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我在《文史哲》干编辑(学习贯彻回信精神,揭晓一个一流学刊的成功秘诀,一个学者编辑的修养工夫)

書城自編碼: 375015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者: 邹晓东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19113394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次经导论
《 次经导论 》

售價:NT$ 829.0
叔本华暮年之思
《 叔本华暮年之思 》

售價:NT$ 325.0
故纸留痕:抗日战争时期澳门报刊资料选辑
《 故纸留痕:抗日战争时期澳门报刊资料选辑 》

售價:NT$ 1613.0
玩转Photoshop(零基础快速上手,全彩赠视频)
《 玩转Photoshop(零基础快速上手,全彩赠视频) 》

售價:NT$ 269.0
故事力:TED演讲者助力,当代青年克服表达难题(两位TED专业讲者教你掌握故事五大力)
《 故事力:TED演讲者助力,当代青年克服表达难题(两位TED专业讲者教你掌握故事五大力) 》

售價:NT$ 381.0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套装共15册)
《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套装共15册) 》

售價:NT$ 2128.0
无限可能的身体
《 无限可能的身体 》

售價:NT$ 336.0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0
《 注意力分散时代:高速网络经济中的阅读、书写与政治(复旦新闻与传播学译库) 》
+

NT$ 353
《 畅销书浅规则(升级版):成就畅销书的133个细节 》
+

NT$ 516
《 西南知识产权评论(第十一辑) 》
+

NT$ 261
《 图书编辑工作ABC 》
+

NT$ 474
《 拼了老命,你也做不出伟大的作品:史上最好玩的“ 职场解压书 ” 》
+

NT$ 759
《 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21) 》
編輯推薦:
本书是对****对《文史哲》编辑部回信精神的落实,对于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深入了解《文史哲》如何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重要意义。角度独特,本书是《文史哲》编辑以亲历者的角度来讲述,呈现《文史哲》背后的故事,这让本书有了不一般的形态,亲切感人,不可取代。内容丰富,本书既有个人的编辑经历和体会,也涉及《文史哲》的历史、宗旨和定位,涉及《文史哲》如何如何触碰大议题,预见大势、介入大势、见证大势。深入浅出,本书涉及众多深入学术问题的讨论,但本书大多以综述的形式呈现,这样既能让读者一窥《文史哲》的学术深度,又能做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对于学界的借鉴价值,《文史哲》之所以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于其学术操守和担当,本书介绍了《文史哲》的“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策划经过,介绍了《文史哲》面对学术大议题所发起的重要学术讨论,这些问题都是“真问题”,学者讨论也是“真讨论”,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这对于学术界如何正视问题做好学术,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对于编辑的借鉴价值,本书讲述了作者《文史哲》的求职经过,参与的选题策划和学
內容簡介:
《文史哲》创刊于1951年5月1日,是一份反映中国大陆大学文科学术水准的老牌学报,在海内外人文学界卓有声望。它一直是学术发表的主要园地,人文学术潮流的引领者,更被学界视为学术风向标之一。值《文史哲》杂志创刊70周年之际,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表彰“《文史哲》创刊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鼓励《文史哲》及学术期刊界“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在《文史哲》做编辑的回顾与梳理,其中既有求职《文史哲》的曲折与辛酸,也有钟爱学者身份而不甘心做编辑的纠结;既有深度认识《文史哲》之后的幸福,以及与之一起预见学术大势的豪迈,也有对“学刊专职编辑(学术编辑/学者编辑)”这一角色的审视与畅想。作者在书中观察并思考自己所在刊物的办刊传统与办刊理念,体察并分疏学者身份与编辑身份之间的张力,追问并设想学刊与学界的正当关系。读者从中不仅能了解《文史哲》编辑背后的故事,更能感知《文史哲》作为一流学刊的担当,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更加深刻的体味。
關於作者:
邹晓东,男,汉族,山东莱西人,山东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文史哲》编辑部编辑,目前主攻中国儒家哲学、西方哲学。曾荣获两年一度的傅伟勋基金会—国际中国哲学会亚洲哲学研究论文竞赛奖以及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出版专著:《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性善与治教》等。
目錄
目录

