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洋河湾

書城自編碼: 381893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孟献国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344640
出版社: 中国商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配色手册
《 配色手册 》

售價:NT$ 219.0
王立群读史记(套装9本)
《 王立群读史记(套装9本) 》

售價:NT$ 2580.0
逃出瓶子的精灵:一部关于“我”的哲学史
《 逃出瓶子的精灵:一部关于“我”的哲学史 》

售價:NT$ 704.0
晚年鲁迅与民国政治文化
《 晚年鲁迅与民国政治文化 》

售價:NT$ 429.0
甲金篆隶字典
《 甲金篆隶字典 》

售價:NT$ 312.0
游走于文明之间(110校庆)
《 游走于文明之间(110校庆) 》

售價:NT$ 562.0
风雅牧野:文物中的古代文明
《 风雅牧野:文物中的古代文明 》

售價:NT$ 291.0
共情销售
《 共情销售 》

售價:NT$ 31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10
《 法治视野下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比较研究 》
+

NT$ 481
《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 》
+

NT$ 788
《 亲历西部大开发(甘肃卷) 》
+

NT$ 516
《 因果推断实用计量方法 》
+

NT$ 312
《 产业转移视角下东部地区援助与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
+

NT$ 1311
《 西部大开发中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
內容簡介:
本小说集收录了洋河湾、皮儿章、招商客、我的哥哥雷宇、石榴往事、师生情、柳琴岛、十六岁出门学艺、玻璃城等九篇中短篇小说,主要描述了淮北平原洋河湾的风土人情。洋河湾盛产美酒,民风淳朴。小说主人翁是出生在这里的李山,李山幼时家境贫寒,与同村姑娘何棠青梅竹马,但有缘无份,未成正果。李山努力求学,获何家资助赴意大利攻读营销学博士,娶荷兰姑娘莱拉为妻。李山爱恋家乡洋河湾,功成后返乡支持旧恋何棠创业闹出风波,引发一段感情纠葛。李山投资支持家乡洋河湾建设,创建了远近闻名的“杉荷园”5A级乡村旅游品牌,促进洋河湾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演绎一段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传奇。
關於作者:
孟献国,男,笔名风景彭湖,1966年4月出生于江苏宿迁埠子镇,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南京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国商机构特约讲师,先后从事10年财政23年招商引资工作。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文联副主席,宿迁市作家协会主席。2006年被宿迁市委市政府授予“建市十年十大功臣”称号,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21年出版散文集《阅读秦岭》,2022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洋河湾》。
目錄
1.洋河湾
2.皮儿章
3.招商客
4我的哥哥雷宇
5.石榴往事
6.师生情
7.柳琴岛
8.十六岁出门学艺
9.玻璃城
名家点评
后 记
內容試閱
期待更好的风景
——孟献国中短篇小说集《洋河湾》序一
信世杰

相对于孟献国这个名字,我更熟悉“风景彭湖”,这是本书作者在我们写作工坊中所用的笔名,而我恰好是这个工坊的主持者。在写作工坊中,我喊他风景前辈,不完全出于他年纪长、资历深,更是因为他对于写作的认真态度,对于作品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来自工坊同仁批评声音的包容姿态。后辈为前辈新著写序,不那么理所当然,但作为风景前辈文学道路上的一位见证者,非常荣幸来做这件事,斗胆为之。
文无第一,我不敢说风景彭湖是工坊中写得最好的,但他的认真与勤奋有目共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保证个人创作时间,在人生后半程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心目中理想的文学胜境迈进,如此种种,都让我们更年轻的写作者们自愧弗如。也正是凭着这份执着和努力,风景彭湖非常稳健地推出一篇篇高水准作品,最终汇集成又一部新作。
风景前辈上次寄来散文新著《阅读秦岭》,还是在去年冬天,转眼一个春夏,又一本小说集即将推出。翻看《洋河湾》这部集子的目录,感到十分亲切,不少作品是在一期期工坊进行过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像一茬茬庄稼,只要辛勤耕耘,必然有所收获。
对于短篇《洋河湾》,我记忆尤为深刻。李山错过与何棠的一段少年姻缘,而后又生发出与荷兰女子莱拉的跨国恋,作品时空上跨度颇大,人物命运、情感、心境也是起起伏伏,但最终事业、爱情双丰收,以个人成就反哺家乡。这篇文章初稿完成后,风景前辈主动申请参加改稿会,接受写作工坊同仁的批评建议。改稿会上,多位朋友围绕此作做了深入剖析,言辞多有激烈处,前辈开放包容,一一收纳进个人修改方案中,反复修订,终成佳作。
《皮儿章》这篇作品短小精悍,开篇就颇有鲁迅《孔乙己》的风采,交流后得知,作者确实是以仿写方式向大先生致敬。鲁迅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风景彭湖写皮儿章是“散客中少见打领带的人”,并且“每次他来,几乎都是踏歌而来”。这样一位皮儿章,有些文雅气,爱唱戏文,几十年如一日做补鞋匠,经历了人生起伏,还是回到自己的老本行,老地方,自己打造出的老招牌被人抢注也不在意,处世淡然。皮儿章所唱的戏文也从之前的“我手拿钢鞭将他打……”变成“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人生况味,皆在不言之中。
招商工作是风景彭湖的老本行,其中的人生故事值得大书特书,《招商客》这篇小说便是这些精彩招生故事中的一个小曲目。“大忽悠”孔大伟的机智、豪情与胆识令人印象深刻,其完成招商大业后的人生转型,也与小说作者的个人人生经历形成一种奇妙的相应,到底是人生路径影响了作品设想,还是作品中人物的抉择影响到了现实,实在难说。
戏曲、商业、求学是《洋河湾》这部作品集的核心关键词,《石榴往事》《师生情》《柳琴岛》《十六岁出门学艺》《玻璃城》等作品,无不围绕这些核心词汇展开,由此也看出,风景彭湖对个人既往的人生经历做了充分开掘,转化成为优质创作资源。除个人经历之外,或许,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也将看到更多取材于他人的故事,这好比是写作中的“招商”,把世界上其它地方、其他人的故事素材招引到我们自己笔下,建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王国,想想实在有趣,也实在可为。
五十而知天命,风景前辈正是在这个年纪转向文学创作。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文学人生的乐曲,刚刚开始奏响,一个个美妙的乐符依次迸出。期待着,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风景彭湖能在故事、写法和思想层面继续自我更新、革新,为我们读者绘出更好的“文学风景”。







