基本绝版了。这些书在美国引发的巨大经济波动,与日本的情况可谓是对比鲜明。这种差距会直接导致经济上的差距。日本是不是也应该学学美国,更加重视一下科幻呢?
不过,有一点希望大家不要误解,那就是科幻并不能“预测未来”,只是会指出一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会如何发芽、如何生长,取决于我们从什么样的角度阅读科幻作品,以及如何参考这些作品采取行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