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灾异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

書城自編碼: 379435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人口/人類學
作者: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著, 何恬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93438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3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售價:NT$ 437.0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售價:NT$ 403.0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NT$ 386.0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NT$ 447.0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NT$ 717.0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NT$ 279.0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NT$ 839.0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售價:NT$ 493.0

編輯推薦:
每个不承认全球变暖的人,都是对真相视而不见的人
由于气候变化本身的滞后性和局部差异,全球变暖概念自提出之日起便争议不断。不愿为保护环境而牺牲自身利益的政府机构和能源企业不断地支持各种反对理论,在群众之间散播怀疑的情绪。但是在科学群体之间,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导致的判断从来都不存在争议。
随着21世纪20年代的进展,气候变化的后果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极端高温、频发干旱以及冰川消融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任何否认全球变暖的人,都站在了科学的对立面。
本书作者运用一线报道和科学数据,吹响了气候变化的哨声,警醒世人正视这一真相,并在为时太晚之前展开行动。它和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认知,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普利策奖得主的首发之作,比尔?盖茨的气候对谈人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凭借关注物种危机的《大灭绝时代》荣获2015年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灾异手记》是她在环境话题的首发之作,她凭借收录其中的文章荣获2005年美国全国期刊奖。后续作品接连获得巴拉克?奥巴马、阿尔?戈尔和比尔?盖茨的推荐。
2021年,比尔?盖茨出版新书《如何避免一场气候灾难》,继
內容簡介:
我们的世界正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变暖,其迹象已不容忽视,其灾难性后果也使得行动变得刻不容缓。
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普通民众尚未警醒。
本书自出版以来,与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认知,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展开行动,也激励着有觉悟的个体践行更环保的生活,它因此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關於作者: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1961— ),美国记者,《纽约客》特约撰稿人和环境评论员。常年行走在世界环境变化的报道一线,以惊心动魄的文字和严谨科学的考据,为世人传来冰川消融、物种灭绝和气候变迁的消息。因收录在《灾异手记》中的“全球变暖”系列报道获美国全国期刊奖,因《大灭绝时代》获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她与比尔·盖茨和阿尔·戈尔一起,位列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环境观察员和行动者。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自然
第一章 阿拉斯加的希什马廖夫村
第二章 更温暖的天空下
第三章 冰川之下
第四章 蝴蝶和蟾蜍
第二部分 人类
第五章 阿卡德诅咒
第六章 漂浮的房子
第七章 一切照旧
第八章 京都之后