信世杰(创意写作博士、青年作家):
翻看《洋河湾》这部集子的目录,感到十分亲切,不少作品是在一期期工坊进行过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像一茬茬庄稼,只要辛勤耕耘,必然有所收获……戏曲、商业、求学是《洋河湾》这部作品集的核心关键词。

王清平(宿迁市原文联主席、宿迁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洋河湾》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事件尽管作了文学性的处理,但依然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得到对应的名称和四至,印证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要求,足见献国熟谙小说创作之道。

范金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散文学会会长):
《洋河湾》里所写的官商乡贤群英荟萃,共谋家乡经济、城市发展的故事,正是作家对当下本土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给我们可理解的意义感。

陈法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宿迁学院客座教授):
中短篇小说集《洋河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招商引资,也有乡村振兴;既有乡愁乡情,也有爱情婚姻,囊括了孟献国大半生的人生体验。

现代人的梦想和处境
——孟献国中短篇小说集《洋河湾》序二
王清平

拜读献国第一部小说集《洋河湾》,感觉有话想说。
献国是个有梦想、有奇思、有闯劲的作家。从事经济工作几十年,突然转身文学,居然很快进入角度,且在今年八月底的市作家协会换届中接替我当选为第六届理事会主席。由报告和报告文学进入散文,然后由散文进入小说,长驱直入,几乎没作片刻停留,此前除了《招商客》,似乎尚未看到献国更多的小说作品,转眼就有小说集《洋河湾》出版,令人刮目相看。拜读《洋河湾》后,领略献国文学功底,果然佩服他的勇气和才情。嗯,献国找到了自己创作小说的独特天地。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领域,那就是只属于作家本人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献国长期从事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而且做得风生水起,卓有成效。记得他还在开发区工作时我们就认识。我因招商项目经常到开发区协调土地水电等事宜,献国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应有的支持和帮助。献国因成功招引到娃哈哈落户宿迁一时名声大噪,成为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和建市十大功臣。他与娃哈哈创始人等高层人物的接触和交往非常密切,印象中被授予娃哈哈荣誉员工称号。当他年过五旬渴望结束紧张繁忙的经济工作主动申请到文联等清水衙门工作时,组织上依然以他热爱并且擅于招商为由把他调进商务局任职,甚至直接委任他为驻西安招商局长。这种有违个人意愿的安排大概令献国有点啼笑皆非吧?而献国此时兴趣的天平已经显著倾向文学创作。歪打正着,陕西是中国文学的高地,恰好给了善于取势的献国浸染文学的机会和便利。没到两年,他成功加入了陕西、河南和江苏省作家协会,一时成为我市文学界的美谈。工作经历大多未必能够成为小说创作题材,但献国长期从事招商的工作经历富有戏剧性和挑战性。每一次招商都是一次无中生有的冒险,都是一次软磨硬泡的消耗,都是一次费智费力的考验。我曾有献国相同的数年招商经历,并在2004年发表出版过招商题材的长篇小说《骗商》,对吊诡的招商经历进行了细腻描写和深刻剖析。相信献国在长期的招商过程中未必都能像领取建市十大功臣那样兴奋愉悦,积累在心间更多的一定是对招商过程和意义甚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这种思考带给献国的不仅是《娃哈哈传奇》那样的成功案例,而且还有比传奇更逼真的《洋河湾》《招商客》《玻璃城》等这样的中短篇小说。而它们只属于献国,属于深谙招商之道且又抱定文学情怀的献国。
《洋河湾》收录了献国九篇中短篇小说,读来感觉非常亲切。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事件尽管作了文学性的处理,但依然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得到对应的名称和四至。洋河湾、柳琴岛、梧桐县,标志明显,无需考证。人物则以同学、招商客、企业家为主,与献国的经历和长期接触的人群大体相当。至于故事情节又主要以招商投资等经济活动为中心展开,更是献国最熟悉的领域。这一点正印证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要求,也足见献国熟谙小说创作之道。不难看出,献国第一部小说集的路数是正的。那鲜明的地域特色,那鲜活的招商人物和事件,当然只属于献国,别人没有经过,无从写起,更难以模仿。属于献国的小说当然就独一无二,特色明显。
