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史(第一卷 建设历程)

書城自編碼: 375158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汽車/交通運輸
作者: 刘辉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144255
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3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反刍效应:为什么产生反复的负面情绪和思维以及如何避免和阻止它
《 反刍效应:为什么产生反复的负面情绪和思维以及如何避免和阻止它 》

售價:NT$ 447.0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

售價:NT$ 941.0
毛线球48:致敬经典的冬日编织
《 毛线球48:致敬经典的冬日编织 》

售價:NT$ 386.0
大吴泥塑
《 大吴泥塑 》

售價:NT$ 381.0
写给每个人的哲学书:雅斯贝尔斯的14堂哲学思维课
《 写给每个人的哲学书:雅斯贝尔斯的14堂哲学思维课 》

售價:NT$ 279.0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

售價:NT$ 437.0
BOSTON儿童骨科重建手术学 国际经典骨科学译著(精装)
《 BOSTON儿童骨科重建手术学 国际经典骨科学译著(精装) 》

售價:NT$ 2005.0
敦煌写本斋文所见敦煌民众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
《 敦煌写本斋文所见敦煌民众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 》

售價:NT$ 110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32
《 车联网权威指南 标准、技术及应用 》
+

NT$ 585
《 LNG运输船舶通航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
+

NT$ 572
《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 》
+

NT$ 358
《 智慧船闸 》
+

NT$ 428
《 一本书读懂新能源汽车 》
+

NT$ 253
《 航空运输地理 》
內容簡介:
本书客观全面、细致深入地介绍了数千年以来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发源与发展情况,充分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卓绝的创造能力。本书共分为四卷,其中卷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各时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情况,第二卷至第四卷分别详细地介绍了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历程。
本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文字通顺、语言精练,是至今资料收集全面、学术价值较高的一本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史书,可供科技史工作者、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对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目錄
篇基础篇 1  章隧道及地下工程释义 3    节中国人的大地情怀 3    第二节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概念 3  第二章隧道及地下工程作用 6    节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有”和“无” 6    第二节中国人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时代变迁 7    第三节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功能演变过程 9  第三章隧道及地下工程特性 12    节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稳定性”与“密闭性” 12    第二节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不确定性” 14    第三节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隐蔽性”与“防护性” 17第二篇古代篇 19  第四章穴居时代 21    节天然穴居的特征 21    第二节穴居建筑的演进方式 23    第三节建筑特点 24  第五章古代交通隧道 35  第六章窑洞 37    节窑洞产生的自然社会背景 37    第二节中国窑洞的历史演变 39    第三节窑洞的建筑形式 40  第七章墓穴 46    节中国古代墓穴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46    第二节中国墓穴的发展历史 47  第八章洞窟 54    节莫高窟 54    第二节云冈石窟 55    第三节龙门石窟 56    第四节麦积山石窟 58    第五节龙游石窟 61  第九章井渠 62    节中国古代排水系统 62    第二节坎儿井 64  第十章采矿遗址 71    节各遗址所属考古学文化及年代 71    第二节开采技术概述及比较 74  第十一章古代军事地道 78    节发展历程 78    第二节我国古代军事地道实例 79  第十二章地下储藏室 89    节地下粮仓 89    第二节地下冰窖 98第三篇近代篇 107  第十三章抗战地道 109    节抗战地道发展历史沿革 109    第二节冀中地区抗战地道的结构形式与形成因素 110    第三节抗战地道遗址 112  第十四章人防工程 116    节概述 116    第二节人防工程分类 116    第三节人防工程使用方法 117    第四节防空洞人防工程 117  第十五章铁路隧道 124    节近代晚清时期铁路隧道 124    第二节近代民国时期铁路隧道 134  第十六章其他地下工程 143    节地下水利用之井灌 143    第二节城市地下排水工程 148第四篇现代篇 153  第十七章交通隧道 155    节铁路隧道 155    第二节公路隧道 209    第三节地下铁道 235  第十八章水利及电力 243    节引水隧洞 243    第二节地下设施洞室 249  第十九章采矿 254    节我国煤矿分布 254    第二节煤矿开采的发展 254    第三节地下煤矿坑道形式与生产系统 257    第四节煤矿巷道掘进技术的发展 259    第五节地下煤矿支护技术的发展 262    第六节地下煤矿通风的发展 265  第二十章储藏设施 267    节地下水库 267    第二节地下水封储油库 274  第二十一章地下管道 287    节电力电缆隧道 287    第二节城市给排水管道 289    第三节综合管廊 290    第四节石油天然气管道 294  第二十二章地下商业开发 297    节地下商业街 297    第二节地下停车场 305  第二十三章其他 311    节防空洞 311    第二节核基地 314    第三节暗物质实验室 315参考文献 317编后语 328
內容試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人们对待历史,绝不仅仅是进行机械性的记录和诠释,更期望能在历史中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依据。历史是客观的,每一个被记录的历史事件都不是简单的花开花落,而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技术发展,与中国的哲学体系和各时期人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个体所亲身经历的事情都是有限的,在面对日益复杂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时,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做到“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如何做到以“前车之鉴”为“后事之师”?相信这些都离不开对我国数千年来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历程的细细研读。
  以交通为例,古代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在如今已算是慢速。从步行到动车,交通工具发展的速度举世瞩目。技术的发展,不仅仅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不唯交通,中国古今居住、文化与宗教信仰、储藏、采矿工程、水利工程、军事与人防工程、市政工程、商业与城市空间利用等地下工程的技术发展,是中国人民从顺应自然到利用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程,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变迁与相互融合,见证了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伟大成就。为此,对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历程进行调研、总结、提炼,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作。
  中华文化源于《易经》,而《易经》的重要思想则是从“象”“数”“理”三个方面看待事物。现象背后必然蕴含着道理,这是客观事实。因此,我们在看待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历程时,重点在于“描述现象”和“探究道理”。是以,本卷首先陈述了中国人的大地情怀和精神物质需求的历史沿革,其间尚包括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释义。随后再以时代发展为主线,介绍了古代、近代、现代各类地下工程的技术发展,以此形成“建设历程”一卷。
  本卷共四篇,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篇、古代篇、近代篇、现代篇。其中,基础篇主要探究了在历史的发展中,中国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与地下工程形式的内在联系,同时给出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相关释义和工程特征,试图从“理”的角度使读者对隧道及地下工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而古代篇、近代篇、现代篇主要是从“现象”的角度出发,客观地陈述了各类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时代特征、文化象征及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其中,古代篇的主要时间范围为穴居时代到1840年,涵盖穴居、古代交通隧道、窑洞、墓穴、洞窟、井渠、采矿遗址、古代军事地道、地下储藏室等结构形式;近代篇讲述了1840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抗战地道、人防工程、铁路隧道及其他地下工程的结构特征与发展历程;现代篇则对交通隧道、水利及电力、采矿、储藏设施、地下管道、地下商业开发、防空洞等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飞速发展进行了客观陈述。
  本卷共有三个特点:一是涉及面广,资料丰富,涵盖了文化、生活、军事、交通、水利、市政、商业和城市空间利用等方方面面;二是以历史沿革为主线,体现了数千年来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脉络和中华民族在工程建设上的璀璨成果;三是紧扣中国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读者可在本卷中从工程技术的角度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由于受编写时间、资料来源及作者水平和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或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1年1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