编 “先成婚后恋爱”
我真能成功入职《文史哲》么? / 003
一场始料未及的幸福“婚姻” / 006
“古今中外”四重语境下的《文史哲》办刊宗旨 / 010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史哲》办刊历程之我见 / 015
第二编 为“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鼓与呼
“该人文学者登场了” / 023
“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是怎样炼成的? / 029
第三编 亲历儒学与自由主义的新一轮对话
自由主义从激进转向务实 / 045
执笔邀请函:初稿与定稿 / 055
儒学与自由主义对话:替代还是融合 / 058
第四编 和《文史哲》一起触碰大议题
重估孟荀二分的传统儒学格局 / 079
重审儒学与“五四”的关系 / 086
《文史哲》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大讨论 / 095
第五编 预见大势、介入大势、见证大势
西方学界近年儒学研究新动向 / 135
儒学与“五四”能和解吗? / 155
迎接共和国人文学术的第三次大转型 / 169
第六编 如何面对学者、编辑双重身份
我所想到的“七个关系” / 183
论“学者办刊” / 196
把学术论坛变成“干编辑”的工作现场 / 221
跋 愿有识之士教我 / 239
內容試閱
见证预流的学术
陈卫平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文史哲》干了六年编辑的经历,以及对于如何干好编辑的思考。我从未有过在学术刊物做编辑的经历,要说和“编辑”沾点边的,就是在中小学和知青下乡期间“编辑”过黑板报。因此,我实在不是为此书写序的合适人选。在邹晓东的执意邀请之下,只能勉为其难。我和晓东并不很熟,在《文史哲》的一些会议上见过面,也看过他写的两部著作《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性善与治教》,给我的印象是颇善哲理分析。读了这本著作,我觉得他是把哲理分析的头脑运用到了对编辑工作的思考上。
我在学术道路上得到过《文史哲》编辑的扶植,也参与过这本书提及的几次人文高端论坛等活动,与该刊现任主编王学典和前两任主编蔡德贵、陈炎都是年龄相近的朋友。和前些年不幸病逝的陈炎一起,2003年秋天我们同在台湾,一到休息日就结伴旅游。有一次,台湾朋友开车陪我们玩,半途车子掉进高山的路沟,我俩从侧翻的车子中爬出来,颇为狼狈,幸好有惊无险。因为这些,我于《文史哲》怀有特别的亲切感。晓东的这本书使我的这种感情更深了一层,因为它让我比较深入地知晓其成为名刊的秘诀。下面说的是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
晓东写的这些文章有三个特点:实践性、概括性、前瞻性。
首先,实践性。书名中的“干”字凸显了这一点,即所言所思都是源自“干”的实践。尽管作者原初想做个学者,但他“干”了编辑之后,确实是真“干”,开始从实践中学习如何做个好编辑,探索如何提升刊物的质量。印象为深刻的是关于“如何加强编委会建设”的论述,它认为现在很多刊物聘请学术“大咖”组成编委会,这样的“门面编委”固然有一定作用,但从更好发挥“引领”和“创新”的作用来说,需要建立由刊物编辑主持的“实用编委工作室”,使学者和编辑一起策划选题、审稿、约稿。对此,晓东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可操作的措施。这样的认识和对策,没有“干”的实践是不可能提出来的。
其次,概括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如何干好学术刊物编辑的讨论做了概括;二,对于《文史哲》在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办刊的历程做了概括。前者集中于作者概括的“七个关系”:“类工作”与创造性工作的关系、编辑身份与学者身份的关系、配合刊物举宏观学术大旗与探索具体新知的关系、扎实守成与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关系、服从程序与精英人治的关系、立足中国传统与面向世界学术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般人文学术的关系。后者就是作者所谓的“预见大势、介入大势、见证大势”,并以相关的事例进行了说明。
后,前瞻性。上述两方面概括,其实质指向便是该书《跋》中所说的“预流”,即如何以史为鉴,“得预”学术之新潮流。这一旨趣意味着,作者关注当下如何“预流”的问题,这就是其前瞻性。《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提出了这样的预见:新中国的人文学术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转型。此前的次大转型是1949年以后从民国学术到新中国学术,第二次大转型是1978年以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人文社会科学到“以现代化(现代西方是其标杆)为纲”,而第三次大转型就是走向“以本土化(中国化)为纲”。本书的第三、四、五编的文章大多体现了对这一前瞻性预见的论证和思考。
接着“预流”的话题,从编辑与作者、刊物与读者的角度谈点意见。就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来说,刊物需要“预流”学术新潮流,特别需要注重发现、扶植年轻作者。因为预示学术新潮流的新概念、新领域、新思想往往首先是由他们提出来的。年轻作者作为学术新潮流的先锋和弄潮儿,这一点,《文史哲》是有切身体会的。1954年该刊发表了两位年轻人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文章,由此引发的讨论成为上述当代中国人文学术次大转型的标志性事件。这被称为“事情是两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加以拦阻”。
对于青年人何以更能发明创造做过思考。他说:“青年人比老年人强,贫人、贱人、被人们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发明创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们干的。百分之三十的中老年而有干劲的,也有发明创造。这种三七开的比例,为什么如此,值得大家深深地想一想。结论就是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这个结论不见得无可商,但它认为“贫贱低微”与“生力旺盛”有着内在联系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刊物编辑鼓励学术地位低微的年轻作者,激发他们生力旺盛的学术创新,是刊物“得预”学术新潮流的重要基础。现在大多数刊物为了追求引用率、转载率,很少发表年轻人的文章。按照上述的说法,似乎刊物上文章的作者应当青年人占七成。这也许很难做到,但青年作者要有较高的比例,则是应该提倡的。从晓东的文章中不难看到,注意“小人物”的传统,正在《文史哲》干编辑的实践中得到继承发扬。这必将助力于《文史哲》在共和国人文学术第三次大转型中实现“得预”学术新潮流的办刊境界。
刊物出来了,是为了给人看的。因此,这就需要了解一下在读者的眼光里什么样的文章是具有“预流”的意义的。按照本书作者自己的体会,可以用心头一“震”、眼前一“亮”来概括。所谓心头一“震”,就是揭示了时代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颠覆了原先以为天经地义的定论。在上述1978年由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在学术领域破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潮流中发表的某些文章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读书》在当时之所以洛阳纸贵,就在于那里总有这样的文章。“不入主流,难成一流”,似乎已为学术刊物界所公认。入主流就是要关注时代问题,但这绝不是套用、注解某些宣传口号,而是要把时代课题转化为具体的学术问题,使读者从中感受到时代的脉动。所谓眼前一“亮”,就是打开了学术研究的新视野,看到了学术研究的新方向。以中国哲学史研究来说,20世纪80年代李泽厚发表的论文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向,比如救亡与启蒙的关系、心理积淀与思想传统的关系等。李泽厚关于这些问题的观点不一定都是对的,重要的是在读者眼前展现了某种另外的可能性。《文史哲》近些年连续举办人文高端论坛、策划重要选题,为的就是要让读者心头一“震”、眼前一“亮”。
写了这些读后感,是希望晓东在今后干编辑的实践中,进一步记录下《文史哲》在共和国人文学术第三次大转型中的“预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