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艺术:古今传承研究

書城自編碼: 375468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作者: 胡星亮,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303276561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售價:NT$ 818.0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NT$ 386.0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售價:NT$ 335.0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售價:NT$ 381.0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售價:NT$ 924.0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售價:NT$ 571.0
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 》

售價:NT$ 381.0
沙盘游戏疗法
《 沙盘游戏疗法 》

售價:NT$ 4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60
《 海派木偶戏 》
+

NT$ 400
《 粤剧经典唱段赏析教程 》
+

NT$ 450
《 汉剧与汉派文化(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09) 》
+

NT$ 1138
《 中国抗战话剧图史:1931-1945 》
+

NT$ 767
《 纪念歌剧《白毛女》首演七十周年文集 》
+

NT$ 528
《 中国话剧舞台艺术论集 》
編輯推薦: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中国经验?世界视野?民族精神
胡星亮教授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知名戏剧戏曲学博士,对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作为胡星亮教授的“走近艺术经典丛书”之一,是中国戏剧戏曲学学科成长、成熟的缩影,代表当代中国人文社科学术发展的崭新成就。
本系列丛书对于中国戏剧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问题进行集中论述,阐明中国现代戏剧的未来趋向,对传统戏曲和戏曲理论进行深度的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对当前及今后中国戏剧的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內容簡介:
中国话剧必须民族化;话剧借鉴戏曲,是民族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话剧必须民族化,但它又必须是现代的、话剧的。
舶来的话剧与中国民族现实相拥抱,从而在民族精神的深刻表现、民族性格的真实刻画与民俗风情的生动描写中走向现代化,也在戏剧审美和艺术创造等方面从民族戏曲那里汲取营养。
本书力求在这个方面做系统、深入的探讨。
關於作者:
胡星亮
文学博士,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文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戏剧、中外比较戏剧、中国影视史。
目錄
目录
绪论 (1)
一、现代戏剧:现代化与传统(1)
二、20世纪世界戏剧:反传统与复归传统(5)
三、20世纪中国话剧:由反传统而趋向传统(10)
四、话剧民族化:民族话剧的现代化创建(18)
上编理论探索与戏剧思潮
章杂合:异质戏剧接受的错位

——20世纪初中西戏剧的初次遇合 (29)
一、戏曲改良催促新剧的诞生(29)
二、新剧在戏曲根基上生长(33)
三、 新旧戏剧论争与“新剧加唱”(37)
四、新剧衰落和话剧意识的形成(40)
第二章对抗:话剧与戏曲的激烈碰撞

——“五四”时期的新旧戏剧大论争 (46)
一、社会变革与戏剧革命(46)
二、新旧戏剧展开激烈交锋(49)
三、激进派和保守派的理论主张(54)
四、开启中国戏剧的新曙光(59)
第三章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话剧

——20世纪20年代“国剧运动”的理论思考 (62)
一、戏剧需世界性但也需民族性(63)
二、“旧戏当然有它独具的价值”(66)
三、立足自我创造民族话剧(70)
四、“国剧”理论的价值及影响(74)
第四章民众戏剧:话剧走向“旧形式”

——20世纪30年代“戏剧大众化”的艺术自觉 (79)
一、时代激浪推动话剧走向民众(79)
二、戏剧大众化与利用旧形式(83)
三、对戏曲及“话剧/戏曲”的再认识(87)
四、移动演剧糅合新旧戏剧的探索(90)
第五章农民话剧:汲取民间戏剧的创造

——20世纪30年代河北定县“农民戏剧”之实践 (95)
一、“戏剧大众化”与农民戏剧(95)
二、新剧场和新演出法(99)
三、新戏剧哲学:回归传统(102)
四、融合中西创造“混血的新人”(106)
第六章携手并进:话剧继承戏曲创建民族形式

——20世纪40年代话剧“民族形式”论争 (111)
一、话剧“民族形式”论争的起源(111)
二、“民族形式”与“中心源泉”(115)
三、传统戏曲和话剧民族化(119)
四、两种不同的继承取向(123)
第七章舞台实践架设话剧通向戏曲的桥梁
——20世纪50至60年代话剧学习戏曲的探索 (127)
一、“中国话剧要有鲜明的民族风格”(127)
二、架设话剧通向戏曲的桥梁(131)
三、话剧学习戏曲的舞台艺术创新(135)
四、保持特色,重在创造(139)
第八章融会贯通:话剧与戏曲的艺术整合