表面上看,献国根据自己的招商经历创作的小说大体不过是曲折的招商投资过程,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透过诸如招商等这些经济活动,其实折射出现代人的梦想追求和困惑处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中,人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经济活动日益活跃,人的爱情婚姻家庭以及个人的命运将会如何沉浮?我从献国小说里读到了现代人在经济活动特别是招商过程中的梦想追求和困惑纠结。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只能从献国本书的主要几篇小说一一说起。
《洋河湾》,既是这小说集的书名,也本书打头的一篇小说,可见献国对这篇小说的青睐。《洋河湾》虽然没有直接写招商,但其中不仅有国内招商,而且还有跨国招商。开头就以接到家乡邀请返乡考察拉开序幕,开始了时间跨度近四十年的漫长人生故事。小说采取第一人称的倒叙结构,描写了以发生在改革开放几十年间一对年轻人李山与何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塑造了三个年轻人不同的处境和追求,形象反映了几十年间中国乡村翻天覆地变化。
“我”与何棠初中时相恋,英雄救美式的第一次拥抱后潜伏在何棠家门前树下,被何棠母亲泼了一盆冷水。真是一盆冷水,不是比喻。刘大占转学过来,不费吹灰之力地夺走了何棠,只因何棠父亲是洋沟酒厂厂长,而刘大占父亲是副县长。说不上门当户对,起码说政商互利。考上大学后的“我”在何棠婚礼上中途退场,后受何棠父亲资助出国留学读博,在异国他乡与莱拉相爱成家生子。多年后,“我”接待考察的曾经恋人何棠,听到那次潜伏在何棠家门前树下遭遇冷水浇头的原委,感觉阴差阳错。原来,那天何家镇宅之宝金牛失窃,而“我”拥抱何棠又被发现,何棠为证“我”的清白跪求父母痛失金牛不要报警,从而错失良缘。“我”心生感激,在异国他乡激情初吻了初恋情人。这又引起“我”跨国婚姻的一场信任危机,险些与莱拉分手。误解消除后,“我”应家乡县政府邀请,携莱拉回到洋河湾参观考察,感受到家乡巨变,并且把公司的互联网总部建在洋河湾。至此,一切美满。爱情,家庭,企业,乡村,风雨无阻地迎来美好明天。
毫无疑问,“我”是作者着力塑造并热情讴歌的人物。在几十年的社会变迁中,“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青年知识分子。但我看到,何棠和刘大占以及莱拉也都很阳光,他们之间除了一点点误会之外,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矛盾。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浪花在国内外招商和经济发展中更像是一种点缀,显得微不足道。在剧烈的社会变化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和何棠曾经的兴趣和爱情若隐若现,却没有多大的痛苦,令我费解。这恰恰证明献国小说的关注点放在了更为宏大的时空和社会,而完成宏大时空和社会转换的推力只有招商等这样的经济活动,描写儿女情长的日常生活是完不成这一转换的。因此,以招商等经济活动和社会变迁作为小说的推动力不妨说是献国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
这一特色在《皮儿章》里也同样得到体现。罗伟——“我”在家乡瓦河镇一家茶社实习期间,发现一个喜欢哼唱京剧的补鞋匠“皮儿章”。“皮儿章”在当地手艺精湛,童叟无欺,声名远扬。后随创业成功的女儿去上海生活。多年以后,当“我”从深圳公司派到瓦河镇投资时看到“皮儿章”老字号门店,想要寻找当年的“皮儿章”,不料此“皮儿章”已非彼“皮儿章”。真正的“皮儿章”却在女儿生意萧条后返回瓦河镇,又因在城市管理中与城管理论被拘,最终脑溢血落下拐腿的后遗症,现在花鸟市场便民服务点为人擦鞋补鞋。看似潦倒了,但“皮儿章”对生活依然乐观,对自己辛勤赚下的名号“皮儿章”被盗用也不挂在心上。小说选取精当的三个人生片断,塑造了一个经济活动和社会巨变中的手艺人形象。开头像鲁迅《孔乙己》的白描手法,但“皮儿章”分明不是潦倒的读书人,而是有血有肉的诚实守信的当代手艺人。“我”既是一个旁观者,又是一个经济活动和社会变迁的参与者。“我”与“皮儿章”之间没有任何冲突矛盾,改变彼此命运的依然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变迁。但这丝毫不影响这篇小说的成功,主要原因是茶馆和补鞋的日常生活描写得真实而生动,人物在时过境迁的变化中显得真实可信。
如果说《洋河湾》《皮儿章》只是通过人物命运变化间接反映当代经济活动和社会变迁,那么《招商客》和《玻璃城》就是直接描写招商等经济活动中现代人的命运沉浮。尽管人物多少有点嬉皮仕的风格,但他们的现实处境和纠结尴尬却非常真实,读来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更有嘘唏同情。他们东奔西跑的,干的都是什么事?真能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吗?也许没有经历过招商的读者对献国笔下的人物缺乏认知,但作为一个曾经长期从事招商工作的我来说,我对献国小说里的人物处境感同身受,格外亲切。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年轻公务员一旦投身招商,无异于把一块已经成型的好钢重新扔进了熔炉,变得面目全非,失去自我。如果不信,不妨看看献国笔下的“大忽悠”等招商客吧!
《招商客》描写了一个外号叫“大忽悠”真名叫孔大伟的一次一波三折的成功招商经历。
