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诗海水手飞白传

書城自編碼: 375796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文学家
作者: 方素平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25126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NT$ 447.0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NT$ 717.0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NT$ 279.0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NT$ 839.0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售價:NT$ 493.0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售價:NT$ 559.0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售價:NT$ 818.0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NT$ 38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9
《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传 》
+

NT$ 315
《 欧阳修传 》
+

NT$ 314
《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相爱的深度,是两个人各自的深度。爱是相互成就,用一生守护彼此的“围城”。) 》
+

NT$ 435
《 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 》
+

NT$ 380
《 明暗之间:鲁迅传(钱理群/孙歌/赵京华/潘世圣/罗岗/倪文尖老师重磅推荐,带你沉浸式闯入觉醒年代) 》
+

NT$ 442
《 王充闾回想录 大家自述史系列 王充闾著 》
編輯推薦:
人们常把飞白称为“诗海水手”,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写过洋洋洒洒一百余万字的2卷《诗海——世界诗歌史纲》,主编了厚厚10卷的《世界诗库》,也因为他在诗歌的海洋里游弋了60多个春秋,寻访过无数个诗的国度,直至耄耋之年仍未停止航行。本书由飞白知交方素平所编写,含括了大量*一手文字和图片资料,清晰地为读者勾勒出这位传奇翻译家的一生。
內容簡介:
本书讲述了湖畔诗人汪静之之子、*名翻译家飞白传奇性的一生。生于乱世,成长于乱世,飞白同父亲一样并未接受太多正规的学校教育。从浙大外文系肄业后,他在部队一待便是30年,在这期间与诗结缘,开始了诗歌翻译,早在1957年就已蜚声文坛。然而树大招风,飞白在“文革”风暴中遭遇了一波又一波风浪,所幸其“不怕吃苦”且善于苦中作乐,并未就此放弃诗的道路。飞白于1980年回到浙江大学任教,1997年起远赴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80岁时宣布“下课”,81岁送走最后一批研究生,先后培养了吴笛、张德明、潘一禾、彭少健、汪剑钊、胡小跃、李力、傅守祥、熊倪等中青年学者、翻译家。教职繁忙,但他从未放弃对诗海的探索。在这数十年里,他的成果除了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洋洋洒洒数百万字的《诗海》《诗海游踪》《世界诗库》等,还有《瓦西里?焦尔金》《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马雅可夫斯基诗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勃朗宁诗选》《古罗马诗选》等20余部译作。到了现在,即使已年逾九旬,飞白也仍在“航行”。如其自述,他的故事“七天七夜说不完,够写自传三部曲的”。本书作者方素平为汪家知交,因不忍让诗海“水手”的故事湮没于世,搜集整理了大量一手素材编撰成书。
關於作者:
方素平,笔名方亦园,女,安徽绩溪人,1964年生。在杭州打工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自学大专学历。曾协助五四时代湖畔诗社代表诗人汪静之办湖畔诗社纪念馆,并与飞白合作主编《汪静之文集》。
目錄
目 录

引子 飞白,仍在航行 / 001

第一章 少年漂流记 / 007
诞生和家世 / 007
我家的表叔 / 019
难民漂流路 / 026
小约翰的世界 / 037
独山岁月 / 051
撤离独山纪实 / 064
酒败重庆 / 074
小乐园 / 081
三角地 / 089
回乡难 / 098

第二章 马背上的水手 / 106
鲁迅的嘱咐 / 106
钱塘江水滚滚流 / 113
北漂记 / 122
南漂和戎马生涯 / 128
挑战示范演习 / 140
终究是爱挑战 / 151
战士的缪斯 / 161
在深圳边防前哨 / 175
我知道诗的威力 / 179
从书写历史到书写当今 / 188

第三章 幸存的漂流瓶 / 199
上帝真是个嫉妒的上帝 / 201
离离原上草 / 208
艰难时世 / 217
怜子如何不丈夫 / 227
小鸟飞 / 233
大旱过后 / 244
服从调动没商量 / 256
路径正在急转 / 263
“漂流瓶”日记在此中断 / 271
日记之外 / 279

第四章 扬帆诗海 / 290
开创另一生 / 290
招募青年水手 / 304
进入广袤诗海 / 311
麦哲伦之航 / 328
第七个古诗源 / 337
断粮危机和海难余生 / 345
高原与低地的巧遇 / 358
大马林鱼 / 370
麦子转黄了 / 379

第五章 回头不是岸 / 391
告别湖畔 / 391
告别湖畔续集 / 402
完璧归还文学史 / 411
还愿之旅 / 422
湖畔梦寻 / 431
诗海游踪 / 439
孤帆远影碧空尽 / 446
漂流者也为房累 / 455
漂流者解脱房之累 / 462
译诗艺术的成年 / 473
破解“诗不可译”之谜 / 486

