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生如一条河/汪曾祺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

書城自編碼: 377370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汪曾祺 著创品出品
國際書號(ISBN): 9787531755111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叙事的危机
《 叙事的危机 》

售價:NT$ 264.0
称雄天下:早期明王朝与欧亚大陆盟友
《 称雄天下:早期明王朝与欧亚大陆盟友 》

售價:NT$ 380.0
烟水气与帝王州:南京人文史
《 烟水气与帝王州:南京人文史 》

售價:NT$ 1199.0
权力的支柱(英国史前沿译丛)
《 权力的支柱(英国史前沿译丛) 》

售價:NT$ 594.0
婴儿含乳吸吮的理论与实务(第3版)
《 婴儿含乳吸吮的理论与实务(第3版) 》

售價:NT$ 1188.0
古籍版本价值及鉴定
《 古籍版本价值及鉴定 》

售價:NT$ 535.0
南海及邻域构造地质
《 南海及邻域构造地质 》

售價:NT$ 2149.0
国家研究(2023年第1辑)
《 国家研究(2023年第1辑) 》

售價:NT$ 48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9
《 丰子恺万物可爱:写给孩子的散文(给孩子触及心灵的教育和美的蕴藉) 》
+

NT$ 290
《 阳光温柔,猫狗可爱(治愈系生活散文,冯骥才、季羡林等半个文化圈的集体回忆。人生不易,幸好有你) 》
+

NT$ 414
《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
+

NT$ 209
《 世间最温暖的归途——孙道荣散文精选集 》
+

NT$ 269
《 假装拥有这座城 》
+

NT$ 289
《 看见 》
編輯推薦:
收录经典文章:汪曾祺散文集,收录35篇经典文章,如《泡茶馆》《无事此静坐》《西窗雨》等。
装帧形式典雅:采用锁线裸脊,展现传统的古朴与典雅之美。
汪老签名设计:封面展示汪老签名,以烫红工艺形式呈现。
内容从容智慧:书中选篇均源自生活,以故人、山河、杂忆为主题。以朴实的文字记录点滴生活,以细腻笔法描绘世间百态,展现出汪曾祺对生活的乐观雅达以及笑对人生的处世之道。
作者画作欣赏:精选多幅画作,体现在书中目录页中,在图文中深入体会汪曾祺的生活态度,增强阅读感。
特选虎年插图:插画师专门绘制“虎虎生威”插图点缀于书中。
內容簡介:
书中收录汪曾祺创作的三十五篇经典散文,围绕汪老对故人的追念,山河的热爱,往事的杂忆以及人生的思考感悟等主题展开。
从《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悠悠亲情,《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故人往事,《泰山片石》的山水风景,到《泡茶馆》的旧忆杂谈,《无事此静坐》的人生之道,处处散发着真纯的人性之美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關於作者: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代表作《受戒》《葡萄月令》《多年父子成兄弟》《黄油烙饼》《大淖记事》等。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文字干净而朴实,清澈而通透,言语中充满了世间情味,对花草的情、对果蔬的情、对景物的情、对故人的情。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通过他的文章,我们感受到“世界,原来如此美好”。
目錄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我的家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父亲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 ”。 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要算耐烦” 。
又读《边城》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怀念沈从文老师
老舍先生
美——生命——《沈从文谈人生》代序
金岳霖先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闻一多先生上课

人间不迟 山河依旧

汽车开进桃花源,车中一眼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同胭脂。十一月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
泰山片石
长城漫忆
湘行二记
胡同文化
午门忆旧
初识楠溪江
初访福建
凡尘过往 尽话茶中
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
寻常茶话
踢毽子
北京人的遛鸟
旧病杂忆
泡茶馆
西窗雨
昆明的雨
草巷口

岁月失语 不束于心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
跑警报
“无事此静坐”
开卷有益
城隍·土地·灶王爷
祈难老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
却老
內容試閱
多年父子成兄弟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作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硃砂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郿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不满。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最后,他悄悄和一个小学时期女同学好上了,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已近七岁。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一九九〇年九月一日
载一九九一年第一期《福建文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