——20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话剧的发展趋势 (145)
一、话剧创新与舞台假定性(145)
二、“假定性”的现代现实主义(149)
三、探索话剧回归民族戏曲(153)
四、走向“假定性”的演剧变革(156)
五、“东张西望”与交流整合(160)
下编戏剧创作与舞台实践
第九章浪漫感伤的诗意抒情
——田汉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 (167)
一、“从来不把戏曲和话剧截然分家”(167)
二、幻想传奇的浪漫精神(171)
三、忧郁苦闷的感伤情调(175)
四、意境:“远摄风神”与“深次骨貌”(179)
五、舞台诗人的诗意抒情(183)
第十章浓墨重彩地构撰诗的戏剧

——曹禺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 (188)
一、故事、场面及戏剧的穿插(189)
二、从旧戏里学到描写人物的本领(194)
三、意象与意境的审美创造(198)
四、诗的戏剧?戏剧的诗(203)
第十一章写意、意象与戏的追求

——夏衍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 (208)
一、写意:粗犷简洁与夸张拟态(209)
二、“梅雨”意象:妙传心象情如绘(214)
三、从“素描”“淡彩”到“戏”(220)
第十二章壮美的史剧、悲剧与诗剧
——郭沫若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 (227)
一、“借一段史影来表示一个时代或主题”(228)
二、悲壮激昂的悲剧精神(233)
三、“我就喜欢吃故事”(239)
四、诗剧:“有些诗趣在里面”(243)
第十三章用精练、幽默的语言勾勒人物形象
——老舍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 (249)
一、“以小说的方法去述说”(250)
二、“三笔两笔画出个人来”(254)
三、语言:通俗易懂又富有诗意(259)
四、“喜剧更合我的口胃”(264)
第十四章以诗的形象与观众共同创造舞台的诗意

——焦菊隐借鉴戏曲的话剧舞台创造 (270)
一、中国话剧要创建自己的演剧学派(270)
二、表演:鲜明的形象与形象的诗意真实(273)
三、导演:在舞台上“画出动人心魄的人物”(277)
四、舞美:烘托出“饱满而富有诗意的整体形象”(282)
五、“用话剧艺术的形,来传戏曲艺术的神”(285)
第十五章写意戏剧:“创造民族的演剧体系”

——黄佐临借鉴戏曲的话剧舞台创造 (289)
一、“写意戏剧”的艰辛追求(289)
二、“以粗犷的笔触大笔勾勒”(293)
三、在空灵的舞台上突出演员的表演(296)
四、心灵性与本质性的诗化追求(299)
五、中国话剧应该“跟戏曲比较接近”(302)
第十六章以美的形式表现生活的哲理和诗情