第六章 海之沫 / 498
水元素 / 498
还债儿子 / 506
课堂上的水手 / 509
能工巧匠 / 516
冒险和傻劲 / 524
海纳百川 / 532

后 记 写作缘起 / 543
相识湖畔与诗海 / 543
飞白遇到了“飞白” / 551
这件事看来该我做了 / 556
內容試閱
引子 飞白,仍在航行

飞白老师全名汪飞白,是翻译多国名诗的著名翻译家,讲授世界诗歌、比较诗学与诗翻译学引人入胜,很受欢迎,媒体对他的昵称叫“诗海水手”。他的诗书源源不绝,就好比航海日志,只要水手仍在航行,航海日志就会不断出现。飞白生于1929年,到2019年,“诗海水手”年满九十了。老水手经历极丰,故事甚多。知道飞白一生有丰富曲折而带传奇性的经历,许多朋友、学生和采访者都强烈建议他写回忆录,或写自传体小说。飞白回答说:“我写小说材料倒很多,七天七夜说不完,够写自传体三部曲的。但可惜都已被人‘占了先’:第一部若写出来就成了《小约翰》,第二部若写出来成了《基督山伯爵》,第三部则成了《老人与海》。我若要写,别人会怀疑我涉嫌抄袭了。再说,与其拉住行人来听老水手絮絮叨叨讲述惊悚往事,我觉得还不如随心漂泊于诗海美景。”飞白最初作此回答是他五十岁时的事。初听他这么说以为是一种托词,岂知他说一不二,是当真的。飞白不写,那么旁人不是也可以写《飞白传》么?历来表示过写作意愿的人不少,有作家和记者,也有同僚和学生,我也暗自有心,没敢说。可是曾有心记叙飞白的人都工作繁重,眼看着多年时间流去,还没有别人真写出《飞白传》或三部曲来,时间不等人,我终于鼓起勇气写这本书。因飞白广泛翻译世界各国诗歌,出版了《诗海》《诗海游踪》等系列著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媒体惯于称他“诗海水手”,已为人熟知。而这名水手还一直在不倦地航行,他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姜一飞写报道称“飞白,仍在航行”,他 21世纪初的学生安晓敏写报道又称“飞白,仍在航行”。对水手的称呼飞白也基本认同,当别人称他“诗人兼学者”时,他曾说:“其实,我这两种角色都不大像,还不如说是水手倒更像一点,我确实一生都在航行之中。不过水手应该掌握自己的航线,而我出海后被洋流推送风浪左右,实在很难掌控航线,所以准确说只是在漂流之中。”还有个悖论是这名水手戎马半生,可是参军“误”入陆军,结果陆上漂流多于海上。固然不论陆上海上,形成航迹的实质是一样的。在军队时,飞白常年奔走华南各部队驻防地,或和部队一起行军跋涉拉练,或乘军用吉普、卡车与驳船,典型场景是搭乘军用卡车时,因车厢被帆布车篷罩得严严实实,只能从敞开的后面看到外界,所以途中看到的总是一条灰土滚滚的路,一条向后飞逝的“航迹”,只从车身的倾斜和惯性中才能猜测到车是上坡还是下坡、左转还是右转。令人想起西班牙诗人安·马查多描绘的“路”:

走路的人,你的足迹
就是路,别无其他路。
走路的人,世上没有路,
人走路才形成路。
你走路才形成路,
当你回头看看背后,
就会看见一条小径——
一条你永不能再踏的路。
走路的人,世上没有路,
只有海上的航迹。