“我”随“大忽悠”孔大伟赴广交会当翻译,结果进场受阻。“大忽悠”急中生智,从垃圾桶拣出两条彩色带子。第二天,二人把蓝色带子套在脖子上,两头塞进西装里,装模作样往会场闯。没经历过招商的人想不出这一招。但经过安检时,“我”被保安拦下,“大忽悠”却用一句生硬的英语涉险过关,成功约见了惠顿公司客商朱亦磊。此事回到开发区被传为美谈。朱总到梧桐市考察,“大忽悠”接机时发现临近市的黑衣人。时隔不久,惠顿公司落户临市。“大忽悠”大病一场。因招商受挫大病一场,有这事?值吗?回答,这不是虚构,确有其事,值。因为末位淘汰制度残酷,“大忽悠”面临饭碗不保。“我”去医院探望他时发现他原来是“我”崇拜的网红大咖“释在”,难怪他招商途中始终都带着文学书籍。这时,小刘老舅想到梧桐市考察投资造纸项目。“我”介绍给只有一个月就要可能被末位淘汰的“大忽悠”孔大伟,他居然大谈环保底线,不予支持。可见“大忽悠”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大忽悠”打探到临市只与朱亦磊签署了意向协议,完不成六通一平条件,于是,他身穿自己奖励自己的西装在湖中情酒店请“我”喝梦之蓝,让我为他翻译早已准备好的惠顿公司到梧桐投资可研报告,趁着朱亦磊再返大陆考察时忽悠市长前往登门拜访。他邀“我”向刘主任请示,刘主任致电市长,市长爽快答应拜见朱亦磊,并同意“大忽悠”带上市政府的邀请函和优惠政策函去打前站。不料在上海惠顿公司大陆总部被秘书小赵拒绝。回到宾馆,“大忽悠”犯了胃病。而梧桐市长却在来上海的路上。此时,“大忽悠”面临两难。市长扑空,不好交待。老板不接待,市长难看。他夺过“我”的手机冲着朱亦磊秘书小赵狂吼,吓得小赵迅速汇报。朱总当场答应晚上设宴招待梧桐市长。但此时再致电市长秘书得到的答复却是市长已正在赶往杭州路上,答应明天拜见朱总。然而,朱总明天早上七点即飞往美国,答应派助理孙炜接待梧桐市长。真是一波三折,“大忽悠”似乎命悬一线了。第二天,梧桐市长赶到上海惠顿公司,果然是孙炜助理接待。规格低,市长开始有点情绪,大忽悠也不好意思,低头不敢迎接市长目光。当听到孙炜当场宣布昨晚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把10亿美元汽车挡风玻璃项目落户梧桐市时,经历一阵寂静后突然爆发出热烈掌声。“大忽悠”喜出望外,招商成功,即将受到重用。不料,“大忽悠”却调到文联任副主席,创作出《招商客》《文化招商》等书。“大忽悠”在惠顿公司项目的招商经历上可谓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终获成功。
《招商客》以“我”的视角和感受,塑造一个有着文学情怀的招商客“大忽悠”孔大伟“释在”形象。别人称他“大忽悠”,他自己却给自己起个“释在”的网名。《招商客》明线是“大忽悠”的招商活动,暗线是“释在”的业余爱好。一明一暗,两线交织,充分展示了小说人物的梦想追求和尴尬处境。这应当是当下众多公务员的真实写照。小说的情节算是我与献国共同经历过的招商活动。部分情节在我的《骗商》中也有表现。但时隔近二十年后再读献国这篇《招商客》,我依然感到新鲜,同时也佩服献国对招商活动的反思和表现。“大忽悠”在招商中的许多行为看上去乖张,甚至荒唐,但都是真实的。反过来说,在狼狈招商过程中,“大忽悠”还能保留一颗文学之心,多少有点滑稽和辛酸,值得同情和敬佩。他的梦想和追求与他所从事的工作是那么的冲突,那么的不协调,难怪他在招商成功后选择去了清水衙门文联当一名副主席。当梦想与处境严重冲突,容易造成人格分裂,人极容易崩溃。一个小有成就的网络作家怎么经得起招商中忽悠来忽悠去的人格分裂?我敢说,《招商客》是献国的亲身体验和真实想法。他的梦想追求和困惑纠结正是“大忽悠”孔大伟的梦想追求和困惑纠结。没有如此切身体验,根本创作不出《招商客》。
如果说《招商客》是描写公务员一次成功的招商活动,那么《玻璃城》就是把人物放在更大空间纵深里考验的一次失败的招商活动。虽然《玻璃城》里的主人公换成了曾华楠,而且也比孔大伟更加血肉丰满,但仍沿续着“大忽悠”孔大伟一惯的个人英雄主义特点——敢于冒险和行动。甚至可以说,《玻璃城》是《招商客》的扩展丰富。在拜读《玻璃城》时,从导语中项目落户时默默流泪招商局长曾华楠开始,给我留下了“野心勃勃”的感受。真的,创作需要野心。透过《玻璃城》,读得出献国创作这部小说时的勃勃野心——以一个招商活动构建起一个跨越百年几代人实业报国的家国情怀。这应当是一部长篇小说或影视剧本的架构。遗憾的是,小说即将推上高潮时跌停下去,情节和人物徘徊在回旋境地。但我依然感觉《玻璃城》比《招商客》更有纵深感,更丰满,更宏大。还是来感受一下《玻璃城》里人物的梦想和处境吧!
曾华楠,一个厦门大学毕业进入税务系统工作的年轻人,居然在开发区招聘招商人员中放弃优厚待遇选择成为一名招商人员,居然梦想是为家乡招引一个大项目改变落后面貌。注意,曾华楠的梦想与现实处境是一致的,但是,一头扎进招商队伍里的曾华楠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招商又将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命运安排呢?小说从接到惠顿公司副总裁汪弘电话开始,在南国广州为梧桐县招商的曾华楠,准备好一套招商材料,忙了一夜,身上被蚊子咬出几个大包,凌晨拍死了几只蚊子,玻璃窗上一片鲜血模糊。招商必须得到开发区领导同意。不料,却被梧桐开发区的刘主任否定了。原因曾华楠平时给人的印象说话不靠谱,是个大忽悠,不值得信赖。曾华楠却铤而走险,私刻公章,当场被抓,幸亏招商局长说情担保才没被判刑。年底,开发区实行末位淘汰。中层以上干部会议研究,曾华楠顶头上司赵大铭提议,淘汰曾华楠。理由是招商没有实绩,私刻公章。其实更重要的是曾华楠不按规矩出牌,经常越级汇报请示。曾华楠收拾东西回到家,听妻子董岚岚说,父亲曾昭农住院。曾华楠陪护父亲听到爷爷救了朱连长和父亲顶风大包干的故事,而朱连长正是惠顿公司董事长朱旺东的爷爷,突然燃起曾华楠对为家乡招引一个大项目的热情和信心。他决定再一次铤而走险,直扑厦门惠顿公司约出汪弘,吃饭间商定向梧桐县发一函。开发区刘主任正开会,接到县委闫书记电话,要求会办惠顿公司招商一事。这个项目一直是曾华楠跟踪的,他被末位淘汰了。