第九章 佛蒙特州的伯林顿
第十章 人类世的人类
第三部分 时间
第十一章 又过十年
第十二章 变暗的海洋
第十三章 非常规原油
第十四章 风中的岛屿
延伸阅读
气候年表
致谢
参考文献和注释
索引
內容試閱
前 言
如果有机会入住北极饭店的话,那么你会发现,除了观察眼前不断漂过的冰山,几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这家饭店坐落于格陵兰岛西海岸的伊路利萨特,纬度比北极圈还要高4度。冰山群产生于绵长且流动迅速的雅各布港冰川的末端,离此约50英里。这些冰山先是顺着一个峡湾漂流而下,随后又通过一个出口开阔的海湾,如果长久不化,它们最终将汇入北大西洋。(“泰坦尼克号”当年遭遇的冰山很可能就是顺着上述路线漂流的。)
对于下榻北极饭店的观光客来说,冰山群是一道足够震撼的风景:美丽与恐怖之感同等强烈。它们揭示了自然的广袤和人类的渺小。当然,对于那些长期居住在伊路利萨特的格陵兰岛本地人、欧洲导游和美国科学家来说,如今的冰山群有了另一重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晚期开始,雅各布港冰川的流动速度已经加倍。在此进程中,冰川的高度以每年约50英尺的速度迅速降低;与此同时,冰裂线(the calving front)也后撤了数英里。由此,尽管冰山群依然宏伟壮观,但当地人如今关注的已再不是它们的伟岸或巨大,而是它们令人不安的衰减。
“你再也看不到大的冰山群了。”伊路利萨特的市议会议员耶雷米亚斯?詹森对我说。春末的一个下午,我们一起在北极饭店的大厅里喝咖啡。窗外雾蒙蒙的,冰山群看上去像是从雾中生长出来似的。“这几年的天气很是反常,你能看到许多奇怪的变化。”
这是一本观察地球变化的书。其前身为我于2005年春季为《纽约客》杂志撰写的三篇文章,其目标与原先的系列文章完全一致,即尽可能生动地传达出全球变暖的现实。本书开头几章的故事都发生在北极圈附近或是北极圈内,比如阿拉斯加的戴德霍斯、雷克雅未克郊外的农村,还有格陵兰岛冰原上的瑞士营考察站。我去上述地方皆是出于新闻工作者的惯常缘由:或是因为有人邀请我随访探险活动,或是因为有人允许我搭乘直升机,或是因为有人在电话里听起来非常有趣。上述理由对接下来几个章节的地点选择也仍然有效。无论是决定去英格兰北部追踪蝴蝶,还是去荷兰参观漂浮的房子,都是如此。全球变暖的影响如此之广,我可以访问的地方不说数以千计,也有数以百计(从西伯利亚到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脉,从大堡礁到南非的灌木群),从中记录下它的影响。这些不同的选择,也许在叙述细节上各不相同,但结论将是一致的。
人类不是第一个使大气发生改变的物种,那一殊荣属于20亿年前最先开始光合作用的细菌。但我们是第一个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的物种。人们利用计算机针对地球气候做出的模型表明,一个危险的临界点正在逼近。越过它很容易,越过之后再想要全身而退却几乎是不可能的。本书第二部分探讨的是科学与全球变暖的政治学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和我们拒绝知道的东西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希望每个人都来读这本书,不仅仅是那些密切关注最新气候资讯的人,也包括那些喜欢忽略此类消息的人。无论是好是坏(多半是后者),全球变暖都是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大量的相关数据可能令人望而生畏。我在避免过度简化的基础上试图呈现出基本的事实。与此同时,我也努力将科学理论探讨的比重降到了最低,尽可能充分运用描述来向读者传达那些生死攸关的危急现实。

第十一章 又过十年
2014年5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他们平淡地称为西南极洲冰原新“发现”的相关信息。那里的冰像水一样流动,只不过速度要慢一些。南极洲的冰原就如同格陵兰岛的冰原一样,一直在移动。科学家通过分析近20年来的卫星数据,跟踪了最终汇入阿蒙森海的若干座大冰川的位置,接着又用这些数据绘制了冰川底下的地形图。
科学家的新发现与之前的发现完全一致。在过去的20年里,阿蒙森海所有的冰川都在消退。一座后撤了19英里,另一座后撤了20英里,第三座则后撤了9英里。科学家没有在冰川底部发现可以阻碍冰川进一步消退的山脊,与之相反,冰川下的土地大部分都位于海平面以下,并且似乎还向下倾斜。他们由此得出结论道:冰川已经开始自我蚕食了。冰川融化消退得越多,渗入冰原底下的海水就越多,进而冰川的消退就愈发加剧,直至完全融化。
“如今我们提供的观测数据表明,西南极洲冰原的很大一部分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消退状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位于帕萨迪纳的一家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成员埃里克?里格诺特如此解释这些发现,“它们已然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阿蒙森海域冰量巨大,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4英尺。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科学家发现阿蒙森海域的海冰流失还可能会破坏相邻区域冰原的稳定性。里格诺特警告说:“这可能会使海平面的上升高度再提高2倍。”同一天,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有关西南极洲最重要的冰川之一思韦茨冰川的研究。这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事到如今,冰原的解体已不可避免。新闻通稿上说:“西南极洲冰原正在崩塌。”