——徐晓钟借鉴戏曲的话剧舞台创造 (307)
一、创造富有哲理内涵的诗化的意象(307)
二、舞台时空结构追求传神和意境(311)
三、注重演员有精湛技艺的表演(315)
四、“以我为主,兼收并蓄”(320)
內容試閱
“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这个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因为话剧在中国是“舶来品”,中国话剧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受到外国戏剧的深刻影响,所以,学术界关于中国话剧的“影响源”的研究,长期以来也大都是将眼光集中于国外,尤其是西方戏剧,探讨古希腊戏剧,以及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奥尼尔、高尔基、契诃夫等人对中国话剧的影响。虽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更出版了集大成的《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但是很少有人关注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的美学渊源问题。
其实,中国话剧的发展不仅与外国戏剧有着明显的影响关系,而且与民族戏曲传统有着非常密切的审美联系。中国话剧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它已经进入中国文化系统,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过程当中,中国话剧与20世纪中国民族现实相拥抱,从而在民族精神的深刻表现、民族性格的真实刻画与民俗风情的生动描写中走向现代化,这当然是重要的;而中国话剧在戏剧审美和艺术创造等方面从民族戏曲那里汲取营养,同样是其民族化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书即力求在这个方面做一次系统、深入的研究。
一、现代戏剧:现代化与传统
20世纪的世界潮流汹涌澎湃。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搏击在时代浪潮中的梁启超,就发出了“近代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这样的预言。同样,当时孙中山站在神州大地放眼世界,也谆谆地告诫民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铁蹄声和枪炮声中,先驱者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唤醒民众要发愤“师夷长技以制夷”。霎时间,“亚东进化之潮流,所谓科学的、实业的、艺术的,咸骎骎乎若揭鼓而求亡子,岌岌乎若褰裳而步后尘,以希共进于文明之域”。在这历史巨变的转折时期,“即趋于美的一方面之音乐、图画、戏剧,亦且改良之声,喧腾耳鼓,亦步亦趋,不后于所谓实业科学也”
觉我(徐念慈):《余之小说观》,载《小说林》,1908(9)。。
西方话剧因而以迅猛之势登上中国戏剧舞台。在20世纪初叶汹涌而来的新剧革命、新旧戏剧论争,以及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等戏剧思潮中,人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世界新文明正向中国大地、中国戏剧舞台走来的沉实的脚步声。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戏剧改良相比较,这些戏剧思潮具有特定时代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们不再是中国传统戏剧内部结构的修补调整,而是自觉地借鉴欧美近现代话剧以创造崭新的民族戏剧,或是自觉地汲取欧美戏剧艺术经验以对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变革。中国戏剧正在趋向世界戏剧潮流,正在走向现代化。
于是,中国戏剧史上长期以来只有戏曲独占舞台的格局被打破,话剧与戏曲(以及后来在秧歌、民族戏曲和西洋歌剧基础上创建的民族新歌剧),成为20世纪中国戏剧舞台上主要的戏剧样式。旧格局的打破和新格局的创建,原先基本上是相互隔绝而并行不悖地各自发展的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现在突然于世界戏剧汹涌的浪潮中,在中国戏剧舞台迎头相碰,这就必然会带来舶来的话剧样式与传统的戏曲艺术的冲突与碰撞。其实不仅是戏剧,正如《剑桥中国晚清史》所说,中国近代史“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中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对抗”,“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场广义的文化冲突”。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251、25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在中国封建农业经济社会中生长的戏曲和经过西方近代文明洗礼的话剧,因其属于两种不同的戏剧美学体系,相互间的碰撞与冲突也就显得格外激烈。“辛亥”前后关于话剧与戏曲的争论,“五四”时期《新青年》派激烈批判戏曲而推崇话剧的思想,20世纪20年代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左翼戏剧界对戏曲的再批判等,都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戏剧体系、戏剧文化的激烈冲突。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戏剧的发展,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又在冲突和碰撞中逐渐趋向交流和融合。20世纪20年代末余上沅等“国剧运动”派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话剧的理论思考;20世纪30年代左翼戏剧家跨越话剧和戏曲的“戏剧大众化”讨论,以及熊佛西等戏剧家汲取民间戏剧经验的“农民话剧”实验;20世纪40年代话剧继承戏曲创建“民族形式”的论争与创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戏剧家学习戏曲的话剧舞台民族化的探索;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话剧与戏曲融会贯通的艺术整合……都可以从中看出中国戏曲对于中国话剧的滋养。与此相联系的,就是在田汉、曹禺、夏衍、郭沫若、老舍、焦菊隐、黄佐临、徐晓钟等著名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和导演艺术家的舞台实践中,都明显地渗透着中国传统戏曲的深刻影响。
由此,一方面,就衍生出一系列尖锐的问题:舶来的话剧与民族传统戏曲为什么会发生激烈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话剧在这种碰撞和冲突中会发生哪些变化?舶来的话剧与民族传统戏曲在随后的发展中又为什么会走向交流和融合,这种交流和融合会给话剧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在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从相互碰撞、冲突到逐渐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戏剧家是如何从戏曲中继承民族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舶来品”——话剧逐渐创造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戏剧的?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的碰撞和交融,给今后中国话剧的发展留下了哪些值得汲取的经验与教训?而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提出其本身就表明,那种只着眼于西方戏剧对中国话剧影响的研究,难以真正地阐述清楚20世纪中国话剧的历史发展,因而也难以对中国话剧的审美特征和中国话剧的未来发展做出深刻的理论分析。因此,那种认为“五四”新旧戏剧论争造成中国话剧与民族传统戏剧断层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那种只将西方戏剧看作中国话剧的影响源而忽视民族戏曲的传统,强调侧重西方戏剧影响源的研究而割断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的历史联系的观点,同样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这就涉及如何理解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创建问题。具体地说,也就是如何理解中国现代话剧创建的现代化与传统的问题。
包括话剧在内的20世纪中国文学,其现代化创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有人曾引用鲁迅说的“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潮流的推动下发生的,从中国古代文学方面,几乎一点遗产也没摄取”
鲁迅:《“中国杰作小说”小引》,见《集外集拾遗补编》,39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以否定民族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创建中的作用。鲁迅确实说过这段话,但是,那是在特定情境中、从特殊角度对中国新文学某些方面的强调,就像鲁迅还在特定情境中说过“少看或不看中国书”之类更偏激的“愤语”。其实,批判传统严厉、激烈的鲁迅,恰恰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研究得透彻的;就其创作而论,他又是将外来影响与民族传统融合得好的学者和作家。这就使人们想起20世纪初,鲁迅关于中国文学现代化创建的一段著名论述:

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鲁迅:《文化偏至论》,见《坟》,4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