赵大铭和招商局长登门拜访曾华桦,约出来喝酒,在第二天的闫书记召开的会办会上,赵大铭抢功,却差点出了洋相。曾华楠补充的三点意见却得到闫书记采纳。但在汪弘征求曾华楠是先到梧桐县考察还是先到临县考察时,曾华楠却说先来梧桐县考察,为另一次危险埋下伏笔。为接待朱旺东,梧桐县准备阶段充满挑战。曾华楠在会上直接请求县委闫书记接机,赵大铭则反驳,闫书记拍板同意接机。曾华楠安排三束鲜花。在机场接机时,献花的小美献出了三束鲜花,但惠顿公司二号人物骆总却没有接到鲜花。临县招商人员武萍急中生智,借汪弘的花献给了骆总。消息迅速传来,项目落户临县。曾华楠招商再一次失败。曾华楠做了一个噩梦,自己又被淘汰了,妻子知道他又在为招商伤神费心后与他大吵一架。原来,曾华楠与董岚岚厦门大学同学,跟随曾华楠到老家梧桐县工作,曾华楠在税务系统工作好好的,偏要考进开发区招商局,结果被末位淘汰了。赋闲在家的曾华楠仍不死心,突然看到一个消息,北京将召开企业家年会,全国五百强企业家悉数到场,新首富钟家豪将发表演讲。曾华楠突发奇想,以为在企业家年会上招商是个好机会。但向他的顶头上司赵大铭汇报后,赵大铭坚决不同意他去北京招商。他只好私自去了北京。在中国大酒店被拒之门外,他又故伎重演,从偏门混进会场。先在最后一排记者席上坐下,后发现前排有人离座,迅速跑去前排坐下。原来那是朱东旺的座位,朱东旺看到他坐了,就在一旁找个地方坐下观察他。曾华楠借机与首富钟家豪交换了名片,并给钟家豪发了信息,没有回复。钟家豪演讲后回答提问,曾华楠率先提问,并向与会者介绍梧桐招商环境,结果被主持人要求查他有没有嘉宾证。就在保安把曾华楠架出会场时,朱东旺出来救场,声称是他朋友。朱东旺返回厦门公司总部召开会议,听取公司在品牌上受到外国公司诉讼和项目在临县进展情况,决定再派人到梧桐县考察新项目落户。于是,曾华楠又远赴广州招商,拣一证件带子混进会场,再见汪弘,巧遇临县武萍。至此,招商活动进入又一轮循环。
我之所以说《玻璃城》写得比《招商客》更丰满更宏大更具纵深感,原因是《玻璃城》不是追着招商去写,而是围绕招商这条主线,开始构建起两个家庭三代人的复杂关系,同时套进了曾华楠与上级和同事之间的复杂矛盾关系。之所以说这是一部野心勃勃的小说,原因也正在这里。现实中,曾华楠招商失败被末位淘汰,但隐含着一个招商成功的社会背景和积极因素,那就是曾华楠爷爷曾昭农曾救过朱东旺的爷爷朱连长。这预示着朱东旺到梧桐投资不仅是谋求企业利润,而且是造福老区人民。曾华楠与朱东旺是老一辈革命家后代,曾华楠甚至还是农业大包干带头人的后人,拥有如此红色基因的人物明显不再是“大忽悠”孔大伟单枪匹马招商可比了。曾华楠这个人物个性鲜明,喜欢冒险,普遍不为人看好。由于他喜欢越级汇报,做事率性,导致人物关系复杂,矛盾重重,险象环生,引人入胜。况且,小说的导语已经告诉读者,项目已经成功落户梧桐,而且曾华楠也升任为招商局长。结局应当非常圆满,小说的社会价值也很好。
献国小说中的诸多人物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灭了,有的还在坚持。《我的哥哥雷宇》,篇幅不长,题材宏大。哥哥从小有个奔月梦,参军后一度消失,有传违纪受到军纪处分,一天,家里来人,祝贺航天英雄雷宇,家乡沸腾。《石榴往事》则以20年后同学聚会开始了几个年轻人20年人生经历的回忆。朱一金考上西安交大弃学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杨桂芬(阿庆嫂)著名女作家,与朱一金同学相爱,有惊无险结成夫妻。刘伟,复习多年后被成都警校录取,20年后背上一个处分参加同学聚会。杜木永,农民诗人,在农村发展得很好。这一组年轻人都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师生情》写高佳第一次跟几个同学一起抽烟,在课堂上被沈校长发现,给了记过处分,高佳报复沈校长,沈校长却撤销对高佳处分,高佳顺利考上高中,进入大学。数年后,已经成为家乡财管所长的高佳遇到母校自留地收入没有进账,沈校长要求处分,高佳念师生情谊没有处分。多年后,沈校长在异国他乡去世,高佳遥祭沈校长。
《柳琴岛》中的柳辰是一个执着追求梦想且处境最为艰难甚至可以说有点悲惨的人物。“我”的同学柳辰高考结束就跟着柳琴剧团跑了,开始了他艰难曲折的学戏人生。当年“我”去剧团看柳辰,看到他跑龙套。后来“我”大学毕业,柳辰妻子刘亦梅找我,说柳辰因赌博被派出所抓去,希望我能把他捞出来。他最近闹心,不敢让女儿芠芠知道。他最恨弟弟被黑心老板,因为弟弟上班被车撞伤截肢,没有赔偿。柳辰以弟弟遭遇创作柳琴戏。我因爱好文学创作被调到文联编辑杂志,随团去柳琴岛采风,再一次遇到柳辰,柳辰说最反对他唱戏的居然是自己的女儿芠芠,他因舞台失修摔伤了腿,只唱不演了。但真正上台,经历了人生磨难的柳辰突然精神焕发,仿佛柳敬亭说书,完全没有伤痛感觉,声情并茂,赢得满堂彩。接下来,柳辰迎来高光时刻。在同学聚会上,柳辰大放异彩,成为非遗传承人,进入省城演出。但“我”看着登上高铁的柳辰和桂芬背影,想到假如柳辰当初复习一年,他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遭遇了现实艰难的处境,自然令人唏嘘,但同时更令人肃然起敬。
《洋河湾》是献国第一部小说集,虽然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他以他独特的经济工作经历和招商体验,生动描写了现代人的梦想追求和现实处境,让我们从中感悟人生百态,汲取前行力量,值得佩服和祝贺。真诚祝愿献国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带领全市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勤奋创作,奋力谱写宿迁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走不出的故乡
——孟献国中短篇小说集《洋河湾》序三
范金华