这是一首飞白译的而且喜欢的诗,直到现在,飞白梦中还会不时重现这一场景——后景中的一条不断生成又不断远去的路。搞笑的是这条“航迹”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迷眼的滚滚尘土——那年代没有高速公路,没有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的路,只有狭窄而坑坑洼洼的砂土路。道路是他自己选择的,但路径的生成和航向却是他难以掌控的,一生所有转折中由自己决定的不多,更多是历史和偶然因素所决定,无法预见,只有回望才能看见背后那条“海上的航迹”。
飞白漂流的命运也曾有多次貌似停滞,像一片树叶顺着河水流到弯处就停滞了,但打了个转还来不及沾到岸边,一个浪头就又把它重新送上了旅途。仿佛宿命似的,飞白一生中每当进入一个貌似稳定状态,就会或主动或被动地放弃稳定,重新投入或被投入前途未卜的漂流。回头看看背后吧:
飞白出生九天就从杭州出发,随父母辗转多地后刚在浦东稳定下来,却在他达到学龄之年突遭日军入侵,全家从此逃难,流离失所;
在离乱九年后才回到杭州,飞白如愿考上浙大,但1949年杭州解放时立即投身革命洪流;
成绩出众的他在大三上学期离开浙大,先北漂,再南漂;在部队初任军事翻译克服了重重困难,当他终于胜任翻译并且工作熟练时,遇中苏关系恶化而改行,成了训练参谋;
他在军训部工作已很熟练,突然奉命大跨行调到政治部去做报社工作,正巧在此敏感岗位撞上“文革”风暴,被卷入深不可测的漩涡;
“文化大革命”十年海难余生,飞白终于可享受落实政策晋升高干,但飞白辞谢官衔军衔和离休待遇,怀着远航诗海的理想挂冠而去;飞白五十岁回到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白手起家,在杭州大学中文系创建外国诗研究基地,苦干十五年远探诗海、远访海飞白从军三十年,戎马半生。此照摄于他从军五年和开始译诗之时(1955)外,为学科点打好基础交班给弟子后,漂流者只身再漂云大;
飞白六十四岁来到西部,在云南大学外语学院开设全新课程,年过八十才下课而转入比较诗学、比较文化学和翻译学的总结工作;
飞白十九岁参加革命,工作到九十岁未停止,其间立功三次获奖累累,带出研究生四十六人,出版专著译著编著四十六本,第四十七、四十八本也即将出版。
尽管水手锻炼有素,至今保持军人精神与步态,但毕竟难敌时间之力。如今他实际已不宜航行:脑动脉屡出意外,心肾功能衰退。由于往年工作从日出到日没常在野外烈日曝晒之下,眼底遭紫外线和蓝光伤害较重,黄斑病变近来发展加速,使左眼已完全不能阅读,三步外不能辨识来人面貌。“幸运”的是他幼年摔伤过右眼,于是历来在野外训练或劳作时他主要使用左眼,右眼反正看不清景物,在阳光下会不自觉地眯缝起来,结果反倒保护了眼底少受紫外线和蓝光伤害,从而使右眼稍存阅读能力。这样双眼“分期使用”,让飞白伤残的眼睛发挥了最大功效:左眼视力献给了三十年部队工作,右眼视力献给了四十年院校工作,如今还在以残存视力继续写书。
命定漂流者,回头不是岸,飞白译的丁尼生《尤利西斯》仿佛是为他写照:

我自己是我全部经历的一部分;
而全部经验,也只是一座拱门,
尚未经历的世界在门外闪光,
而随着我一步一步的前进,
它的边界也不断向后退让。
……
礁石上的灯标开始闪光了,
长昼将尽,月亮缓缓攀登,
大海用无数音响在周围呻唤。
来呀,朋友们,探寻更新的世界
现在尚未为时过晚。开船吧!
坐成排,划破这喧哗的海浪,
我决心驶向太阳沉没的彼方,
超越西方星斗的浴场……

那么,让我们就来说诗海水手的故事吧,虽然故事的末尾不是句号而是省略号。

第一章 少年漂流记
诞生和家世

飞白全名汪飞白,1929年12月21日生于杭州鼓楼袁井巷,是汪家的第二个孩子。袁井巷不是他家,是飞白的大舅租的房子,大舅是外科医生,舅母是产科医生,所以母亲在他们家生产。据母亲说,飞白出生九天就坐上了火车,跟随父母登上了漂流的旅途。这仿佛预示了飞白漂流的命运。
飞白生在诗人之家。父亲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原名汪立安,生于黄山东麓下的上庄镇余村,和胡适的老家上庄不足半里之遥。飞白的祖父汪崇发、祖母胡月桂就在上庄开杂货店。静之不愿继承父业经商,在五四运动感召下开始写白话新诗,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新诗运动最早的一批参与者,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诗团体湖畔诗社的代表诗人。母亲符竹因(1903—1986)生于杭州临平镇,飞白的外祖父符德胜、外祖母陈绿琴也在临平开杂货店。因浙江第一师范当时有“新文化运动南方中心”之称,汪静之慕名于1920年沿新安江顺流而下,来到杭州进浙江一师,后与同年进浙江女师上学的符竹因相识相恋。
汪静之的故事在诗歌界广为人知,但这里还是要概述一下这位新诗运动少年先锋的故事。
在新诗运动初期,汪静之的诗完全摆脱旧体诗的框架,天真烂漫,自然天成,使人感到耳目一新。1921年他在《新潮》发表诗作,影响扩大,引起应修人1922年4月从上海来杭州相会,并由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成立湖畔诗社。1922年夏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出版,因歌唱早春的爱情引起全国瞩目,但因冲击了旧社会的道德观念也激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其中只有三行的小诗《过伊家门外》:

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
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
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