上述对于南极洲的研究如果准确的话,便意味着“危险的人为干扰”已经造成。如今有数亿人(或许是数十亿人)正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如果海平面上升12英尺,那么他们的城市就会被海水摧毁。尽管这一进程可能需要数百年才会完全落地,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已是一条不归路。
“太吓人了,”波茨坦大学的海洋学家斯特凡?拉姆斯托夫在上述研究成果发布的当天发推特说,“气候系统中那个令人担忧的临界点看起来已经被突破了。”
冰原研究的新闻效应持续了几天。头版刊登这则新闻的《纽约时报》评论道:“巨大的西南极洲冰原已经开始崩塌。”《琼斯夫人》杂志的观点更为尖锐,它宣称:“这真他妈的是全球变暖的高光时刻。”当然,新闻热度并未持续太久,一切很快又恢复如常。就在冰原研究发布的那个星期,佛罗里达州参议员马可?卢比奥在国家电视台表示,他“不相信人类活动会像这些科学家描述的那样,引发气候的戏剧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卢比奥这位共和党人生活的迈阿密,在世界上人身财产安全最易受海平面变化影响的几座大城市中名列第一。(就人口维度而言,它在最脆弱城市的排行榜上位列第四,仅次于孟买、广州和上海。)几天后,备受批评的卢比奥改变了立场。“我从未否认气候正在发生变化,”他说,“我只是指出气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直在发生变化。”
2004年,我将本书收录的大部分内容写成了新闻报道。彼时,气候变暖的迹象对于那些知道在哪里寻找它们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而我写这本书,是为了让不太关注这个议题的人,即使不通过自己的眼睛,也至少通过我的眼睛,看到那些已然发生的变化。在我看来,我们正处于关键时期,人们需要认识到立即采取行动的必要性。
从那以后,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首先,全球变暖的迹象变得更加明显了。它们甚至不再需要你去寻找,而更多的是已无可避免。美国西部已经有数百万英亩的松树因为气候变暖导致的甲虫侵扰而死亡了。西南部的森林火灾比往年发生得更早,火势也更加猛烈。2012年10月,超级飓风“桑迪”袭击了美国东部。尽管我们无法断定这次风暴是不是气候变化的产物,但因为海平面上升,桑迪的破坏力变得更大了,预计造成了650亿美元的损失。
全球最高气温于2005年创下新纪录,随后在2010年刷新纪录。有历史记载的十个最热的年份全都发生在1997年之后。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加州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干旱期,该州所有地区都被判定为“严重”、“极端”或“异常”干旱。每当读到有关干旱的报道时(《洛杉矶时报》最近的一篇文章记述了农场工人在干涸的农田里争抢工作时感到的绝望),我就会想起自己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逗留时大卫?林德向我展示的干旱预测地图,也会想起当林德将地图拿给加州的水资源管理者看时,他得到的答复是:“好吧,如果情况真成了这样,那就只好算了。”
世界变化的速度甚至让许多气候科学家感到惊讶。不妨来看一下北极海冰的情况。2004年我访问寒区研究和工程实验室的时候,他们预测到了21世纪末,北冰洋的夏季将处于无冰状态。就在第二年,即2005年,北冰洋夏季海冰的面积便创下了历史新低。2007年,这一纪录再次刷新。仅仅两年,它的面积就又令人震惊地缩小了23%。到了2012年夏天,夏季海冰再创历史新低,冰帽又收缩了18%。
“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未知的领域。”位于博尔德的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主任马克?塞雷泽在2012年宣布。他说,虽然科学家早就知道气候变暖将“首先发生在北极,且在北极表现得最为明显,但我们很少有人想到,气候变化实际发生的速度会这么快”。如今,常年不化的冰帽只有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大小。在过去的几个夏季里,过去富有传奇冒险色彩的西北航道基本上就没什么浮冰。2013年,丹麦运营的“诺迪克?奥瑞恩号”货船走完了这一航线,这也是历史上首次有大型货轮完成这一航程。2014年,《国家地理》宣布它必须对自家的《世界地图册》进行“大规模”修改,以便反映出海冰的收缩状况。现在看来,常年海冰很可能在21世纪中叶(甚至更早)就会完全消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