在文学作品创作上,决定一部小说的故事真实与否,不是基于那些事件的本身,而是将虚构的故事用卓越的想象力,让读者能够在心理上身临其境,并在情感上信以为真,孟献国做到了。在他出版的这部中短篇小说集《洋河湾》中,有几篇作品在我主编的《三角洲·宿豫文艺》和《三角洲·骆马湖》两个刊物上发表过,因此,想就这部集子文本的本身,说说我对孟献国作品的印象。
短篇小说《招商客》里的主人公,是梧桐市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负责人,绰号“大忽悠”,真名孔大伟。“大忽悠”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是一个富有实干精神的人。为了抓住机会成功引进一个跨国公司,在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战场,他采取见招拆招,巧妙周旋,甚至与竞争对手互设羁绊的方式,最终成功将某国“惠顿公司”投资项目落户到梧桐市,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招商引资在外行人看来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但是在“大忽悠”这个人物身上,孟献国用了很多精彩的情节设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招商引资人的形象:“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孔大伟是一个有着人生双重精神追求的人,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渴望取得招商成果,为自己所在梧桐市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工作之外,他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喜欢读柳青的《创业史》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并且对《创业史》和《平凡的世界》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他在文本中对自己的助手“我”说,《创业史》写的是解放后农业合作化的事,写怎样把农民分散的土地合起来;《平凡的世界》写的是改革开放大包干的事,写怎样把集体的土地承包到户。这一合一分,反应的是中国农村的变迁史。
小说以孔大伟多次招商受挫为开篇,设置悬念,讲述他背水一战成功上岸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情商和智商都很在线的招商人形象。通过没有“广交会证件,智闯会场”,和使用“两头空”的手段忽悠到市长和“惠顿公司”的负责人见面,最终成功突破,取得胜利;之后又自己写出50多页的“惠顿公司”投资梧桐市的可研报告等一系列事件,将小说招商情节一波三折推向高潮。
有着“大忽悠”绰号的孔大伟,其实是一个有着大志向的人,他的大志向既体现在招引大项目成功,为了招商成功他不惜铤而走险,同时又是一个有大情怀,大担当的人,——果断拒绝环保不过关的企业投资梧桐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短篇小说《招商客》写的比较成功就在于,他把当下这个时代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招商人精神面貌写活了,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血肉丰满,不再脸谱化的招商客形象,成功挖掘、丰满了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招商客的精神世界。
《皮儿章》这个短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底层劳动者,爱喝棒棒茶的补鞋匠的故事。小说人物活动环境设置在苏北瓦河镇,以“我”的视角介入,在瓦河镇古楚茶社,经常接触到一些散客来喝茶吃饭。这些散客大多是附近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但是皮儿章是散客中少见的打领带的人。皮儿章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虽然是一个补鞋匠,但是穿戴整洁讲究,打领带,爱好唱京剧《沙家浜》和《空城计》,也爱看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他热爱他的补鞋手艺,补鞋绝活成为他引以为傲的精神招牌,但是他又为人低调,当他的绰号“皮儿章”被人拿去注册了商标之后,他不但不恼怒,还看的很淡。他的人生境遇非同一般,三次参加高考都因偏科铩羽而归,因此有点神经质。皮儿章的祖籍是哈尔滨人,父亲因逃荒到瓦河镇落户,后来母亲去世,父亲和妹妹又回到哈尔滨落户,投奔做大产业生意的叔叔。皮儿章却选择了留在瓦河镇。皮儿章的女儿、女婿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落户上海,要带他去出国旅游,希望他去享清福,但是他却执意回到瓦河镇做鞋匠。
孟献国在皮儿章这个人物塑造上,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在小说中,本质上是注入现实的无限可能,让我们相信仿佛真有这样的人物。孟献国就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塑造了一个独特精神气质的补鞋匠,展示了人性的韧性和柔软,卑微和乐观,宽容和耐挫。而这些,也是苏北底层劳动人民普遍具有的精神气质。
《皮儿章》在细节描写上也非常精彩,这是创作者生活经验的体现。作者运笔刻画皮儿章补鞋的手艺精湛,给读者展示了生活的真实来源:“皮儿章熟练地将一块厚皮打磨后抹上胶,用手掌托着贴在鞋底上,又拿起小锤敲了几颗钉子,然后,拿起雪亮的小铲刀,沿鞋底哧溜一圈,将多余的皮划掉,那圈废皮在空中舞动着弹落到地上。皮儿章将鞋举在空中看了看,用嘴吹去鞋上的灰尘和杂质”。“他腿上搭一块方巾,皮的,嘴里哼着柳琴戏,正专心地打量一只黑色的皮鞋。随后,皮儿章拿起一个旧牙刷,沾水将泥巴清除干净,又用吹风机吹干放在地上晾晒。”文本大段描写非常真实、细腻。小说是活着的历史,它保存着日常生活的具体形态,也是人类永不破败的肉身。然而,时间越迫近生活,越难写。孟献国写活了当下的日常生活,也写好了短篇小说的最重要的内核部分。
《洋河湾》这篇两万余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从洋河村走出去的海归博士,利用自己的学识和人脉反哺家乡,造福家乡的故事。每一个作家的理想创作,都离不开对人类精神世界的重建,而本土创作的本质,是对故乡精神地理位置的确认。故事以“我”和“何棠”两个青梅竹马的年轻人懵懂初恋为线索展开,以洋河湾的地理环境为背景,以洋河湾的酒厂发展变化为主线,构建刘、何两家官商联姻的矛盾与冲突,由此展开洋河湾企业在改革发展变化中不断进步与反思不足,摸索前行,带领家乡经济腾飞所经历的一系列官商利益纠葛沉浮故事,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历经沧桑巨变,终于实现经济腾飞的洋河湾美好生活画卷。小说文本中出现“杉荷园”,“洋沟”“爱琴海”这些宿迁地域的生态环境描写,既是作家对故乡的文学地理环境确认,也是作家对文学故乡的精神重构。作家试图通过文学的方式,重建一个游子对家乡的理想境遇寄托,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延续性探索。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的精神是一种复杂性的精神。它一直对它的阅读者说,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要生活,也要未知和旷远。《洋河湾》里所写的官商乡贤群英荟萃,共谋家乡经济、城市发展的故事,正是作家对当下本土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给我们可理解的意义感。虽然是立足本土现实主义创作,但是文本让我们看到了孟献国的创作具有足够的宽阔度和丰富经验。
研读孟献国的作品,可以预言,他这一生是很难走出他的文学故乡了。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恋乡忧乡的精神贮存,那就是一个作家的社会担当。他想通过他的笔,努力将他心目中理想化的能够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人物,蝶变成有血有肉有担当的形象推向社会。这个形象,不论是在他的《招商客》中的孔大伟身上,还是在《洋河湾》中的海归博士李山的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招商客》中的孔大伟就是孟献国的化身。孟献国从事招商引资工作20多年,因成功引进娃哈哈等知名企业重大项目落户宿迁,在宿迁成立地级市10周年“建市十大功臣”评选中,他当选十大功臣之一。《洋河湾》即洋河镇,孟献国试图通过“我”和乡贤群英的努力,推动“洋河湾”酒企业的改革,促进“洋河湾”经济发展,人文进步,环境优美,小康生活的实现。这就是孟献国文学创作的精神和源泉。试想,一个有情怀,有担当,心里满满是故乡喜怒哀乐的作家,怎么可能,怎么会走出他的文学故乡呢。