一百年后的今日读者,已实在很难理解这样天真的诗句会有什么“冒犯”性,也很难理解作者为什么竟要感到“胆寒”了。但在刚刚爆发五四运动的中国,封建势力仍居统治地位,当年的汪静之尽管天真任性仍不免胆寒,是有严酷的客观背景的。他果然就遭到了“轻薄堕落”“无赖文人”“兽性的冲动”“不道德的嫌疑”,乃至“变相的提倡淫业”等吓人的指摘。所幸鲁迅、周作人等挺身而出,驳斥卫道士,保护青年诗人。鲁迅写道:“我看了很觉得不以为然的是胡梦华君对于汪静之君《蕙的风》的批评,……胡君因为《蕙的风》里有一句‘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便科以和《金瓶梅》一样的罪,这是锻炼周纳的。”“我以为中国之所谓道德家的神经,自古以来,未免过敏而又过敏了,看见一句‘意中人’,便即想到《金瓶梅》,看见一个‘瞟’字,便即穿凿到别的事情上去。”周作人则先引用路易士的话:“社会把恋爱关在门里,从街上驱逐他去,说他无耻;扪住他的嘴,遏止他的狂喜的歌;用了卑猥的礼法将他围住;这样的社会在内部已经腐烂,已受了死刑的宣告了。”接着写道:“所以我们要说情诗,非先把这种大多数的公意完全排斥不可。”“静之的情诗……可以相信没有‘不道德的嫌疑’。见了《蕙的风》里的‘放情地唱’,我们应该认为诗坛解放的一种呼声。”
倡导白话新诗的胡适为《蕙的风》作序,称赞说:“我读静之的诗,常常有一个感想:我觉得他的诗在解放一方面比我们做过旧诗的人更彻底得多。……我现在看着这些彻底解放的少年诗人,就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脚的妇人望着那些真正天足的女孩子们跳来跳去,妒在眼里,喜在心头。”而作者的老师朱自清评论说:“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稚气。他的新诗集《蕙的风》中,发表了几乎首首都是青年人感于性的苦闷,要想发抒而不敢发抒的呼声,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
静之因父亲破产只得辍学谋职,虽然师范未毕业,凭他已有著作出版的资格,1924年到武昌教中学国文并和竹因结婚。他任教过许多中学和大学,因他每到之处都宣传五四新思想和新文学,遭到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排挤,所以职位不稳,总是任职一两个学期就被解聘,不得不辗转各地过漂流生活。到飞白出生时他已任教过武昌、保定、芜湖等地的中学以及上海的暨南大学和建设大学,其间于1927年国共合作时期还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过。飞白出生前几天,静之在建设大学因左倾嫌疑(他介绍共产党员夏衍来校代课)遭军警搜捕,从楼窗逃出,逃回杭州。
1930年初,静之竹因都到南京中学任教,带着刚出生的飞白和他快满三岁的姐姐。之后静之又先后任职于安徽大学、汕头一中、浙江省立女中、青岛中学、浦东中学和暨南大学等校。
静之任教的地方,除安庆、汕头外家属都同去,而且在一地也可能搬迁几个住处,所以飞白童年与少年时期住过的居所就已超过二十处,而飞白一生住过一个月以上的居所则超过六十处。家乡意识人皆有之,唯独飞白,由于流动不居,似乎从来没培养起“家乡”观念,漂流倒成了他的常态。
静之把飞白的籍贯定为杭州而不随绩溪祖籍,显示了五四时代青年静之反传统的开放观念,也表现了“湖畔诗人”汪静之的西湖情结。把飞白籍贯定为杭州有三重理由:第一理由是杭州是湖畔诗人汪静之的情感故乡,静之自身除抗日战争中避难回过绩溪外,以后就再也不曾回绩溪;第二理由是籍贯可以随母亲,——姓随父,乡随母,公平合理;第三理由是出生地原则。不过杭州人飞白倒并未体现西湖情结。他因从小漂泊在外,五十岁以前在杭州住得太少,所以没牢固培养起杭州“本地人”的感觉,要论杭州家乡情,杭州人飞白远不如十八岁才来到杭州的绩溪人汪静之。
飞白早年在杭州住过多久呢?关于飞白“出生九天就离开杭州”的说法,考证起来并不是直接奔赴南京,而是先到临平外婆家待到满月后才去南京的。静之竹因去南京中学任教后,外婆家不幸因邻居火灾殃及,被一把火全部烧光,外公外婆只得到南京来跟静之竹因暂住。1932年静之竹因丢了南京中学和安徽大学的工作,于是全家回到杭州,租屋住在市内司马渡巷和法院路仁德里,直到1933年夏。这样,飞白早年在杭州一共只住过一年半,而且几乎没留下记忆。这之后就要等到抗战胜利后十六岁才回杭州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