把最好的人生体验变成最好的文学体验
——孟献国中短篇小说集《洋河湾》序四
陈法玉

文学的魅力真是太神奇、太伟大了,它能讯速地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甚至是生存方式。从孟献国身上,是最能让人看到文学的作用以及对他的影响和改变的。
五年前,孟献国还是一个十足的文学爱好者,对文学仅是一腔热情。然而,也就是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孟献国摇身一变竟破茧成蝶般地让自己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作家,好像一夜之间找到了一把文学钥匙,不仅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还是江苏、河南、陕西三个省作家协会的会员,今年8月,又被推选为宿迁市作家协会主席。去年,孟献国刚出版了一本散文集《阅读秦岭》,未到一年,现又推出了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洋河湾》。他在散文和小说创作的领域摸爬滚打、左右开弓,不断地向世人展示他的文学才情和文学成果,确实值得刮目相看。
《洋河湾》一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洋河湾》《皮儿章》《招商客》《我的哥哥雷宇》《石榴往事》《师生情》《柳琴岛》《十六岁出门学艺》《玻璃城》等九篇中短篇小说作品,用事实证明了作者不仅在散文创作上游刃有余,在小说创作上亦有驾轻就熟的深厚功力。初露锋芒的《洋河湾》,让我们为之感到欣喜。
中短篇小说集《洋河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招商引资,也有乡村振兴;既有乡愁乡情,也有爱情婚姻,囊括了孟献国大半生的人生体验。孟献国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别开生面的建构、百回千转的叙事,通过文学的手段一一加以呈现,让那些浓郁得化不开的家国情怀,充溢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开卷之作《洋河湾》先声夺人,为读者展开了一副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祖国、异国,故乡、他乡,作者跨越时空,将主人公李山的爱国情、爱乡情和自己的爱情交织展现,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博学多才、正直善良、心系桑梓的“好男人”形象。小说描述的淮北平原上的洋河湾,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盛产美酒,充满生机。李山幼时家境贫寒,与同村姑娘何棠青梅竹马,但有缘无份,未成正果。李山获公益资助赴意大利攻读营销学博士,与荷兰籍同学莱拉相爱相恋结为夫妻。李山心系家乡洋河湾,功成名就后返乡支持旧恋何棠创业闹出风波,引发了一段感情纠葛。李山投资支持家乡洋河湾建设,创建了远近闻名的“杉荷园”5A级乡村旅游品牌,促进洋河湾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演绎出一段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新传奇。
《洋河湾》的整个叙事,自始至终都是围绕李山与何棠、莱拉之间的恋情展开的。李山与他俩之间的感情,并非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那种“三角恋”,而是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境下自然形成的那种真实、真诚此一时的爱情。李山、何棠情窦初开时,都认定对方将是自己的唯一,然而阴差阳错,最终让李山失去了这份初恋。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李山在异国他乡遇到除了眼睛和头发有别于何棠外的莱拉,就移情与她并结婚生子。对李山来说,可以说都是最好的安排,但是对于莱拉来说,就是一种极大不公平,自己倾其所有的付出,最后得到的真相却是爱人的一个“替代品”。然而,作品写爱情的高妙之处,就在于没有写李山与何棠之间是怎样地旧情复燃,而是写他能够很好地处理好爱情与友谊的关系,抛开恩怨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地支持何棠事业的发展。作品中一段关于“工作”和“活着”的对话,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棠问李山人到底是活着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活着?“我”没想到何棠的嘴里竟问出这个哲学问题,说“这要看具体情况。有的人工作是为了活着,刨一爪吃一爪,工作就是为了活命。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工作,无工作勿宁死。”当何棠又问李山是属于哪一类时,“我”想了一想说:“我大约属于比较特殊的,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因为我的爱好与我的工作恰好重叠,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工作”和“活着”,类似于“是活着还是死去”这个终极问题。李山的回答,或者说是孟献国的回答,代表着一种比较积极、认真的生活态度。
读着《皮儿章》,就好像目睹一位邻家大叔的日常。小说塑造的人物皮儿章,乐观、豁达、坚忍、顽强,心在云霓,脚在尘埃,他虽然是一个乡村里的补鞋匠,但同样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安然踏实。他是小镇茶社里唯一打领带的散客,他高考时被人冒名顶替如今说起来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他会唱京剧而且还懂得很多道道,他在儿女发达后仍低调自处,生活上看起来无有任何改变,他在自己的名字被人抢注商标后的那种心不在焉,他把自己的补鞋职业看得是那样的神圣……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像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怎样去度过。
宿迁流行的地方戏曲柳琴戏,起源于拉魂腔,与淮海戏、泗州戏同根同源。“不听拉魂腔,心里闹的慌”。孟献国在《柳琴岛》里,通过展现柳辰对柳琴戏的爱好、学戏、传承,描述了宿迁人对地方文化的那种不离不弃的情感。柳辰为了柳琴戏,把自己的名字由“韦辰”改成“柳辰”;为了柳琴戏,他放弃复读高考的机会;为了柳琴戏,他在街上摆地摊;为了柳琴戏,他组织网上柳琴剧团,最终成为柳琴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柳辰对柳琴戏的执着、奉献和付出,让我们深为感动。
《十六岁出门学艺》是一个来自孟献国亲身经历的故事,作品采取第一人称“我”再加入转述的叙事方式,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苏北少年出门远行寻找发家路子的故事。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代“万元户”“葡萄大王”汪继致富不忘乡邻,带领大河东村民共同致富。“我”也从汪继那里学到了“知识就是土壤”的真经而终身受益。多年后,“我”在功成名就后回访拜祭已经去世的汪继,支持汪继后人建设大河东葡萄小镇。小说叙事节奏进出自如、收放有度,体现出孟献国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
宿迁是1996年从淮阴市析置出的一个新的地级市。宿迁经济社会二十多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委、市政府长期坚持“工业突破、招商引资”的发展战略功不可没。孟献国职场生涯30多年,其中专业招商时间就占其三分之二以上。就文学创作来说,招商引资是孟献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因此,在孟献国的这本中短篇小说集中,招商引资题材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招商客》《玻璃城》两篇作品,只是孟献国展现自己20年招商引资工作和生活的冰山一角。
自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各地将招商引资作为增加地方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百姓就业、提高生活水平的主要支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搞招商引资,有的地方和宿迁一样,还将其作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可见招商引资在这个时代大潮中掀起的浪头是何其巨大。然而,四十多年来如此火热的社会生活,如此丰富的工作实践,如此多彩的传奇故事,却很少被文学所表现,这或许是因为会写的没有生活,或许是因为有生活的不会写,让招商引资题材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缺憾。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从招商人孟献国的短篇小说《招商客》《玻璃城》等作品中得以管中窥豹,了解到招商引资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
小说《招商客》集中围绕招引全球玻璃大王、某国惠顿公司投资项目落户梧桐市这个中心事件,塑造了孔大伟、外号“大忽悠”的这个招商人的艺术形象,展示了招商引资在改革开放以后成为地方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表现了招商人为之奋斗所付的艰辛和代价,讲述了“大忽悠”一个个不同寻常又体现真情招商、智慧招商、文化招商、共赢招商特别是拼命招商的精彩故事,让人读来饶有兴味,引发思考。小说的叙事风格传统、质朴,采用限知视角的表现手法,以“我”的所知所见,对“大忽悠”孔大伟的故事娓娓道来,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代入感。《玻璃城》因其较长的篇幅容量,则更为详尽地讲诉了曾华楠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波三折的感人故事。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曲奋斗者的颂歌。他们的奋斗,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孟献国转型文学,致力创作,利用文学宣传家乡、推介家乡就是其一个原动力。在《洋河湾》这部中短篇小说集中,我们看到了孟献国的初衷在这里得以表现。小说集中,如“中国酒都”“杉荷园”“洋河大曲梦之蓝”“柳琴戏”“皂河古镇”等等这些宿迁元素俯首可拾,就连书名也取“中国酒都”洋河的所在地,可见孟献国的爱乡情怀是如此的炽烈、如此的浓郁。我们现在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在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奋进。伟大的新时代需要书写和创造与之相匹配的文艺精品。我们希望孟献国无愧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在未来写出更多更好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好作品,为宿迁建设文化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后记

这是我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之所以《洋河湾》命名,一方面是短篇小说《洋河湾》的缘由,更重要的是,洋河是我们宿迁酒文化的地域符号,早有用文学形式呈现家乡酒文化的梦想,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据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文学梦,不过,大多被这样或那样的事耽误罢了。我的文学唤醒是在学生时代,但真正下决心向文学转型是在知天命之年,有人说我转型太晚,我则以“一切过往,皆为文学序章。”来回应。
说来也奇,我原以为小说是虚构的,不如报告文学来得真实。后来,看到巴尔扎克“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的观点,便反复揣摩,仔细领悟。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史铁生那遥远的清平湾,文学是柳青终南山下的蛤蟆滩。或许,文学还是我梦中的洋河湾,那里酒香扑鼻,那里欢声笑语。那里的水是蓝的,鱼是蓝的,连人们的眼圈也泛出淡淡的蓝色。终于,在一个雨后初晴的午后,悟出了小说“文学真实”的原理。于是乎,一发而不可收拾,确定自己文学方向:主攻小说,兼顾散文。
一路走来,我要感谢的人很多。范金华与陈法玉是我30年前保安乡政府大院的同事,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往来密切,从未中断。有朋友直呼我们仨为保安文学“三驾马车”,愧不敢当,他们与我是真正的“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走南闯北的招商旅途中,我的手头或枕边始终会放一本书。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浩然的《圆梦》《艳阳天》,曾长期占据我的书包。除了读国内作家作品,有时也会涉猎《老人与海》《百年孤独》《包法利夫人》等国外的名著。看着看着,便跃跃欲试。
我的第一篇小说《抽烟事件》,是以我真实的经历写成,三天时间一蹴而就,忐忑中投稿,很快,收到《楚苑》主编刘娟“留用”的回复,这给我很大的文学信心。如果说《抽烟事件》是我小说创作的敲门砖,那么《招商客》则可定义为短篇小说处女作。随后,通过不断的创作尝试,努力将文学与生活“打通”,《柳琴岛》《皮儿章》《师生情》《石榴往事》《玻璃城》《十六岁出门学艺》《洋河湾》等作品,便一一呈现开来。
三年的西安驻点招商履历,是我文学转型中不可多得的地理财富。在秦岭栈道的氤氲里,在关中平原的秦腔中,在黄土高原的白杨林,我嗅出了文学的味道,一股陕西特有的文学风迎面吹来,即刻浸染了我的全身,我甩手一抖,一篇《招商客》便汇入了中原大地的《奔流》之中。柳青《创业史》、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秦腔》、陈彦《主角》等等,在阅读名家名作中,我似乎感悟到对文学的使命与担当,从此更加坚定了向文学转型的决心与信心。
十年财政二十年招商,为我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尤其长期的一线招商,使我产生了浓浓的家乡情结,决心用文学形式讲好宿迁故事,讲好中国故事。1999年10月,33岁的我离开优越的财政工作,奔赴到火热的招商一线,历经千辛万苦,却面临末位淘汰,看似命悬一线,忽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饮料大王娃哈哈招商成功后,“建市十年十大功臣”、“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等荣誉纷至沓来,一时竟成为报纸和电视上的热点人物。刚刚提拔招商局局长,却又因“值班打牌”背上处分。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节奏,很具文学传奇性。为了呈现这段精彩曲折的招商阅历,我开启“左手招商,右手创作”的生活模式。“广泛阅读,大胆创作,长期坚持。”文学道人这样提示我。
仿徨在文学转型十字路口,我在河南奔流文学院,有遇见李佩甫老师、乔叶老师、李春雷老师、王剑斌老师和孟宪明老师等一批文学大咖,大师的点拨给我以文学顿悟之感,李佩甫老师的“过程不可跨越”和“认识照亮生活”等名句,对我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机缘巧合,我在线上写作工坊遇到文学博士信世杰老师,通过空中课堂学习“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创作式阅读”“创意式写作”等系列文学知识,明白了文学创作要注重人物塑造和细节描写加以“呈现”,而不是源源不断地忽视读者感受的“讲述”。通过“贴着人物写”等系列文学训练,写作水平在工坊实战中得到明显提高,《洋河湾》《皮尔章》等正是在工坊课堂上完成的作品。
继去年散文集《阅读秦岭》出版,今年又推出中短篇小说集《洋河湾》,这是我文学道路的又一个重要标识。感谢信世杰、王清平、范金华和陈法玉四位老师在百忙中为《洋河湾》写序,给予我许多鼓励和(改为:与)期许,字字珠玑,非同凡响,为小说集《洋河湾》增光添彩。感谢宿迁书协主席张守跃先生为《洋河湾》题写书名,感谢中国商务出版社精心出版。同时,还要感谢同仁和家人的理解、鼓励与支持。

生活需要仪式感。2016年春天,我在映秀亭许下“向文学转型”的诺言。映秀亭,宿迁古黄河畔六角亭,亭边有石,亭内置座,乃游人歇脚之地。后来,在陈法玉先生见证下,我分别许下出版《招商梦》《传琦娃哈哈》《阅读秦岭》《洋河湾》等愿景。现在,当初的愿景和诺言奇迹般陆续成为现实。可以说,映秀亭是我文学创作的福地。
呈上《洋河湾》的书稿,我紧一紧衣袖,我信步走在文学风景的道路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